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封神秘史之我不是妲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玩的提莫

    周文王姬昌稳步走到王座之上,与众臣见了礼,便也不去看旁人,直接对毛遂道:“毛遂,柳家之事,可查清楚了”

    毛遂忙上前道:“回禀王爷,臣已查得清楚了,正要向王爷禀告。”

    姬昌道:“甚好,今日趁着大家都在,你且将结果细细说来,也让大家都听一听,我西岐到底出了个何等的家族。”

    毛遂偷眼看了看姬昌,见他面无表情,无喜无悲,心中叹了口气,低头道:“臣已查明,柳家四大罪状,皆有真凭实据,实乃罪




第三百七十回 栽赃的手段
    姬发待得群臣的议论之声慢慢低下去,不等姬昌再次发问,便继续道:“陇右三大家族,勾结西戎,意图不轨。所幸岳丈带领的柳家,不肯与其同流合污,方才保得陇右一隅平安,他们便设计陷害岳丈一家,想要借刀杀人,让我西岐自毁城墙。”

    姬昌原本已是一腔怒气,此时听了这话,心中的怒气顿时被震惊所取代了,竟然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西戎,也就是后世说的西域,其实并不是一个国家,乃是由许多部落的统称。

    众所周知,西域缺水,大多部落都以游牧为生。而自古游牧民族就有一个最大的弊端,便是太依赖气候了,能不能吃饱饭,全看老天爷是否赏脸,远不如中原农耕民族的收益稳定。

    能吃饱就老老实实的,吃不饱就来中原抢,这也是华夏周围的游牧民族数千年来的共识,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皆是如此,概莫能外。

    西岐对大商来说,最大的作用便是抵御西戎的入侵,而大商六百年来,历代西伯侯也都与西戎打过许多次交道了,当然,主要是在战场上。

    最近这十年,西域的气候还算不错,因此西戎一直还算老实,但在西岐人的心中,却始终秉承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因此对西戎也从未失去过警惕。

    而如今姬发竟然说西戎再次图谋不轨,还与陇三右大家族勾结,就难怪姬昌如此惊骇了。

    这,其实便是黄雪给散宜生所出的计策,既然三大家族往柳家身上泼脏水,那便不能只想着怎么洗白,姬发这边也对着泼就是了。

    一般这种情况下,谁泼的水更脏,谁就算是赢了。而陇右正好临近西戎,那这勾结外敌的一盆水泼过去,只怕便已是脏到了极致。

    只是,如此一句话,自然无法取信于人,姬昌震惊了片刻,忙问道:“发儿,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证据”

    姬发自信一笑,道:“若无证据,儿臣怎敢信口雌黄父王请看。”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了三卷书册,递到了姬昌手中。

    姬昌伸手接过那三卷书册,定睛一看,却是三本账簿,分别来自崔家、宿家、和史家。

    姬昌奇道:“这不过是三家生意来往的账簿,又有何蹊跷之处即便是与西戎人有些生意来往,怕也算不得勾结吧。”

    姬发道:“儿臣之前也不曾发觉,不过细看之下,当真是极为蹊跷。父王请看史家的账簿,那里面分明记载着,一斤食盐,竟能售得四十钱,一斤粗茶,更是能卖得六十钱,父王莫非不觉得蹊跷”

    姬昌皱了皱眉,道:“西岐城中的一斤食盐,当也就售出六七钱,一斤粗茶,当不超过十钱,这般价格,确是有些奇怪。”

    姬发又道:“父王再看崔家的账簿,一把铁锄,可卖出六百钱,一把菜刀,更是能卖出六百八十钱。据儿臣所知,这些在西岐可都不超过八十钱的。

    还有宿家,他们从西戎人手里购买牲口马匹,再去中原贩卖。可中原卖上千钱的良马,他们购买却只花不到二百钱,价值五百钱的更牛更是花不到五十钱。父王以为,这是为何时至今日,三大家族从西戎的贸易中,获利已远超数百万之巨。”

    这一下,群臣都是震惊了,如此算下来,西戎人简直是在给三家白白送钱啊。

    果然,黄雪所料丝毫不差,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商业还是不够发达的,所有人都对其中的道理并不清楚。

    跨国贸易作为后世商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来都是利润超乎寻常数倍乃是数十倍的。陇右既然紧邻西戎,那么这里的大家族,自然很难抵挡住跨国贸易的利益,所以,这四大家族一定都与西戎人有生意上的来往。

    跨国贸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



第三百七十一回 庭上的审讯
    此时,王庭中的姬昌和众臣子已是都对陇右三大家族起了疑心,大将军南宫上前道:“王爷,陇右三大家族竟敢勾结西戎,罪不可赦,还请您下令,尽快将他们剿灭。”

    姬昌正要开口说话,上大夫散宜生却抢先道:“王爷,此等叛国大案,非比等闲,却不可太过草率,以免落人口实。三大家族勾结西戎,虽有二王子的物证,却也不可少了审讯,最好是取得了他们的口供,再行处置不迟。”

    姬发闻言,似有不满,看了散宜生一眼,却见散宜生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连眼角也不去看他,张了张嘴,却终究是无话可说。

    姬昌听了这话,神情一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道:“不错,上大夫言之有理,这等事情,自当当面对质,让对方无话可说才是。来人,去带四大家族之人上殿。”

    大夫毛遂应了声是,便应命而去,不多时,便已带着四人走了上来,正是陇右城四位家主。

    三大家主明显还并不知道眼下已是主客易位,都还显得有些压抑的兴奋,毕竟,柳家一倒,对他们也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好处的。陇右一城还算是富庶,城中的利益,三家分自然比四家分要强得多。

    只是柳家家主却显得有些格外的沉默,不同于以往的沮丧,更像是压抑着一股怒火一般。

    众人对姬昌见过了礼,姬昌却是并不露声色,而是拍了拍手上的账簿道:“各位家主且来看看,本王手中这账簿,可是你们族中的”

    四位家主都是一愣,纷纷上前接过了账簿,大略翻看了一番,齐声道:“回禀王爷,这账簿正是我等族中今年的账目,不知为何会到了王爷的手中”

    姬昌淡淡道:“既然没错,便是最好。本王如何得来的这账簿姑且不说,不过你们几家,倒还都是生财有道啊。”

    柳家家主低头沉默不语,另外三家的家主则是奇怪地对视了一番,世人都说姬昌爱民如子,如今看来,怎么好像是眼红各家的收益,竟要敲竹杠一般

    史家家主最是机灵,见状忙道:“这些不过是我等族中辛苦所得,更要感谢王爷镇守西岐,令得我等安居乐业,方才能够有这等收益。此次草民前来西岐,见王庭中兵精将勇,心生仰慕,愿捐出三十万钱为军费,还请王爷笑纳。”

    崔家与宿家家主闻言,也是立刻便反应了过来,纷纷道:“史家主所说也是我等所想,我等也愿捐出三十万钱,以助我西岐军威更加强盛。”

    姬昌闻言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道:“三位家主误会了,西岐城的将士,本王倒还养得起,无需百姓的钱财相助。只是三位的经商之道,却是让本王有些佩服,想要请教一二。”

    三人闻言,心中更是疑惑,忙连称不敢。

    姬昌顿了顿,继续道:“史家主,本王先请教请教你,你是如何将那不超过十钱的食盐和茶叶,卖上几十钱之多的”

    史家主一愣,忙道:“王爷有所不知,中原产的食盐和茶叶,在西戎原本就极为好卖,人吃盐才能有力气,喝茶更是能提振精神,都是生活不可或缺之物,是以卖出的价格才会略高。”

    姬昌皮笑肉不笑地道:“略高史家主当真是谦虚啊。”

    史家主心中略有些得意,也不知姬昌何意,便连忙谦虚了几句,却听得群臣中的将军辛免冷冷地道:“哼,史家主当真打得好算盘啊,用食盐和茶叶将那西戎人养得又有力气又有精神,也不知是何居心”

    这话一出,众人看向史家主



第三百七十二回 歪打也正着
    三大族长虽然在陇右城中身份尊贵,但终究是没见过世面的平民,此时被一番恐吓,竟然如竹篓倒豆子般招供出了不少罪状。

    说起来,与狼子野心的西戎人做生意,又怎么可能纤尘不染

    史家与西戎部落的贵族们关系最是要好,言谈之中,吐露了不少陇右城中的布防情况,这肯定算是通敌了。

    崔家给西戎人提供了不少兵刃,就在最近还接了一个三千把弯刀的大订单,妥妥的资敌没商量。

    至于宿家,马队中竟然有千余人的西戎骑手,被宿家偷偷换上了汉人的身份,平日就住在陇右城中。若是当真战事一起,这千余人作为内应,后果当真是不堪设想。

    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早已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三大家族的罪状之上,至于柳家那所谓的三大罪状,自然也没人再当回事了,真的假的,其实已经毫无意义。

    姬发和散宜生原本都只道是黄雪为了营救姬昌,才设计对三家栽赃陷害,看如今听了这般招供,竟然果真是揭出了一桩通敌大案,都是惊骇莫名,心中已是将黄雪当成了神仙般的人物。

    他们却是不知,在黄雪得知了这消息之后,心中的震惊却是比他们更甚,这种歪打正着的好事,说实话还是第一次经历,倒是让她心中的愧疚减少了许多。

    姬昌听完了三人的招供,脸上露出了怅然之色,摆了摆手示意南宫将三人带了下去,一脸悲怆地道:“想不到本王治下,竟然出了这等吃里扒外的巨蠹,这是本王的失德所致啊。”

    群臣见状,纷纷劝谏,姬发道:“父王仁德,天下皆知,这等愚民贪得无厌,引火焚身,又与父王何干父王无需自责。”

    姬昌点点头,一转眼又看向了一旁的柳家家主,便柔声道:“亲家公,昔日一别,已是五年不见了,今日见面,却是此等场景,实在让人嗟叹。原本三大家族状告于你,本王虽然心中疑虑,却也只能依法查案,不想你竟然是不肯与三家同流合污,才会受他们诬陷,倒是让你白白受了不少罪过,若非发儿查出此时的端倪,大错便已铸成,实乃本王的失察啊。”

    柳家家主早得到了姬发的交代,此时便行礼道:“王爷无需自责,草民虽然出身低微,不知大义,小女却也时常将二王子平日里所说的忠义之心传与草民。那三家通敌求荣,实乃国贼,柳家得二王子看重,自会与他们相斗到底,今日见得国贼伏诛,虽然受上些许苦楚,草民却也是甘之若饴。”

    这一番话语,虽然说的是自己,却句句不离夸赞姬发,群臣都是心知肚明,上前齐赞道:“二王子翁婿深明大义,实乃王爷教导之功,西岐之福。”

    姬昌道:“今日揭出此等大事,本王自当摆酒席一为亲家公压惊,二为西岐之福,各位爱卿自当作陪,以谢天恩。”

    众大臣齐声道:“微臣遵命。”而说话最大声的,自然是姬发和散宜生无疑了。

    当日下午,姬昌果然在王庭中设宴,与众大臣同乐。

    席间,姬昌看到散宜生,忽然心中一动道:“上大夫,如今砖窑之事进展如何了姜大夫又在何处”

    散宜生自非庸才,最近虽然奔波于姬发之事,却也对自己的任务了若指掌,忙回道:“回禀王爷,如今第一座砖窑已然建成,第一批砖块正在烧制中,最多三五日便可见分晓,姜大夫不放心,还盯在砖窑里,微臣稍后便也前去查看。”

    姬昌点点头问道:“建立砖窑之事,西岐的工匠们可都学会了”

    散宜生笑道:“有姜大夫和朝廷派来的众多工匠倾囊相授,如今西岐的三百工匠也已学得纯熟了,以后再建砖窑,便无需姜大夫和朝廷的工匠费心了。”

    姬昌大喜道:“如此甚好。既然砖石已能产出,本王欲在西岐城中效仿朝歌的鹿台也造一台,名为灵台,一则为大臣宣誓,二则也效仿大商新闻建一西岐新闻,以便王府的政策下达百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说实话,黄雪弄出来的鹿台讲话和大商新闻他早已艳羡不已,如今



第三百七十三回 第二次危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姬发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第二次危急来得如此之快,距离那日与姬昌和柳家家主的饮宴,也不过区区三日而已。

    这一天,西岐王庭的庭议之上,掌管府库的官员想姬昌禀告,府中的钱财与账目相左,足足差了二百万钱。一时间,满庭哗然。

    这一次的事件,矛头自然仍是指向姬发。

    西岐的财政,一直是由姬昌亲自掌管的,府库乃西岐之本,自然是要他亲自管理才最为放心。但当年他接旨前往朝歌,自知将羁縻许久,便将府库的管理权移交给了世子姬考。

    姬考管理西岐两年多,一直四平八稳,并未出过任何纰漏。而他去年前往朝歌去见姬昌之时,乃是六月份,秋收将近,正是府库进账之时,他便又将府库的管理暂时权移交给了带他监国的二王子姬发。

    府库每次移交之时,便会清点财务,清查账目,这是原则性问题,在西岐严格的制度之下,便是父子兄弟也不会轻忽。

    所以,既然当日姬考将府库移交给姬发时他没有提出问题,姬发此次将府库归还给姬昌之后出了问题,那么这问题只能是出在姬发身上。当然,没人会相信,周文王姬昌会贪墨府库中的钱财。

    两百万钱,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西岐城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六千余万,这些钱虽然并不足以动摇西岐的根本,却也绝不是说丢就能丢了的。

    这一下,姬发真的麻烦了。

    周文王姬昌以德治国,最看重的便是官员的德行,贪墨乃是仅次于反叛的第一重罪,依律当斩。

    当然,这样的事情出在王子姬发的身上,死罪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也绝对不可能轻饶,打断两条腿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否则姬昌也无法向西岐百姓交代。当然,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再被姬昌委以重任,世子之位自然是想也不用想了。

    毫无疑问,这一毒计自然是申公豹与柏鉴设下的,对于两个地仙修为的人物来说,去府库中盗取钱财自然是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姬发当然清楚自己是冤枉的,但此时百口莫辩,如今想来,定然是姬旦为了世子之位,才会设下毒计,只是他也想不出,姬旦到底是如何盗走府库中的钱财的。

    姬昌对此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姬发禁足于府中,并命令六子姬奭彻查此事。

    姬奭是庶出,与姬发、姬旦并非一母所出,身份虽低,却是才干不凡,乃是四贤八俊之一,更是精通计算,由他彻查此事,却是最合适不过了。

    姬奭领了王命,不敢怠慢,当即封闭府库,一面亲自再次清查府库账目,一面派人去找当初为姬发管理府库的官员,算是双管齐下。

    两件事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去年秋收时的税收,有二百万钱不翼而飞,而更令人奇怪的是,为姬发管理府库的官员却是在两天前离家而去,动用了全城侍卫寻找都难以找到踪迹。

    这一下,却是将姬发贪墨府库钱财的事情坐实了,而那官员既然寻不到踪迹,想必已是被姬发灭了口,不知埋在了哪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结果一传出,朝中的风向再次改变了,姬发如此大胆,连府库中的钱财都敢贪墨,如今事实俱在,已是无人能保得住他了。就连姬昌的王妃,也是只敢出面求姬昌对儿子减轻些罪责,别的话却是说也不敢多说。

    姬昌此时心中虽然恼怒,却也觉得有些疑惑,实在是想不明白姬发为何会做出这等不智之事,便传下旨令,三日后当庭审讯姬发,要他当着群臣的面,说出那二百万钱的去向。
1...111112113114115...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