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张国新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大哥,我记得大人分析过闯王,认为闯王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现在看来,大人的分析完全准确,你说,大人真的是神了。。。
第八百零三章 忍不住发飙
一大早,正在营地里散步的张东涛见到了闯王身边的亲兵。
张东涛来到了李自成营房,看到了等候在营房外面的李岩。
近段时间,李岩的事情很多,作为先头部队的副帅,他得到了张东涛完全的委托,负责先头部队出发之前的具体筹备工作,如果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张东涛会出面帮忙解决。
李岩的神色有些憔悴,张东涛走上前去,拍了拍李岩的肩膀。
“李兄,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眼看着先头部队就要出发了,诸多的事情都是你负责的,我也没有过问,没有操心,听说你遭遇到不少的难题,全部想办法解决了。。。”
李岩苦笑着摇头,欲言又止。
张东涛与李岩的关系已经不一般,看见李岩的神情,就知道遇见了难题。
“李兄,是不是有什么不好说的事情,尽管说就是了。。。”
李岩看了看营房,微微的摇头。
张东涛明白了什么,冷冷的看了一眼营房。
“李兄,今日闯王召集我们,恐怕就是为了先头部队出征的事宜,所有筹备事宜都是你负责的,待会闯王肯定要询问的,我看这样,你我先到一边去说说情况,筹备事宜如此的顺利,功劳是你的,有什么问题我来承担。。。”
说完,张东涛看了看站立在门口的亲兵,拉着李岩离开了。
。。。
再次来到营房外面的时候,张东涛沉着脸,李岩的脸色有些发白。
门口站立的亲兵看见了张东涛和李岩,连忙开口说话了。
“张副总管,李将军,闯王已经在营房里面等候一会了。。。”
张东涛挥挥手,看着亲兵开口了。
“知道了,我们这就进去。。。”
进入营房,牛金星、宋献策、李过等人,已经在等候了。
看见张东涛和李岩进来,李自成的神色不是很好,众人等待他们已经有一些时间。
“张东涛,李岩,你们来了,今天我请你们来,主要是商议先头部队出征的事宜。。。”
张东涛看了看李自成,抱拳开口了。
“闯王,十万先头部队出征的筹备事宜,一直都是李将军负责的,我没有多操心,刚刚李将军与我专门合计了情况,今日的机会正好,有些事情我们还真的要说出来。。。”
说到这里,张东涛的眼神扫过了众人。
“李将军,先头部队所有的事宜,你给闯王禀报吧。。。”
李自成点点头,看向了李岩。
“李将军,说说先头部队筹备的情况,眼看着秋收季节就要结束了,先头部队也要出征,此番我义军抽调数十万大军进击陕西,务必要获取作战的胜利。。。”
李自成说完之后,李岩看了看张东涛,抬头开口了。
“闯王,先头部队十万军士,相关的筹备事宜正在进行之中,若是要马上出发,存在两个方面的难题,第一是粮草问题,我本计划携带一个月的粮草,此去陕西征伐,路途遥远,且陕西各地均有些贫瘠,难以筹集到足够的粮草,故而出征的时候,需要筹集到足够的粮草。”
“第二个问题,十万军士的组成,我认为先头部队承担了重要的作战任务,战斗力必须强悍,故而其中至少需要有两万老营的军士。。。”
李岩还没有说完,牛金星就开口了。
“李将军,义军的粮草本就不是特别的充足,要不然也不会等待秋收季节之后出征了,至于说军士,先头部队有五千老营军士,已经足够了。。。”
牛金星打断了李岩的话语,让房间里面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很快,一个声音响起来了。
“牛金星,你什么时候负责义军军事部署方面的事宜了,先头部队的军士组成、粮草携带多少,需要你来做出决定吗。。。”
这是张东涛的声音。
牛金星扭头看了看张东涛,脸上带着无所谓的神情。
“张副总管,我负责管着军中的钱粮,这钱粮不足,我当然要为闯王负责了。。。”
张东涛哼了一声,没有理睬牛金星,看向了闯王。
“闯王,先头部队所有筹备的事宜,是不是要得到牛金星的同意,譬如说抽调军士,筹集粮草等等,牛金星是不是代表了闯王的决定,如果是这样,刚才的话等于我没有说。。。”
李自成脸上的神色略显尴尬,他看着张东涛开口了。
“张东涛啊,这钱粮的事情,的确是牛金星负责的,只是先头部队的相关事宜,肯定是你直接负责,你是先头部队的主帅啊。。。”
张东涛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闯王,我明白了,这先头部队的所有事宜,就是李将军与我一同来负责,也就是说,我们要求携带一个月的粮草,牛金星只是负责筹集齐全。。。”
张东涛还没有说完,牛金星开口了。
“张副总管,话不能这么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这就是为难我。。。”
张东涛扭头看向了牛金星。
“牛金星,你是读书人,基本的规矩应该知道,你说话的时候,我同样没有打断,我说话的时候,你听着,不要开口,你说是不是。。。”
第八百零四章 张东涛的部署
信义押司将情报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张东涛,让张东涛掌握了很多李自成都不知道的消息,说起来义军对于情报的侦查还没有概念,李自成也没有重视这方面的事宜,这也是因为义军习惯于长期流动作战,骤然在河南安定下来,还没有完全转换思路,还没有摸排情报的习惯。
这些情报,对于张东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封关于五省总督孙传庭已经准备率领大军秘密从陕西出发前往河南的情报,更是至关重要。
这是绝密的情报,张东涛是决不能泄露出去的,他甚至不会告诉张国新。
义军的先头部队马上就要出发,如果没有得到情报司送来的情报,先头部队很有可能与孙传庭率领的大军在潼关一带相遇,发生那样的情况,张东涛与李岩都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要知道孙传庭这次是憋了一股气,想着打败义军的。
义军先头部队出发的时间,由张东涛与李岩两人确定。
李自成虽然早就想着进军陕西,不过他也知道孙传庭的强悍,有一些躲避孙传庭及其麾下大军的意思,也就没有格外催促张东涛率领的先头部队马上出发。
秋收尚未完全结束,这意味着张东涛率领的先头部队,不必着急出发。
但接到情报之后,张东涛做出了决定,先头部队马上出发,取道潼关进入陕西,他们不会往西安府城的行军,而是选择往汉中的方向行军,迂回行军前往西安府城。
这是吴宗睿在信函之中做出的建议,目的就是让张东涛避开孙传庭率领的大军。
吴宗睿在信函里面,已经为张东涛定下了非同一般的计谋。
开封府城距离潼关近一千里地,大军行军至少需要十天以上的时间,而西安府城距离潼关不过三百多里地,孙传庭率领的大军,最多也就是三天到四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
李岩进入营房的时候,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
“张副总管,您真的决定了,让先头部队三日之后出发吗。。。”
张东涛点点头,看着李岩开口了。
“不错,我们不能等着秋收季节结束才出发,那样至少还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我想及早的出发,这样我们能够为闯王率领的中军提供更多的时间,若是我们等到秋收季节结束出发,与中军之间不会相隔多少的距离,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我们所有的行动,都要受制于人了。。。”
在李岩的面前,张东涛倒是没有隐瞒。
李岩楞了一下,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张副总管,我们计划早些出发困难太大啊,牛金星拨付给我们的粮草,仅仅能够维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要特别节约,如果我们提前出发,距离中军的距离太远,一旦粮草不济,我们就很有可能遭遇到巨大的困难啊。。。”
“还有,昨日我专门找到了牛金星,他的态度很明确,前军十万人,老营的军士最多一万人,不能再多了,我们仅仅一万老营的军士,其余都是新营的军士,战斗力不是很强,若是过了潼关,遭遇到朝廷大军,特别是遭遇到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指挥的秦军,那就有着巨大的危险啊。。。”
张东涛点点头,认可了李岩说到的困难。
“李兄,你说的不错,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确很多,不过你想想,先头部队就算是秋收结束之后出发,境况也得不到改变,老营的军士不可能增加,粮草也不可能增加,而且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为中军探路,如此有什么意义。”
李岩的神色有些黯然,他当然明白张东涛的意思,如果等到秋收季节结束之后出发,那个时候中军也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前军可能真的就是为中军探路,最终成为他人的嫁衣裳,而且就算是取得了作战的胜利,李岩和张东涛不可能有任何的功劳。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之后,李岩看着张东涛开口了。
“张副总管,您的命令我坚决执行,我马上去做好一切的准备,您是不是去给闯王禀报一下,说清楚先头部队提前出发的缘由。。。”
张东涛挥挥手。
“李兄,你马上去准备,闯王那里我去说,哼,二十天的粮草,牛金星还真的做得出来,我去见闯王,不仅要让闯王同意我们先头部队提前出发,还要让闯王对给我们先头部队一些粮食。。。”
。。。
张东涛来到营房的时候,站在营房外面的是张国新。
张国新是亲兵营总管,按照道理是不需要在营房外面守候的。
张东涛有些奇怪,看了看张国新。
“张总管,今天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这个总管也守卫在营房外面了。”
张国新脸上带着笑容,点了点头。
“副总管,我每个月都要在营房外面执勤一天的时间,这样也能够知道兄弟们的辛苦,再说了,我本来是闯王的亲兵,在营房外面执勤是应该的。。。”
张东涛点点头,用力的拍了拍张国新的肩膀。
“嗯,说的不错,一定要好好守卫,闯王每日里都很辛苦,你可要好好的护卫,闯王若是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我可饶不了你。。。”
“哈哈,张东涛,你倒是管其我的亲兵营总管了啊。。。”
李自成脸上带着笑容,走出来了。
张东涛连忙对着李自成抱拳。
“闯王,我可不敢
第八百零五章 孙传庭的决断
“禀报都督,潼关发现了流寇的踪迹,人数约为十万人,他们从河南前来。。。”
马背上的孙传庭楞了一下,他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刚刚从西安府城外的军营出发,秘密前往河南,准备与流寇李自成部作战,大军距离潼关还有百余里,流寇居然就出现在潼关了,难道说流寇知晓了大军的行动吗。
“知道了,再次侦查,有关流寇的任何消息都要详细禀报。。。”
斥候离开之后,孙传庭略微的思索了一下,对着身边的传令兵开口了。
“传我的命令,军士进入山坳之中歇息,山坳之外派遣军士戒备,任何无关人等不得靠近,违令者杀无赦。。。”
多年的征伐厮杀,加上连续的灾荒,陕西境内的百姓和农户的数量急剧减少,孙传庭倒也不用特别担心消息泄露出去,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该要警戒的时候决不能含糊。
传令兵前去下达命令了,孙传庭陷入沉思之中。。。
大军刚刚进入到山坳,秦军副将、宣州总兵官、大同总兵官和延绥总兵官悉数过来了,按照先前的安排,大军至少还要行军一个时辰的时间,为什么突然就安营扎寨了。
临时中军帐,孙传庭正在思考,看见众人前来,微微点头。
以三边总督兼任五省总督的孙传庭,主要依靠的就是五万秦军和一万多延绥边军,这两路军队的战斗力最为强悍,其余的宣州和大同调遣而来的大军,以及从陕西卫所调遣的军士,关键时刻不一定完全听从指挥。
秦军副将对着孙传庭抱拳开口了。
“大人,末将觉得大军还可以行军啊。。。”
孙传庭挥挥手,神色凝重的开口了。
“斥候来报,潼关方向发现流寇的队伍,总兵力约十万人。。。”
中军帐里面瞬间安静下来了,众人看着孙传庭,都沉默了。
孙传庭率领的大军,总兵力不过十多万人,面对的是佣兵百万的李自成,如果正面碰撞作战,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性,兵力上面的绝对悬殊,已经决定了战斗的结局。
所以孙传庭必须要实施突袭作战,也就是在李自成尚未来得及完全集结兵力的时候发起进攻,这样才有可能通过数次的战斗,逐渐的削弱李自成部的实力,逐渐的扭转中原混乱的局势,说到底,孙传庭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作战的胜利,就彻底掌控中原的局面。
孙传庭还有一件忧心的事情,那就是进入湖广的张献忠部,张献忠部的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孙传庭已经给湖广巡抚以及湖广剿总兵官左良玉下达了作战的命令,但是从湖广方向传来的消息是,左良玉已经率领麾下的近十万大军撤往襄阳府城,完全避开了流寇张献忠。
这就意味着,汉阳和武昌等城池,将要陷入到巨大的危险之中。
鞭长莫及,而且孙传庭拥有的兵力,根本无法同时发起对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的进攻。
几分钟时间过去,秦军副将忍不住了,再次开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