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熟睡的鼾声。
浪花
浪花家在哪
家在大海中。
浪花几时开
请你去问风。
浪花什么色
朵朵如白云。
浪花开多少
千千万万朵。
海水
大海大海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样蓝
大海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大海大海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样咸
大海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民流了汗。
每当涉及到蓝色的大海,孩子们都开始无限的遐想,蓝色的大海到底是什么样。
第720章 抄日记
可惜的是,现在的旅游业还没开始,阜城没有旅行社,连艘游船都没有,更别提海上一日游了。
至于自家租艘渔船出海,别说姥姥他们不同意,渔民也没一个敢租给他们的。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他们可不敢担这个责任。
阜城的客运港,有十二条国内航线,都是通往沿海的大城市,其中就有去滨城的航线。
滨海,是闻名世界的海滨旅游城市,悠悠动了去滨城游玩的念头。可看到姥姥和昊昊他们每天忙碌的身影,悠悠把话又咽了回去。
在海边待到晚上的八点,孩子们就回家了。洗漱过后,各自在房间里写日记,记录下一天的感受,有了在沙滩上的交流,日记写起来比较流畅。
悠悠有感想就写,不想写就抄,后世那么多日记范文,找一篇合适的抄下来交差。
写完的日记,第二天的早上,交到志斌姥爷手里,老人家戴上老花镜,给每个孩子仔细的批改。
海边的夜晚凉爽舒适,吹着凉爽的海风,听着阵阵涛声,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了精彩的每一天,震宇服装厂也到了开业的时候。
服装生产线的安装,想对来说比较简单,在工人和技术人员齐心协力下,半个多月就完成了。
昊昊和志亮俩人,接着又去了电风扇厂,他们见到新的生产线,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服装厂的布料和款式早就准备好了,经过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工人也都成了熟练工。
阳历的7月底,震宇公司阜城服装厂正式开工投产。每个车间都张贴着醒目的加工费标准,所有的工序,明码标价,工人每天的工资,自己就能计算出来。
几天的时间下来,每个工人的心里都有数了,自己一个月能挣多少工资。少的每天能挣十多元,多的快二十元了。最少一个月也能挣三百多,高的到了五百多元。
可就有一样,千万别出错。前一道工序错了,直接影响后面的工序,负责后道工序的肯定不愿意,影响了她们的收入。
每道工序都有质量监督卡,责任明确,谁出的错谁负责,能返工就返工,不能返工自己包赔损失。
服装返工比加工麻烦费时,几天下来,工人们都增强了质量意识,优质高效成了服装厂所有人员的目标和追求。
震宇服装厂的管理模式,很快就在阜城的同行中传开了。这么高的工资,在阜城的服装业引起了很大震动。
阜城光是国营的服装厂,就有八个,集体性质的小服装厂更多。他们实行的也是计件奖励,可从来没有把加工费分解到每道工序。
这么高的收入,国营企业肯定比不上,就是落户两年的岛国服装厂,也差了好多。同样是服装加工,他们的工人,工资高的才刚过百元。
在岛国服装厂上班的工人,以前对自己的高收入比较自豪。震宇服装厂的工资传了出来,他们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
同样是外资企业,收入差了两倍,工人的心里肯定不舒服。和震宇公司的职工相比,他们付出的劳动更多,生活和工作条件也没震宇公司好。
岛国工业发达,管理模式先进,工人的价值都压榨到极致,收入低肯定是被企业克扣了。
以前不知道,现在有了震宇服装厂做比较,工人就清醒了,他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迫于工人的压力,岛国服装厂无奈之下只得加薪,福利没提高,工资总算和震宇服装厂持平了。
国营的服装厂的设备老旧,效益肯定比不上震宇服装厂,不过实行了明码计费后,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人的收入总算是超过了百元。
超百元的都是一线工人,管理人员的收入可没这么高,一些闲散人员,为了自己的腰包着想,主动要求回到了一线岗位,企业的负担想对减轻了。
阜城所有的服装厂,工人的收入提高了,干劲更足,工厂的效益也随之提高,。
服装业的改变,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转变,所有的行业都自觉的实行改革,围绕优质高效做文章,尽可能的提高工人的收入。
工人的收入高了,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企业的效益也增加了,有了发展的后劲。
整个阜城因改革到处欣欣向荣,经济不断攀高,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悠悠发现,勤劳致富可不是农村人的专用词,用在现在的阜城人身上,特别的合适。
阜城人现在,谈论最多的就是个人的收入了。之所以说是收入而不是工资,关键就是奖金比工资高。
工资是国家规定的,按资排辈熬出来的。奖金是个人劳动所得,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收入高证明个人能力强,自己和家人都感到自豪。
8月15号,朝霞坐火车来到阜城。智萍半年多没见妈妈,看到妈妈就扑了过去,搂着妈妈的脖子就不撒手了。晚上也不跟奶奶睡了,跟着妈妈一块睡。
朝霞舅妈来到后,跟着大家在阜城逛了两天,就去了震宇服装厂,厂里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把她吸引住了。
她准备回去就给打报告,把原来的脚踏缝纫机淘汰下来,替换成进口的电动缝纫机。
朝霞在部队创办的服装厂,经过几年的积累,收入接近千万元,更换新的机器设备,根本不用部队投资。不过,更换机器这样大的支出,还得部队批准。
胜男舅妈利用星期天,带着大家一块去清山游玩。由于等朝霞舅妈一块去清山,来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一直没去清山。
暑假期间的清山,加上又是周末,来清山游玩的人特别多。上山的路,形成了一股人流。
孩子们在京都爬过山,可还是被清山给震惊了。沿途奇石林立,清泉遍布,悬崖峭壁上大大小小的瀑布数不胜数,参天的松树遮天蔽日,盛夏的清山凉爽无比,简直是避暑游玩的圣地。
第721章 游玩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721章游玩夏季的清山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山更美。迪迪他们,每到一个景点,都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每个景点的周围,都站满了观景的人群。几乎所有的景点,都多了照相摊点,而且全部是彩照。三元钱一份,每份两张五寸的彩色相片。
一份彩照算下来,大概能挣一块二毛钱,看他们的生意,星期天大概能照四五十张。二千多的彩色照相机,不到半年就能挣回来。
交上钱留下地址,照片洗出来后按照地址寄过去。现在人就这一样好,相互信任,谁也没想到照相的摊点会骗人。
夏季是清山的游玩旺季,照相的人挣钱,每年也就这俩月的好光景。
悠悠仔细观察了一下,一路走来,除了自家带着相机,自带相机的游客,还真没有。迪迪举着的录像机,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人可不多。
自家一家人,走到哪里,都是关注点。不过这时的人们,都比较矜持,只是小声的议论几句。一家人还真的没受啥影响,也没被围观。
山路旁边的每处休息平台上,都挤满了人,摆摊卖东西的也增加了人手,最少两人,多的三个人,他们的生意是真好。
夏季的凉粉,真的是凉的了,里面放的也从红糖变成了白糖,冰爽的甜凉粉喝上一碗,比吃根冰棍还过瘾。
孩子们可不这么认为,一毛一碗的凉粉能买两根冰棍,他们还是喜欢买冰棍。买凉粉喝的都是成年人,买一碗凉粉,一家人可以跟着喝凉开水。
这时候的人们可真实在,冰棍在市里卖五分钱,到了山上,还是五分钱,这么高的山全靠人力往上挑,价格没加一分钱。
卖冰棍的说了,要不是这清山,谁会到这里来买冰棍吃,能卖得出去就行,出点力气算啥啊。
凉粉和冰棍都要本钱,小摊上的海螺和贝壳可是无本的生意,孩子们都围在摊子上,挑选着自己心爱的东西,几分钱的东西,家长一般都给孩子买个。来游玩的人家,家境都可以。
智茹和智萍挑了好几个风铃,让哥哥们帮他们拿着,带回家送给好朋友。
这次游玩带的孩子多,走走停停用的时间也长,大家决定在山上野餐,夏季天气热,吃食不怕凉。
阜城有卖背包的,悠悠给昊昊志亮和志刚他们几个,一人买了一个大背包,把食品和野炊的用具都放在里面,让他们背着上山。
走走停停,也没觉得特别累,智萍和志新比老人速度都快,昊昊和志刚一人跟一个,就怕他们有个闪失。
智莉就不行了,开始上山的时候,非常的兴奋,跟在志新的后面,手脚并用的往上爬,比大人走的都快,看到的行人,都笑的不行。
到了平台休息的地方,这小东西往下一瞧,被陡峭的山道吓坏了,上不敢上,下不敢下,往地上一蹲,说啥也不动了。
志远和昊昊他们,只好轮流的背着她。迪迪和志斌,个子都快长到一米八了。虽然年龄小,从后面看,都是膀大腰圆的彪形大汉,背个三岁的小娃娃,还不是问题。
智莉有人背,也不害怕了,视野开阔了,看到稀罕的景色,高兴的大喊大叫。
一行人走到上清宫的时候,就到中午的十二点了。上清宫古树参天,到处都是阴凉处。
悠悠找了快空旷干净的地面,招呼家人聚在一起。把背包里的塑料布铺在地上,上面铺上绒毯,小靠背既能坐还能枕。
一次性的塑料桌布铺上去,包里的饮食都摆在上面。面包、蛋糕、饼干、火腿肠、午餐肉、熏鱼罐头和水果罐头,瓶装的香辣酱和速食面。
上清宫内就有个卖凉粉的摊子,胜男舅妈给每人买了一碗,卖凉粉的主动送过来两暖壶开水。
喝完凉粉,就用盛凉粉的碗泡速食面,加上两根火腿肠,倆碗一扣,五分钟就能吃。悠悠他们歇息的周围,很快就飘荡着速食面的香味。
旁边的游人闻见,都好奇的看了过来,看到悠悠他们碗里的面条,特意跑到卖凉粉摊上询问,不过摊主也不知道。
昊昊他们还碗的时候,卖凉粉的中年妇女好奇的问“你们刚才吃的那是啥面条闻着可真香。”
“阿姨,我们吃的是速食面和火腿肠。”
“速食面,没听说过。你们就用热水泡了一下,能熟吗”
“阿姨,速食面本来就是用油炸熟的,不泡也能吃,就是太干了。”
“怪不得那么香啊,原来是用油炸过的。这面条挺贵吧,也就你们这样的大户人家,才能吃的起。”
悠悠看了自家人一眼,和平常人差不多,也没啥特殊的地方。得,人多就是大户人家啊。
吃过午饭,把垃圾用一次性的桌布兜起来,迪迪给送到垃圾桶里。
卖凉粉的妇女看到了,主动过来问胜男“大妹子,你们扔的东西不要了吧”
“大姐,我们不要了。”
“那好,我把那块塑料布捡回来,盖东西用。”她说完就小跑着走向垃圾桶,可能怕被别人抢了先。
吃过午餐,不仅是智萍他们几个小孩子,就连悠悠和迪迪几个,都开始发困,躺在绒毯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就连姥姥他们几个老人,坐着说了会闲话,也都躺下歇息。
舅姥娘枕着靠背,感慨的对悠悠姥姥说“妹子,年轻那会,咋能想到老了能过上这好日子。我带着孩子跟你哥转战南北,有时候一天走上百里,累得走路都能睡着。”
志斌姥娘也说“头几年在生产队里,每年的三夏大忙,早起晚睡,中间休息的时候,坐下就能睡着。
自打给胜男看看孩子,我才没下过地,没想到不挣工分比原来过的还好。
原来村里人都说俺们绝户头,瞧不起俺两口子,说老了有俺们受的,一众亲戚都等着看俺的哈哈笑。
当时胜男回家说和援朝谈对象,俺俩一听援朝兄弟四个,他又是老三,就同意了。
第722章 介绍对象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722章介绍对象不怕你们笑话,俺就是打算给胜男找个兄弟们多的,孩子也多个亲人,以后有事情,能相互帮衬着。
还真让胜男看准了,不仅找了个好对象,还找了个好婆家,一大家子和和睦睦,连我们当父母的都跟着享福。”
舅姥娘感激的对她说“老嫂子,说起来我真得谢谢您和老哥哥,您们俩给俺帮大忙了,志斌他们兄妹仨,都是您们给看大的。”
“大妹子,您说这话可就外道了,俺看自己的外甥,可不是应当应份的。俺这老头子也是个死心眼,我就生了胜男一个,他也没嫌弃我们娘俩。
老家人都劝他过继个侄子,他说啥也没同意,说是怕委屈了自己闺女。前些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俺们就一个闺女还养不好,哪有东西替别人家养孩子,亲戚邻居都说俺俩独性,绝户不亏。
胜男连着生了三个孩子,俺俩给她带孩子,浑身都是劲,外甥和孙子有啥差别。
大妹子,俺们还得谢谢您,教出援朝这么好的孩子。俺援朝这女婿,比他们的儿子可强多了。
现在俺们俩过年也不回村里,家里的亲戚都到临水去拜年,以前说难听话的,现在也不说了,专拣好听的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