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红楼之一代圣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阿极要变白

    众人却不敢当真,那十位从宫中出来的老太监,领头的那位,忙道:“能为太孙殿下效力,是奴才的福分,奴才等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明宣笑着对这姓孙的老太监道:“孙老不必客气,谁不知道,您在宫中资历深厚,我是放心您的。”

    孙太监听了十分激动,看表情恨不得指天发誓要为明宣效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样。

    其实明宣原本是不太理解孙太监等人为何如此激动,明宣是知道这位孙太监是曾经伺候过祖父的,当然伺候过祖父的太监并不在少数,但孙太监跟着祖父这么多年,怎么说对他而言,来宫外这么一个小小的书院做监督,真的算是发配了。

    明宣一开始还担心他们会因为失去在宫中的权势而没人愿意来呢,当然明宣知道,在宫中,主子一声令下,太监宫女们就是再不满,也不会不来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

    所以明宣特意承诺了,让这些老太监们由学院养老,还发了不少俸禄,毕竟让人家年纪这么大干活,明宣也有些不好意思。

    但明宣没想到,自己要找人的消息一传到宫里,竟然有不少人来托关系找到了自己身边伺候的太监们,连东宫见过几面的粗使太监据说都被人拜托了。当然明宣一开始是不知道的,是照顾他的戴柯告诉他的。

    明宣疑惑之下问为何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戴柯叹了口气,告诉了他答案。原来相对于那些到了年纪就可以出宫家人的宫女们,太监们的日子要苦的多。

    一旦太监入了宫,他们大部分人的命运就只能在宫墙里打转,除非有哪个得了主子青睐,才有几分可能被主子在年老时放出宫养老。

    很多年老的太监下场其实非常悲惨,这些年老失去体力不能干活的太监,也会被送出宫去,但比起得了主子看重的老太监,晚年只能呆在那种专为太监建立的寺庙栖身。

    而之所以这些太监们如此热情,是因为这些年龄大的太监们危机感很强,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着能安心养老,只是这也是奢望。

    而明宣给出的承诺是由学院养老,这个承诺对这些年纪大些的太监们实在太有诱惑力了。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趋之若鹜,但凡能托上关系的,都使了不少劲。

    连戴柯这里也有人求此事,托戴柯求情的其中一个便是眼前这位孙太监。孙太监虽然伺候过建元帝,但他不是那种特别受看重的人,一心也只想着安心养老,不想争什么,也是因为戴柯知道孙太监的性子对太孙和学院没什么妨碍。也不是别人安插的探子等。用着也




第一百零五章 甲骨研究
    在明宣一番敲打以后,这些学生们也不敢再扎刺,鹌鹑一般没了想法。

    于是在求知学院第一日,众人安安分分地开始了上课。连如今风头正盛的甲骨事件也没人敢打听了。

    不过学院里步入了平静的氛围,求知学院外边却是动静一点也不小。

    太子这边在建元帝的示意下,把那些从明宣那里得来的龙骨,以及在太子妃的产业,也就是同安堂那里找到了一些漏网之鱼,一起把这些甲骨上的文字拓印下来,给天下比较有名的,研究上古时代历史的几位大儒观看。

    并言语中暗示玉真道人怀疑这是上古时代的文字,几位大儒听了半信半疑,看着这些拓印下来的字迹,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些文字有些地方确实和上古时期的篆书等有一脉相承的迹象。

    这四位大儒,分别是王文敏,萧翼承,赵文嘉,李大元。他们多少都对此有些研究。

    特别是王文敏,他出身山东仕宦之族,也是书香世家,家中幼年时因家庭熏陶,业师不是翰林便是进士,即使后来家道中落,但家族文化底蕴犹在。后来王文敏长大后考中了进士,但性子颇为恬淡,受不得官场拘束,便挂冠而去,安心在家中研究学问。

    不过王文敏自幼便喜欢金石古物,在这上面下的功夫很深,大凡宋元佳椠、上古彝器、金石碑版等文物,他都喜收藏研究。

    他对太子的说辞最为信任,王文敏看着这些拓印下来的文字,有些激动的问道:“不知殿下可否允许老夫看一看这被拓印的原物”

    王文敏这么一说,太子当然不会拒绝,道:“可!”说着太子便让贴身伺候的太监把甲骨拿来,映入几人眼帘的便是那灰扑扑的甲骨。

    王文敏见了此物,大惊,道:“这不是龙骨吗”

    其他和王文敏一同研究此物的三人闻言诧异的对视了一眼,然后看向王文敏,其中一人赵文嘉与王文敏素有交情,询问道:“龙骨是什么”

    王文敏解释道:“前不久老夫得了疟疾,前去药堂看病时,那的老大夫给我开了药方,其中一味药材,便是龙骨。”

    太子听到这也道:“这确实是龙骨,不过前不久太孙过生辰的时候,有个勋贵子弟听说明宣喜爱一些不叫有特色的东西,那勋贵子弟去药堂时,见这些龙骨上刻有这些符号,觉得比较稀有,便送给了明宣。”

    说到这太子看了看王文敏问道:“王公可能看得出,这龙骨上究竟是不是上古文字”

    王文敏恍然大悟,继而激动道:“老夫,老夫也撞了大运,前不久,老夫从同安堂里抓来的药中,那龙骨与这些很是相像。老夫也是看着那上面的符号不像是新刻的,便决定研究一下,可惜等老夫再去买龙骨时,那家同安堂竟然没有龙骨了!老夫也只能研究那两块龙骨,不过也托了那同安堂,若是有同样的龙骨,便要收来一些做研究,只是这几天也没了消息,难道这些便是太子殿下从同安堂收来的”

    王文敏看起来是个痴人,但也不是傻子,这种特殊的龙骨恰巧有多处能找到的可能性太小了。

    太子点了点头,也觉得很巧合,说道:“同安堂是太子妃的产业,本宫便让太子妃把所有龙骨都收了上来,免得被人糟蹋了!”

    听到这王文敏一脸心疼的样子,叹道:“可不是要糟蹋了也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这等不凡之物,竟用来磨粉入药,也不知糟蹋了多少好东西!”

    这话一出,众人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熟知王文敏性子的赵文嘉听了恨不得堵住自家好友的嘴,要知道这龙骨想来也不是特别特殊的药材,不知有多少病人用过,包括他王文敏,王文敏几乎是把所有病人以及他自己都给骂了进去。

    太子也知道研究这些东西的大都是痴人,性子有些古怪,故而连忙打圆场,道:“王公放心,本宫已经命人全城收集这些龙骨,免得明珠蒙尘。”

    王文敏听到这话稍稍也松了口气,只是仍然有些坐立难安,太子见了问道:“王公可还有什么事要问”

    王文敏期期艾艾地问道:“不知,不知殿下可否告诉老夫,这龙骨是何处出土的”

    话音刚落,其他研究这些的三人也齐刷刷的看向太子,显然对这个问题也很关心,太子见了也没保密的意思,直说道:“据太子妃所说,同安堂的掌柜是从彰德府收来的龙骨。”

    说来这个彰德府的称谓,更让太子觉得明宣应当没有造假,所谓安阳县,是秦朝时始置,后来改称相州,邺县,彰德府等,安阳县这个称谓,不是研究这个的怕是根本不清楚。连太子妃那里,也只是说的彰德府,而非所谓安阳县,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古称。

    而王文敏等人却是恍然大悟,王文敏忽然说道:“老夫记得,彰德府那,自宋朝起,经常出土一些青铜器,难道说,那里还有不少埋在地下的古物”

    一旁一直没有吭声的李大元忽然说道:“我手里头,有一个据说从彰德府出土的青铜器,上面有些铭文,和历代发现青铜器上的金文不完全一样,而且样式粗糙,我原以为是后人伪造的,那些铭文也不小心弄错了。但如今看到了这些,倒是有这龙骨上的文字几分意思。”

    李大元神色凝重,其实他看得出来那青铜器上的文字和历代发现的金文并不完全相同,但也一脉相承,原先他也考虑过是不是在金文以前,也有一种文字,只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猜想,如今真的出现了一种文字,李大元的心情可想而知。

    说到这萧翼承也恍然,道:“就是你前阵子给我看的那个”萧翼承也见过那个青铜器,又见李大元神色不太对,便劝道:“大元兄不必如此,当时咱们眼拙错过了,如今托了太子殿下的福,重新研究这些,也不差了。”

    太子也安慰道:“正是如此,还要劳烦李公研究这些龙骨呢!”

    李大元也不是容易泄气的人,看向太子说道:“是老夫要谢过太子殿下才对,若非殿下,老夫还固执己见,差点错过了这等盛事!”

    李大元想到自己一来是对太子派来的人不置一词的态度,便有些不自在,他一开始听太子派来的人说,很可能有一种更古老的文字,便觉得太子大言不惭,只是碍于权势,才跟着几位好友前来。但是态度上有些清高,如今发现了自己也有问题,不由十分羞愧。

    太子也从手下那里知道李大元的态度确实有些恶劣



第一百零六章 东宫动静
    东宫后殿侧殿住着的徐侧妃,正安慰着自己发脾气的女儿。

    要说徐侧妃自个心里其实也不舒服,她好歹是太子侧妃,结果在女儿的事情上,只能由太子妃做主,连面子情都不做,直接通知她最后的结果,真的狠狠地打了她的脸,只是她也没有底气。

    当初那件事让她在东宫的地位大大下降,她用了家里送来的据说很有效的生子药方,只是抱着万一的可能,可谁知没过多久,她便感觉身子有些不对。

    她怀疑自己是有了身孕,又不想泄露消息被太子妃知道,便想办法通知了娘家人,让娘家送来的一个女医诊了脉,结果很让人欣喜,她已经有了一个月身孕。

    徐侧妃闻言惊喜若狂,好不容易忍到了有孕三个月后,才公布出来,她那阵子在东宫真的是风光无限,只可惜只是镜花水月一场。

    当时徐侧妃甚至还试图对付太子唯一的嫡子,只是棋差一招,还被太子警告了。这也就罢了,好歹她还有肚子里的孩子,不会真正被厌弃,能有翻身的余地。

    只是徐侧妃没有想到,事情不只如此,在她被太子禁足,躲在院子里生怕太子妃害她的时候的时候,她的孩子没了。

    徐侧妃在一开始根本不相信,可是太医院的太医说她的脉象确实显示着没有怀孕,甚至连流产的脉象都不像,更像是从未怀过孕一般。

    徐侧妃那是几乎已经被气疯了,她闹腾着说太子妃故意害她,不顾太子的不满,可最后太子一调查,结果证明是她娘家送来的生子药方有问题。

    其中一个药方竟是可以导致假孕的,这徐侧妃正是喝了这个药方,可以让身体短暂的出现滑脉的脉象。等超过了三个月,便恢复正常。

    而徐侧妃自个也哑口无言,这是她娘家人的问题,而且关于所谓的生子药方,因为废太子妃的缘故,宫中是禁止用什么生子药方的,在面对太子的暴怒时,徐侧妃根本不敢说些什么,只能再次被太子禁足,连娘家父亲也被革职。

    如今徐侧妃在东宫一点底气也没有,只恨不得缩起尾巴不吭声,所以即使女儿在这不满,她也只会劝女儿莫要得罪太子妃。免得以后受罪。

    这东宫的四姑娘徒娉婷却是娇蛮惯了,她委屈地对徐侧妃哭诉道:“母妃,女儿不想和那些泥腿子出身的一起读书,女儿好歹是堂堂太子之女,将来的公主,和那些大臣之女一起读书,也太没面子了吧!”

    徒娉婷还小的时候,在七王府里,除了还未恢复身份的明宣明面上是嫡女外,就属她这个侧妃所出的女儿身份最高。

    而当时还是七王妃的太子妃,当然知道自己的是儿子,对其他庶女倒也没有打压的意思,也因为明宣小时候体弱多病的身体一直没有精力和后宅其他人纠缠。

    所以这就造成了徐侧妃母女在七王府里特别的地位,等明宣恢复了嫡子身份,七王成了太子,四姑娘徒娉婷更是自认自己是独一份的荣宠,将来势必会成为最为尊贵的公主。

    而徐侧妃也是纵容惯了女儿,对女儿的心思虽觉得有些不妥,但也没有纠正的意思。

    尤其是本朝的公主郡主,地位虽不比汉朝时的馆陶公主平阳公主这么嚣张跋扈,但也比前宋的公主地位高不少。本朝的公主郡主出嫁以后,并未有外戚不得做官的规定,反倒是嫁入权贵之家,依旧保持着公主郡主的尊荣。

    好比太子妃的母亲浔阳郡主,是宗室女出身,嫁给襄阳侯之后,她宗室女的身份也让皇家觉得亲近,当初太子妃得以嫁给太子,不得不说这一层关系也是关键之一。

    故而徒娉婷如今虽然还未嫁人,但是想法倒是有很多,十分骄傲。

    不过这次徐侧妃没有再娇惯徒娉婷的意思,毕竟她先前怀着孕时,骄狂之下,让娘家人算计了太孙一把,这时候若是再跟太子妃对着干,她可不信太子妃还会手下留情。

    但徐侧妃也不想女儿被打击,便劝道:“我的好女儿,你听母妃给你说,太子妃办的女子学院听说是圣上同意办的,有这一层关系,朝中基本上大多数大臣们都给他们的女儿报了名,这凡是数得上号的大家闺秀都在里边。

    女儿你虽是太子之女,但将来势必要嫁人的,说不得这些闺秀们里边会有你将来要嫁的人家,你倒不必像寻常人家一般讨好他们,但是也能了解一些那些大户人家家里的情况,毕竟母妃不争气,得罪了太子妃,将来若是太子妃做主,随意把你许了人,那母妃可就要哭死了。

    若是你先了解一些情况,母妃早早地找你父王提个醒,也好过将来受制于人啊!”

    听到这话徒娉婷也住了嘴,表情也若有所思,只是她还是忍不住抱怨道:“舅舅他们未免太不靠谱了,一个生子药方也能弄错,就算是假孕的方子,若是一开始就知道,那也不必陷入这般尴尬境地啊!还得罪了嫡母妃和太孙,女儿如今何必担心嫡母妃使坏呢”

    徐侧妃表情也有些尴尬,在被女儿这般指责的情况下,不过她确实对这个女儿爱若珍宝,只叹气说道:“是母妃大意了,以后只要女儿你过得好,母妃就放心了!”

    徐侧妃这会儿也不想着再生下一个儿子了,毕竟她也在太子身边这么多年,知道自己已经恶了太子,尤其当初她用那所谓的生子药方时,手段并不怎么干净,若非有女儿在,怕是太子根本饶不了她。

    所以她这会儿已经彻底歇了心思,只希望太子看在娉婷也是他女儿的份上,对自己和女儿不至于如此狠心,随意把娉婷嫁了出去,毕竟女子本就不易,皇家的女子也好不了哪去。

    徒娉婷到底年龄还小,不知道自家母妃的处境,听母妃这么说,也高兴地道:“那女儿就先去准备去学院的东西啦!正好也瞧一瞧,祖父给太孙准备的园子有多好!”

    说后半截话的时候,徒娉婷语气里带着酸涩与羡慕,但也不敢嫉妒什么,她到底没到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只是说几句酸话罢了。

    ......

    东宫正殿

    太子听着底下的小太监报告徐侧妃母子的谈话时,脸色淡淡的,让人瞧不出深浅来,但戴权却是看得出自家主子心情并不好。

    其实戴权也觉得这徐侧妃母子却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要知道,谁不知道这些女子学院里很可能出来一个未来的太孙妃,也是未来的皇后。东宫的四郡主这么大大咧咧的说那些大臣之女是泥腿子出身,不就死死地得罪了未来的太孙妃了吗

    尤其是徐侧妃还有前科的情况下,太子怕是对徐侧妃母女俩真不耐烦



第一百零七章 情窦初开?
    太子妃见到太子这种态度,心中也并无波澜,她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皇家的儿媳,最不该的就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夫君身上,尤其是身份是太子的夫君。不然的话,她总有一天忍不住的。

    太子妃不是不明白,在她看来她只有明宣一个孩儿,但太子却不只明宣,还有那六个女儿,即使只是庶女,太子对他们关注不多,可在太子心里,那始终是他的女儿,不是其他人可以比的,血脉关系不容抹杀。
1...3031323334...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