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宝座上面的朱由检,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张爱卿有事尽管奏来。”

    张四知目不斜视,对着皇上稽首行礼之后开口了。

    “臣建议迁都南京,皇上前往南京,留下太子殿下驻守京城,当下之际,流寇李自成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进攻京城,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皇上迁都南京,可调集南方的军队,彻底剿灭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稳定我大明的局势,巩固我大明的江山。。。”

    大殿里面的空气突然有些凝固了。

    尽管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知道今日将要商议大明朝廷迁都的事情,可张四知真正在大殿之上提出此事,众人还是有些恍惚的,堂堂的大明王朝,居然被流寇李自成逼迫的迁都,这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张四知说完之后,朱由检扫视了殿内的诸多大臣,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朕以为张爱卿所奏有道理,当下京城处于危急之中,暂时迁都南京,不失为好的应对之策,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朱由检的话语刚落,内阁次辅陈演脸色通红出列了。

    “臣反对,臣以为,张四知大人乃是我大明朝廷的罪臣,居心叵测,居然鼓动皇上迁都,自古以来,天子不可以驾,否则就动摇了根本,我大明王朝顶天立地,岂能因为小小的波折就选择迁都,遥想当年的土木堡之变,我大明王朝遭遇空前的危机,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大人,以大明天下为己任,坚决反对迁都,调集各路兵马,守卫京城,粉碎了蒙古鞑子的阴谋,守卫了京城。”

    陈演说到这里,看向了张四知。

    “张大人,当年的于谦大人何等的英勇气概,你身为内阁首辅,当京城遭遇到危机,不思考如何剿灭流寇、护卫京城的安全,护卫我大明王朝的根基,却想着蛊惑皇上迁都,我来问你,你是何居心,难不成想要颠覆我大明王朝吗。。。”

    陈演刚刚说完,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也出列了。

    “皇上,臣赞同陈大人之建议,我大明王朝绝不可以迁都,臣还要弹劾张四知大人。”

    “臣以为,迁都一说,乃是歪理邪说,皇上已经下旨,要求各地大军进京勤王,共同护卫京城,且京城是我大明王朝之根本,绝不能放弃,试想一下,皇上若是放弃京城迁都到南京,天下人会怎么看,会认为皇上屈服于流寇,会认为皇上放弃了北方大片的国土,甚至会认为皇上软弱,如此一来,人心散了,朝廷还如何统领天下的百姓。。。”

    光时亨说到这里,同样看向了张四知。

    “张大人,你身为内阁首辅,不思为皇上解忧,不思为朝廷解难,却一心想着迁都,蛊惑皇上放弃这大明的天下,你是什么居心。”

    “张大人,我今日还要弹劾你,你身为内阁首辅,卖官鬻爵,贪图钱财,将整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你有何颜面居于庙堂之上。。。”

    张四知气的脸色发白,身体颤抖,手指陈演和光时亨,却说不出话来。

    更多的大臣站出来了,一致反对迁都的事宜,而且他们的矛头同时指向了张四知。

    张四知担任内阁首辅的时间有些长了,平日里的确爱小便宜,也提拔了一些官员,不过任何的内阁首辅,都会做这些事情,只不过张四知的能力的确一般,在任期间没有做出什么业绩,早就引发朝内诸多文武大臣的不满,如果不是秉笔太监王承恩暗地里的支持,早就卸任归家去了。

    可今日的情形不一样了,诸多的大人在皇极殿弹劾,话语犀利,将张四知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说出来了,这等的打击和羞辱,任何人都难以承受。

    宝座之上的朱由检,脸色变得难看了,他本以为迁都的事宜,也就是众人随意的商议一番,就算是有个别人反对,自己也可以最终下旨,想不到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表示反对。

    如此情况之下,想要迁都是不大可能了。

    “诸位安静,这里是大殿,不可高声喧哗。。。”

    王承恩的声音传来,大殿里面迅速安静下来。

    陈演和光时亨等人看了看王承恩,默默的退回去了,他们可不敢对王承恩发难,谁不知道皇上最为信任的就是王承恩,如果他们开罪了王承恩,皇上很有可能在大殿之内发脾气,直接免去他们的官职。

    “诸位都提出了建议,朕明白了,这迁都之事,今后再议。。。”

    朱由检的话语有些凄凉,他迫不得已否决了迁都的建议,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他必须全力以赴,调集各路的大军护卫京城了。

    “皇上,臣身体有恙,难以胜任内阁首辅之职,恳请辞去所有职位,回家养老。。。”

    张四知再次出列了,直接提出要求,恳请辞去内阁首辅之职。

    其实张四知还算是明智的,内阁次辅陈演发难,那么多的大臣附和,说明他在朝中已经没有了根基,如此情况之下,赖在内阁首辅的职位上面,会变得异常尴尬,一方面下面的大臣不会听从他的话语,让他无法调遣,另外一方面皇上肯定会有想法。

    大明王朝危如累卵,如此关键的时刻,张四知不愿意继续被架在火上烤,还不如自觉一些,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让觊觎这个职位的人上来,而且辞去内阁首辅职位之后,张四知不会在京城逗留,会马上回到老家去。

    朱由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余光看了看身边的王承恩。

    王承恩微微的点头。

    “张爱卿,你可想好了,我大明朝廷正处于危急的时刻,朕身边需要有人辅助。。。”

    张四知扑通的跪下了。

    “皇上,正是因为我大明王朝处于危急之中,臣才恳请辞去内阁首辅之职,臣年老体衰,表现昏聩,已经无法辅助皇上,臣辞去内阁首辅之职,让有能力之人上来,协助皇上统领满朝文武固守京城,彻底打败流寇李自成,稳定中原的局势,消弭我大明王朝的危局。。。”

    说到动情的地方,张四知甚至流出了几滴眼泪。

    大殿内异常的安静,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就连表现的义愤填膺的光时亨,也低下头不说话了。

    朱由检轻轻的哼了一声。

    “张爱卿,既然你决心已定,朕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朕准予你辞去内阁首辅之职。”

    “内阁不可无首辅,朕决定了,内阁次辅陈演,出任内阁首辅,散朝之后,朕即刻下旨,此旨意明昭天下。。。”

    。。。

    早朝结束了,朱由检没有马上回到偏殿,而是来到了中极殿。

    王承恩跟随进入了中极殿。

    “承恩,朕恨不得将那些道貌岸然的臣子全部都给杀了。。。”

    王承恩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有些话他不敢说,张四知遭受到众人的弹劾,这里面也有他的影子,还好皇上明白其中的奥妙。

    “承恩,你不必多想,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这个张四知,能力方面的确差了一些,辞去内阁首辅之职也好,朕料定张四知马上会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你带朕去送送张四知。。。”




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
    张四知孤零零的走出了紫禁城。

    看着略显灰暗的天空,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其实今日的境地,他早就预料到了。

    好在这些年集聚了一些钱财,其中部分的钱财早就运送回老家去了,辞去内阁首辅官职之后,回到老家可保生活无忧。

    内心深处,张四知对于大明王朝没有报任何的希望,他知道大明王朝无法维持下去了。

    辽东的后金八旗军,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朝廷无法应对的,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还是蓟辽督师吴宗睿。

    满朝文武都知道,吴宗睿麾下的登莱新军,强悍无比,若是登莱新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李自成不可能嚣张到现在,因为皇上的不信任,因为吴宗睿的别有心思,登莱新军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导致李自成的力量变得异常的强悍。

    登莱新军可以打的所谓天下无敌的八旗军魂飞魄散,岂会在乎战斗力不是那么强悍的流寇,而且登莱新军数次的出击,都是大败流寇。

    细细想来,这里面的缘由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身为臣子,张四知希望大明王朝能够维持下去,不过一定要做出选择,张四知情愿吴宗睿取代大明王朝,成为天下的皇帝。

    这不仅仅是张四知的想法,也是绝大部分文武大臣的想法。

    其实满朝的文武大臣,早就看透这一点了。

    今日的早朝,张四知完全嗅出了其中的味道,他感觉到后怕,想不到朝中某些人变得不择手段,他们不在乎大明的江山,不在乎皇上的生死,他们在乎的是自身的荣华富贵。

    上轿之后,张四知简单的说了一句回府邸去,不再开口。

    或许这个时候,紫禁城内已经变得异常热闹了,早朝弹劾的事宜,很快就会传开,不过这一切,与张四知没有多大的关系了,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家收拾行李,马上离开京城回到老家去,到了这一步的境地,也不用请旨了。

    回到府邸,张四知一改颓废之色,告诉管家马上收拾家中的细软,午时过后他就要离开京城,回到老家去,至于说府邸里面的其他人,由管家做出善后的安排,至于说府邸,张四知暂时还不想卖掉,或许今后还有机会来到京城呢。

    管家没有吃惊,扭头去准备了。

    张四知回到书房,默默的坐下,等待管家安排完毕一切。

    “老爷,兵部尚书陈新甲大人前来拜访”

    沉思之中的张四知,抬头看着管家,眼神里面呆着茫然,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大凡辞去内阁首辅之职的人,家中是不会有人前来拜访的,离开京城也是冷清清的。

    张四知与陈新甲之间的关系一般,陈新甲本是举人的功名,能够成为六部之中的兵部尚书,已经算是奇迹了,张四知知道陈新甲一直都想着进入内阁,为此也曾经专门到府邸来拜访,可惜陈新甲出任兵部尚书之后,朝廷剿灭流寇的战斗屡屡失败,陈新甲自然不可能更进一步,能够保住兵部尚书的职位就算是老天保佑了。

    好在张四知这些年没有落井下石,从未说过陈新甲的不是,这也是变相的帮助了陈新甲。

    略微的整理了衣服,张四知来到了会客室。

    看见进入会客室的张四知,坐在椅子上的陈新甲,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连忙站起身来,抱拳稽首行礼。

    “下官见过大人,今日早朝,大人遭遇到弹劾,下官未能开口说话,深感愧疚,专门来拜访大人,还望大人不要责怪才是”

    张四知笑了笑,看着陈新甲开口了。

    “陈大人客气了,老夫没有想那么多,今日早朝之上,诸位大人的弹劾,老夫心服口服,可没有什么埋怨的地方,老夫在朝中这些年,没有能够做出什么成绩,遭遇弹劾也正常,现如今老夫五官一身轻,想想在朝中的那些日子,的确愧对皇上啊。”

    张四知的回答,让陈新甲楞了一下。

    “这个,下官今日的确是来向大人赔不是的,还望大人不要误解了下官的意思。”

    大明一朝,皇上对百官的控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锦衣卫,东厂,以及已经撤销多年的西厂,都是用来监视和监督百官的,有些时候官员在家中说的话语,翌日朝中的皇上就能够知晓,加之都察院和给事中对于官员也是虎视眈眈,弄得诸多的官员压根不敢说话了。

    其实官员与官员之间的交谈,也不是那么安全,谁知道别人会不会为了往上爬而出卖你。

    这种不正常的风气,在万历年间几乎达到了巅峰。

    见到张四知的脸上还带着公式化的笑容,陈新甲有些着急了。

    和张四知比较起来,陈新甲在朝中的道行很浅,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在朝中没有什么知己和朋友,人家都是两榜进士出身,论资格陈新甲是比不上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拥有两榜进士资格的官员,在陈新甲的面前或多或少会流露出来高人一等的态度。

    张四知没有看不起陈新甲,这是陈新甲最为感激的。

    而且在皇上迁都南京府城的这件事情上面,陈新甲是坚决支持的。

    正是因为举人的出身,陈新甲做事情很务实,没有那么多的高谈阔论,也没有那么多的仁义道德,他觉得当下之际,皇上迁都南京府城是明智的选择,京城已经极度的危险,李自成随时可能围攻甚至攻陷京城,皇上没有必要拿着鸡蛋去撞石头。

    多年的磨砺,陈新甲早就看透了人心,那些在皇极殿慷慨激昂说话之人,在他看来,就是别有用心,他们不想皇上迁都到南京去,因为他们觉得大明王朝已经没有希望了。

    其实陈新甲也有这等的看法。

    按说蓟辽督师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已经基本控制住后金的八旗军,北方没有多大的危险了,朝廷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流寇,剿灭流寇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数年时间过去了,流寇不仅没有被剿灭,反而更加的壮大,如今都威胁到大明的京城和江山了。

    由此可见,大明已经衰落到了极点。

    不过身为大明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内心还是有良知,他觉得皇上迁都到南京去,或许还能够找到挽救大明王朝的办法,朝中的诸位大人否决了迁都的建议,要求皇上留在京城,等于是断掉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线生机。

    陈新甲也要为自己谋求出路了。

    有些话不能够与朝中的大人交谈,甚至不能够泄露出来一丝的意思。

    陈新甲觉得,与已经卸任的张四知交谈,弄清楚内心的疑虑,是最佳的选择。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陈新甲站起身来,对着张四知再次的抱拳了。

    “大人既然误解了下官的意思,下官也不好多说了,下官祝愿大人一路顺风”

    张四知眯了眯眼睛,对着陈新甲挥挥手。

    “陈大人,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尽管说就是了,老夫是卸任之人,已经不关心朝中的事情了,陈大人若是想着从老夫这里得到什么话语,那就要拿出来诚意。”

    陈新甲的身体颤抖了一下,抬头看着张四知,咬牙开口了。

    “那下官就直说了,下官在朝中一直得到大人的照拂,感激不尽,满朝之中,下官最为信任的也就是大人了,今日大人提议皇上迁都,下官也是完全赞同的,京城明明已经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为什么诸位大人不赞成迁都,难不成想着将皇上拱手献给流寇李自成吗”

    张四知用力的咳嗽了一声,不自觉的看了看四周。

    “陈大人,你如此说话,不怕掉脑袋吗。”

    陈新甲摇了摇头,继续开口了。
1...326327328329330...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