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这位,被后世被为五鬼的第五鬼。
刘安却不认为这位是坏人,若说他有错,他唯一的错就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忠于皇帝。忠的什么也不顾,忠的眼中只有皇帝。
刘承珪,宋朝第一个有谥号的太监。
皇帝摆架回宫,官员们陆续离开。
汴梁城如果有十大花魁的话,醉仙居占其四,而且排名第一,第二,都在醉仙居。
刘安收购醉仙居,四大花魁半年都没有亮过相。
汴梁城的青楼为第一花魁争的你死我活,醉仙居呢,有人想转场,因为在醉仙居或许再无出名的机会。
因为她们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特别是那些还年轻,还想上位的人。
有人想离开,只要是自愿,其他楼院愿意出钱买断身契,刘安没拦过,也没人叫人难为过。
四大花魁没走,她们已经不想再争了。
可今天,她们!
乐工!
莫说是汴梁城第一花魁的头衔,就是天下第一花魁又如何
贵族、官员们也走了。
刘安最后一个离开。
在出门前,距离刘安约二十步之外,汴梁城第一花魁乐仙儿,也是白娘子的扮演者深伏于地。
刘安没转身,只是说道:“我要的是一个完美的白素贞,十天之后官家会再来。”
说完,刘安离开。
乐仙儿没抬头,也没有回话。
不需要刘安激励她什么。
她懂,她知道自己要作什么
与此同时,西北,清远军清远城。
石保吉已经交了将印,他只是临时在危机的时候掌管清远军,以他的爵位作清远军的指挥使是降级。
四位将军又聚在了一起。
杨、曹、石三将要回汴梁了。
杨延昭只是临时带队的将军,他要回汴梁复命。曹玮升官,要回去述职。
折惟吉对三人说道:“我所部还有大约七万贯物资以及五万贯的钱没有动,并非我的命令,士兵们没领。三位回去,若咱们探花郎有难,这些钱我会派人立即运往汴梁。”
“他会有事,不会。”曹玮哈哈一笑。
杨延昭却说道:“曹将军你所部,不是也有几万贯物资,差不多五万贯钱没有动吗”
“哈哈。”曹玮干笑两声,没接话。
军营之中,禁军兄弟和清远军的兄弟正在比武,两个老兵坐在场边。
其中一人说道:“不知道咱们探花郎回京会不会进大牢,他分了那么多钱给众兄弟们。”
禁军的人有门路,小声说道:“我听说,官家让探花郎作了兵部侍郎,那就是没事。”
“真的。”
许多人围了过来。
禁军的人赶紧把手指搭在嘴上:“嘘!小声点,这是听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有人说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和咱探花郎一起出征。”
“是呀!”无数人附和着。
有人惦记者刘安呢。
探花郎不是官职,只是科举的名次。
但探花郎似乎成为了刘安的代名词。
至少,军中都是这样叫的。
当然,刘安确实被人惦记着呢。
刘安一回府,潘秭灵就没给刘安好脸色。
“娘
第八十二节 找人甩锅
窦娥是谁
刘安回答:“戏文里的人,天下最冤的就是她了。”
皇帝问:“你写的。”
“我写的。”
皇帝坐下了,就坐在御阶上:“你说,这白娘子的事怎么了结。”
“我,我不知道。”刘安回答的时候,皇帝看了他一眼。
突然,皇帝又拿起了竹板,刘安闪电一般就退了两步。
皇帝冷声说道:“你老实说,今天你没有动什么坏心思”
“这个!”
“老实说。”皇帝厉声一喝。
刘安赶紧说道:“我不敢说。”
皇帝又要打,却见刘安袖子里掉出一只纸卷,这是一份上述的草稿,大概的意思就是,刘安打算劝皇帝收乐仙儿入宫。
纸上涂改无数,显然就是草稿。
“找打!”
刘安这次不敢躲了,又被打了好几下。
李沆已经笑得停不下来,虽然在皇帝面前,他依然可以笑,而且这种事情在大宋不是过错,不是就笑嘛,笑皇帝也没什么。
李沆上前一拦:“臣献策。”
“李公请讲。”
“赐尚仪局同典乐。”
皇帝回头看了眼当职太监,这太监立即就说道:“奴这就去办。”
皇帝又瞪了一眼刘安:“你这个混帐东西。”
刘安弱弱的说道:“官家不喜欢吗”
皇帝沉默了了,冷静的思考了很长时间后说道:“喜欢其乐。”
皇帝说的是真话,这皇帝是一个很专情的人。
皇帝又说道:“李公这建议好,朕曾经下令招募有志守节之妇入宫任职,也立过规矩,宫人为使,重才德而轻色貌。”
李沆这时慢吞吞的来了一句:“臣这只是缓兵之计,此事,还没结。”
刘安也是一个狠人,这时恶狠狠的来一句:“看来,是我弟弟为我这个兄长牺牲一次的时候了。”
皇帝与李沆都惊呆了。
心说,刘安,你真狠。
刘安又补充了一句:“或者,曹玮,他有一妻两妾却有三个女儿,再或者……”
“闭嘴。”皇帝听着心里高兴,可嘴上却不能说。
毕竟这事,不是什么好事。
李沆笑的都开始捂肚子:“这事,刘正监你随意,汴梁城生了好几个女儿的不少,但……”
一个但字,就说明了一切。
乐仙儿出身太卑微,生了儿子也当不了娘。
“罢了,说正事。”
皇帝也没回御坐,就在台阶上坐下:“今天朝议,又没有结果,朕就不明白了,这点小事要议这这么久吗天天吵。”
刘安没搞清,李沆不问也知道为什么。
一个灵州刺史的人选,一个夏州督察使的人选。
曾会是灵州刺史第一人选,但寇准强烈反对,只差亲自出来说话了。
还有一批人,认为灵州特殊,不应该设刺史,应该改为灵州军,设指挥使。万一有外敌,可战。也可以威慑西州、六谷。
皇帝又犯病了,他这个病叫你们说的都对,朕认为都好,但朕无法决断。
然后,扯皮就开始了。
皇帝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李公,此时你如何看”
李沆说道:“臣当下也不知,再议一议吧。”
李沆知道寇准反对曾会的原因,曾会人不错,但太迂腐。可眼下挑不出一个好人手能撑住灵州。
所以,李沆打算再考虑一下。
刘安想说话,被皇帝瞪了一眼就缩回去了。
这个时候,刘安最好闭嘴,这一点皇帝是在保护刘安。
眼下,朝堂上是看不见的血战。
不过,刘安这个嘴贱的家伙,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听说右谏议大夫病了,官家不要派人去关怀一下。”
“你,滚到角落去整理公文。”皇帝那敢接话。
这种坏事干了,但不能承认的。
李沆早就猜到右谏议大夫家的镜子是怎么回事,不过当没看到,这种事情装糊涂才是上策。
皇帝看刘安乐呵呵的往角落走,轻轻的摇了摇头。
这坏小子。
&n
第八十三节 有人敢偷我家钱
赵祐想买点心送进宫去,可一数自己的钱。
自己只有十文钱。
要不,再背几句,再作十道算学题
赵祐又把视线转回到了自己的小书桌上,然后又看了看刘安,刘安正在算账,拍拍的打着算盘。
赵祐走到刘安身旁:“姐夫,你在算什么”
赵祐已经学会了珠算两位数的加减,他知道刘安在计算着什么。
刘安没抬头:“有个家伙给你的祖父整修皇陵的时候,私吞了一些钱,和一些东西。你先去玩,让我算完。”
赵祐没听懂,但知道刘安在忙。
门外,赵祐见到正坐在树下磨刀的潘夙。
“夙哥哥,姐夫说,有人私吞了我祖父皇陵的钱,是什么意思”
潘夙没多想,开口就回答道:“就是偷了你家的钱。”
赵祐又问:“偷了很多吗”
刘安手上的证据潘夙知道,甚至于,有刘承珪的授权,禁军还派出人马去秘密的参与调查。但具体数字却不清楚,所以潘夙回答:“很多。”
赵祐拿出自己的小袋子,里面有十文钱:“有这么多吗”
潘夙蹲了下来:“能换蛋糕,够全汴梁城吃好久。”
赵祐明白了,那是很多钱。
他需要钱,他要钱在刘安这里买一盘蛋糕,再买一盘月饼给父皇、母后送进宫去。
赵祐抽出了自己的木刀:“有人敢偷我家钱,我去要回来。”
“我的小祖宗啊,这事你别管。”潘夙把赵祐往屋里送,然后没收了赵祐的木刀。
赵祐回屋后,有人来找潘夙,说是潘衮等人回来了。
潘夙交待手下继续职守,保护信国公。
赵祐呢,在屋里转了一圈,又跑去了后院找到了潘秭灵:“六姐姐,我能不能先借五十四文钱,不对,我要借五十四加三十六文钱。”
“你要钱作什么”
“马上中秋了,姐夫说那饼叫月饼,我要买回去给父皇,母后。”
“好,姐姐借给你。”
赵祐给潘秭灵打了一张一百文的借条,然后潘秭灵命令厨房给包好了两盒月饼,还有蛋糕。
赵祐要回宫,只是回去进孝心,禁军不好拦。
只好陪着回去。
半个时辰后,后宫,郭皇后处。
“母亲,这是儿买来的,这个叫月饼,是中秋时吃的饼。非常的好吃,儿最喜欢红豆沙与莲蓉鸭蛋的。”
赵祐又说道:“母亲,这钱是儿自己挣来的。背一句诗文可以得一文钱,十道加减算学可挣两文钱。这里有十八块月饼,一块三文,一共五十四文。一三得三,三八二四,三十加二十四就是五十四文。”
郭皇后先是震惊,而后是狂喜。
这样精致的点心,不可能三文钱一块,都不够材料钱。
郭皇后抱着赵祐:“祐哥儿,你给娘背背,你背会了什么诗文。”
赵祐从郭皇后怀中挣脱,站在地上,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朗声背道:“人之初、性本善……”
赵祐一口气背到了四百多个字,可以说三字经再用不了几天,他就能全部背下来。
郭皇后坐在那里,听的傻了。
当赵祐背完,郭皇后大声吩咐:“来人,请官家来。”
皇帝到了。
赵祐又背了一遍了。
郭皇后眼睛都红了,她内心想的是刘安用心良苦。
皇帝却震惊于这三字经。
写的好,写的妙!
“爹爹、借儿一把刀。”
“刀!”皇帝还在惊叹于三字经,听到刀吓了一跳,这么小的孩子要刀干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