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寂寞一刀

    黄应举确实没有吹牛,郭致远把他们放出去以后,他们很快联络到了上千名忠仆家丁,加上叛军头目们都已被控制了,叛军罗罗们群龙无首很快就被弹压住了,局部发生了几起小动乱,也很快被扑灭了,没有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郭致远很快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漳浦县城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朝廷的反应
    


    郭致远彻底掌控住漳浦县城的局面以后,马上按照当初整编自新军的方法,让叛军士兵们互相检举,把没有杀害过无辜百姓作恶不多的叛军留下来打散编制重新整编,罪大恶极的则暂时关押起来,不是他不想杀了这些混蛋,主要是怕引起叛军的哗变,让局面再次失控。

    在黄应举和县衙官吏的帮助下,漳浦县城的社会秩序也逐渐开始恢复正常,城里的商铺、酒楼有部分已经恢复营业了,被乱兵祸害怕了躲在家里闭门不出的百姓也走出了家门,甚至有部分百姓自发放起了鞭炮庆祝县城恢复太平。

    不过郭致远却没那么乐观,别看他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漳浦县城,但处境依然十分危险,赵秉鉴如今风头正盛,一旦他得知漳浦县城被郭致远夺回,他弟弟赵秉承也落到了郭致远手里,一定会大举反攻漳浦县城,以郭致远手头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和两万多叛军对抗,而且这些投诚的叛军也未必是真心投诚,一旦赵秉鉴率领两万叛军兵临城下,他们随时可能再次反水。

    所以郭致远一面要求黄应举保持县城戒严,封锁消息,一面将张承派了出去,让他去打探叛军主力的动向和消息,只有摸清了叛军主力的动向,他才好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张承不愧是收集情报的好手,很快就打探到了叛军主力的最新动向,叛军主力占领八座县城之后,气焰越发嚣张,还准备一鼓作气把漳州城也一举拿下,漳州知府已经跑路了,漳州城里也是人心惶惶,好在这时沈一中突然来到漳州,沈一中本来是得知郭致远即将到漳州府上任,特意赶来准备给郭致远一个下马威的,没想到碰到这档子事,不过沈一中却没法像那漳州知府一样跑路,沈家乃世家名门,沈一贯更是当朝首辅,他要跑路了,整个沈家都得倒霉。

    所以沈一中只能硬着头皮组织漳州城的军民死守,沈一中能够当上分守漳南道右参政,本事还是有的,加上他已无退路,一旦漳州城失守,万历皇帝必定震怒,他们沈家就要倒大霉了,所以他亲率家丁死守城头鼓舞士气,漳州城城坚墙厚,叛军本也不是什么精锐之师,打打顺风战还行,打这种攻坚战就别指望他们会拼命了,两万叛军几次攻城都被沈一中打退,兵锋受挫,如今已退,如今已退兵,在东山县的水寨大山扎营。

    张承汇报叛军军情的时候,黄应举也在,一听就喜出望外,兴奋地拍案而起道“太好了叛军攻打漳州城受挫,必定军心涣散,朝廷只要调集大军乘胜追击,定能很快平定叛乱”

    郭致远瞟了兴奋得手舞足蹈的黄应举一眼,暗暗好笑,这黄应举虽然为官清正,魄力也有,但是却缺乏政治眼光,你也不想想,赵秉鉴发动叛乱也有些日子了,声势这么浩大,朝廷若是准备武力平叛,早就调集大军过来了,现在却毫无动静,为什么呢

    对于这种局部叛乱,地方主官一般都不愿意上报朝廷,因为一旦上报朝廷,地方主官官帽子就戴不稳了,所以地方主官一般会采用招安的方式来处理,总之是能捂盖子就捂盖子,实在捂不住了才会上报朝廷。

    这听起来有点荒唐,发生这么大的事捂盖子能捂得住吗还真捂得住,因为朝廷在处理这种事上同样也是装糊涂,因为朝廷缺钱啊,平叛可是个大工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可是非常烧钱的,所以朝廷也不愿意管这麻烦事,默许地方主官捂盖子。

    所以遇到这种局部叛乱,地方主官一般首先想到是招抚而不是武力清剿,尤其到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管都管不过来,只能采用招抚之策,破财消灾,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叛军才接受招抚过几天又反了的笑话,由此也可以看出明朝确实已经到了腐朽的边缘。

    郭致远熟知徐学聚的性格,知道他绝不希望这件事惊动朝廷,一定会想办法捂盖子,所以从一开始郭致远就没指望朝廷会派大军来平叛,果然张承神情怪异地望了一眼黄应举,犹豫了一下继续禀报道“属下没有打听到朝廷有调集大军的消息,倒是听说沈有容将军听闻漳州发生叛乱,本来准备发兵平叛,却遭到上官申斥,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啊”黄应举惊得目瞪口呆,一屁股坐倒在椅子,勒腕叹息道“怎会如此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加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叛乱何时才能平定啊”

    郭致远却是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朝廷大军是指望不上了,我们只能想办法自救”

    可是怎么自救呢郭致远一时间也想不到好办法,连自己的偶像沈有容都被上司申斥了,除非自己有把握能将两万叛军剿灭,否则只怕自救不成,还会被扣上破坏大局的罪名成为这次叛乱的替罪羊,可是凭自己手上的兵力又怎么可能剿灭这么多的叛军呢

    郭致远越想越烦躁,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来回在大堂里踱着步,他虽然有穿越优势,但如今他与叛军的实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却似乎没有实力相差如此悬殊还能取胜的,郭致远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但是郭致远的性格却让他不愿意轻易放弃,最后他停住了脚步,咬咬牙道“不管了,知己知彼,方有取胜的可能,我准备亲自前往水寨大山,探探叛军主力的虚实,再做打算”

    张承和黄应举一听都惊呆了,水寨大山可是叛军主力的大本营,郭致远居然准备亲自去水寨大山打探叛军主力的情报,这不是送死吗连忙齐声劝道“万万不可大人乃万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





第二百四十七章 勇闯虎穴
    


    郭致远坚定地摇了摇头道“我本想固守待援,但如今朝廷已不可能派来援军,再固守待援就不合适了,一旦我们收复漳浦县城的消息传出去,叛军必定反扑,到时更加被动,还不如趁叛军主力暂时不知漳浦县城被我们夺回的消息,我假扮赵秉承的信使去给赵秉鉴送信,趁机查探叛军主力的虚实,风险应该不大”

    黄应举虽然很佩服郭致远的机智和勇气,却仍然觉得郭致远此举太过冒险,摇了摇头劝道“郭大人,适才张护卫所言也只是道听途说,下官始终不信朝廷会坐视叛军肆虐,不如我等主动联系朝廷,将大人收复漳浦县城的消息禀告给巡抚大人,请巡抚大人派兵协助我等守城,大人又何必亲自以身犯险呢”

    郭致远知道像黄应举这种传统文官,对朝廷始终是抱着幻想的,不亲自碰壁是不会认清现实的,也懒得和他分辩,笑了笑道“郭某只是恰逢其会,黄大人才是此间主官,黄大人可以试试将此间情况禀报巡抚大人,看巡抚大人能否派来援兵,巡抚大人能派来援兵自然最好,若不能派来援兵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毙,郭某提前去打探一下叛军虚实与黄大人向巡抚大人求援并不冲突啊”

    黄应举就有些语塞了,张承见黄应举劝不动郭致远,连忙道“大人若要查探叛军虚实派小人前去即可,又何必亲自以身犯险呢”

    郭致远知道张承是真心关心他的安危,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张承,兹事体大,我只有亲自去查探叛军的虚实才能心安,对了,此事你万万不可让婉儿知道,否则她必定吵着要同去,此行靠的是随机应变,人多反易坏事,所以我连法正也不准备带”

    张承见郭致远已经打定主意,知道无法劝阻,只得咬咬牙道“既是如此,请大人带小人同去,路上也好照应”

    郭致远也没再拒绝,张承为了机警,江湖经验也丰富,就点了点头道“你去将那赵秉承请来,让他给赵秉鉴写一封家书,就说漳浦县城一切安好,让兄长勿念,顺便向赵秉承讨一样信物,这样我们的身份就不会暴露了”

    郭致远并没有像对待其他叛军头目一样把赵秉承关到县衙大牢里去,而是仍然让他住在县衙后院的房间里,就连他之前找的那些女人也都给他留着,可以说赵秉承的生活和之前基本没太大的分别,所以他对郭致远的要求很是配合,爽快地给赵秉鉴写了一封家书,还把赵秉鉴送他一块玉佩交给郭致远当信物。

    水寨大山,又名九仙顶,位于福建漳州东山县,这水寨大山一面临海,一面临陆,地势险要,山上巨石林立,风光奇秀,明景泰年间,为防御倭寇之患,朝廷在九仙山设铜山水寨,经过几代经营,水寨大山已经成为福建沿海的军事要地,抗倭名将戚继光两次率军入闽都在此驻扎,由此可见水寨大山重要的军事战略作用,现在却被叛军主力给占据了

    郭致远这是第一次到水寨大山,实地一看也是暗暗心惊,不得不说叛军选择这里当大本营还真是颇有战略眼光,水寨大山易守难攻,进退自如,进可攻击内陆,退可从水寨从海上逃逸,由此也可以看出叛军中也不全是赵秉承这样贪生怕死的草包,还是有能人的,这让郭致远越发多了几分忧虑,叛军主力占据了水寨大山就有了地利,自己要想剿灭他们难度就更大了

    刚到水寨大山附近,郭致远和张承就被叛军斥候给发现了,好在郭致远他们持有赵秉承的令牌,叛军斥候也没为难他们,还专门安排人带郭致远他们去见赵秉鉴,一路上山,郭致远趁机暗暗观察叛军的防卫布置,却是越观察越心惊,水寨大山没有大路上山,只有一条青石板路通往山顶,如果正面攻山的话,没有数倍的兵力根本拿不下,而且必定伤亡惨重。

    叛军守卫将郭致远带到了山顶的恩波寺,这里也被叛军占据了,成了叛军的临时指挥部,因为郭致远他们是赵秉承的信使,叛军守卫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也没起疑心,告诉他们赵元帅赵秉鉴是打着恢复宋朝的名义发动叛乱,所以自封赵元帅正在商议要事,让他们在大殿外等候。

    此时在大殿内坐着四个人,这四人就是叛军的四大首领,坐在最上首的是一名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长得颇有儒雅,却穿了一件宋朝的将军盔甲,此人就是赵秉鉴

    在赵秉鉴的下首坐着一名倭人,长相阴狠,尤其是一双眼睛,凶光闪烁,让人不寒而栗,此人叫田中太郎,长期盘踞在福建沿海,手下有一帮武艺高强的倭寇,令福建水师十分头疼,没想到此次也参加了赵秉鉴的叛乱。

    在赵秉鉴对面坐着一名穿着明朝军服的中年男子,此人叫刘若思,本是福建水师的一名把总,但他生财,暗地里勾结田中太郎等倭寇从事走私活动,被赵秉鉴抓住把柄,要挟他一起发动叛乱,这刘若思本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之人,被赵秉鉴巧舌如簧说动,也成了此次叛乱的中坚力量,占据水寨大山作为大本营就是他的主意。

    坐在最下首的是一名虬髯大汉,此人叫张天宝,本是福建有名的巨寇,被官府通缉流窜到了漳州,聚集了数千土匪,为祸一方,此次见赵秉鉴发动叛乱,觉得有机可乘,也加入进来了。

    这四人在叛军中势力最大,自然成了叛军的四大首领,表面上以赵秉鉴为首,实在各怀心思,各自都有各自的算盘,之前顺风顺水,他们各抢各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倒也相安无事,但此次攻打漳州城受挫,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对于叛军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他们各执己见,争执起来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内讧
    


    “我就不信拿不下漳州城我们这么多兵马,一人吐口唾沫都能把漳州城给淹了这次换我来指挥,保证拿下漳州城”张天宝愤愤不平地用力拍着桌子大声嚷嚷道,在之前攻打漳州城的战役中,他的人马充当先锋部队,所以损失最为惨重,让张天宝心里很是不平衡,所以力主再次攻打漳州城。

    刘若思是四人中唯一受过正统军事训练的,自然看不起张天宝这样有勇无谋的土匪,之前攻打漳州城的战役正是他指挥的,张天宝这样说也等于在质疑他的指挥水平,就瞟了张天宝一眼冷笑道“让你来指挥张天宝,你懂兵法吗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之前我们拿下漳州八县靠的就是攻心之策,漳州城拿不下是因为有沈一中亲自坐镇,如果我们硬攻必定伤亡惨重,只会得不偿失,之前攻打漳州城一役第一轮攻城我本是试探,但你部不听指挥,我已下令鸣金收兵,你部却没退下来,才会导致最终攻城失败,我还没追究你不尊号令之责呢,你反倒怪我指挥不利”

    张天宝气得直瞪眼,拍着桌子道“你他娘的少跟我讲你的狗屁兵法,我看你分明是怕死,老子是不懂兵法,可我的人不怕死有本事你我各带五千兵马打上一战,看看谁赢”

    刘若思也被张天宝激出了火气,拍案而起怒道“打就打我还怕你不成”

    赵秉鉴作为名义上首领自然不能看着张天宝和刘若思内讧,连忙站出来圆场道“刘将军,张将军,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我等志同道合,共图大业,如今大业未成,应当同舟共济,切莫伤了和气”

    刘若思之前是被赵秉鉴抓住把柄要挟,迫不得已才加入叛军的,此时见赵秉鉴毫无立场,只知道和稀泥,心里越发失望,冷冷地道“若都是这般不尊号令,还谈何大业即便就算拿下漳州城又如何,还真能打到京城去依我之见,只需占稳了这水寨大山,进可攻,退可守,朝廷便是调遣十万大军也难奈我何,到时必定会对我等招安”

    张天宝一向和官府不对付,一听刘若思要招安,顿时跳了起来,连腰刀都拔出来了,指着刘若思破口大骂道“呸我早看出你这厮和我们不是一条心了老子才不做朝廷的鹰犬今日老子就先砍了你这厮,省得来日被你给卖了”

    刘若思也是见过大场面的,自然不会被张天宝吓倒,也拔出腰刀狠狠地往桌面上一剁,阴狠狠地道“似你这等有勇无谋的蠢货,还不值得我出卖若非我运筹帷幄,岂有今日之局面你敢动我,我便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赵秉鉴一心想恢复大宋,自然也不愿意接受招安,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刘若思说得有道理,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即便拿下漳州城,也不可能打到京城去,他发动叛乱纯粹是头脑发热,心中并没有做好完整的规划,对于叛军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他其实也是茫然得很,不知该何去何从。

    虽然名义上赵秉鉴是叛军的最高首领,但他只是一介书生,根本就不可能掌控住数量这么庞大的叛军,此时见刘若思和张天宝都动刀了,更是有些慌神了,他知道自己压不住刘若思和张天宝二人,只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田中太郎。

    田中太郎加入叛军自然没安什么好心思,他是日本人,自然不会做什么恢复大宋的春秋大梦,也不可能去接受朝廷的招安,无非是打的抢一把就跑的如意算盘,所以对于刘若思和张天宝的内讧,他自然也不想掺和,不过他也知道,如果真让刘若思和张天宝打起来,那根本不需要朝廷派大军来,他们这伙叛军就土崩瓦解了,这也是他不愿看到的,毕竟他还没抢够呢。

    想到这里,田中太郎就干咳一声站了起来,对刘若思和张天宝摆摆手,操着生硬的汉语道“刘君,张君,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你们这样只会让别人看笑话,有这样的功夫,还不如去多抢点银子呢”

    刘若思和张天宝对田中太郎都有些忌惮,田中太郎手下那帮日本浪人,个个武艺高强,论实力反倒是他们中最强的,而且他们也不傻,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内讧的时候,正好借坡下驴,彼此狠狠地瞪了一眼冷哼了一声收起刀重新坐了下来。

    郭致远听说赵秉鉴他们在商议要事,自然不会放过这最好的打探情报的机会,站在大殿外一直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听到里面的争吵声也是暗喜不已,只要叛军不是铁板一块,他就有机会,巴不得里面打起来最好,没想到关键时候田中太郎这个倭寇头子却站出来平息了争吵,心里不由暗骂不已,这日本鬼子真不是好东西

    接下来赵秉鉴他们商议的声音就小了很多,郭致远也不好靠得太近,毕竟大殿外还有守卫,如果他靠得太近让守卫起了疑心那就糟糕了,好在赵秉鉴他们也没商议太久,经过刚才刘若思和张天宝这么一闹,这次商议自然也就不欢而散,没多久,大殿门就开了,先出来的是刘若思和张天宝,两人互相瞪了一眼,就都气冲冲朝不同的方向拂袖而去,大约是觉得郭致远有些面生,刘若思还特意瞟了郭致远一眼。

    这时赵秉鉴和田中太郎也出来了,郭致远连忙迎了上去,对赵秉鉴拱手行礼道“见过元帅我家将军十分想念元帅,特遣小人来送信”说着就把赵秉承的亲笔信和玉佩呈了上去。

    赵秉鉴对赵秉承这个弟弟一向比较溺爱,听说郭致远是赵秉承派来的信使也很高兴,接过赵秉承的家信看了看,赵秉承在信里也没写什么,全是一些没营养的话,赵秉鉴看着却很欣慰,自己这个弟弟终于懂事了,还知道挂念兄长了,转念一想却又觉得有点不对,赵秉承一向只知道吃喝玩乐,怎么突然想起给自己写信了呢就瞟了郭致远一眼,觉得很是面生,越发起疑了,不动声色地问道“你既是我兄弟身边的亲信,为何我从未见过你”


1...5152535455...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