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我为纨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袁大为
“我的娘哎,零下三十多度,那不得冻成冰棍儿啊。”姚星说。
“不至于,我们东北有冬天猫冬的习惯,热乎着呢。”
“袁参谋,啥叫猫冬啊。”
“猫冬是东北人过冬的一种说法,秋天的时候,东北人会将粮食、白菜、土豆准备好放到地窖里,然后用泥和砖把炕弄好,窗户用纸糊上几层,一点也不透风,再把柴禾准备的足足的,就准备着过冬了。
到了冬天,我们东北人也不出屋,吃着秋天储存的菜,再杀头猪,把猪肉冻上,吃的时候就切一块儿,放点儿自家腌制的酸菜,再加把粉条,把炕烧得热热的。
虽然外面冷,但屋子里暖和的很,我们就坐在火炕上,吃着猪肉炖粉条儿,喝着六十度的烧酒,喝醉了就睡,睡醒了感觉没意思了,就找人打个牌,那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袁参谋,你别说了,弄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姚星说。
“呵呵,姚连长,东北的日子比关内好过得多,只要肯劳动,能开荒地,就饿不死,越是能干,就越富,就算是给地主当长工,生活也很好,这里的地主都是凭着自己的劳动一点点攒下来的家业,知道老百姓的疾苦,逢年过节,地主都会给长工家里送米送面。”
“这么说,东北还真好,我们关内的地主就可恶多了,剥削长工,恨不得把长工逼死,跟东北真是比不了啊。”姚星说。
“是啊,关内的土地少,地主对长工难免剥削的狠了一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清朝末期开始,大批的关内人,特别是山东人在家乡过不下去了,就开始闯关东,咱们东北人,大半是从山东过来的,而闯关东过来的关内人,因为勤劳,在东北的日子一般都过得很不错。”袁怀志说。
第760章 东北八大怪
第760章 东北八大怪
“是啊,关内的土地少,地主对长工难免剥削的狠了一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清朝末期开始,大批的关内人,特别是山东人在家乡过不下去了,就开始闯关东。
咱们东北人,大半是从山东过来的,而闯关东过来的关内人,因为勤劳,在东北的日子一般都过得很不错。”袁怀志说。
袁怀志是东北人,对东北的风俗了解的很透彻。
“你们听说过东北八大怪吗”袁怀志问。
“啥叫八大怪”
“一怪,窗户纸糊在外;二怪,姑娘叼着旱烟袋;三怪,大缸小缸淹酸菜;四怪,养活孩子吊起来;五怪,冬天包豆讲鬼怪;六怪,翻穿皮袄毛朝外;七怪,草皮房子篱笆寨;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袁怀志侃侃而谈。
“有意思。”一向很少说话的刘铁插了句嘴。
“是挺怪的,啥意思”姚星问。
“先说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冬季北方人御寒的一项措施,若糊在内容易被窗框所存雨水浸破。
糊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绳,糊在一起,然后再糊到窗棂上,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纸干后,挺阔结实,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风吹,经久耐用。”
“这个我倒是见到了,不过这第二怪有意思,大姑娘挺好看的,为啥要叼个大烟袋呢”姚星问。
“东北的女人比较豪爽,也要强,大姑娘叼烟袋吸烟有三个原因,一是增添女子的豪气,男子吸烟,我女子同样吸烟,你的烟袋杆短,我的烟袋杆长;
二是东北姑娘崇尚阳刚;
三是东北森林茂密,各种野兽和蟒蛇经常出没,用烟防兽,用烟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为人们常用的自卫方法。
到现在为止,人们仍保留上山带火和吸烟的防身习惯。
在我们东北,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满族女孩子出嫁时一杆精致的旱烟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妆。”
“有意思,这要是找个东北女人当老婆,两个都抽烟倒也不错。”姚星嘻嘻一笑说。
“东北的女人泼辣着呢,一言不合就上去挠你,连拳带脚外加指甲盖儿,你要是找东北的老婆,要做好受气的准备。”袁怀志哈哈一笑说道。
“那第三怪呢啥叫渍酸菜啊”姚星问。
“我们东北,冬天吃的最多的清菜就是大白菜,只是冬天白菜不易储存,东北人发明腌渍法。这是北方大白菜的一种特殊吃法,东北的特色食品。
大缸小缸渍酸菜。冬天白菜不易储存,在冬长夏短生产力低下的东北,大路菜很难保鲜,东北人就发明了白菜的腌渍法。把白菜洗净,晾晒几天,放在大缸里,撒上大盐,凉水要瞒过白菜,用大块石头压住,缸口用黄泥封住,40天就可食用。”袁怀志详细解释道。
“看来这酸菜味儿能不错,过几天,我也弄两颗酸菜水尝尝。对了,袁参谋,你再说说第四怪,养个孩子为啥吊起来呢”
“东北摇篮与南方的“悠车”相似,只不过东北的摇篮吊在房梁上。养活孩子吊起来”说的是“悠车子”,是北方民族的一个重要育儿习俗。
北方民族早期妇女和男人一块外出劳作,为了照料方便,孩子从小就随着父母外出,“绳之以板”挂在马上。
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都把孩子的“悠车”挂在勒勒车上。后来游牧民族走出草原,定居下来,便开始了“挂在房梁上”悠车育儿阶段。可以这样说,悠车子不但摇大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摇大了驰骋中原的努尔哈赤。”
“啊,原来是少数民族留下来的传统啊。”姚星连连点头。
“再说这第五怪,冬天包豆讲鬼怪。”袁怀志来了兴致,涛涛不绝讲了起来。
“豆包就是用黄米磨成粉末做皮,里面包上豆类的馅用大锅蒸熟而成的冬季食品。每年进入腊月,就是农民们忙碌着淘米的时候。
淘米在这里有特殊含义,先用热水把黄米浸泡,然后用爬犁拉到生产队的磨米房粉碎为粉末。
由于是集中行动,这就要求各户行动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走,磨成粉之后马上用很大的两个陶盆和面,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等着面的发酵。
等到豆类都用大锅煮熟后,就用手攥成球形的疙瘩,放到室外零下三十几度的温度下冻结实。这些工作都是女人一个人干,男人大多数时候从不伸手帮一点忙。如果急着包豆包下锅,就要孩子“帮助”干活,当然边干活边听父亲讲各种鬼怪的故事。”
“原来是这样啊。”姚星和刘铁恍然大悟。
“翻穿皮袄毛朝外又是为什么”姚星问。
“东北人喜欢穿动物的皮毛制成的衣服来防寒,关东三宝中的貂皮更是名贵。翻穿皮袄毛朝外。
东北的冬天一般都在零下30度左右,风大雪大,风雪交加,常常刮起睁不开眼的白毛风,因此特别是出远门的如车老板、上山打猎都把皮袄反穿,雪落在毛上自然滑落,不然皮袄就会被雪打湿。”
“怪不得你刚才叫我们把棉袄都反穿,原来是这个原因。”姚星说。
“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四周都是白色的雪地,反穿棉袄,就会起到伪装保护的作用。”袁怀志说。
“该说草皮房子篱笆寨了。”
“东北生长着一种叫羊草的植物,一米多高,杆径如南方毛竹,是空心的,盖房子时用铡刀切齐根部,一层层拍打在房盖上,当地叫缮房子,草很光滑因此防雨防雪。不做院墙,就地取材,用树木从中间一劈两半,做栅栏。”
“那最后一个,狗皮帽子头上戴是什么意思”
“东北天冷必须带皮帽子,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这两种太贵,老百姓买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优点是几乎家家养狗,货源充足,主要是做帽子,最大的特点狗皮结实耐用,防潮性能极佳。”袁怀志一口气将东北八大怪都说了一遍。
第761章 割韭菜
第761章 割韭菜
“那最后一个,狗皮帽子头上戴是什么意思”
“东北天冷必须带皮帽子,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这两种太贵,老百姓买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优点是几乎家家养狗,货源充足,主要是做帽子,最大的特点狗皮结实耐用,防潮性能极佳。”袁怀志一口气将东北八大怪都说了一遍。
“袁参谋,真行啊,这东北的事儿,你什么都知道。”姚星说。
袁怀志刚想再侃侃,就在这时,刘铁说了一声:“鬼子来了!”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此时天上飘起了雪花儿,西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漫天,打得人睁不开眼,用东北人的话来说,这叫“大烟炮儿”,强自睁开了眼睛,众人看到,远处走出一队人马,都穿着黄色的棉袄,带着棉帽子,最前面的人拿着步枪,步枪上有一面小小的膏药旗,在风雪中不断的飘动。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显然,来的人是鬼子。
刘铁一挥手,每个人都子弹上膛,等待刘铁的命令随时开火。
“就在这时,两个鬼子端着歪把子机枪,对着四周的荒草就是一通扫射。
然而,一营的战士都是老江湖了,知道这并不是鬼子发现了自己,鬼子的着弹点非常分散,这说明,鬼子不过是在做火力侦察,一营的老兵自然不会被鬼子的小伎俩所蒙住,每个人都很沉稳。
“嗒嗒嗒……”
一个战士很倒霉,被鬼子的子弹击中了手臂,然而这战士却咬着牙一声未吭,任由鲜血流淌。
鬼子打了半天,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早川和秋田一挥手,五百多鬼子开始向前行进。
然而,由于风雪很大,道路情况又不好,鬼子行进的速度很慢,早川和秋田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后面是几百名全副武装的鬼子,最后面是二十几辆马车,马车上放着重机枪、迫击炮和子弹、炮弹、粮食,以及一些走得没有力气的鬼子。
早川的战马走在雪地之中,一步一滑,没办法,早川只好和秋田都从马上跳了下来,在雪地里艰难的跋涉,地面的雪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很深的雪洞,那雪直没膝盖,每走一步都非常的艰难。
孙明徽取出带着四倍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枪瞄准了走在前方的早川,瞄准镜里,早川显得格外的刺眼。
“啪!”一枚子弹呼啸而出,飞旋着向着鬼子袭去。
一枪爆头!
最前面的那个鬼子被这枚子弹正中太阳穴,一股红色的鲜血与白色的脑浆迸射而出,那鬼子直接倒在了地上。
枪声就是命令,下一刻,一连串的子弹如狂风暴雨一般向着鬼子袭了过去,孙明徽看到,远处的鬼子一片片的倒在地上。
就在这时,孙明徽看到,早川弯下了脚,趴在地上,不过手却不断挥动着,指挥鬼子进攻。
“小鬼子,你逃不了!”
孙明徽咬了咬牙,再一次瞄准了早川,虽然早川趴在那里,但头却抬了起来。
“砰!”
孙明徽一枪击中了早川的脑袋。
早川的额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血洞,看起来很是可怖,连吭都没有吭一下,直接了帐。
孙明徽又将目标对准了一个鬼子的重机枪手,又是一枪爆头,鬼子的重机枪嘎然而止。
“小徽,干掉鬼子的那个掷弹筒手!”姚星叫道。
“是!”
孙明徽再一次将枪举起,瞄向了鬼子的掷弹筒手,只见两个鬼子的掷弹筒手正在准备开火,孙明徽一枪将一个掷弹筒手爆头,另一个掷弹筒操作手大惊,身子就地一滚,躲过了孙明徽势在必中的一击。
也就在这时,一营的五百多名战士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向着鬼子冲了过去。
一营是东北挺进支队中战斗力最强的营,在支队中的资格也最老,武器最先进,全营除了一些狙击手外,人手一支冲锋枪,另外还有部分的文正式突击步枪,重机枪就有十几挺,还有八门迫击炮,一个营的火力,绝对超过正常中**队的一个团,可以碾压鬼子的一个大队。
所以,这一次韩文正虽然只派出了一个一营来打伏击,但韩文正却有绝对的自信,一营完全可以全歼来援的鬼子。
事实上,一营打的极好,从刘铁开第一枪开始,一营的战士们利用火力上的优势完全将鬼子的火力压制,一营的战士也不浪费子弹,全部向鬼子冲了过去,与鬼子展开了近身战。
“拖粗给!”
鬼子见一营的战士们冲了过来,一个个也红着眼睛,向着一营的战士扑来。
很明显,鬼子想要与一营展开白刃肉搏战,这也是鬼子最为喜欢的一种战斗方式,然而,一营的战士们又岂能让鬼子如愿
一营的战士除了每个人配备一支冲锋枪外,每个人都配备有一支红星手枪,为了节省子弹,一营的战士在冲入鬼子阵中之后大多放弃了冲锋枪,而改用手枪。
不过一营的战士们却并不是胡乱的使用手枪,他们以三人为一组,背靠背不断向前突击,两个人射击,一个人装弹掩护,如此一来,时刻保护着火力的持续性。
这种战术并不是韩文正发明的,而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率先使用。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经常遇到日本鬼子的万岁冲锋,为此,美军吃了很大的亏,面对着日本鬼子不要命的人海进攻,美国佬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傻眼的。
但在吃了几次亏之后,美国佬逐渐招到了对付日本鬼子冲锋的窍门,一是利用密集的火力射杀,二是与鬼子白刃战时,利用三人小组,用手枪进行射击,效果要比其它的办法好的多。
而韩文正的部队之所以都配备了大量的手枪,就是因为借鉴了美国佬的战法,手枪就是用来对付鬼子冲锋的。
关东军在东北地区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在他们看来,一切的敌人都不是日军的对手,极为骄横,他们没有想到,会遇到火力如此凶猛,战斗力如此之高的对手,一时之间被一营完全压制,如割韭菜一般一片片的倒下…
第762章 北野弘
第762章 北野弘
关东军在东北地区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在他们看来,一切的敌人都不是日军的对手,极为骄横,他们没有想到,会遇到火力如此凶猛,战斗力如此之高的对手,一时之间被一营完全压制,如割韭菜一般一片片的倒下。
秋田趴在地上,看到自己的士兵不断的倒下,吓得肝胆俱裂,对面的对手究竟是什么人怎么会有如此强的战斗力真的是太可怕了!
这他妈还是中**队吗
听说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佬火力极为凶猛,可是今天遇到的这支反日武装,怕是连美国佬都没有他们的火力猛,再看他们行动之间,训练极为有素,完全就是百战精兵,这样的军事素质,不要说反日武装中没有见过,就连日军之中,也是极少见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