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特殊情报部门的汉人很少,都有些被边缘化的味道,大量的事情是这些汉人来做,真正的功劳则是在满人的头上,范文程虽然直接负责情报部门诸多的事宜,但做事情也是很小心的,不管怎么说,他这个汉人在满人面前都是奴才。
皇太极不追究满人权贵的态度,以及满人的嚣张,注定让范文程非常的艰难,好多重大的事情无法做主,需要禀报和请示,这样往往耽误时间,让重要的情报失去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特殊情报部门的地位同样有些边缘化了。
满人习惯于直来直去,不管遇见什么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力解决,包括高层的满人权贵,有这种认识的为数都不少,这就注定了情报部门得不到满人的重视,大清国很多的事情,仅仅是皇太极重视远远不够,若是其他的满人权贵不重视,压根无法推开,要知道大清国的满八旗,皇太极直接控制其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豪格的正蓝旗与济尔哈朗的镶黄旗,皇太极能够掌控,其余的四旗,被代善、多尔衮和多铎掌控,皇太极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控。
好在皇太极设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吸取了以前的教训,皇太极将蒙八旗和汉八旗牢牢的掌控在手中,旗主绝大部分都是从正黄旗和镶黄旗派遣出去的,这就让皇太极的力量骤然大了很多,有足够的实力碾压其他的满人权贵。
其实皇太极也不是特别重视这个特殊的情报部门,当初设立的主要目的还是对付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只不过这些年以来,情报部门做了一些事情,让皇太极掌握到了不少的情况,后来皇太极专门下令,要求这个特殊的情报部门,转而侦查大明境内的诸多事宜,凡是侦查到的情报,必定要及时的禀报。
皇太极轻轻挥手,示意范文程平身。
“文程,中原的局势大乱,这其实是我大清国最好的机会,若不是横亘在辽河以西的登莱新军,朕早就下令八旗军出击了,近来朕仔细想过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已经有了出击的基础,就算是大明登莱新军强悍,就算是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厉害,朕可以命令大军绕开辽河以西,从其他
第八百二十章 无奈的放弃
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豫亲王代善以及郑亲王济尔哈朗,悉数来到了偏殿,这些人,都是满八旗的旗主,也是大清国顶尖的存在了。
前段时间,皇太极身体不适,这些满八旗旗主的一举一动,受到了太多的关注,其中关注点最多的,就是多尔衮与豪格,甚至有满人权贵传言,若是皇太极驾崩,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多尔衮与豪格两人。
大清国尚未有皇位传于嫡长子的规矩,毕竟皇太极才刚刚创建了大清国,所以在诸多的满人权贵看来,多尔衮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众目睽睽之下,诸位旗主都表现的很安静。
数年没有征伐,加之满八旗能够从互市购买到足够的粮食,所以说,各旗的实力还是有一定的恢复,他们在皇太极组建蒙八旗和汉八旗的时候,从本旗的蒙古人或者汉人奴隶之中抽调最为精锐的军士,进入到满八旗之中,这样不仅让这些蒙古人和汉人死心塌地,也迅速的壮大了军队的实力。
不管是从作战能力,还是从各旗人数上面的比较,除开正黄旗,接下来就是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实力最为强悍,有过前车之鉴的多尔衮和多铎,在本旗实力壮大的同时,特别的谨慎,绝不去做惹恼皇太极的事情,免得本旗再次的遭遇到算计和肢解。
身体康复之后,皇太极准备让八旗军出征的消息,诸位满八旗旗主是知晓的,只不过他们没有看到圣旨,所以不会有其他的动作,暗地里,他们都在做准备,各旗都是兵强马壮,如果能够前往中原征伐,一定能够劫掠到大量的钱财。
因为大明的登莱新军,满八旗的出征,存在了危险,不过满八旗每次的出征,有着巨大危险的同时,意味着巨大的收获,凭着这些巨大的收获,本旗的力量才有可能壮大起来,所以说,只要有出征的机会,满八旗的旗主是不会错过的。
再说了,互市的粮食交易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大规模购买粮食的情形不存在了,除非是用战马等物资才能够交易到一部分的粮食,各旗几乎都没有重视粮食生产,坐吃山空的情形都凸显出来了,如果不能够出征劫掠,各旗都有可能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形。
诸位亲王、满八旗旗主进入偏殿的时候,皇太极早就在偏殿等候了。
皇太极的脸色有些白,黑眼圈更加的明显了,不过精神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二哥,你年岁大了,坐下说话吧,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你们也坐下说话,豪格,你是晚辈,站着说话。。。”
皇太极的语气较为和蔼,虽然还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这让代善等人颇为吃惊,以往皇太极说话可不是这样的。
侍卫早就搬来了椅子。
代善对着皇太极抱拳稽首开口了。
“谢谢皇上的恩赐,臣就坐下说话了。”
代善开口之后,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等人相继开口谢恩,唯有豪格,脸上带着不服气的神情,论年纪他比多尔衮与多铎都要大,可惜他不管多大的年级都是晚辈。
皇太极看了看豪格,微微的皱眉。
身体不好的时候,皇太极偶尔想过继承人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皇太极一旦驾鹤西去,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就是豪格了。
不过让豪格来继承皇位,皇太极是绝不放心的,豪格的性格缺陷太过于明显,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但脑子太过于简单,应对朝廷里面的事情根本不行,就算是身边有范文程这等智囊辅佐,一方面豪格根本听不进去,另外一方面豪格也不会信任和笼络汉人,皇太极担心,如果豪格登上了皇位,大清国恐怕没有安宁的时候了。
可是皇太极的诸多子嗣之中,目前最为合适的就是豪格了,其余的要么年级太小,要么缺点比豪格还要突出,一直都倾力于打造大清国、吞并中原的皇太极,根本不可能有多少的时间来教育子嗣。
多尔衮可能继承皇位的传闻,皇太极当然听见了。
对于这样的传闻,皇太极不屑一顾,可也是高度警惕的,他怎么可能让多尔衮继承皇位,就算是传位给豪格,也不可能让多尔衮继承皇位,不过满人权贵中间出现这样的传闻,说明多尔衮的影响力不一般,如果皇太极在有生之年不予以强力的打压,他日多尔衮必定成为最为重大的威胁,轻者威胁到皇位继承人,重者威胁到大清国的安宁。
皇太极毕竟不是一般人,他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传闻,就自毁基脚,出手算计多尔衮,这样做只会是亲者痛仇者快,多尔衮作战勇猛,能力的确很强,在大清国的影响力不小,现如今大清国还要依靠多尔衮这样的强者。
皇太极选择的办法,就是加强对子嗣的教导,同时为他们集聚足够的实力,待到某天他们登上皇位之后,能够毫无阻碍的掌控大清国。
皇太极不可能将豪格抛弃到一边,今日他说出来的话语,就是对豪格的考校。
遗憾的是,豪格不合格,这种微不足道的委屈都不能够忍受,将来成为大清国的皇帝了,岂不是将大清国搅得天翻地覆。
豪格自然不知道皇太极的想法,脸上的神情依旧不是很好看。
皇太极已经不理睬豪格了。
“今日朕请你们来,就是想着和你们商议一件大事情,朕本来想着让八旗军出击,我大清国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总兵力超过了五十万,派遣十万大军前往中原征伐,
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
张东涛率领十万前军前往潼关部署的时候,辽东锦州的吴宗睿,也开始了全面的部署。
吴宗睿一直密切关注后金皇太极的动静,皇太极是不是会在九月突然病故,这件事情吴宗睿无法预测,也不可能等待,大明王朝的巨变马上就要到来,登莱新军必须要做出全面准确的部署,只要能够抓住时机,就能够成为得到最大利益的渔翁,反过来说,如果不能够做好精准的部署,一旦李自成稳住了阵脚,登莱新军将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付出更大的牺牲,才有可能改变局面,而且这个过程之中,吴宗睿还要担心八旗军突然发起进攻。
基于对局势的分析,吴宗睿已经下定决心,采用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攘外必先安内这个策略,说起来不是很好听,盖因数百年之后,那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战争策略被人诟病,失去了其原有的内涵。
登莱新军不可能在短时间打败八旗军、灭掉大清国,哪怕是皇太极病逝,这个目的也很难达到,毕竟满八旗足够的强悍,如果登莱新军的重点对准了大清国和八旗军,必须要付出全部的努力,彻底剿灭与打败八旗军,才有可能罢手,那么大明王朝巨变到来的时刻,登莱新军依旧在与八旗军厮杀,根本无力抽调兵力彻底打败李自成和张献忠。
如此情况之下,吴宗睿务必要稳定内部的局势,甚至是登上皇位、基本稳定南北的局势之后,才有可能腾出手来,开始对大清国彻底的打击和围剿。
如果皇太极突然病逝,则大清国会陷入到短暂的动荡之中,这是吴宗睿和登莱新军的机会,动荡的大清国,是不可能派遣八旗军展开对辽东以及中原的进攻。
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宗睿的运气的确不错。
脑子里记住的历史可以参考,但不能够盲目相信,必须要有完全的准备,否则历史出现偏差,吴宗睿没有地方后悔。
秋收结束之后,西平堡、义州与广宁三地的互市,基本冻结了粮食的交易,辽东巡抚收购的所有粮食,农户上缴的赋税,悉数都储存起来,其中的四成用于应对地方紧急的灾情,其余的六成则全部拨付给登莱新军储存。
粮食多一些不要紧,少了肯定不行。
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的钱庄,以及辽东各地的钱庄,都派遣专人进行了严密的监控,所有大额钱财的支取行为,都要被严格的调查,务必查清楚钱财究竟用于什么地方了。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吴宗睿与皇太极想到了一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互市停止了粮食交易,不重视粮食种植的满人权贵,已经逐渐陷入到缺粮的境地,不过他们集中一部分的粮食展开征伐还是可以的,但钱财方面,恐怕那些满人权贵已经拿不出来多少了,大量的钱财都存入到钱庄之中去了,也不是说满人权贵心甘情愿将大量的金银珠宝存储到钱庄之中,而是粮食交易的需要,逼迫他们将钱财存入钱庄,否则一路运送大量的钱财,不安全的同时,还耽误大量的时间。
吴宗睿只要盯着辽东的钱庄,就可以完全掌握八旗军的一举一动。
如果钱庄突然有人不间断的大量支取钱财,不用多说,八旗军准备要出征了,当然到了那个时候,钱庄会以各种理由阻止大量的钱财被提取出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互市与钱庄的威力终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吴宗睿不费一兵一卒,利用经济的手段,有效的卡住了大清国,就算是皇太极明白了这一切,也无可奈何了。
吴宗睿用经济手段卡住大清国,转头就可以安心的部署登莱新军,待到巨变时刻到来的时候,全面发起对李自成部的进攻。
牛犇手里抱着一大叠的文书进入厢房。
吴宗睿看着这些文书,无奈的皱了皱眉头,看着牛犇开口了。
“牛犇,先将文书放下,我问你几个问题,你根据情报司掌握的情报,如实的回答,也可以做出适当的分析。。。”
牛犇小心的将文书放在了桌案上面,看着吴宗睿点点头,神情还是略显紧张。
“第一个问题,辽东各地的钱庄还正常吧,互市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禀报大人,辽东各地的钱庄都很正常,没有大额钱财的支取,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的互市,大量后金的商贾在等候,他们需要购买粮食,数量依旧很大。。。”
吴宗睿点点头。
“前段时间,情报司获悉,后金皇太极很有可能命令八旗军出击,但情报司没有获取到准确的情报,这么多天过去,后金那边没有任何的动静,牛犇,你认为,八旗军还会不会发起对中原和北直隶的进攻。”
牛犇搔了搔头皮,面色明显紧张起来。
“大人,这个属下不敢随意做出判断,属下只是觉得,后金的八旗军短时间不大可能发起进攻,他们缺乏粮草,更是缺乏钱财,没有钱粮,他们拿什么发起进攻。。。”
吴宗睿笑了,看着牛犇开口了。
“牛犇,分析不错嘛,没有必要这么紧张,你是情报司的负责人,绝大部分的时间,你需
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设伏
官道上面,黄沙滚滚,大队人马正在快速的行进。
周遭看不见一个人,百姓早就躲得远远的,河南境内剩余不多的百姓,早就习惯了面对厮杀,他们在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之后,已经知晓如何避开这类夺人性命的厮杀。
李自成的神色异常的严峻。
密县被官军偷袭陷落,义军家眷几乎被全部斩杀,这件事情,引发了义军不小的动荡,老道的李自成抓住了这个契机,引爆了义军军士对于朝廷大军强烈的仇恨,现如今他麾下的军士,斗志昂然,几乎都想着找到官军拼命。
情报源源不断的传来,密县和尉氏县悉数被朝廷大军攻陷,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已经率领朝廷大军前往开封府城,看样子是想着攻陷开封府城,动摇义军在河南的根基。
通过各路的情报分析,李自成、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断定,混十万马进忠就是告密者,如果不是马进忠告密,孙传庭不可能知晓密县与尉氏县的秘密。
获取情报的同时,李自成不断调整大军的行军路线,此刻大军已经快要抵达中牟。
必须驰援开封府城,决不能让孙传庭攻陷开封府城,这是李自成的信念。
队伍停止了前进,刘宗敏飞马来报,已经过了午时,大军歇息半个时辰的时间。
午时过后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已经是酷暑季节,因为长时间的急行军,不少军士都出现了中暑的情形,数十人为此殒命,李自成虽然着急,也要顾及到军士的情绪和身体,所以他专门下达了命令,每日的午时之后,大军歇息半个时辰的时间,避过最毒的阳光。
抬头看了看天空之中火辣辣的太阳,李自成恨恨的骂了几句话,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这段时间的日头特别的毒,而且几乎看不见什么雨水。
李过和牛金星过来的时候,李自成的脸色不是很好。
牛金星对着李自成抱拳开口了。
“闯王,派遣的斥候传回来消息,孙传庭率领的朝廷大军,并未直接攻打开封府城。。。”
情绪有些焦躁的李自成,挥挥手开口了。
“孙传庭当然不会直接进攻开封府城了,他可不是傻子,明明知道我们大军已经回援,还要拼命的进攻开封府城,岂不是自找苦吃。。。”
李自成话语里面带有的情绪,牛金星是明白的,对于马进忠的反叛,李自成痛恨的同时,对牛金星和宋献策也有一丝的意见,当初若不是牛金星和宋献策一味的打压马进忠,恐怕马进忠也不会做出如此的选择,而且马进忠反叛的消息,在义军高级军官之中已经传开,引发不小的议论,李自成很清楚,这肯定是牛金星等人授意,义军的高级军官才有可能知晓。
牛金星脸色如常,看着李自成再次的开口。
“闯王,我的意思是说,孙传庭很有可能率领朝廷大军,转头来对付我们,如果他专门设伏,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