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走,我请你去靖海楼!那日他们在靖海楼得意了一天,可惜气运轮流转,轮到我们了!施德鸿无比得意,废了景国将来的大儒,一旦回到庆国必然会得到隆重的对待,极可能或封爵位。
现在考官们开始阅卷了吧?童黎问
应该开始了。施德鸿微笑着回头看了一眼文院。
:第三更0点前更新。
第110章 评等
所有的试卷写名字的位置都被纸条糊上,然后送往阅卷房。
文院阅卷房内亮如白昼。
这府文院的阅卷房极其宽大,两万多份童生的试卷摆在一排排桌子上,放眼望去像是一座造纸工坊。
三位考官一位科举巡察和十位文院举人站在孔子圣像前。
恭请圣裁!
无形的力量降下,房内生风。
所有的考卷都散发着烟雾状的橙色才气,但才气的浓淡不一,高低也不同。
一股无形的力量拂过,数以万计的试卷被挪到阅卷房的一侧,堆叠到一起,堆成一片纸山。
最后,才气最高的两百份试卷摆在桌子上。
董知府道:文曲五动,不知是祸是福,但既然圣人们增加秀才名额,那对我人族来说就是好事。开始阅卷吧。
十个文院举人最前走过去,一人选十九份试卷,而才气最多的十份试卷留在原处。
和县试不同,府试需要文院举人交叉阅卷,每相邻两个人对自己的试卷评分后,要评判对方的试卷。
三考官和一位巡察看向前十份试卷。
排名最高的一叠试卷是两尺四的才气,其后分别是两尺一两尺和一尺九。
董知府微笑问:要不要猜一猜何人才气最多?
周主簿道:还用猜吗?第一必然是方运的。
周大人所言极是。冯子墨微笑道。
耿巡察却冷笑道:那可未必。就算他才气最高,也可能是诗词才气高,而未必是经义才气高。看看其后的才气,相差不到一尺,茂才之位属于谁或未可知!尔等身为圣人门徒,在阅卷前就如此吹捧方运,若不是顾及尔等颜面,早就奏请圣裁罢黜尔等阅卷资格。
三个考官心中愤怒,但却无言以对。这科举阅卷虽然严肃,但大家都是文人又不是木头人,没必要那么严谨,可耿巡察说的没错,而且他又是翰林,众人也只能生闷气。
耿大人教训的是,那我们开始阅卷。董知府突然快步走到第一份试卷面前。另外两名副考官相视一眼,默默地跟过去。
按照规矩,主考官会请科举巡察来判阅第一份试卷,一来尊重圣院的地位,二来尊重高文位的人,但是耿巡察已经撕破脸皮为难方运。要不是方运以请圣裁威胁,耿巡察会变本加厉。
一方是本地豪强,一方是圣院官员,两者一生恐怕也不会有第二次相遇,耿巡察翻脸在先,所以三位同在景国的考官已经没必要再顾及什么。
三个人站在试卷桌前,耿巡察只能在一旁扭头看。
耿巡察轻蔑一笑。丝毫不生气。
四人一看试卷,三个变了脸。
耿巡察定睛一看,哈哈一笑,道:这不是方运的字迹,我认得!方运竟然不是才气第一人,你们玉海城果然人才辈出啊。好!好!
董知府黑着脸道:耿巡察失态了。
耿巡察不以为意,微笑着看着排名第一的试卷,说:我看看。经义才气有一尺六,诗词才气有八寸,这字迹我不认识,我所猜不错的话,似乎是那位童黎的?后生可畏啊。单凭这一尺六的经义才气,在许多地方都可争得茂才。若无人在科举舞弊,玉海城茂才之位非他莫属。
周主簿和方运关系最好。沉声道:耿巡察请肃静,这里是阅卷房,不是胡乱吹捧之地。
耿巡察依旧面带微笑,胜券在握。
董知府道:我等交叉判卷。等做出最后的评等后,可由耿巡察核实。
请!
请!
冯院君和周主簿相互客气一番,没人理耿巡察。
董知府看经义,冯院君看诗词,周主簿看请圣言。
不多时,董知府在童黎的经义下用红笔简单地写了两个字。
乙中。
耿巡察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这个评等很客观,童黎的经义才华不错,破题也足有乙上的水平,但后面的部分就一般了,不过在秀才之中仍然鹤立鸡群。
耿巡察冷眼旁观,现在的评等只是待定,除了请圣言,最后诗词和经义的评等最高者无论是哪一等,哪怕是丙,也会改成甲等。
另外两名考官也相继做出评等。
童黎的请圣言诗词和经义分别是乙下乙下和乙中。
之后三人交叉判卷,都没有发现问题,最后的评等都和第一位考官一样。
三位考官正常情况下会夸奖童黎,毕竟三乙不常见,如果不出意外,这人必然会是一府茂才。
不等三位考官开,开口,耿巡察道:不错!你们三人还算公正。
三人相互看了看,开始判第二份。
字迹仍然不是方运的。
三个人的脸色更加难看,而耿巡察的笑容更大。
不多时,第二份的评等出现,分别是丙上乙中和乙下。
耿巡察道:这人的经义评等和童黎一样,但童黎的经义才气高了四寸,不如童黎。
三人一句话不说,默默地进行第三份试卷的评等。
依旧不是方运的。
三个考官的脸已经和黑锅没什么区别,不过三人有文胆在身,哪怕心情再差,也不会因此胡乱评等。
第三人的评等是丙上乙上和丙上。
耿巡察再度评价道:此人诗出出县,才气一尺一,可得乙上。第四人的字迹我看到,应该是方运了。有圣人俯察天地,有些话说了无伤大雅,毕竟三位半圣才是真正的考官。
三个考官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阅方运的试卷。
请圣言诗词和经义一分开,三人的目光中竟然流露出一丝绝望。
方运的经义之上只有极淡的才气,连一寸都不到。
继续吧。董知府轻叹一声,开始看方运的经义。
看完最前面的破题,董知府大声道:好!我为考官十数年,第一次见这等巧妙之破题!若后文不差,我必然给甲等!
另外三人立刻看过来,耿巡察也伸长了脖子看。
妙!连我都不如!
大才!
耿巡察脸上的笑容消失。
董知府慢慢道:才气是诗词的唯一衡量标准,但并非是衡量经义和策论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先秦的先贤孔圣弟子。他们的经义经常毫无才气,但却蕴含大道理。武国的大儒衣知世考举人的时候,经义只有区区三寸才气,可仍然力压众人,获得甲等。
耿巡察知道董知府这是在说给他听,也不回应,继续往下看。
四个人慢慢看下去。耿巡察的脸越来越阴,而三个考官的表情却越来越丰富。
我若是董大人,第一个评语一定是‘结构严密’!这个方运,从破题开始,下接冒子,之后原题。异常流畅,真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哪怕是一国状元,单论结构也不能更好了。
破题巧妙,结构严密倒在其次,我最喜的则是关于禅让世袭和众选的发展,禅让和世袭是大礼。有礼之变,可他从中发掘出其义,义也在变,和破题遥相呼应。这篇经义若是才气有问题,一定是出在他假设出来的众选。他虽然无力假设一个与禅让和世袭同等完善的众选制度,但却明确指出平衡和稳定之特质,极其符合我儒家的‘中庸’之道。不过他又在众选里强调有圣人观之,说明这众选不是完美无瑕之礼。幸好如此,若是真有国之大礼可摆脱众圣,反而不美。
此子的假设虽然胆大,但论平衡和稳定,却要超过如今的十国制。十国若没有圣人,国家只能靠明君才能维系,但若国君无能。则国家危矣。他也在其中阐明,既然选择了平衡和稳定等特质,那也会有负面特质随之而来。若是他能取长补短取其精华融入十国,则可以此文为根基成大儒!
甲!
甲等!
甲等!
董知府在方运的经义下面写上:破题神妙。结构严密,有变革之征兆,有兴人族之契机,有可行之方式,深明礼义,甲等!
随后周主簿和冯院君也在其上写上甲等的评语,只要后面的试卷不出现同样精妙的经义,则方运必为茂才。
耿巡察却道:此文不可得甲等!
三位考官一起看向耿巡察,其他人还好,冯子墨立刻怒道:耿巡察,此文明明是甲等之文,怎会不可得甲等?我知你勾结诗君弟子施德鸿,又想报复我景国,可你若想毁我景国大才,我必请圣裁揭发你!你有无私心,你心中最清楚!
耿大人,你可要三思。方运的《陋室铭可是半圣点评!若是这文被圣裁为甲等,你轻则失去圣院官职,重则文胆不固,此生再无寸进啊!
周主簿冷笑道:董大人,冯大人,你们两位是进士,若请圣裁失败是大祸。我只是举人,哪怕失败也无所谓,耿翰林,你不要逼我请圣裁。
耿巡察缓缓道:此文的假设虽十分奇妙,但终究是假想,无人著书论证,给予甲等太过。我建议和童黎一样,都给乙中。两人评等相同,不偏不倚。
你看似不偏不倚,实则仍然有害人之心。若两人都为乙中,童黎那篇才气多,必然会改为甲等!董大人,我问你最后一句,给不给方运甲等?你若不给,不用大人你再劳心,我马上请圣裁,由三位半圣考官来定此文!
第111章 请圣裁
耿巡察冷冷地盯着周主簿道:圣院既已委派我担任科举巡察,为何还要惊动众圣?这考场是圣院的考场,还是景国官员的考场?你可要想好了,我终究代表圣院。若不是大是大非问题,一旦三位半圣考官不满,降下圣罚,尔等可要想清楚后果。
周主簿面无惧色,道:方运此次经义或有瑕疵,但结构严密,论证扎实,对‘非礼之礼’的阐述角度别说超过秀才,甚至远超你我,隐隐有一丝孔圣心中的‘天下大同’之意!此文虽才气不显,但却蕴含至理,远远胜过童黎那篇经义。
耿巡察收敛怒气,道:此文的确眼光独具,甚至可以说目光超前,可若是说此文蕴含连孔圣都做不到的‘天下大同’的至理,那这是在逼我请圣裁!别说蕴含一丝天下大同的至理,哪怕是触摸到边缘,其上的才气也必然能镇国!此文才气不显,那就说明他所言的众选并非切实可行!
耿大人,你莫要逼迫我等。你敢对你文胆文宫发誓,他的经义不如童黎吗?冯子墨问。
耿巡察眼中流露出迟疑之色,随后认真道:你们不要狡辩!方运这篇经义在许多方面都超过童黎,我从未否定这一点,但一篇经义不能看一句一段,而是要看全篇!我之所以坚持认为童黎应得甲等,有两点。其一,他的经义才气远超方运,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二,我更喜欢童黎这种踏踏实实写‘小礼’的经义,不喜方运这种近似夸夸其谈的‘大礼’。他方运未到二十就谈国家大礼,我岂能被他蒙骗!
那耿巡察是被《陋室铭蒙骗了,还是被《济县早行蒙骗过?董知府不客气地问。
冯子墨立刻道:我被《春晓蒙骗过。
周主簿则道:我被《枕中记蒙骗过。对了,李文鹰大人也一直被他蒙骗,还有我国文相。
耿巡察目光落在考卷上,心想若方运的请圣选和诗词有问题。可以此来阻碍他,于是无奈一叹,道:不如这样,你们先评判他的诗词和请圣言,容我考虑考虑。
三位考官相互看了看,点点头,若是事情有转机。他们也不愿意请圣裁把事情闹大。
三人继续阅卷。
冯院君批阅方运的请圣言,提笔从头看到尾,一直没有落下。
一旁的董知府低声问:府试的请圣言他也能得甲?别看错了让人找到把柄。我答秀才试的请圣言都不敢说无错。
冯子墨道:我再看一遍。
不多时,冯子墨直接把近两百页的请圣言试卷推给董知府,道:您来看看。
董知府心中诧异,习惯性地提起朱红色的毛笔准备判卷。一张一张地看着,等看完最后一张,他的笔迟迟无法落下。
周主簿,你来看看。
是,大人。
周主簿花了更久的时间看完。
无错。周主簿道。
董知府沉吟片刻道:请耿大人阅卷,我等或有疏漏,但耿大人乃翰林。才气如抱,自然不会有所遗漏。
耿巡察眼中闪过一抹异色,认定这三人有问题,但也不怕,走过去提笔判卷。
结果和三个考官一模一样,耿巡察手中的笔始终没有落下。
耿巡察呆呆地看着方运的请圣言试卷,身为圣院的官员,身为武国的老牌翰林。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次若不是被人劝说报儿子之仇,绝对不会来景国这个伤心之地。
耿巡察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配合庆国和武国联手扼杀一个天才,两国半圣不会允许这么做,但两国的国君和许多大臣却不愿意看到景国出现这样一个天才。
在庆国和武国的人看来,景国迟早会被两国吞并。
看着字迹工整毫无错漏的请圣言试卷。耿巡察心中升起了爱才之心,但是,在他心底的最深处,仍然回荡着儿子的呼喊。
许久。耿巡察道:请圣言无错,文字也已迈入第一境的门槛,甲等无误。
董知府微笑道:我圣元大陆第一个无错甲等府试请圣言出现了,以后称方运为十国第一秀才,恐怕无人敢反驳。
周主簿笑道:圣前秀才,无错请圣言,我已经不想夸他了。自从方运横空出世,我们江州文院的同僚只要一谈方运,除了赞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我不点评,只论等,请圣言诗词和经义,全部是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