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村里人听说老人徒弟想在这里找媳妇,还真有动心的,不过他们说的大部分都是丧偶的寡妇,从老人哪里就不同意。

    也有十五六的小姑娘,她们的父母看上老人的窑洞了,老人已经得了绝症,最多能活一两年。老人没了,徒弟肯定得回老家,到时候窑洞就归姑娘的娘家了。

    翻修一新的窑洞,能住几辈子,是人们安家立命的根本,能用姑娘换个窑洞,好多人家表示可以不要彩礼。

    赵芳表哥都被热情的人们给吓住了,没有师傅跟着,他都不敢单独出门。最后,思来想去,想到自己曾经的换亲经历,为了大妹今后的幸福,在这里成亲倒也是个办法。

    看徒弟动了心思,老人建议他还是找第一个姑娘,那孩子他虽然不熟悉,可姑娘的父母和祖辈,老人都知道,是老实可靠的人家。

    再说了,第一个姑娘模样也俊,给徒弟介绍的小姑娘里面,她算是年龄最大的。

    俩人既然都有意,婚事很快就说成了,赵芳表哥也没给家里商量,只是给大妹写了封信,把情况详细的告诉了她。

    他给大妹借钱办婚事,看牙挣的钱得给师傅治病,不管有无效果,死马当成活马医,只求自己心安。

    他大妹听说哥哥找到了媳妇,自然是满心的欢喜,不仅给哥哥寄了五百元钱,还在深南给哥嫂置办了被褥和两件军大衣,她只有一个要求,俩人必须正式登记结婚。

    姑娘的年龄不够法定婚龄,可这里的人有办法,村里开的介绍信,把姑娘的户口填大了几岁,俩人很容易就领到了结婚证。

    这里的人们结婚,很少有正式办证的,民政部门看到有人来登记,也没仔细追究,就把结婚证发给了他们。

    结婚以前,赵芳表哥给姑娘全家人,都做了一身新棉衣,另外还给她娘家做了两套新被子,结束了全家盖一床被子的历史。

    剩下的钱给姑娘家送了贰佰元的彩礼,又办了个体面的婚礼,买了几只羊,请全村人大吃了一顿。

    这里的人们都养羊,很少有喂猪的,人都吃不饱,哪有东西喂猪。另外,这里的雨水少,人都缺水吃,也没水喂猪。

    这里的人连洗脸水都舍不得用,生活真的极为困难,谁家的院子里要是有口旱井,在全村都是拔尖的人家。

    建个旱井得一千元钱,这里的人们一百元钱都难有,一千元钱算是巨额资金。

    村里的人都羡慕姑娘的父母,说她们养女儿养值了,找了个这么有钱的姑爷。

    开始赵芳表哥说没媳妇,村里人还半信半疑,别说快三十了,就是二十五六岁,这么好的小伙子,家里条件又好,咋能找不到老婆。

    前几年是成分不好,可改革开放五六年了,人们早就不把成分当回事了,咋能耽搁到现在。

    也有猜测小伙子骗婚的,在这里临时找个对象,以后老人没了就跑路,天下这么大,到哪里去找人。

    看到俩人正式办理了登记手续,村里人才知道小伙子说的都是真话。这也是村里特别痛快给姑娘改年龄的主要原因,毕竟大伙都希望自己村里的姑娘嫁的好。

    姑娘的娘最满意的是,姑爷给她做了一口假牙,带上假牙的她,终于像是个近四十的人了,以前没牙的她,看起来像是五六十的老妇。

    俩人结婚后不到一个月,老人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姑娘的父母把姑爷给的贰佰元彩礼拿了出来,给老人买了一副好棺材,让老人风光大葬。

    替老人守了一个月的孝,就快到春节了,俩人也攒够了回家的路费,给在深南的大妹发了个电报,俩人终于决定回乡了。

    他们不仅把老人的窑洞,留给了姑娘的父母,还把被褥和各种用具都留下了。

    临行之时,俩人不顾父母的反对,把自己身上的棉大衣都留了下来。赵芳表哥许诺,回乡后就给他们邮衣服,一家人穿的以后他们包了。

    至于吃的,回家想办法换粮票。赵芳表哥许诺他们,攒够钱了就给他们邮过来,早晚给他们家建个旱井。

    姑娘的父母拉着闺女的手,依依不舍的嘱咐他们“你们回去过自己的日子,孝敬公婆,不要过多的担心家里,现在咱们家的条件,在村子里就算是好的了。

    我们不图你俩给家里邮东西,你们经常给家里写封信就行,最好是隔段时间就拍张照片邮回来,让我们看看你们的样子就行。”

    姑娘家穷的衣服都穿不上,根本不可能去上学,离家这么远,孩子连封信都不会写。姑爷倒是有文化,可不是自己姑娘写的,他们也不放心啊。

    打电话倒是能听到声音,可是这里只有公社里才有电话,一般老百姓也不让用啊。

    寄照片倒是个好办法,起码能看出来自己姑娘胖了还是瘦了,脸上是高兴还是难过。

    赵芳表哥给他们保证“爸妈,你们就放心吧,我俩回家后,保证每个月都给你们寄张照片,让你们看看我们过的啥样。”

    姑娘的父母赶紧说“那可用不着,你们一年半载的寄张照片就行,可不能把钱都浪费到照片上。”

    俩人紧赶慢赶,终于在腊月二十九回到了家里,他大妹早就回来了,躲在好友家没敢回家,兄妹俩先汇合了,给姑娘的娘家发了个电报,才一起回的家。

    赵芳姑姑看到儿子领回来的媳妇,年龄虽然小,可个子高长的俊,总算是高兴了。也没心思责怪大女儿离家出走的事情,兄妹三人总算是放心了。




第803章 买媳妇
    领回来的新媳妇,年龄看着可有结婚证和户口做证明,村里人只是私下里议论,也没人站出来反对。

    从四年冬季开始,这里的农村就有花钱买媳妇的现象。三五成伙的外乡人,打着逃荒给女儿找婆家的名义,收取高额的彩礼,实际上就是买卖妇女。

    大龄男青年或者丧偶男人,本来打算换亲的也不换了,给家里的姐妹找个合适的人家,多要些彩礼,买个外来的媳妇过日子。

    有些是真的逃荒,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通过亲戚过来的,能开出户口证明。有些就是拐卖来的妇女,被人贩子卖到这里,哭闹逃跑,被买家看的死死的。

    也有放鸽子的,瞅机会把姑娘接走,拿着骗到手的钱财远走高飞。

    所以买媳妇的人家,不管什么情况,都对买来的媳妇看的死死的。大部分人家,对逃跑和哭闹的媳妇,非打即骂,关到家里限制人身自由,有些甚至拿铁链子锁上。还有毒打致残的,打断腿让你再跑。

    也有村干部和热心人,举报到公社派出所和有关部门,可大部分村里没人管,这些找不到媳妇的人家,要么特别穷,要么是人缘特差,要么就是残疾。

    一个村子住着,穷的让人同情,恶的让人害怕。自古以来,人们信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拆人姻缘是要遭报应的。

    赵芳姑姑去年换亲的时候,就把结婚的东西置办齐了,连新房都收拾好了。这回新媳妇进门,倒是不用慌乱,所有的东西都用上了。

    新媳妇进了婆家门,满脸欣喜的看着家里宽敞的砖瓦房,床上的新铺盖,粮食囤里满满的粮食,备好的各种年货,都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比起她的家乡,这可是天堂般的生活。她庆幸自己碰到了好人,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她激动的抱着头,蹲下就哭,家里人都被她的举动给弄懵了,这到底是高兴还是难过啊。

    看热闹的人也不明白,这新娘子看着是满意的,可这一通哭,又是为什么。

    赵芳表哥知道媳妇为啥哭,他温柔的拍着妻子,劝解到:“这下你放心了吧,我真的没骗你,咱家里就这情况。过了年,咱们先把被子和衣服,给你娘家寄过去。

    你快别哭了,再哭村里人以为我把你骗过来的,得把我送到公安局去。”

    姑娘这才止住了哭,被丈夫扶着站起来,不好意思的对大家笑了笑。赵芳表哥把姑娘家里的情况,简单的给大伙解说了一下。

    村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都分地到户了,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想到今冬逃荒卖闺女的外地人,大伙原来还有怀疑,现在终于知道,也不都是骗人的。

    新媳妇进家了,他们也没别的亲戚,赵芳姑姑就想着领着新媳妇拜姥娘家。可她自己主动和娘家断亲了,还真不敢贸然带着儿媳妇前来。

    这里的习俗是新结婚的外甥媳妇,初三拜姥娘家,得摆大席面,还得给新媳妇高标准的磕头钱。所以,家里过的不是特别好的人家,一般不让新结婚的外甥媳妇来拜。

    过上一年半载,外甥媳妇再来姥娘家,给个见面礼就行了,也不用摆大席面。

    赵芳表哥今天一早就来拜年,就是来说这事的,他倒是实在,把姑娘不够结婚年龄的事也说了出来。有户口做证明,姑娘的年龄还真不是问题。

    赵芳的父母,对自己妹妹再恼,对外甥的态度还是非常好。孩子的婚事解决了,他们也跟着高兴,都同意让他们过来拜。

    赵芳奶奶当然同意了,她自己从小看大的外甥,还是比较挂心的。不过老人还是嘱咐外甥:“回家告诉你娘,她要是想来也行,明天得先来给你舅和妗子赔礼道歉。要不初三你们小两口带着你俩妹妹来,她就不用跟来了。”

    妇女们听了赵芳的话,都难以置信的说:“三芳,你奶奶这是真被你姑给伤透了,以前那么偏疼闺女的人,竟然让闺女给儿媳妇道歉,太不可思议了。”

    还有人说:“三芳,你要是不说,我们还以为你表哥今天又是偷着来拜年的,原来他外出一年,经历这么曲折。不过也好,出去一年就找了个媳妇。”

    “天哪,还真有这么穷的地方,一家人就一身棉衣,九口人盖一床棉被,冬天可怎么熬过来的。”

    二奶奶告诉大家:“我听俺二婶子说过,西北和东北一样,家里都是睡火炕,到了冬季,屋里比较暖和,和咱们现在有暖气差不多,穿着单衣在屋里还行,不过出门就得穿皮袄。

    东北不能种棉花,大西北咋也不种棉花,没棉花的地方冬天真难熬,一床铺盖用一辈子,死硬死硬的,一点也不保暖。”

    村里人现在不叫赵芳姐妹的小名了,从三档变成了三芳,下面的俩个妹妹也成了四芬和五荷。

    其实三芳还不如三档好听,以前大户人家纳妾,按照进门的先后,就是二房三房的叫。可是大伙都这么喊,赵芳也习惯了,答应的特别爽快。

    宝山奶奶也不挑理,村里就她们一户外姓人,别人叫赵芳她反而不太高兴。她认为三芳也比赵芳好,赵芳一听就不姓韩,好像不是韩屯村的人。

    这几年韩屯招了几个女婿,可他们都是韩屯的至亲,和赵家这种外来的逃荒户不同,在村里没根没底,连一家远亲也没有。

    看宝山奶奶的感受,落叶归根,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老四赵芬的时运特别好,她上学虽然晚,可是赶上了好时机。去年学制改革,她本来该接着上高三,可她成绩好,被允许参加高考,当年高考人数少,录取比例大,她顺利的考上了省医学院。

    今年放寒假,她回村后就去村里的医院帮忙,韩屯村加上她三个考上省医学院的了。

    韩玉臣的三儿子今年还是没回家过年,去年还找了个理由,说是在医院值班,今年他们家根本没提儿子的事情。7



第804章 摆席
景云是八二年考上的省医学院,她每次放假回家,也是主动到村医院帮忙,村里按临时工的标准给她们发工资。

    韩屯村的孩子上大学,热衷于报考医学院,悠悠爸给人的影响太深了,导致韩屯村的人对医生,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五荷和悠悠在一个班,学习成绩也挺好。他们家里学习最差的就是宝山了,这孩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804章摆席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b电商穿越七零年代b》笔趣阁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805章 红包
看到大街上站满了人,新媳妇满脸通红,羞涩的微低头,跟在婆婆的身后,随着婆婆的介绍喊人。

    赵芳和赵芬听到动静,就跟着“老骡子”一块,迎了出来。老骡子上前拉着新媳妇的手,说道:“这是外甥媳妇吧,走,回家歇着。”

    宝山姑姑赶紧给儿媳妇介绍:“这是你大姥娘。”接着又指着俩侄女介绍: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805章红包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b电商穿越七零年代b》笔趣阁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806章 没良心的
儿子和儿媳妇这么一来,把宝山姑姑给气的,儿媳妇给了一元钱,她作为长辈,咋着也得比儿媳妇的高,最少得二元钱,八个孩子得十六块钱,这可是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她转了下眼珠,就把自己娘拉到房间里。

    “娘,我可是没带这么多的钱,这小败家子,手里刚有了俩钱,就不知道咋着花了,一下子给出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806章没良心的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807章 金首饰
    大年初四吃过午饭,韩援朝就去上班了,他先去省城参加常委会,接着就回阜城了。胜男初六回阜城,志斌姥姥和姥爷留在韩屯,过了正月十五再回去,他们学校是正月二十开学。

    正月初六一大早,村里去京都的人就出发了。四辆解放牌大货车一起出动,韩志杰和韩道伟两个人带队。

    农村年后走亲戚,一般初五以前就结束了,初六以后就比较轻松了。韩屯村初八开始上班,只有初六七这两天的空闲时间。

    村里这次去京都的人比较多,一共八十多个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去了人,有的一家去了两个。

    韩道伟家二小子订婚,给对象冬梅送了一对金手镯当聘礼,自家孩子订婚也想按此标准。

    大伙去京都,主要是觉得金价这两年涨价较快。既然早晚得买,不如趁现在金价便宜时,提前预备下。

    再说了,金首饰临水可没有卖的,想买必须到省级以上的大城市,韩屯村经常去京都送货,人们去京都比去省城方便。

    既然是给孩子们购买金首饰,年龄大些的孩子,就跟着一块去了。“大一号”带着二女儿景云,韩玉臣的妻子带着自家的四儿子。

    也有两口子一块去的,韩志杰和韩道伟,都带着自己媳妇去了京都,把孩子扔给了老人。

    家里没老人的,就把孩子送到姥娘家住几天。韩玉臣他们家这种情况最多,男人被判刑了,家里的孩子这两年结亲都艰难,就想多买点金首饰,好给自家孩子加分。

    特别是这种全村的大团购,她们就想多买些金银首饰,引起村里人的注意,给自家传个名。别人家有好东西瞒着,他们有好东西越张扬越好。
1...232233234235236...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