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现在十元钱就能请个保姆,庄稼人过日子,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十元钱也用不了,粮食和蔬菜是自己地里见的,有啥吃啥,根本不用花钱。

    要是会过日子的,这每月四十元钱,也得有剩的。

    现在国家的正式工人,月工资也就四十多元。村里人听说兰芝每月出四十元钱的赡养费,都说兰芝娘这次摔的值,老了老了赶得上挣工资的了。

    大伙和兰芝哥哥开玩笑“你可得好好的养着你娘,她一个月能给你挣四十块钱,找个保姆你一家子都跟着沾光,饭有人做衣服有人洗,比你媳妇都勤快。”

    “那是真的,保姆不行可以换,媳妇可不能随便换。”

    “得亏兰芝找了个好婆家,要是搁咱身上,还真养不起。”

    “有啥养不起的,老太太这是偏心,她在闺女家住了那么长时间,咋没给儿子要过一分钱。”

    “别人家没有,兰芝哥哥可是有二千块钱。没舍得给老人花一分,都让四个孩子给败光了。”

    “这老太太可真作,她这样的用得着请保姆吗,兰芝请保姆是照顾一大家子的,听兰芝说她婆婆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连饭都不能做。”

    “你们没看出来,老太太请保姆是照顾儿子一家的,这家里离了女人确实不行,你们看脏的,可惜了这么好的房子和家具。”

    “兰芝嫂子在家也干净不了,关键是老太太摔坏了,以前一大家子都靠着她收拾,兰芝嫂子又懒又馋,你们谁见过她下地,养着她还差不多。”

    兰芝娘其实不难伺候,她不是真正的偏瘫,只是行走困难,双手都没问题,自己能吃饭穿衣服,大小便也能自理。有人给送饭,再给倒尿盆就行。

    老太太洗衣服是真干不了,可做针线活完全没问题。

    在农村找个像周嫂那样五十多岁的妇女当保姆,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过现找肯定没有,兰芝拜托村干部,帮忙给找个合适的,钱多些也行,兰芝自己给补上。

    来的时候,韩德库给带了十斤猪肉六斤月饼。村里人都说“怪不得老太太今天回来,这是打着让闺女送节礼的谱,这心偏的真没边了。”

    兰芝还是给娘家留下了二百元钱,一百给了哥哥,让他给孩子们交学费,剩下的给娘买些鸡蛋,家里连个母鸡也没有,以后想吃鸡蛋,就得花钱买。

    现在的鸡蛋便宜,六分钱一个,六块钱能买一百个鸡蛋,够兰芝娘吃俩月的。

    另外一百给了她娘,说好是俩月的生活费,剩下的二十是兰芝给她娘的零花钱,和赡养费没关系。

    兰芝告诉她娘“您可把钱放好了,服装厂这段时间上秋装,我没时间过来看您。您想吃啥让保姆赶集去买,千万别让您孙子买,得买多少才能到了您嘴里。”




第744章 劝架
    老太太骂她“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用你教,钱给我了就是我的,用你瞎操心。”

    村里人看不下去,都劝兰芝“你尽心了就行,你娘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得自己想开了。”

    也有人说老太太不知足“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兰芝一个月给你五十块钱,就是有工作的儿女,也给不了你这么多,起码自己得吃喝吧,一个月三十也给不了。”

    老太太对村里人说“你们是不知道,俺闺女她婆家,家家住高楼,家家有彩色电视机,天天吃肉,日子过得好着哪。”

    有人问她“兰芝家这么好,你回来干啥啊,放着福不会享,你这一辈子都没这么胖过,这是享福享够了。”

    老太太恨恨的说“我没兰芝个死妮子狠心,光顾着自己享福,心里就没有娘家人。我想着俺儿子孙子在家受罪,吃肉都不香。”

    有人笑话她“你吃肉想着儿子孙子,你儿子孙子下馆子可没想起你来。要不是家里没钱了,他们能想起你来。”

    兰芝娘真会给自家盖脸“那是他们知道我在兰芝家,吃好的喝好的,享不了的福,惦记我干啥。”

    老太太这胡说八道的本事,可真让人佩服。

    兰芝把娘家的事说完,总算松了口气“我也看出来了,俺娘在这里住着,越来越惦记家里,想她儿孙,烦了就找事,给周嫂气受。

    我原想着,等秋后给俺哥捎个信,让他带孩子们来看看她。这次孩子们来了,都想让她回去,她自己也愿意,正好趁了她的心,也让周嫂喘口气。”

    最后这话她是小声说的,怕周嫂听见不好意思。

    “高高三”举杯说道“咱爷几个喝杯酒,志杰,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要不是你跟着,他们村的干部也出面,这事可说不下来。你们是不知道,兰芝她家老太太,真偏心啊。”

    韩德库骂儿子“你这说的是啥混账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再偏心也是你岳母,不是你说的人。”

    “行,我说错了还不行。”“高高三”就是个欢乐的脾气,嬉皮笑脸的每个正形。

    老太太走了,兰芝一下子轻松了好多,关键是心里轻松了,不用每天担心,怕他娘一个不舒坦给周嫂气受。

    八月十五晚上六点,韩屯村的烧烤晚会,就在广场上开始了。餐桌整齐的摆放在广场上,上面摆满了水果月饼小菜酒和饮料。

    水果是自己村里的果树摘的,有葡萄、秋桃、鸭梨、苹果、脆枣、柿子等。

    小菜就是煮毛豆、煮花生、煮玉米、煮鲜枣,凉拌藕、金针菜、烧鸡、熏鸭。

    餐桌的中间放着一个大盘子,里面放满了烤串。都是烤好的羊肉串,不过分为两种微辣和不辣。

    村里人这几天没少吃烧烤,夯为了练手艺,每天宰一头羊,各种蔬菜也没少烤,可大家每天都吃不过瘾,就等着十五的晚上,吃个痛快的。

    看见盘子里成堆的羊肉串,大伙都先吃上两串过过瘾,撸一口烤羊肉,喝一口饮料,捏一个煮花生,这生活可真如意。

    为了晚上的烧烤晚宴,夯今天上午宰了五只羊,锅里的羊架都煮脱骨了,浓浓的羊肉汤煮成了奶白色,想喝随意盛。

    三十个烧烤架排成两排,食堂里的十八名工人都没放假,他们已经被夯给培训成了烧烤能手。

    在他们的指导下,村里人都可以自己动手练摊,不过提前说好了,谁烤的谁吃。

    自己烤的味道再差,可吃起来别有风味。别说孩子了,就连老人,也拿一串蔬菜去练手。

    孩子们喜欢吃烤火腿肠,这个好烤味道也好,还没有生熟的顾虑。

    热热闹闹时间过的真快,晚上七点多,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八月十五的月亮,看起来格外的圆。不过碍于韩玉峰他们家的人,倒是没一个人说月亮圆不圆的话题。

    月亮出来了,广场上的喷泉也打开了。《东方红》的歌曲响起,喷泉不断的变换着花样,像精灵在跳舞。

    在明亮的月光下,一代伟人的白玉像熠熠生辉。大伙不由自主的转身,举杯给伟人敬酒,不约而同的齐声说道“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

    敬过伟人,人们就开启了忆苦思甜模式,最后大伙一致认为,韩屯村比起其他村子,解放以后,生活基本上都是甜的。

    五八年自然灾害,韩屯没饿死过人。前些年别的村吃糠咽菜,韩屯村起码能吃上饱饭。

    现在更不用说了,全国人民温饱不愁,韩屯成了的样板村,生活提高了一大步。

    韩屯始终领先的根源,就在于韩屯村的人团结,全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全村人的共识。

    大伙都说“伟大领袖教导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时刻遵循他老人家的教导,将韩屯村建设的更好。”

    二爷告诫大家“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别的不说,石庙村就是最好的证明,大伙一定要引以为戒。”

    几年的工夫,石庙村的新石庄和其他几个生产队,差距太大了。新石庄住别墅,建工厂。其他生产队住排房,种责任田。

    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趁大伙不注意,聚在一起拜月神。在她们的心目中,韩屯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是各路神灵的庇护。

    其他人看到了,也权当没看见。这几年没人禁止这些活动了,可也不像后世那样,把这些活动当成了文化遗产。

    迪迪他们几个孩子,举起手中的杯子,嘻嘻哈哈的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多人。”

    一句话,把村里人都逗乐了。广场上到处都是走动的人,还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和影子。

    过了中秋节,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人们进入紧张的“三秋大忙”季节。今年的年景还真是瑞雪兆丰年,麦子大丰收,秋季的农作物样样长的好。

    棉花桃像蒜辫,又大又多,进入农历的八月,秋高气爽,棉花地里一片雪白,得天天拾棉花。特别是种植棉花较多的农户,不光要忙着拾棉花,还得抓紧时间卖。

    。阅读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p軟體,安卓手機需ogep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745章 棉花
    新石庄纺纱厂门前,排起了长队,每天来这里买棉花的,比去张集镇供销社的都多。

    主要是在新石庄卖棉花,手续简单,验质过磅就能领到钱。在供销社卖棉花,收棉花领钱得分开排队,加上工作人员拖拉,导致当天领不到钱。

    来新石庄卖棉花的,不仅是张集镇的棉农,水洼乡的棉农也来这里。

    棉花的质量是越早越好,新石庄只要能收到质量好的棉花,才不管是哪个县的棉农。

    他们的纺纱厂,今年是一万锭的规模,一年的储备量是一千二百吨皮棉,大约是一万五千亩地的霜前花的产量,二十个滩区外村庄的植棉面积。

    张集镇32个自然村,除去17个滩区村庄,就有15个非滩区村庄,加上临近水洼乡的几个村庄,就能供上新石庄纺纱厂的用量。

    实际情况却是,二十多里外的棉农,都拉着棉花来新石庄纺纱厂,路途远些也好过在供销社排长队。

    供销社收购棉花,工作人员拖拖拉拉的磨洋工,有时候当天还领不到钱。

    新石庄开秤收棉花,二十天的时间,就收了三千五百斤的籽棉,全都是上等的霜前花。

    就在这“三秋大忙”季节,大卫打来了电话,订制一万件手工唐装棉袄。

    他制作的临水过年民俗专题片,在国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他和吴馨儿的唐装袄作为展览实物,倍受推崇,于是大卫又多了一项业务。

    幸亏悠悠这几年,收购了大批的织锦缎,都存放在自己的仓储园里。不过有了这个借口,悠悠还是让姥姥,通过震宇公司,大量订购织锦缎。

    现在的织锦缎,从原料到生产工艺,都比后世的纯正多了,价格应该是历史最低点,不乘机多储存一批,都对不住自己的穿越人士的身份。

    再说了,自己多收购一些,不仅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扩大需求,促进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织锦缎的价格,还是国家的定价每米七元。改革开放以后,蚕茧的产量逐年增加,织锦缎的产量更是实现了翻番。可人们喜欢的是结实耐磨的化纤布,对棉布和绸缎的需求反而降低了。

    真丝的提花缎子被面,每床18元,可一床涤纶印花被面,价格高达25元。

    在人们的意识里,绸缎被面太娇贵了,手粗的人摸一下,就能刮起丝来。正常的使用,两年就烂了。

    棉布的被面,最多用四五年,而且第二年就掉色了,显得特别的破旧。

    涤纶印花被面,拆洗干净和新的一样,连续用几年,还和新的一样,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年轻人结婚,最少套两床涤纶的被子。

    真丝绸缎的价格还是保持以前的国家定价,布票作废了,棉布的价格不升反降,一尺平纹的棉布,从原来的每尺36元,降到了30元,白棉布从32元降到28元。

    外国人个子高,大卫的尺寸都比较大,做一件唐装棉袄,需要三米的织锦缎,加上六米的棉布一斤棉花,成本最多28元。

    依照韩屯村妇女做唐装棉袄的速度,每人一天能做两件。当然了,手工主要是套棉花,其他的还是用缝纫机。做唐装袄的手工费,就定在了每件三元钱。

    30元一件的唐装棉袄,大卫在英国卖到了一百英镑。他给震宇公司的订购价,每件30英镑,这就是个黑心的资本家。

    这几年,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逐年上升,八四年已经达到了一比五点多,这是国家的标准,黑市上已经超过了一比十。

    就按国家的汇率,唐装棉袄也是五倍的利润,关键是能给国家带来珍贵的外汇。

    震宇公司这几年挣的外汇,都买成了进口设备,别说结余了,每年都不够用的。

    韩屯村的妇女,对做唐装棉袄都内行,按照大卫的尺寸,很快就打板裁剪了出来。可放活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一些加工点借口三秋大忙,往后推延时间。

    韩屯村的服装加工点发展到五百多个,工人人数二万多,一万件唐装袄,二三十个加工点就能完成。

    半个月后,一万件唐装棉袄就做了出来。令悠悠眼前一亮的是,女装棉袄的盘扣,简直是太漂亮了。

    男士的唐装袄,大部分缀的是琵琶扣。女装的唐装袄,没做具体的要求,只要是盘扣就可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漂亮的织锦缎情有独钟,女士唐装棉袄上的盘扣,更是别出心裁。

    蝴蝶盘扣、菊花盘扣、金鱼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缕花盘扣等,竟然有十多种。所有看到的人,没有不说好的。

    悠悠看到这些漂亮的盘扣,就像看到了一张张的毛爷爷,一条新的生财之道摆在了眼前。

    后世手工盘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对它的传承人给予资金支持。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手工盘扣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手工盘扣的传承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手工盘扣,价格越来越高,可能比衣服本身的价值都高。

    其实,制作盘扣不算太难,一个大概需要十来分钟。难得是整齐一致,这就要求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心细,且中途不能间断。每一套扣子都要全神贯注,这样才能把它做好。

    现在的妇女,做手工盘扣都比较内行。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吃盐点火都困难,一分钱两个的小塑料扣,人们也舍不得买,做衣服大部分都是自己盘扣子。

    盘扣子用的都是剩下的布条,废物利用,一分钱不用花,只是费些工夫。
1...208209210211212...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