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红楼之一代圣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阿极要变白

    说白了,太子妃对那场闹剧仍心有余悸,太子妃虽是后宅妇人,但出身襄阳侯府这等勋贵之家,自然有自己的见识,熟读史书的她知道,一旦宗教势大的时候,总会出现问题。

    历史上道家有太平道张角造反,佛家有三武一宗灭佛之举,即使如今道佛两派粉饰太平,试图以受害者的面目示人,但太子妃不是常人,她不会被这种假象欺骗,作为如今已经是统治者的一员,太子妃深刻的明白,若非这些宗教已经严重影响了帝王的权力,那些历史上的事情不会如此剧烈,道佛两家如今被人忌惮还是因为其自作自受。

    太子妃敏锐的觉得,自己的儿子最好在这种被帝王忌惮的佛道之争上保持超然,不要因私情掺和其中。更甚者,太子妃甚至庆幸,玉真道人早早地飞天成仙,不然如今和玉真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下,即使玉真道人是宗室出身,皇上与太子未尝不会忌惮。就是明宣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太子闻言陷入了沉思,他不是粗心的性子,对此事也早有考虑,太子妃的心思他也明白,就是不想让明宣陷入被动,甚至不惜枉顾昔日与玉真观的情分。

    对此太子其实有自己的考虑的,太子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对于儿子他却恨不得把世上一切最好的都给他。太子仍旧记得,叔祖玉真道人还在时,曾盛赞明宣是修道的好料子,若是能随他修道,说不得有一日也能得道成仙。

    虽说哪怕叔祖玉真道人飞升之际曾说仙凡两别,不再有人能得道飞升,但万一呢所以因此太子并不想让明宣和玉真观的关系太过恶劣,太子并不相信叔祖在玉真观毫无遗泽。

    在太子看来,其实和早就得道飞升的太祖一样,已经成仙的他们对待子孙后代未尝有多看重,但对于天资很好的徒弟们倒是另眼相待,参照物便是历代皇帝和太祖的联系根本不如叔祖能时常向太祖求助。

    这也是叔祖玉真道人在时深受帝王看重的最大原因。说实在的,哪怕是太子,徒显谦自个也得承认,他们大周朝传承至今,没有太多的乱子,也是得益于太祖是个真正的仙人的缘故,不是那种前朝皇帝一般为了造势,说他们的太祖出生时各种异象等等编造的东西。

    所以一片爱子之心的太子,甚至抱着明宣可能成为下一个太祖的希望,当了开国皇帝多年,就是退位了以后,也能修道成仙,当然这种希望说出来只会被人斥责为妄想,连明宣自个都没这个想法,但是若是真有一线可能,徒显谦不介意为明宣保留着,这最起码是一种可能不是

    当然并不知道明宣还有这种修道资质的太子妃,是没法理解太子非要让明宣与玉真观这等容易受人忌惮的宗教来往的,她这次提出来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太子的想法,看看太子是不是对玉真观有别的什么想头。

    太子想到这还是缓缓摇了摇头,道:“玉真观到底是叔祖遗泽,明宣不




第九十章 勇王求助
    对于明宣的回信,太子心中真的既惊且喜,他没想到明宣在惠民药局的事情上有这么多的想法,且看起来并不是异想天开。

    故而太子拿着明宣的回信给几位幕僚看时,也有几分得意炫耀的想法。

    众人也不会不识趣,嘴上对太孙赞叹有加,心中也暗自惊讶。

    太子找众幕僚来,自然不是为了只给他们炫耀的,惠民药局这种地方,若非听太子妃提起,太子根本想也想不起来。

    这不是说太子疏忽,而是惠民药局的存在感太低了,或者说这些年天下太平,无大灾大疫,惠民药局也没了最大的用武之地,至于平日里平价卖药和请名医坐诊的对象,面对的平民百姓。

    太子虽说还算体恤百姓,但这种小事,就是属下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报上来,毕竟惠民药局无功无过,也无人想过啃这块惠民药局的硬骨头让太子注意,太子要处理很多朝政大事,很难对惠民药局有什么关注。

    不过如今境况不大相同。惠民药局其实已经被闲置久已,这次蒙太子召见,惠民药局的负责人,仅仅是一个区区从九品吏目,从官阶上可以看出,惠民药局有多不受看重。

    不过惠民药局也有值得看重的地方,因太祖皇后的倡导下,全国各地各县都置有地方性的惠民药局,名义上是要听京城这边中央惠民药局的命令的。有这个大义所在,哪怕如今惠民药局更多的属于地方县政的一部分,中央惠民药局仍然可以使用这个渠道。

    其实在太子看到明宣回信中分析的话时,心中已经有了把惠民药局做大的想法,毕竟这等利国利民之举,总不会荒废了太祖皇后的一片苦心。

    只是在看到惠民药局的负责人前,太子并不准备说太多,这是个大计划,太子召来惠民药局的吏目时,并不抱什么期望,只是想了解一下惠民药局如今的情况,但这个名叫王则的从九品吏目却给了太子一个很大的惊喜。

    王则也是出身医家,父祖都是比较出名的大夫,只是到了王则这里,王则是独子,父亲早逝,由寡母拉扯长大,寡母虽通晓一些医术,但不足以教导处一个名医,故而王则医术上着实没有太多称道的地方。

    但是王则有一个好性子,而且他运气不错,他的父亲生前有一好友在太医院任职,他因着父亲生前好友的提拔,勉强在太医院谋得了一个小吏的职位,只是因王则医术不太精进,故而他就被父亲生前好友安排在了惠民药局,在那打打杂。

    王则性子老实,听寡母的安排,对父亲生前好友的提拔很是感激,便一心在惠民药局做事,生怕让人笑话父亲好友的眼光。

    王则的父亲好友见王则这般,心中欣慰的同时,也时常照顾王则。而惠民药局是个比太医院还要清水的衙门,其他人也不眼红,在王则父亲好友的保驾护航,加上王则自身做事细心也得了上司看重,渐渐的从一个小吏成了吏目,也成了惠民药局的负责人。

    王则进太医院后虽说是承了父祖遗泽,但他到底踏实能干,在惠民药局不仅细心钻研医术,还把惠民药局大力的井井有条,这些年来也从未出过什么岔子。这点让太子也比较满意。

    更让太子看重的是,这王则心细谨慎,且从不敢贪污受贿。而且这惠民药局其实没有他想的那般没有一点权力。

    惠民药局名义上主管民间药业的管理职权,但因着上头有太医院压着,惠民药局大多数权力都被太医院撰取。但有一点却是王则小心保下来的,王则虽老实,但也不是阿谀奉承之徒,明知惠民药局地位不高,小心用各种圆滑手段让惠民药局保留了些权力,这些权力虽小,但也撑住了惠民药局的架子。

    让以为需要在惠民药局下一番功夫的太子,觉得根本不需要太麻烦,直接就能理清惠民药局的各种情况。

    要不然太子都怀疑,换了个人在惠民药局,他恐怕要么想办法调走,要么用惠民药局的权益为自己铺路,也只有王则这个人,从成为从九品吏目一来,有将近十多年,一直没有挪位置,不是他被人打压,或者本身有问题,只是他舍不得离开,他担心下个调来的人会把惠民药局的局面毁坏。

    对这种忠心且有自己想法的人,太子十分欣赏,哪怕王则只是区区从九品的吏目。

    太子要动惠民药局,自然要和建元帝先说明情况的。太子带着明宣的书信找到了建元帝,说了明宣想借着惠民药局推广凉茶的事情。

    建元帝听了觉得有些荒唐可笑,问道:“这区区凉茶,又不是什么好物值得这般大动干戈”建元帝也尝过明宣献来的方子煮的凉茶,只是建元帝的舌头早就被养叼了,有比凉茶功效更好的各种饮品,对此自然有些不以为然。只是想着明宣一片孝心,才没说什么。

    太子却说道:“父皇明鉴,儿臣只是觉得凉茶最大的好处便是价廉,且不小的功效,明宣又是一腔热情的非要做此事,儿臣担心明宣搞砸了,便想着太医院属下的惠民药局本就是行的利民之举,明宣不欲让人借此渔利,不如让惠民药局推广这个方子,弄成成药,平价卖给百姓,让百姓记得朝廷恩德,也省的太祖皇后留下的惠民药局成了摆设。”

    听太子这么一说,建元帝不由点了点头,道:“嗯,你们父子都记挂着百姓,这是好事,惠民药局这些年确实有些荒废了,不过天灾**,不容人情,惠民药局确实不能称为摆设,这是朝廷的仁政,这样吧,朕让太医院配合着你做此事。

    不过你不要让明宣被这些杂事耽搁了,他如今好生读书,才是正事,若是记挂着便让明宣了解一下就好。”

    建元帝这么说,太子也不以为意,笑道:“父皇放心,您不说儿臣也不允许明宣这么三心二意的,不过他如今还是小孩子心性,难免有些杂念,儿臣会注意的。”

    建元帝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便打发太子下去做事了。

    等太子走后,建元帝听堂叔勇亲王来了,不由有些诧异,连忙让人叫进来。

    勇亲王是宗室嫡系出身,在如今宗室愈发嫡庶分明的情况下,哪怕勇亲王这一辈还有不少堂兄弟,但勇亲王仍是宗室威望最高的。而建元帝对堂叔勇亲王其实是十分看重的,再加上平日里勇亲王一直唯首是瞻,因此建元帝待勇亲王一直十分亲厚的。

    因此在见到勇亲王进来后有些愁眉不展的样子,也十分好奇且担忧,便问道:“



第九十一章 茶寮见闻
    在勇亲王说出那番话时,建元帝也是心中一动,但一想到宗室那些纨绔有多荒唐,顿时打消了心思,他不能让宗室那帮纨绔带坏了明宣。

    让边上的勇亲王见了有些失望,但也没说什么,他这么说只是敲敲边鼓,成了对宗室有好处,失败了也没什么,毕竟他的目的也不只在此。

    勇亲王说完这些便告辞离开了,建元帝却起了些心思,问苏正,“明宣带着那些学子们待在皇庄时间不短了吧”

    苏正忙答道:“启禀皇上,太孙殿下已经待在皇庄有快要一个月时间了。”

    建元帝点了点头,道:“好长时间未见,也不知道明宣如今怎么样了!”

    苏正一听这话,便知道建元帝有要微服出宫的意思,连忙下去安排相关事宜。

    等建元帝带着苏正换了一身平常人家里主仆穿的衣服,然后坐上马车出宫。

    在马车上,建元帝有些不满意的说道:“唉,可惜了,在外不能用明宣送的马车!”

    其实在苏正看来,这个看似简陋内里却被内务府建造的十分精巧的马车已经足够平稳,可即使如此,自己伺候的主子仍不满意,当然苏正也知道太孙先前研究的那个叫橡胶的东西用在马车上确实十分平稳。

    且据苏正知道的,太子特意命内务府在马车上下功夫,内务府最近确实有所成就,据说弄出了一种轮子,这种轮子上的橡胶可以充气,充气以后,马车的防震效果据说比如今最好的马车都要好,只是橡胶轮子容易漏气,这种轮胎用不了多久就会没有效果,内务府的工匠正在想办法修正。

    这种眼花缭乱的改变,让苏正对那位始作俑者的太孙不由十分敬畏,这马车的轮子虽是小事,可是这种旁人都想不到的东西,足以证明太孙的聪慧。苏正甚至想起了据说那位已经飞升的玉真仙人,在时对太孙有多么看重。

    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下,苏正竟然连建元帝的吩咐都没听到。建元帝有些不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苏正连忙跪下请罪道:“奴才走神了,还请主子降罪!”

    说话间看向脸色不太高兴的建元帝,然后继续道:“奴才是想到先前太子曾提过的,说若是用太孙献上的橡胶制成的轮子,将来会是十分常见的。

    奴才有些愚钝,不太明白太子说的意思,但奴才刚才想着,人人都愿意用更舒适的马车,若是殿下能有很多橡胶,说不得殿下说的会实现。”

    建元帝有些诧异的看了苏正一眼,道:“你这老奴倒也有些悟性,太子很可能做到这点,只是朕担心...”担心这样的改变是好,还是坏啊

    苏正不敢询问,只跪在地上不让人注意。心中却十分混乱,不知道自己说这些究竟是对是错。

    建元帝沉思了许久,才喃喃说道:“太子还年轻,有开天辟地的气魄,朕担心再多也没用,还不如让太子放手去做,毕竟,”时间太过狠厉,冲刷走了老祖宗对子孙后代的情分,毕竟不成器的子孙能让老祖宗有多看重,还不如奋力一搏,若是能成就一番伟业,就是不得老祖宗看重,也得对得起在帝王家走一遭。

    这话建元帝没有说出口,但苏正却莫名的感觉到自己主子对太子的支持,不由十分震惊,就是自己主子当初最为宠爱的废太子,主子怕是也没有这般纵容吧为何主子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伺候建元帝多年的苏正有些不明白。

    在苏正的感觉下,好似没过多久,马车便停住了,他有些摸不清楚原因,按照苏正的估计,到皇庄应该没这么快吧

    苏正在建元帝的示意下,掀开门帘,想要问侍卫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抬眼一瞧,看见一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半大少年们从路边经过。

    那侍卫见到苏正,忙小声说道:“苏公公,这是求知学院的学子。”

    见苏正有些怀疑的眼神,那侍卫挺了挺胸,解释道:“苏公公,我有一个侄子便在学院里,刚才我看见他了!”

    苏正看了看那些普通百姓穿的衣物的少年们,不由有些怔愣,但想起马车里还有主子在等着吩咐,忙进去把侍卫的话都告诉了建元帝。

    建元帝也来了兴趣,下了马车看见两人并列的队伍长长的,大约估计只有一百人左右,其中并无建元帝熟悉的面孔。显然明宣并不在里边。

    建元帝也不在意,看向周围,发现附近有个茶寮,就带着苏正还有装作车夫的侍卫们过来。

    茶寮里有不少过路的客人,茶寮主人看起来是两祖孙,建元帝听到那小孩子称呼老人为爷爷。

    苏正小心擦拭了一下桌凳,勉强的看了一眼,才让建元帝小心坐下,茶寮的主人见建元帝气度不俗,看着像是来了贵客,忙亲自过来招待。

    茶寮主人弯腰行礼道:“见过这位老爷,不知老爷要用什么”

    苏正听了忙道:“你们这有什么”

    茶寮主人回道:“我这茶寮里的东西,贵人怕是看不上眼,不过却有个新奇的东西,是那些每日路过的学子们赐予的一个方子,叫凉茶,十分解暑,贵人不如用上”

    建元帝闻言一愣,看向苏正,苏正接过示意以后,便盘问这老人家,“先来一壶凉茶,还有你说的那些学子”

    那老人家听苏正这么问,似乎明白了什么,恍然道:“这位贵人也是为那些学子而来的”

    建元帝听了皱了皱眉,问道:“难道还有别人为了那些学子过来”

    那老人家解释道:“这段日子有不少和贵人您一样的人过来呢,都是为了求知学院的学子而来,小老儿听说,大部分都是那些学子的亲属家人,听说这些学子们受苦,就来看看,只是那学子被管得严,也没听说有多少人能进去那皇庄见到人。只能趁着学子们每日出门的时候在这碰碰运气。”

    建元帝有些无语,他倒是不知道朝廷上那些臣子们一个个都是慈父了

    那老人家继续说道:“也怪不得那些学子的家里人不放心,小老儿瞧着,那些学子们还是太小了些,又这么好心,若是被人骗了可怎么好”

    “好心”建元帝一行人都都忍不住脸皮抽搐,尤其是消息灵通的苏正,自然知道这些学子里,最起码有一半的性子都和好心这个词沾不上边,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坏透了,只是这个年纪的少年们,家里又纵容,平日里出门互相打一架,对周围无辜遭殃的百姓们都视之不见,如何会对一个茶寮的老人家有多亲近

    那老人家见建元帝似乎不信,也急了,说道:“今日我小老儿倚老卖老说一句,这位老爷想必是有晚辈也是那些学子的一员,小老儿以前听富贵人家



第九十二章 勇王分家
    最终建元帝也没有去皇庄,原因是建元帝自个不想打扰了明宣,只是在听了姜琦的解说以后,便回宫了。

    回去的建元帝心中的疑惑并不少,但不妨碍他的高兴,他不理解明宣是怎么做到的,他高兴地也不是明宣把那群纨绔改造成了周围人认为的好人,那群纨绔对建元帝而言,并不算什么。
1...2526272829...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