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吧,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雁九
“粮车不进城,人无碍。”
水进也反应过来,笑道:“那掌柜怕是将咱们当贵人了!”
“嗯,所以别心虚,估计后边有人缀着。要是咱们下了官道,漏了怯,说不得才会惹下麻烦。”
薛孝看看霍宝,又看水进。
水进又黑又壮,怎么也同“贵人”沾不上边,被误会的只有霍宝。
薛孝强笑,说不上心中什么滋味。
之前他各种轻视霍宝,可眼下却真不敢了。
方才脚店前,二十多条性命,霍宝说杀就杀。
要不是掌柜机灵,说不得城门卫那二十九人,也要被杀个干净。
这小子还真是屠家子,带了杀心,全无顾忌。
以后……还是别得罪他。
接下来的路上,薛孝都很老实。
霍宝没有在马车上枯坐,一直留心道路两侧情形。
道路两侧麦地已经见黄,可麦田里跟打了补丁似的。
“停车!”
霍宝叫停,直接跳下车。
等霍宝近前看了,就看出缘故。
麦田还是麦田,可是大半只剩下光秃秃的麦秆,麦穗都没了。
远处麦田里,几个人影闪出又隐没。
“真是白糟蹋了,这麦子能收三、四成就不错了。”
水进知农事,眺望一圈,就掂量出来。
霍宝不知该喜该愁,喜的是夏收减产,粮价居高不下,他手中握着的粮食更值钱;愁得是,粮价减产,冲击最大的还是底层百姓,不知又要饿死多少。
薛孝道:“江南风调雨顺,一年两收,不差这一季收成。”
三人又重新回了马车,马车继续前行。
远远地缀着两个小黑点,将霍宝一行人的动静都看在眼中,虽不解其意,却是记在心中。
一日下来,又是四十里。
&
第七十七章 哼哼哼
村正家门口。
停着一辆骡车,一个中年汉子站在车边。
老村正看看天色,看看眼前女婿:“这是有事儿咋这时候来了”
村正女婿在隔壁村子,离这里六里路。
“爹,是四叔打发我来……四叔听说有不少人来了这边,不放心哩……”那汉子老实道。
这汉子口中的“四叔”,就是老村正方才提过的张老爷,方圆几个村子最大的地主,也是汉子的族叔。
老村正没有立时回答,而下四下里看了看,眼见没人,才低声道:“不是匪徒,他们护卫拿的是雁翎刀。”
那汉子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二十里外的赵员外被流民抢了,四叔也怕了。”
“树大招风,再小心也是应当的。”老村正沉吟着说道:“归根到底,还是粮食惹的祸。张老爷家地多,粮食就多,流民没吃的可不是奔着粮食去了。”
“那可咋办”汉子也不由担心起来。
同村同族,流民真的进村,他们这些族人也要跟着遭殃。
“要么背着人藏在别处,要么就趁了高价出手……外头人晓得张老爷家没粮了,也就没了祸根。”老村正想了想道。
“还是爹想的周全,我这就家去同四叔说!”
暮色四合,汉子着急赶路,赶了骡车匆匆忙走了。
老村正叹了口气,转身,却是吓了一跳,连忙后退两步,怒道:“混小子,站在这里近作甚”
“爷爷,干啥不跟姑爹说让张老爷将粮食卖给屋里那几位”
“你晓得那几位小爷是什么根基就敢胡乱做中人”
“领头的小爷看着怪和气的。”
“那也莫要多事!那是让你看到和气的时候了,若是真恼了,真刀真枪的,岂是咱们小民能担的”
“……”
老村正抄手进了堂屋。
薛孝一长宁县之事,已如惊弓之鸟,惴惴难安,看着老村正就带了质疑:“既是尊婿上门,怎么不进来说话”
老村正倒也没瞒,直接说了缘故。
霍宝等人一时都无语。
误会他们是“匪徒”担心抢粮
虽然没打算抢粮,可也不算误会吧。
“地方这么乱了直接进村抢粮”霍宝道。
这村里宗族关系最重,一村之中,不是同姓就是姻亲。
能进村劫掠,流民规模就不小了。
“哎!就是进村强抢,那赵员外也是远近闻名的善人,就是之前一时善心给两个行乞的流民两碗谷子,这才招了贼,粮食都被抢光,还死伤了好几口人。”
霍宝声音有些暗哑:“听说淮南闹白狗子,这些抢粮的人莫不是白狗子”
“谁晓得哩,左右不是什么好人。”
“老伯似乎不看好白狗子”
“若真是好的,也就不做狗子了。”
“……”
霍宝缄默。
水进道:“不是说江南百姓不少信弥勒的长宁县那边有茅山老道和律宗大和尚,都没耽误弥勒教徒传教,满大街喊‘金刚降世、天下太平’,本地信众多么”
“正经人家,勤勤恳恳劳作,谁得闲整日里装神弄鬼信那个的,要不是精穷的人家,日子没甚指望的,求神拜佛让自己下辈子投个好胎;要不就是那些落榜的酸生,科举无成,不思劳作,借着神佛发春秋大梦!”
“……”
薛孝扫了眼霍宝,又扫了眼水进,嘴角挑了挑。
这两人,精穷,发梦,都合上了!
霍宝对老村正举了个大拇指,衷心赞道:“老人家说的忒有道理了!”
自古以来,借着神佛造反这些人,可不都是发春秋大梦,最后一场空。
朱八八是唯一的例外,这是因抵御外族的缘故。
要是汉人自己内乱,赤贫的农民兄弟终究干不过掌握着知识与财富的士绅阶层。
至于新中华建国,那也不过是新阶层干掉了旧阶层,还是士绅之间的争斗。
老村正道:“小老儿不晓得什么道理不道理,就是活的久了,见的也就多了。下边乱不怕,就怕上头乱。”说到最后,带了几分担忧。
前朝为什么灭亡
前朝太祖嫡脉断绝,几代皇帝都是旁支过继,皇权旁落,外戚与权相争权,官员只晓得盘剥地方。
第七十八章 吃个情怀(第一更)
买人是不可能买人的,可霍宝也不是铁石心肠。
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地上跪着这一家子却是救命稻草。
他取了二两银子给老村正,道:“这是我借给他们家的,不要利息,什么时候日子缓口气再让他们还!”
老村正先是一愣,随即接了银子,叹道:“小爷心善!”
地上跪着那一家还迷糊,那小姑娘眼泪唰唰的落下来。
那汉子哆嗦着嘴,重重地磕头。
骨肉生离,但凡有法子,谁会舍得
霍宝瞥了那躲在人群后的少年一眼,上了马车。
“便宜宋家了!”
“再没想到还有这样好事!”
“这小爷看着脸黑,行事却善!”
“人家恼了,又不是话本子,好好的谁会随意买人回去”
马车“轱辘”、“轱辘”走远,将村民的闲话丢在后头。
薛孝、水进都看着霍宝笑。
“还以为宝兄弟抹不开脸,收了那小丫头呢!”水进笑道。
“多个丫头又有甚了你同五叔身边也该有人侍候。”薛孝道。
“两位哥哥,莫不是忘了咱们这回做甚来了后头还跟着眼线呢,就不怕了”霍宝无奈道。
“不收就不收,你银子都给了,怎么还是‘借’还离咱们那边二百多里,还指望要回来不成”水进道。
“哪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要是白给了,倒是害了他们。”
“……”
薛孝不赞成道:“宝兄弟恁是心软!”
倒是个会装的,杀人不眨眼是他,人前跟老好人似的也是他。
水进却是点头道:“还是你想的周全,白给可不是害了他们且不说村里人会眼气不平,就是他们自家,白得了好处,是未必是福。”
霍宝没有说什么,想着那耍聪明的少年。
又是打听又是探问的,按照李远的说辞,就是车队这里,少年也过来转了几圈。
要不是晓得他是老村正的孙子,李远早就叫人拿下了。
那少年只是为了帮小伙伴找生路还是另有打算
一天赶路,中午用了干粮。
等到日暮,车队就到了曲阿县外。
虽说之前霍宝说了车队不进城,可也没有真的停驻荒郊野外,而是直接在城墙下空地停了。
霍宝想着昨天听到的流民劫掠之事,对李远道:“晚上注意戒备,要是遇敌能战就战,不能战就跑,自保为先!”
“尊令!”李远握着刀柄,挺着胸脯应道。
薛孝已经叫了两个老伙计,带三人进城。
“宝兄弟叫人不能战就跑,前天怎么不想着跑倒是拼命的模样!”薛孝好奇道
“前天城门关着,没头没脑跑了,说不得被人‘瓮中捉鳖’……脚店离城门近,能战能撤!今天他们在城外,遇到百十号人应对还行,真要几倍饿红眼的流民凑上来,也没必要舍命顶着。”霍宝解释道。
“……”
一行人还是择了城门附近的客栈住了。
两间上房,一间普通房。
霍宝表现得再稳重,年岁在这里摆着,水进不放心让他一人一间,就两人一间上房,薛孝一间上房,两个跟着跑腿的伙计一间普通房。
水进晓得霍宝的饭量,怕他又饿了,订好房就招呼大家出去吃饭。
“茅山一半在长宁,一半在曲阿,曲阿有一道茅山老鹅,水大哥同宝兄弟一定要尝一尝。”薛孝推荐道:“还有道水晶肴肉,是镇江美食,比不得府城正宗,也可以试试。”
霍宝本就饿了,听得直吞口水,却没有着急吃饭,而是拿了两个银饼子递给随行伙计:“买些卤肉,些吃食给城外的人添菜!”
这银饼子不是之前给老村正那种小的,一个足银十两,两个就是二十两。
那老伙计没有立时接,而是望向薛孝。
“哪里用宝兄弟掏银子伙计们出来前从柜上支了银子,尽够路上抛费!”薛孝忙道。
“‘亲兄弟、明算账’,一笔归一笔。”霍宝坚持道。
薛孝没法子,这才点头让老伙计接了,道:“再添四十两,算我同水大哥的。”
那老伙计闻言,接了银子,却是带了迟疑:“都买卤肉”
薛孝刚要点头,霍宝道:“按照一人半斤的量,再富裕几斤!剩下的银子,回头再说!”
这里是富裕安逸的江南,物价与金陵不会差多少。
一两银子能买二、三十斤卤肉,六十两银子都买卤肉,最少也是一千来斤,且不说一个县城能不能有那么多卤肉,就算有,外头一百多号人也吃不完。
又是这般天气,搁不住,买了就糟蹋了。
薛孝是薛彪器重的养子,看惯账册的,只是一时没想到这茬。
待他反应过来,
第七十九章 新丁(第二更)
霍宝一行吃的心满意足,回了客栈。
城外,伙计雇了人,将卤肉挑了过来。
因霍宝发话按照一人半斤预备,伙计叫就卤肉档口都切好,一份半斤用苇子叶包了。
每人半斤分量,又富裕出十来斤,总共九十斤,花了五两银子。
李远因为得霍宝看重,名正言顺接手了整个队伍,除了那十伙计之外,其他一百五十人,按照童军旧俗,临时分兵。
只是没有像童军分五种,而是分四种,斥候、护卫、车兵、辅兵。
斥候负责警戒、探路,辅兵负责后勤、车兵只负责赶车、喂骡马,护卫负责轮班守护、值夜。
打破了童军、曲阳籍兵、滨江籍兵三个界限,人人有差事,倒是比之前更令行禁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