芦笙舞的传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高原风轻
“没事,你就放心吧,明天,我们会陪你们一起上山的。啊,还没问你,明天具体的上山时间是什么时候”
“早上寅时吧。先给他出灵,然后等天亮了再上山。”
仰亚烧过一通香纸后,旁边的鬼师(祭祀师)们又开始念了起来。门外又响起了几遍铁炮,亲人们的哭声,就在仰亚的身边。
仰亚烧完最后一把纸,也回到旁边和其他的芦笙手们站在了一起。各人拿起自己的乐器。
仰亚他们的芦笙唱堂舞团队,也开始吹了起来。
。
0150、芦笙唱堂舞 3
0150、芦笙唱堂舞(3)
夜,慢慢地黑了下来,也慢慢地静了下来。
这时,老李头灵堂里的声音,显得更加的刺耳而强烈。一阵阵铁炮,一声声唢呐,一首首灵歌,一支支芦笙曲,让整个灵堂充满了悲切和忧伤。
芦笙唱堂舞就要开始了。
首先,由这家的子孙们一起来到了老李头的灵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几个礼。每人点上一柱香,站在灵前三鞠躬。然后轮流着每一个人都在灵前烧了三把纸钱。把自己想要对逝去的老人想说的话,都默默在跟‘他’交流着,有祝福有期盼有怀念。
这个仪式做完,灵堂外的院坝里放起了一串串鞭炮,中间夹杂着几次铁炮声。
这期间,仰亚他们的芦笙舞队一直都在灵堂的旁边站成一排,芦笙曲一直都在吹着。
鞭炮响过后,是第二轮仪式。与去世的老人‘交流’完了的亲人们,稍稍地退后两三米,把灵前一定的空间留出来。随着几声锣鼓的声音,站在另一旁的鬼师(祭师们),一边轻轻地念着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灵歌’,一边慢慢地走到灵前。站在最中间的一个老者,身穿一件长长的袍子,戴着一个高高的帽子,稍稍一看,就像一个从古代走来的道士。他一手拿着铃当,一手拿着一个约有七八公分长的方尺,一边上上下下地比划着,配合着他的‘唱词’。
站在他左右两则和后面的,总共有七八个人,有的打扮也跟这老者一样。有的,穿的就是普通的民族服装。他们各人手上,都拿着有鼓有锣有铙等,都在配合着‘主唱者’的节奏随声附和着。
灵前的小桌上,放着一本他们自己带来的书,古黄发黑,上面的勾勾划划,不是‘专业’的,根本就看不懂。
他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闭非闭,但嘴里的念词却从来没停过。配合着他们的念词,时儿点点头,时儿又鞠上一躬。时儿又用手中的尺在灵位前比划着。
他们又这样忙碌了有几十分钟,然后停了下来,算是一排‘法事’已经做完了。
门口又响起了一阵鞭炮铁炮声,也有那在悲歌中忍不住的妇女,又在灵堂前哭了起来。
这最后,就该是仰亚他们上场了。也就是他们的唱堂芦笙舞要正式开始了。
老李头的孝子贤孙们又在他的灵前烧了一遍香纸后,一直站在旁边吹着的仰亚他们走了过来。
他们还是像刚才来时在路上排出的队形一样,由两个小孩走在最前面,他们手里也拿着芦笙。当然,这次李们拿的当然也是吹得响、真实的芦笙,只是稍稍比大人吹的芦笙要小那么一号而已。由于是在灵棚里,地方也不是很宽,这样,他们就走成了单排,即小亚金走在最前面接着他的后面才是另一个孩子,接着是吹笛子和吹箫的,然后跟在后面的是两个吹芒筒的、两个吹母芦笙的、两个吹公芦笙笙的,最后是仰亚和另一个中年人吹的高排芦笙。
他们先是在老李头的灵前横着吹了几遍后,然后就绕着棺材吹着转了起来。几种乐器的配合,曲子幽怨而哀伤。有时高有时低,有时急有时缓,有时如泣有时如诉,幽幽怨怨,整个堂里都沉浸在这种气氛当中。
慢慢的,旁边的亲人们也跟了过来,特别是妇女们,她们特意穿上带银饰的盛装衣服,戴上大银角或者银鸟。一个一个地跟在的芦笙唱队的后面,也绕着老李头的灵枢转了起来。
人越来越多,转的圈子也越来越大,几乎绕满了整个的灵堂。这其中,有那些老一些的、听得懂芦笙曲的,也慢慢地跟着仰亚他们的芦笙曲哼了起来。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大家都走着统一的脚步。
这步子,看似简单,但是走整齐了,也就如同舞步一样,所有的人都是统一的一种步伐。和着芦笙的节奏,和着大家哼出来的歌曲的节奏,再加上舞动过程中,妇女们身上穿的银饰发出来的清脆的丁当声,整个节奏,就如一部舞曲。
这就是‘芦笙唱堂舞’。
相反,芦笙唱堂舞跳起来后,大家反而没有刚才那份忧伤了,只有一种深深陶醉于舞曲中的感觉。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的老人过世,他们根本就没把这看成是一种忧伤和悲痛的事。反而,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件喜事。在他们的认为中,其实,老人并没有‘死’,他只是想到另一个世界里去过一种与现在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是暂时地告别这边的亲人以及自己的子女们。可是,他们的心,他们的灵魂却会永远留在亲人们的身边。
而今天,只是在老人要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生活时的一种告别。那既然是告别,那就有喜有忧。今天的告别,是为了有一天大家更好的相聚。想想,这不是好事吗
既然是好事,那为什么要悲伤痛苦呢
所以,今天只是来陪着要‘过去’的老人玩玩,以他喜爱的歌舞的形式再送他一程。所以,大家都应该把我们的歌唱起来,我们的芦笙吹起来,我们的舞跳起来。
难道,这不应该是快乐的事吗
芦笙吹到现在,芦笙舞跳到现在,反而没有人再哭了。整个灵堂里,就只有芦笙声和歌声。
跳了有一会后,主人们会给每一个人发上一张毛巾,这也是赠送给大家的礼物。同时,主人还会走过来,沿着队伍一个一个地敬酒。借以表示对大家的感谢。
感谢大家前来送自己的老人一程,感谢所有人都来帮忙,都来陪伴。
当然,这其中最值得感谢的就是仰亚他们了。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特意为去世的老人吹一堂芦笙唱堂舞,这是几十年都没有了的事。所以,主人对于仰亚他们的到来,是出自内心的感谢。
同时,今天,仰亚他们也受到了在场的所有人的尊重和重视。这也是对于去世的老李头的尊重。
好多人都在私下里议论,老李头真的是前世有缘啊,这几十年都有了的芦笙唱堂,却就在这个没儿没女的孤独的老人去世时,还有人特意来为他吹了一堂唱堂芦笙舞。们人是打心里对于老李头的羡慕。
整个唱堂舞跳了约有一个多小时后,大家才停下来休息。
休息了一会,芦笙又开始响起。
就这样同,一个晚上跳了三场,时间也过得差不多了。这时,主人才走过来,对着所有参与跳芦笙的人又是感谢又是发烟散糖果之类的。
今天的这堂芦笙舞,主人是看在眼里的,他能感受到大家对于仰亚他们的认可,也是对自己对于叔公丧事操办的认可。这也更让他对于仰亚他们的感激。
“仰亚老师,今天真的是辛苦你们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要不,我找个地方,你们休息一下”
“啊啊,那就不必了,我们都休息了,那这里不是就冷场了。我们是不能休息的。”
这是真的,凡是这种场合参与芦笙唱堂的,还有祭祀送灵的,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休息的。
“哎呀,我们家没那么多规矩,你们还是休息一下吧。”看来主人对于仰亚他们的到来和他们的芦笙唱堂舞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所以,他才会不顾及那些老规矩,愿意让仰亚他们去休息一会。
可是,主人的关心,那是主人的事,仰亚他们可不能真的就去休息,那样,懂这行的人,会笑话的。
“啊,没事,这不,再有一两小时也就要出殡了,我们就在这稍稍休息一下就行。”
主人,尽到自己的一份关心也就够了。他也知道,仰亚他们是不会去休息的。所以,主人客气了几句后,也就离开了。
对于仰亚他们来说,这熬夜也许真的没什么,可是,对于两个小孩还是有点熬不住。
小亚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一开始听说是带他们来吹芦笙,刚刚学会的芦笙就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能到另一个地方去吹芦笙,而且还是他们家有喜事(不管是红喜还是白喜),有喜事就有肉吃,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所以,一开始也是挺兴奋的,迫不及待地就想早些来。一路上来,包括刚刚开始时的排练,他们两个都非常的认真,也很卖力。
直到这一晚上熬到第二堂唱堂舞时,才感觉到是真的有点累了,也有点想睡觉了。
两个七八岁的小孩,除了刚开始时的兴奋外,他们是真的熬不了一个晚上的。这个时候,也就到了他们想睡觉的时候了。
仰亚看着他俩倒在旁边的干草边就想睡着的样子,也有几分的心疼。看来下次,还是不应该再带小孩来参与这种活动了。这种,看着风光,其实是很累人的事情,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休息。
哼哼,不会,连仰亚自己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
他走了过去,坐在了两小孩的中间,把他两的头抬起来,放在了自己的膝上,好让他俩能稍微舒服一点地睡一会儿。
一两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躺在干草旁边的仰亚等,也不知道几时都睡了过去。不过,还真的没有谁来吵醒他们。
他们是在又一阵的鞭炮声中惊醒过来的。接着就是一阵声音更大的铁炮声。
把大家吵醒,就是出殡的时间到了。
孝子们又在老李头的灵前烧了几炷香和纸后,祭师们又开始敲了起来唱了起来。仰亚他们的芦笙也吹了起来。同样是绕着灵枢一圈一圈的吹着跳着绕着。他们的后面,慢慢地又有一些跟着跳了起来,不过,比起几个小时前,人员还是小了一些。因为好些人都要在外面准备着。
又这样绕得十几圈后。祭师们的‘法事’就做完了。旁边跟着跳芦笙舞的妇女们也慢慢地退了出去。轮换着围过来的,却是这个寨子里所有的壮劳力,他们早就已经在自己的腰上缠好了腰绳,他们是等着要给老李头出殡了。
随着祭师口中的一声喊,同时,他把手中的戒尺重重地打在灵枢上。
“起!”
“吽!”的一声,站在旁边作好了准备的壮劳力们一哄而上,都围了过来,有的用绳子有的用布条,有的用手,还有的用木棍、扁担,七手八脚的就把老李头的灵枢抬了起来。
又一声吼,一起抬着走出了灵棚,来到了外面的水泥院坝上。
外面还有一些人,早就已经把两根扎实的长凳放在了院坝中央,等着从灵棚里抬出来的棺木,一下子就稳稳地放在了凳子上。
这时,又是一阵鞭炮及铁炮响。大家把两根脖子的木杠及手腕大的粗绳一起拿了过来,开始捆绑棺材,作好抬棺材上山的准备。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仰亚他们都站在旁边,他们的芦笙曲从来就没有停过,时儿幽怨时儿激烈。
等大家把棺材全部都捆绑好后,祭师们又赶了过来,围着灵枢开始唱了起来。仰亚他们的芦笙队伍也跟在后面,又是一轮的唱堂舞开始了。
唱着跳着,天也就慢慢地亮了。这时,家里的全部主人包括亲戚朋友,都已经聚在了灵枢旁边。还是和刚才一样,能穿盛装的,都穿上了盛装戴上了银饰。还有那一两个不些不舍的妇女们,在这一声声的哀乐中,忍不住在人群中抽泣起来。
慢慢地,在大家的引导下,她们都自觉地慢慢走到了路口,包括所有的妇女,还有愿意一起送上山去的老人和孩子,组成了队列,两根粗绳都连在了他们手上。
祭师们最后一排法事做完,所有围着的壮汉又是一声大吼,齐心协力把棺材抬了起来。
前面拉着大绳的所有人,看到棺材被抬起来以后,赶紧拉着绳子就山上走,后面多出来的男人们也都围了上去,有的从妇女孩子们手中接过绳子来,努力地向前拉着,并且有节奏的叫着,喊着号子,打着节奏,一步一步努力向前、向前。
号子声伴着叫声哭声,还有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铁炮声一起。整个早晨、整个寨子、整条路上都是这种声音,都是这一伙送着老李头上山的人。
仰亚他们,走在老李头灵枢的正后面,他们还是按照小孩母芦笙公芦笙高排芦笙的顺序。跟着抬棺材的人们一起,慢慢地边吹边朝山上走去。
山在听,水在听,这动人的芦笙;
风在舞,雾在舞,和着这特殊的舞步。
。
0151、秋收
从这次芦笙唱堂舞回来,就进入了今年的秋收时节。
这是仰亚时隔六七年后,又一次看到梯田里的秋天。确切的说,这是仰亚第一次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家乡的秋天。因为在此之前,仰亚重来也没有像现在这么认真的关注乡的秋天,这么认真地对秋收有那么迫切的希望。
仰亚对于家乡秋天的理解,还停留在自己的童年。
童年的秋天,家乡很美。秋天,梨熟了,葡萄熟了,桔子熟了。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果。还有稻田的肥大的鲤鱼。
每到秋收季节,学校都要放农忙假。农忙假,除了老师规定的要拾一部分谷穗交到学校外,剩余的时间,他们都是在山上、小河边、稻田里度过的。
这时的阿爸阿妈们都忙着秋收,根本也没有时间来管理这些半大不小的顽皮孩子,就由着他们一群群一伙伙整天地在山上、坡边、溪流旁疯玩着。晚上,还会有从稻田里抓回来的肥美的鲤鱼,那可是这季节里最好的美味。
那时,梯田里一层层的金黄,对于仰亚来说,没有太多的印象。可是现在,仰亚才感觉到金黄的梯田里是那么的美,那么地让人满足和充实,从而让人感觉到发自心底的踏实。
因为,这将意味着今年自己家里也会有好的收成。
这几年来,仰亚没有体会到这个家的秋天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可是他能从中想得出,这几年中,阿爸和务妮有多辛苦,有多操劳。也可以想得到,这个家会有多艰难。要想看到这稻田里一层层的金黄,阿爸和务妮要付出多少的艰辛、汗水和心血。
今年,仰亚终于回来了,回到了这个家,在他和家里人的共同努力下,第一个丰收年就要到来,想想就觉得心里有多兴奋。
养殖基地里,需要整理的梯土已经整理了出来,只等着开春时把茶苗移栽过来了。第一批要来的猪崽和鸡苗,自从仰亚答应了学校要去上那几堂课后。现在,基本就是由阿吉在打理。
仰亚可以完全放心的交给他了。
可是,这农村的繁忙季节,是每家都要忙着收割的。这样,仰亚就和阿吉商量好了,两个人交替着来。由仰亚先忙几天家里的秋收后,再换由阿吉来忙秋收。
仰亚家,今天,阿爸安排着先把山上那片土里的玉米先收回来。玉米总是要比水稻成熟得快些,前几天阿爸就到看了,要是再不收割,很多玉米就会形成倒笼了(一种玉米成熟干枯后的倒伏现象)。
所以一家人一早就抬着箩筐、背着背篓等上了山。小亚略小亚金也放农忙假了,也跟在阿爸阿妈的后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