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重生在五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王胡公子
叶淮生的课题也终于做完了。
裴国歆作为导师是第一署名,而叶淮生却越过了许多研究生第二署名。
这种情况,大家一看就知道叶淮生肯定是做出卓越贡献了。
更难得的是这次课题并不是纯研究性的,课题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让许多工厂里的老技术员看到了独特之处。
于是许多单位再次对叶淮生抛出了橄榄枝。
行内人还听说红华矿的厂长甚至承诺只要叶淮生愿意去红华矿,就立刻给他解决住房问题。
这下子可把叶淮生的同学们给羡慕嫉妒坏了。
要知道随着国内工业化的建设发展,现在许多工厂工人都处于一种饱和甚至多余的状态,那么相应的,这几年住房问题已经成了许多工厂的首要问题,结了婚的小夫妻还分居住在单身宿舍也不稀奇。
一家十几口人挤在不到二十平的小屋子里比比皆是。
甚至有的人家就是因为没有地方安置一张床而导致无法结婚。
叶淮生这还没有工作,就解决了住房问题,这怎么能不让人羡慕。
可是羡慕也没办法,你有本事也像叶淮生那样优秀,作为一个本科生,比研究生表现还突出,你能解决研究生,博士,甚至教授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吗
解决不了就别哔哔!
于是,在红华矿翘首以盼,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叶淮生终于点头答应去红华矿工作。
至于说大学生毕业要听从国家安排分配,红华矿的矿长据说在部队是敢对着大首长拍桌子的人,学校和教育部还敢不放人
以后的工作单位终于落实了,叶淮生也算是去了一块心病。
剩下的时间他就开始全心全意的陪着唐阮阮。
叶淮生也不住在宿舍了,每天都回家住,每天做好了饭菜给唐阮阮送去。
这天恰逢周末,唐阮阮和叶淮生一起出门逛街。
好吧,其实也没有什么可逛的,他们只能去百货商店逛一逛。
唐阮阮正在挑选不了,据说是南方来的新型布料,混纺尼龙布料。
唐阮阮仔细摸摸,虽然花色不错,但是总感觉不太透气。
两个售货员也百无聊赖的聊着天。
“最近的菜越来越难买了。”
“可不是,我婆婆早上四点去排队,才抢到一颗蔫吧的白菜。”
“哎,也不知道今年过年能不能多供应几两油。”
“想什么好事呢,倒是肉我都好久没吃了。”
“昨天我家亲戚从乡下来了,说最近又有风声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要求按人头算,一个人头只能养一只鸡鸭,所以我三舅就带来了几只鸡,你要是想要,我倒是可以匀给你一只。”
“真的!”
唐阮阮和叶淮生听到这里,对视一眼,又同时点了点头。
放下手里的布料,两人回了家。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一趟乡下。”
唐阮阮迫不及待说道。
“同意。”
叶淮生挑眉笑道。
“但是我们得想想,带什么东西去”
唐阮阮转而皱眉说道。
“除了钱,再带些布料和工业券吧。”
叶淮生想了想说道。
唐阮阮听了之后点点头。
乡下不缺粮食,但是缺钱,更缺工业品,不是一般的缺,是非常缺。
因为农村的生产大队按照公分计钱,按一个家庭有三四个壮劳力算,一年到头赚的公分换成钱也差不多才一百块。
这一百块还要算上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借大队的,还有生活必须的柴米油盐,在扯两身衣服,能落到社友手里的不过二三十块钱。
至于工业品,农民手里是没有工业券的,想买工业品那真是难上加难。
“除了鸡鸭鹅之类的家禽,咱们也收粮食,粗粮细粮都要。”
唐阮阮补充道。
叶淮生点头“那咱们就多备点钱和工业券。”
正好过两天就是元旦,元旦跟周末连着,一共放三天假。
足够他们去周边的农村跑一圈了。
想到在农村没有交通工具不方便,叶淮生特意去修车铺租了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毕竟这次要出门好几天,也不好借同学的,要是现买一辆,他们手里也不是没有钱,但是没有票,孟宪承兴许能弄来自行车,但是新车太过扎眼。
综上所述,叶淮生和唐阮阮决定去租一辆自行车。
提前将自行车放到空间里,两人就朝着汽车站走去。
买了一个到距离京城不太远的小县城的车票。
这个地方也是叶淮生和唐阮阮仔细研究过得,土地比较肥沃,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所以一直毕竟贫困。
汽车从天不亮就出发,车里面坐满了人,味道很不好闻。
唐阮阮从空间里拿出两个在西疆时自制的香包递给叶淮生一个。
两人闻着香包的味道走了三个多小时,一直到天大亮才到了这个小县城,滑县。
从客运站出来,县城看起来还算是繁荣,毕竟这里距离京城不远,但是叶淮生和唐阮阮都知道滑县占地面积巨大,有很多的乡村在十分偏僻的地方,也很贫穷,跟县城的繁荣没有一点关系。
两人在邮局门口待了一会儿,观察了一会儿情况,就听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要去一个叫杏花乡的地方送信件。
叶淮生和唐阮阮对视一眼,唐阮阮走到一个没人的胡同拿出自行车。
两人不远不近的缀在着位邮递员的后面。
邮递员看到后面有人跟着,还好奇的往后看了两眼,但是叶淮生目不斜视,一副堂堂正正的样子,身后还带着个女人,实在不像是个坏人。
更何况现在坏人哪里会有自行车。
邮递员也就放心大胆的给他们带路了。
邮递员快要到乡里的邮局的时候,叶淮生就转头从另外一个路口走了。
车子骑了不就,叶淮生和唐阮阮就看到了村落的踪迹,两人相识一笑。
希望这次冒着严寒下乡,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获。
。
124 买鸡
慢慢的靠近了村子,唐阮阮从空间里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钱包,里面装满了零钱,工业券还有布票,还有一个背篓,里面是一些唐阮阮囤积在空间里但是却不喜欢的布料,正好借这个机会换出去。
现在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炊烟。
叶淮生和唐阮阮进村之后找了一户看起来中等的人家敲响了门。
“谁啊,大晌午顶哩。”
伴随着一个略带苍老的女声门被打开,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大婶。
崔三婶看到门外站着一对三十来岁的男女,应该是两口子,但是自己不认识他们,便开口问道“你们是谁呀,找谁”
这对三十来岁的夫妻当然就是唐阮阮和叶淮生乔装打扮的。
“大婶儿,是这样的,我们是县城的,我家大姑姐前两天生了,我们想给大姑姐买两只老母鸡补补,但是县城里找不到,我们就想着来乡下碰碰运气,不知道大婶儿家里有没有老母鸡。”
听到叶淮生和唐阮阮的来意,崔三婶眼中一亮,前两天队里开会刚说了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事情,她家里有十几只鸡,可只有六个人头,剩下个七八只鸡要么自己吃了,要么卖给县里的肉联厂。
自己吃怎么都觉得心疼的下不了嘴,卖给肉联厂,人家一斤才给五毛钱,也有些不划算。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了纠察组下来检查的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在想办法解决家里的鸡鸭。
崔三婶连连点头,说道“有有有,你们快进来。”
说罢崔三婶左右看了看将唐阮阮和叶淮生带进了院子里。
“谁啊”
屋里穿来一个男人的声音问道。
“当家的,来买鸡的。”
崔三婶小声说道。
不多时屋里就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看着叶淮生和唐阮阮“你们要买鸡给多少钱一斤”
叶淮生和唐阮阮对视一眼,唐阮阮开口说道“六毛钱一斤。”
这个价格当然是他们提前就商量好的,他们在县城已经打听好了肉联厂收鸡的价格是五毛,现在他们比肉联厂多一毛。
听到唐阮阮和叶淮生报出的价格,崔三婶和丈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喜悦。
这可比肉联厂收鸡贵一毛呢,一只鸡三四斤,那就多了三四毛呢,七八只鸡那可就是两三块钱。
“你们跟我来。”
崔三婶带着他们来到后院鸡窝。
一走进了就听到咕咕的鸡叫声。
唐阮阮和叶淮生往里一看,鸡窝不小,喂着十几只鸡呢。
“咋样,大兄弟大妹子,你们要几只”
崔三婶满含期待的问道。
“您能给我们几只”
唐阮阮反问道。
崔三婶的丈夫诧异的看了一眼唐阮阮和叶淮生,说道“八只够不够。”
唐阮阮和叶淮生相视一笑,说道“八只可能不太够,我这位大姑姐生孩子伤了身子可得好好补补。”
崔三婶和丈夫一听这话就明白了,什么买老母鸡补身子就是托辞,这就是来收鸡的。
谁家女人生个孩子吃八只鸡还不够,那不把家都败完了。
但是转而一想,他们买鸡干什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最关键的是现在自己能多收几个钱。
“那我去我大嫂家问问,我记得大嫂家也多了几只鸡。”
崔三婶说着看向唐阮阮和叶淮生。
唐阮阮笑着点点头“那就多谢这位大婶了,不光是您大嫂家,还有别家有多的鸡我们也要,除了钱想要换点工业券布票布料也行。”
“真的!”
这会崔三婶可是真的喜出望外了,转头对崔三叔说道“当家的,咱多换点布料,过年给孙子做身新衣裳吧。”
崔三叔没说话点了点头。
唐阮阮说着看向他家的鸡窝,“大婶家的鸡喂得真好,我觉得七毛钱一斤收了也不亏,当家的你说呢”
唐阮阮说着看向叶淮生。
叶淮生听到唐阮阮喊自己当家的,心里顿时就乐开了花,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严肃的表情,点了点头说道“我看行。”
崔三婶一听心里就乐开了花,也不自己亲自去通知了,而是喊出儿媳妇让儿媳妇去通知,看着儿媳妇出了门,崔三婶满面笑容地对唐阮阮说道“大妹子你放心,我们村里的鸡多着呢,我儿媳妇保准给你都通知到了。”
“那就多谢大婶了,只不过这个价钱可就只有您一家,您可别说漏嘴了。”
唐阮阮看着崔三婶说道。
崔三婶立刻保证道“大妹子你放心好了,我的嘴最严了。”
唐阮阮对崔三婶说道“那大婶,咱们趁着他们还没来,先把您家的鸡称称。”
“行,我去屋里拿称,大侄子要不进来坐坐”
大叔热情道。
大婶叫他们大兄弟大妹子,大叔叫他们大侄子大侄女,这称呼唐阮阮已经无力吐槽了。
反正买完东西之后大家都不认识。
“不了不了,咱们先称吧。”唐阮阮摇摇头道。
崔三叔崔三婶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拿出称称了称,八只鸡一共二十九斤七两,唐阮阮按三十斤算,本该二十一块钱,但是刚才崔三婶说要换布,唐阮阮将将背篓放下,崔三婶一看到布料就两眼放光。
将唐阮阮带到屋里,唐阮阮看到屋里还有两个年轻男人,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还有一个三四岁地小孩儿,想必就是刚才崔三婶说的孙子了。
唐阮阮一样一样的将布放到炕上。
崔三婶的小女儿看到布料也忍不住放下饭碗跑过来。
唐阮阮这次带来的布料都是捡着结实保暖的布料选的。
崔三婶看看这块,又摸摸那块,感觉哪一块都舍不得。
“娘,娘,你也给我扯一件新衣裳吧。”崔三婶小闺女拽着一块红底蓝花的布料说道。
崔三婶瞪了她一眼,说道“家里少你吃了还是少你喝了,丢人现眼!”
最终选了两块布料,一块深蓝色的,还有一块就是刚才闺女说的那块,唐阮阮忍不住笑了笑,这大婶刚才说的狠,心里还是疼闺女啊。
两块布料折了三块五毛钱,这次唐阮阮没有给他们打折,毕竟刚才已经给了两次优惠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