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漕运兵丁的名气倒是出去了,大力的打击,让漕运沿途的匪帮,绝不敢妄动,南直隶以及浙江一带的匪帮,要么被漕运兵丁毫不留情的剿灭,要么就是偃旗息鼓,暂时的躲避。

    其他的匪帮,多多少少知晓情况,这个时候若是还想着出头,那就是找死。

    这一切,都是漕运三千营的功劳。

    漕运总兵赵世奇得到了兵部的赞誉,不过他很聪明,没有将漕运三千营的事情禀报兵部。

    有意思的是,漕运总督杨一鹏大人,也没有询问什么。

    月底的时候,赵世奇居然拨付了五千两白银,给了漕运三千营,说是饷银,吴宗睿当然不会拒绝,他知道这里面的意思,赵世奇得到了赞誉,也就引发了兵部的注意,有了被提拔重用的机会,暗地里给予一定的感谢,也是应该的。

    朝廷里面的局势,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内阁首辅成基命致仕,内阁次辅周延儒如愿以偿,成为了内阁首辅,三十七岁的周延儒,掌握了最大的权力,得到了皇上高度的信任,可谓是踌躇满志,很可惜,此刻的周延儒,意气风发,压根不会想到,同样为内阁大臣的温体仁,已经开始处心积虑的算计他了。

    这一切,对于淮安府城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眼看着春节临近,繁华的淮安府城,变得异常的热闹了。

    漕运停止,并不意味京杭大运河的运输也停止,这个时候,大量的民船,开始通过大运河,将诸多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京城和北方去。

    信义帮和长恒帮的生意火爆,不计其数的商贾找上门来,恳求他们帮忙运送商品,给出的报酬也是很高的。

    北方遭受灾荒,又遭受后金鞑子的劫掠和流寇的侵袭,可谓是满目疮痍,物资极其的匮乏,不过那些真正的士大夫家族,以及官绅家族,并未遭受多大的损失,他们对于物资的需求还是迫切的,这个时候将大量的商品运送到京城和北方去,就是暴利。

    商贾很清楚,真正有能力的漕帮不多,信义帮首当其冲,长恒帮次之。

    信义帮帮主秦志锐当然要抓住机会,在漕运码头的事宜稍微的稳定之后,再次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京杭大运河运输的方面。

    信义帮的生意好,意味着能够挣到更多的银子,也保证了漕运三千营的开销。

    不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的时间不长,也就是短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北方的气候已经变得严寒,大运河部分地方若是彻底冰冻起来,水路的运输就不得不停止了。

    这个年代可没有先进的科技可以破除大运河上面的冰冻。

    信义帮一次性的出动了上百艘的船只,运送大量的物资前往京城和北方,而这一次的运输,能够让信义帮赚取到近十万两的白银。

    漕运停止,民船开始运输,大运河沿途的匪帮再次的活跃起来,他们不敢打漕船的主意,对于民船则不会客气。

    当然了,沿途的匪帮也要看看运输船队的气势,譬如说信义帮的船只,他们是不敢劫掠的,当年夏镇匪帮被彻底剿灭,据说与信义帮就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运河沿途的匪帮,还没有谁觉得自身的力量强于巅峰时期的夏镇匪帮。

    偏偏这个时候,吴宗睿下命令了,漕运三千营进入修整的阶段,不再继续剿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这让廖文儒等人感觉到奇怪,但他们绝对执行命令。

    漕运三千营拥有的战马已经超过千匹,这里面有信义帮暗地里购买的部分战马,也有漕运三千营在剿灭匪帮过程之中缴获的战马。

    战马以蒙古马与河曲马为主,清一色的都是战马。

    漕运三千营的军士,总人数也超过了四千人。

    吴宗睿原来的计划,崇祯三年底漕运三千营军士的数目达到两千就不错了,想不到仅仅到了十一月底,总人数已经超过四千。

    因为军士人数的增加,漕运三千营再次进行了人员的划分,骑兵营总人数达到了一千二百人,斥候营总人数达到了两百人,余下的近三千人,则被分为三个步卒营。

    廖文儒以千户兼任骑兵营指挥,刘宁以副千户兼任斥候营指挥、骑兵营副指挥,罗典召以百户兼任执法营指挥,罗典明、罗典勇和秦大龙以百户兼任步卒营指挥。

    眼看着漕运三千营的兵力,就要达到卫所的兵力了。

    漕运三千营兵力快速的扩充,训练也更加的频繁。

    廖文儒等人认为,可能是漕运三千营的兵力扩充的速度太快,需要消耗大量训练的时间,所以吴宗睿要求漕运三千营暂停剿灭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

    十二月初一,吴宗睿来到了漕运三千营的兵营。

    兵营的规模早就扩大了,山坳前方的五里地范围,基本都是禁区,一排整齐的木栅栏,将营地的范围圈出来,寻常人等不得靠近。

    山坳里面的营房增加了一倍多,分布在三个山谷之中,斥候营的驻地在最里面的山谷,中间山谷是骑兵营的驻地,外面的山谷则是步卒营的驻地,执法营的军士人数不多,驻地同样在最外面的山谷。

    迄今为




第一百七十一章 传教士
    曾永忠匆匆来到府邸的时候,吴宗睿正抱着小女儿吴凡璇在后花园转悠。

    曾永忠住在淮安府府衙后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到吴宗睿府邸来的,只不过这些日子,吴宗睿通常很忙碌,每天到府衙点卯之后,都是直接到漕运三千营军营,处理军营之中诸多事宜,有时候也与将士一道参与训练。

    将吴凡璇递给身边的玉环,亲了亲大女儿吴冰玥的脸之后,吴宗睿来到了前院。

    曾永忠正在前院的厢房等候,看见吴宗睿进来,连忙站起身来了。

    “先生,这个时候到府邸来,有什么急事吗。”

    “大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阳玛诺到淮安府城来了,说是想着求见大人,这是阳玛诺求见的折子,这是我收集的有关天主教基督会的文书。。。”

    吴宗睿看着曾永忠,有些发愣。

    也就是这一瞬间,他的脑子里冒出了圣教三柱石这个词。

    圣教三柱石,其实就是已经病故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大明传教期间,所开化出来的最有成就的三人,分别是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其中的李之藻和杨廷筠两人都已经病故,徐光启现如今为礼部尚书。

    正是因为徐光启的支持,天主教耶稣教会才得以在大明传教。

    利玛窦病逝之后,天主教耶稣会在大明实际的负责人汤若望,现今供职于钦天监,正是徐光启举荐。

    包括利玛窦、汤若望和阳玛诺等人,能够在大明传教,徐光启功不可没。

    大明朝廷不禁止天主教,但地方百姓大都不接受天主教,特别是士大夫和官绅阶层,普遍反对天主教,原因很简单,天主教信奉上帝耶稣,推行一夫一妻制,其神职人员禁止结婚,而且需要禁欲,与此同时,天主教排斥孔孟之道,更是禁止纳妾等举措。

    最为冲突的地方,是天主教的原罪说,认为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有罪的痕迹,需要不断救赎,儒家思想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可以说,天主教的教义,很多方面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当然要遭受排斥。

    不过天主教进入大明王朝,是带着西方先进的科技前来的,所有来到大明的传教士,都可以被称作是科学家,他们在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甚至物理方面,带来了最新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明王朝科技的发展。

    最为著名的就是红夷大炮,又被称呼为西洋大炮,就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传过来的。

    看见吴宗睿有些发愣,曾永忠将阳玛诺的折子以及文书放在了桌上。

    拿起阳玛诺的折子,吴宗睿开口了。

    “先生是什么想法,这个阳玛诺,是不是想着在淮安府传教啊。”

    “应该是如此,阳玛诺是葡萄牙人,万历年间就来到了大明,曾经在广东一带传教,遭遇到驱逐,天启元年到了京城,帮助制造火炮,后来得到了礼部尚书徐光启大人的支持,在南京一带传教多年,可惜传教的收效甚微。”

    吴宗睿微微点头,很快看完了阳玛诺的折子。

    “阳玛诺天启六年就来到南京,也有五年时间了,南直隶一带,也没有见着多少信教之人,可见他们所谓的天主教,根本不适合我大明之风俗和气候。”

    “大人说的是,我也是这么看的,只是阳玛诺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

    “可以见见,不过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

    听见吴宗睿这样说,曾永忠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看见曾永忠为难的神情,吴宗睿脸上露出了笑容。

    “先生不用着急,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不会得罪徐光启大人,先生做好安排,明日一早我见见这位阳玛诺传教士。”

    曾永忠的脸上,为难的神色依旧没有消除。

    “大人,我想,若是不允许阳玛诺在淮安府传教,是不是就不见了,免得不好解释,我可以告诉阳玛诺,大人有诸多的公务需要处理,没有时间见面。”

    “先生是担心什么吗。”

    “阳玛诺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在松江府呆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去年一直都在浙江杭州,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又到南直隶来了,我是有些担心,如果大人见面之后,不允许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可能会遭遇到难缠的事情啊。”

    “先生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问问,先生对于天主教基督会是怎么看的。”

    “我当然不赞成在淮安府发展什么天主教的基督会。”

    “看来先生与我的想法一样,不过阳玛诺不远万里,背井离乡,来到我大明,这份执着还是值得肯定,所以我要见见这位阳玛诺,至于说天主教基督会在淮安府发展的事宜,那是后话,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天主教基督会到我大明来传教,昨日我也看了一些朝廷的塘报,略作了咨询,利玛窦和汤若望等人来到我大明,当初传教的时候,同样遭遇到地方的驱逐,可人家还是如此的执着,这份坚持,令人钦佩啊。”

    “大人万万不要有这等的想法,阳玛诺等人,来到我大明,还不是看我大明富庶,所以才来传教的,他们居心不良,这天主教基督会,我看就应该要驱逐。”

    “先生这样的想法,还是有些偏激,天主教基督会究竟如何,我们不置可否,虽然我不支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
    阳玛诺是典型的白人。

    白皙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珠,虽然五十多岁了,有着一脸的络腮胡,穿着长袍大褂,一身大明读书人的打扮,可看上去还是与众不同。

    见到了吴宗睿,阳玛诺稍稍楞了一下,还是抱拳稽首开口了。

    “阳玛诺见过知府大人。。。”

    阳玛诺的中文说的很流利,吐字也很清晰。

    “阳玛诺先生的官话说的很好,佩服佩服。”

    “知府大人,我到府衙来,就是为了天主教基督会传教的事情。。。”

    传教士的直爽,在大明朝廷之中颇有名气,当年的利玛窦也是如此,尽管遭受了很多次的波折,依旧不改初衷。

    “别着急,阳玛诺先生还是说说天主教的教义,我想听听,了解一番。”

    听见吴宗睿这样说,阳玛诺的精神一下子来了,连忙从怀里拿出来一本《圣经》,小心的翻开其中的一篇。

    “启禀大人,我天主教来到大明传教,自然要让大人知晓情况,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玛利亚为圣母,我天主教的基本信条为:天主圣父化为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在世界末日时再次降临;天主圣神圣化人类。。。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复活,并接受基督的审判,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

    阳玛诺滔滔不绝,开始讲解。

    一边的曾永忠禁不住看了看吴宗睿,阳玛诺这样的讲解他是听不进去的。

    足足半个时辰的时间,阳玛诺才说的差不多了。

    吴宗睿对天主教有一定了解,昨夜他几乎是一夜未眠,在脑海里面搜寻有关天主教的记忆,同时也仔细看了曾永忠提供的介绍天主教基督会的文书。

    见到阳玛诺之前,吴宗睿必须要有基本的思路,他没有打算与阳玛诺争辩,也没有打算彻底的打压阳玛诺和天主教基督会,但他必须在阳玛诺的面前展现出来学识。

    以理服人才是王道。

    “阳玛诺先生说了这么多,肯定很辛苦吧,喝口茶,润润嗓子。”

    “多谢大人了,刚刚我还说的不是很详尽。。。”

    “已经说的很详尽了,阳玛诺先生让我对天主教基督会也有了一些认识,不过有个问题,我想问问阳玛诺先生,你不远万里来到我大明,传播天主教,可知我大明传承之儒家思想。”

    阳玛诺脸色茫然的摇头。

    “大人,我对儒家学说不是很了解,我是传教士,信奉天主教,代表神的意志,专程到大明来传播神的思想。。。”

    “阳玛诺先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所谓入乡随俗,你既然到大明来传播天主教教义,是不是首先了解儒家学说,或者说儒家思想,如此才能够比较儒家思想和天主教义之异同,这样你在大明各地传教,也能够让准备信奉天主教之人信服啊。”

    阳玛诺看着吴宗睿,依旧是茫然的摇头。

    “大人,我不需要了解儒家学说,我只要传播天主教教义就可以了。”

    吴宗睿看着阳玛诺,神色变得严肃。

    “阳玛诺大人,我是朝廷官员,你来到我大明多年了,想必知道我是两榜进士,经过了乡试、会试和殿试,金榜题名之后入朝为官,我不敢说精通儒家学说,至少清楚,下面我就给你说说我所理解的天主教教义,如果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指出来。”

    阳玛诺看着吴宗睿,脸上露出不相信的神情。

    吴宗睿没有在乎阳玛诺的神情,慢慢开口了。

    “天主教,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名曰普世大公天主教会。”

    “天主教之教义,总归为五个大的方面。”

    “其一,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圣父在天,称之为天父,至高无上,主宰一切,圣子为耶稣基督,为圣父所生,受圣父委派降临人间,救人于苦难,圣神由圣父和圣子所共发,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叫人弃恶从善。”

    “其二,天主之创造,这个很简单,世间一切都是天主创造的,包括人也是。”
1...6566676869...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