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重生在五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王胡公子
&nb
102 明天再见
电影将在五月正式开拍,唐阮阮提前一个月拿到了剧本,主要是为了她这个小朋友尽早的熟悉剧本,背熟台词。
当然,这一切对于唐阮阮而言也都是不需要的。
唐阮阮双手撑着双颊看着窗外,眼中带着淡淡的哀愁。
好的故事能够给人以内心强大的震撼力。
不管这个故事多么的戏剧性,多么的荒诞,众人都能从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明天再见》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明天再见讲述了一个绝望中却包涵希望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民国二十年,中原地区春季降雨稀少,突如其来的大旱灾降临在人民头上。
主人公赵三孬家中有十一亩旱田,种满了冬小麦,带到了春夏之交收割麦子,然后播种苞米,一年的收成除去各种税赋和杂捐,再将一部分小麦换成红薯,也足够一家人将肚子填个七八成饱,饿不死人。
在这个乱世之中,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赵三孬有两双儿女,大儿子今年十三,叫金锁,二儿子叫银锁,今年十岁,他准备明年多佃几亩村里高财主的田,多收些粮,然后送两个儿子去镇上的私塾读书。
不求他们将来大富大贵,只要认得几个字,将来到高财主家做个账房或是工头之类的,多赚一份工钱,再娶个好生养的姑娘做媳妇,最好再给他生十个八个孙子。
赵三孬想到这些就觉得日子真有奔头儿。
至于两个女儿,月英与月梅,他也不会亏待她们,待长到十五六岁,请乡里有名的媒人说个家境殷实的人家,再一人打两只柜子,做三四身衣裳送出门去,不说十里八村头等的风光,但也绝不是与村中那些破落户卖闺女的一样。
可突如其来的旱灾打破了赵三孬美好的幻想。
村里年纪最大,迄今还留着脑后的辫子的三叔公有一天在河边看水。
突然说今年河水水位降低了,并且整个春季也只下了几场蒙蒙小雨,今年恐有数十年不遇大旱来临。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少一些大家都能感觉到。
但是要说数十年不遇的大旱,这就有些夸张了吧。
顶多是今年的收成比往年低一些。
不过粮食减产也够让三孬不高兴的了,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美好的计划又要推迟一年。
银锁才十岁不着急,但是金锁已经十三了,再过两年就要说亲,要是金锁读过私塾,那说不定就能娶个小地主家的闺女。
没有人相信三叔公的话,三叔公气的住着拐杖在街头痛骂,痛骂完后又老泪纵横的指天发誓,说村子里绝对要遇到数十年不遇的大旱。
于是,大家都知道三叔公老糊涂了。
但是由于三叔公做了大半辈子祖老,积威甚重,大家也只是在背地里骂他两句真是老糊涂了。
三叔公见大家依然不为所动,竟然当众在村中打谷场给全村人下跪,恳求大家立刻开始逃荒。
三叔公这一跪,将村中大半人对他仅剩的那一点点尊敬都跪没了。
三孬看到一头花白的头发的三叔公低着头跪下众人面前,心中颇为复杂。
他尊敬三叔公,这是肯定的,但是不知道为何看到这样的三叔公,三孬的心中不但没有感动,反而是气愤与一点点不愿意表露出来的得意。
“三叔公这是什么意思,折我们的寿吗”
“三叔公老糊涂了,,难道我们要跟着他一起老糊涂吗”
三叔公最终被小儿子带回了一栋破旧的老生活。
本以为此时就此揭过,但是没想到三叔公的话竟然真的成真了。
小麦因为缺少水分无法发育,也已预见,今年不仅仅是减产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粮价已经不断上涨了。
“比旱在更加可怕的是什么,你还记得吗”
 
103 明天再见(二)
二儿子银锁因饥饿难耐偷吃了高财主锅里的稀米汤,被高财主的大儿子高保富发现之后活活打死。
赵三孬与妻子闻讯赶来时,只看到自己儿子满头是血的躺在地上。
而高财主的大儿子,枯瘦的脸上颧骨高高的凸起,眼窝深陷,鼻子里喘着粗气,就像一匹跑了一天的瘦马。
赵三孬看到这样的高保富,心中除了恐惧没有别的想法,他拉着妻子在高保富愤怒与周围人不屑的眼神中抱起银锁的尸体跑回了自己的窝棚。
赵三孬的妻子怨他软弱无力,不去为儿子报仇,赵三孬则痛苦的蹲在一颗光秃秃地树下一言不发。
入夜后,赵三孬与妻子商量将银锁埋了,最好留个标记,待到以后活了命再来将银锁带回家。
嘱咐好金锁在窝棚里看好妹妹,赵三孬与妻子刚要背着儿子出门,就有人出现在他面前。
这人瘦高的就像一根竹竿,只是脸上不像其他人那样毫无血色。
仔细看他的眼珠,似乎有些法律,鹰钩鼻,嘴唇很薄,总之,这是一个让人看起来就不舒服的人。
“桀桀”
那人的笑声同样让人不舒服。
赵三孬与妻子听到他的话后遍体生寒,赵三孬的妻子疯了一样的将这人赶走。
原来那人说的话是愿意用两袋小米换银锁的尸体。
赶走那人后,赵三孬和妻子将银锁背到远处的山丘,观察左右无人,飞快挖了个浅浅的坑埋了。
等到回到窝棚附近时,却听到金锁的怒吼与月英月梅的哭喊声。
赵三孬与妻子飞奔回去,看到两个成年男人正抓着小女儿月梅的腿,而金锁与月英正奋力的跟他们争抢。
小小年纪的月梅在争抢之中不断哭喊,一张因为饥饿而蜡黄的小脸因为不断哭泣而变得通红。
赵三孬的妻子尖叫一声扑上去与坏人撕打。
赵三孬却愣在原地,踌躇不前。
“赵三孬你个软蛋!”
妻子二凤哭喊道。
那两人相互使了一个眼色,决定不管赵三孬,继续抢。
赵三孬正在纠结要不要上前,却看见周围似乎影影绰绰的还有几双眼睛再看着这里。
就像,隐藏在暗中的狼,只待他露出软弱的时候,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抢夺他的口粮和孩子。
赵三孬想明白了这一切,怒吼着对这坏人冲上去。
有了赵三孬的加入,那两人也不愿意真的拼个你死我活,边骂骂咧咧的离开了。
赵三孬站在原地,紧攥着拳头,手里拿着一根手臂粗的树干,环视着四周那些不轨的目光。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些狼一样的眼神消失不见了。
直到他们不见,赵三孬手中的树干才掉落在地上,一家人抱头痛哭。
最小的月梅却已经沉沉睡去。
“我去找高老狗,他儿子打死了银锁,必须要有个说法。”
赵三孬像个硬汉一般说道。
“当家的,还是别去了。”二凤抱着月梅,月英枕着她的大腿睡在地上。
“他家两个儿子,加上高老狗一共三个壮劳力,你要是去了……咱们一家人可都指望你了。”
二凤抹了抹泪说道,“这该杀的老天爷,咋就不开眼。”
“没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赵三孬粗糙干瘦的手捡起树干说道。
“你这这里好生看着娃儿们。”
说罢,他站起来环视了周围一圈,大声说道:“要是有人敢趁我赵三孬不在,欺负我老婆孩子,等我回来要了你的狗命。”
周围那些在暗中观察的人都在心中暗叹,白天还是一个怂包的赵三孬,怎么突然硬气起来了。
但是这些人也大多是欺软怕硬的,豁出去的赵三孬是他们不敢惹的。
赵三孬拿着棍子到了高财主的窝棚,他一副拼命的架势果然吓住了高家的人,最终他带着一身伤和两袋小米就像英雄得胜一样归来。
看着黄澄澄,却散发着淡淡的霉味的小米,二凤抱着米袋失声痛哭。
哭完了,就像是数数一样,从米袋里数出一小把小米,放在锅里,煮了一锅小米汤。
&nbs
104 明天再见(三)
赵三孬顺着身边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杜市长长得斯斯文文,一脸忧色,正与身边其他几位穿着中山装的官员说着些什么。
还有一个带着奇怪帽子的年经人手里拿着一个模样奇怪的机器对着难民,不知道在干什么。
很快杜市长一行人朝着赵三孬他们走来。
赵三孬他们紧张起来,以为是因为自己在这里谈论官老爷,让他们看见生气要治自己的罪。却没有想到,杜市长他们一行人过来后,不但没有大声的呵斥他们,反而细声慢语的安慰他们不要害怕。
紧接着其他几位官员也都和蔼的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难民们本来就因为在陈阳吃到了米粥,自然一股脑的说好话。
那几位年轻人原来是记者,他们采访了难民之后,心满意足的跟领导们一起离开了。
赵三孬也心满意足的又领到了一碗浓稠的米粥。
可是包括赵三孬在内的难民并不知道,他们吃到的浓稠的粥,看到的一脸忧色的杜市长都是一场戏。
而主导这场戏的自然就是杜市长。
中原地区爆发大规模的旱灾,本来各地的官员与驻军统一口径,要将这件事情压下来,以免影响自己在委座心中的印象。
为了压住旱灾的盖子,他们商量好不但不减免赋税,开仓赈灾,反而要多收赋税,让委座相信中原绝对没有什么旱灾,中原地区今年全都是好收成。
至于那些泥腿子,谁管他们的死活,他们死了多少人与自己有关吗
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已经成为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共识。
这件事情本来算是破天大事,但是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委座已经基本相信所谓中原大灾只是少数人危言耸听之言。
但是却没想到冒出来个异类,民国党元老张霁圭。
这个老东西可是一个老资格了,同盟会时期就跟着先总统闹革命,现在党内还真没有几个人比他的资格更老。
可偏偏这个张霁圭老来糊涂,将几个小记者搜集的旱情的资料和照片扔到了委座的桌子上,把这件事情捅了出来。
委座自然是勃然大怒,当然,这个怒气是针对这些欺瞒他的官员们还是针对不识时务的张霁圭老东西的,就无人知晓了。
但是事情已经曝光,只能下令赈灾。
中央从各地调来的灾粮本就数量稀少,再加上层层克扣,上下其手,到了灾区还不晓得剩下多少。本来杜嘉文也想官商勾结,发次国难财。
只是他在中央财务部的妹夫给他发来消息,说委座迫于张霁圭还有舆论的压力,打算派遣督察组道灾区严查贪污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后,杜嘉文改变了主意,发财的机会多得是,但是升官的机会不多。
他决定做一场戏,至于观众嘛,自然就是中央来的督察组以及督察组背后的委座。
他下令将运送到陈阳的灾粮一粒不少的送到粥棚,又给上上下下许诺了好处,于是在督察组面前上演了一场忧国忧民父母官,一粒不贪杜清廉的好戏。
只是他没有想到,效果会这样好,尤其是记者和领导问的那几个难民,简直就是安排好的,不,比安排好的还好。
真是老天爷垂怜他杜嘉文,活该他升官发财。
至于那些灾民们,杜嘉文记得剩下的灾粮也就够吃两三天的。
没有了粮食,这群泥腿子肯定会闹,但是他相信闹不了几天,只要他们知道陈阳没有粮食,他们自然就走了。
杜嘉文为自己的足智多谋而感到高兴。
决定今晚是乐巴黎歌舞厅消遣消遣。
那个叫叶娇的舞女,真不愧是从沪市来的,那身段那模样,啧啧啧。
要不是家里的母老虎管得严,他一定要将叶娇带回家去做个姨太太。
…………
杜嘉文想的没有错,没有了粮食,灾民们自然会闹。
在城门外又是哭求又是大骂。
可是杜嘉文早就下令让警察厅和治安团严守城门
105 明天再见(四)
赵三孬将月英卖掉后,一家人继续启程。
他们跟着铁路走,不知道走了多久,他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山西的边界。
可是让赵三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竟然设了路障,还驻扎这军队。
他们一个个端着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们。
赵三孬跟着大家一起给这些军爷磕头求情,请他们放自己过去。
可是这些当兵的完全无动于衷。
他们想要冲过去,可是瘦弱的灾民在枪口面前就像是被风吹过的麦子,一片片倒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