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我的哥唉,一个月三十元钱就不少了,城里的工人一个月才挣多少工资,吃喝完三十也剩不下。妹子跟了你,比嫁城里的工人,活的还自在。

    韩哥,你就是妹子和三个孩子的恩人。妹子我这辈子和你错过了,下辈子说啥也得和你当夫妻。”

    韩志雄把丽丽扑倒炕上“干妹妹,下辈子不知道在哪呐,咱这辈子就做真夫妻。”

    人不要脸了还真是无敌,韩志雄剩下的十几元钱,也没舍得买饭票,吃饭就在家里拿饭票。

    对妻子和孩子还是没好气,从不主动说话,孩子们和他说话,高兴了哼一声,不高兴连哼都没有。

    她妻子既然死了心,也不再拿热脸贴他的冷屁股,可以说是看都不看他一眼。心情不好,身体尽管恢复的慢,可总算是逐渐好转了,能下床活动了。

    公婆看儿媳能出门了,也松了一口气,这一个多月,可把老两口给折腾的够呛。儿子被拘留,儿媳伤得下不来床,不光是担心受怕,还心疼儿子输出去的三万元钱。

    韩屯村过的再好,三万元在老人的心目中,可是天大的数目,俩人守着别人不敢说,私下里提起来,心里疼的揪揪的。

    为期二个月的戒赌学习班结束后,韩屯村技术学校接着开班,教师先由地区派韩屯村的专家团成员担任。

    之所以叫技术学校,是因为所教授的知识,是针对韩屯村的情况专门开设的,班级也是按照工厂的种类设立。

    根据韩屯村工厂两班制的特点,技术学校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六个小时,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上午和下午的授课内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晚上700—900是自习时间,复习白天学过的知识。学员随意,到不到都行,教室里有老师值班,随时辅导学员学习。

    韩屯村通过这次招工,工人达到了七百多名,几乎所有的人都报名参加了学习。就连没文化的六十多岁的人,也报名参加了学习班,他们说了,自己虽然没文化,不认识字,就想跟着听老师讲课,能听懂多少算多少。






第836章工资
    


    这些年纪大的人,都在农业组干活,听老师讲农业科技知识,接受的也快。

    韩屯村的工人参加学习方便,外村的工人参加学习也容易,上午班的下午二点下班,二点半开始学习,五点半结束,回家不耽误吃晚饭。

    下午班的在家吃过早饭过来,从上午八点半点学习到十一点半,回家吃午饭后还能歇息一会,下午二点才开始上班。

    上晚自习的基本上都是韩屯村的人,别的村的工人,只有碰到了不懂的问题,才会骑车过来请教老师。

    这么多人参加学习,其中半文盲得有一百多人,他们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纪的文化程度,认识简单的常用字。

    这些人学习是真吃力,记的笔记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别人看着比天书都难,好多字就用自己创造的符号代替。

    不过他们学的都非常认真,上课笔记跟不上,下课也得想法补上。这些人自嘲的说“咱们还不跟个孩子,这手笨得跟鸡爪子似的,拿笔比拿锤子都难。”

    参加学习的不光是男职工,女职工也参加了学习,特别是韩屯村的妇女,把家里的织布机都收拾了起来,有时间就往学习班里跑,比男同志学习都积极。

    原来她们织布,挣钱是一方面,打发空闲时间也是一方面。现在村里组织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术,她们认为学本事比挣钱更重要。

    女职工学习积极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年龄大的女同志,连半文盲都够不上,还真是大字不识一箩筐。

    她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得学习相应的文化课,有些不认识的字,得反复的学习记忆。

    通过参加学习,她们对孩子也增加了理解,好多妇女都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们上学轻松,每天坐在教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跟着老师学几个字,要是再学不会,准时偷懒耍滑了。

    现在自己参加学习,才知道这字可真难学,老师一样教的,要不是听不懂,听懂了过后也忘,学过的字当时会了,过几天就忘了,有时候大人还真不如孩子。”

    “可不咋的,从参加学习,我是再也不打骂孩子了。以前孩子考试发了成绩,我从不看成绩,只看孩子的排名,听到排名差了张嘴就骂。

    现在轮到自己了,三遍两遍的学不会,看到孩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不会还是得问他们,孩子们一遍遍的教,从来没发过火。”

    大伙之所以积极的参加技术学习,主要是和韩屯村出台的新工资发放标准有关。

    以前韩屯村发工资,固定工资都是六十元,奖金多劳多得。村干部和公益岗,拿固定工资,每个月八十元。

    韩屯村的新工资还是固定工资加奖金,不过标准变了。固定工资参考国家的工资标准,也实行级别工资,共划分为八个级别,每个级别相差五元钱。

    奖金还是计件发放,多劳多得。村干部和公益岗以后也能领奖金,按照平均奖金领取。

    级差虽然不大,可韩屯村的基本工资高,每个月六十元,这也是学徒工的最低工资,一级工就是六十五元。

    国家的正式职工,学徒工每个月285元,一年后转正,每个月345元。韩屯村比起他们来,高了两倍还多。而且韩屯村的工人,学徒期只有三个月。

    级别工资的确定和技术等级挂钩,只有取得了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等级才能晋升。

    技术等级也是八级制,等级的确定必须经过考核,笔试和co作都必须过关,才能晋升等级。

    技术等级每年考核一次,co作工人们都不打怵,可笔试不参加学习,大伙的心里都没底。

    基于韩屯村的工人文化程度较差,学习班先从基础知识教起。韩屯村这几年,主要以工厂生产为主,人们虽说文化程度低,可实践经验丰富,co作能力强,学习的都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人都能听的懂。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文化程度高,最低是小学毕业,接受能力较强。超过四十岁的人和文盲,学习起来虽然吃力,可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倒也能听的懂。

    学习班很快就拉开了距离,一个月后老师根据学员的程度,对班级进行了调整,分成快慢班,因人施教,效果更佳的好。

    班级分好了,技术等级的考核也正式开始。从最基本的一级考核开始,笔试简单,都是些基本的原理,co作才是重点。

    这次的考试结果令人满意,由于笔试内容简单,所有的老工人都通过了一级工的考核。新招收的工人,只有少数通过了,差距就在co作上,毕竟他们上班时间短,大部分考核失败。

    二级工的笔试则是大部分人不合格,也有通过了笔试,卡在co作上的。

    通过这次考核,有一百多名职工晋升为二级工,四百多名晋升为一级工,一百多人领基本工资,他们都是新招的工人。

    保安食堂环卫展销厅等岗位的工人,采取公益岗位工资,每三年晋一级工资,他们的奖金和村干部一样,按平均奖金发放。

    驾驶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汽车修理技术,这可真颠覆了悠悠的认知,其实也好理解,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汽修厂,对于司机来说,驾驶和修理同等重要。

    部队退伍的驾驶员,有的直接考进了四级工,这是韩屯村目前最高的等级了。

    农业组和养殖组的人,虽然年龄比较大,可都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学习的劲头比较足,教师是地区农业局派来的专家。

    这次的考核,他们中十几个人通过了三级工的考核,大部分都通过了二级工的考核。

    一切步入正轨,韩屯村的技术学校,也决定招聘固定的教师。现在可不像后世,人们能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只要发个招聘广告,就会有大批符合条件的人才供挑选。





第837章 精英团队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7章精英团队韩屯村招工容易,附近的村民都争着来韩屯上班。可要是招教师,就比较难了。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是比较难得的精英人才。

    韩屯村开出的条件再好,他们也不可能辞职到韩屯来任职,关键是牵扯到退休后的养老金和养老保障问题。

    还是悠悠姥姥给村里出的主意,在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中招聘,她这是在震宇公司京都产业园的招聘上,得到的启发。

    韩屯村为了招聘这些人才,可是拿出了极大的诚意,给出了每月二百元高薪,住宿安排在村里空闲的别墅里。

    驻韩屯的地区专业技术组,对这些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他们的引荐,一批优秀的退休人员,被韩屯村招聘了过来。

    这些人中,有不到五十提前退休的,也有六十多岁的正式退休人员,他们都是难得的精英,只要他们乐意来,韩屯村也没限制人数,一次招聘了十八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团队。

    这些人不仅承担起了技术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负责生产中的技术指导,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及时的帮助解决。机器出了故障,他们还能帮助维修,简直就是万金油。

    村里人高兴的说“咱这钱花的是真值,有了他们在村里坐镇,咱们的生产有了保障。”

    这些人中,有本科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工人出身的专业人士,不过他们人人都有拿手的绝活。

    特别是几个工人出身的专业人士,不仅操作好,讲起技术来也头头是道,比专科毕业的好懂。

    他们给韩屯村的工人带来了信心,同样是工人出身,这些人凭自己的本事,成了界内精英,自己同样也有可能。

    相比较于韩屯村技术学校教师难求,韩屯联中的音体美教师,反倒是比较容易。

    姥姥回来后,就把京都附中的情况,对几个村干部说了,指出了韩屯联中短板。现在的韩屯村是财大气粗,马上就加大了对学校投资,专业的教师没到,这种器材就购买齐备了。

    有地区工作组在村里,这种正常的工作安排,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体美教师,很快就安置到位,韩屯联中多了六位专业的教师。学校的教学楼里,也多了几个专门的教室,钢琴室、绘画室、手工制作室等。

    就连孩子们学习绘画的材料,都是村里出资购买的。村民不是花不起这些钱,关键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购买。好多的绘画材料,洪城县城都没卖的。

    新石庄从村里的学生那里,知道韩屯村给学校进行了投资,主动给学校送过来五万元钱。同时集体出资,给他们村里在韩屯上学的孩子,交纳了伙食费,从此以后,新石庄在韩屯联中上学的孩子,和韩屯村的孩子一样,也是免费在学生食堂里吃饭了。

    新石庄购买的一万纱锭的生产线,已经运了过来,地区的专家团,分出一部分,帮助他们调试安装。

    有了前两次的安装经验,他们村自己的工人,对此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这次的安装比较顺利。

    加上这次的设备,新石庄的纺纱厂扩大到二万纱锭的规模,纺纱厂用工较多,他们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厂子里上班。

    现在他们村正商量着把食堂开起来,这样能使每个家庭,节省出好多的时间。简单的一日三餐,连做带刷,每天最少也得两个小时的时间。

    大伙还提议,村里也开办一个幼儿园,这样学龄前的孩子就有了去处,又能解放一批劳动力,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妇女。

    纺纱厂挑棉花的活计不累,可比较繁琐,特别适合老年妇女。挑棉花这活工资低,干的好的一天也就挣一块钱,年轻人可不愿意干。

    再说了,他们村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挑棉花这活得另招人。

    新石庄的小学生可以在韩屯联中上学,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行了,学龄前的孩子比较小,自己不能单独上学,来回都得家长接送。

    两个村离的虽然不算远,可高岗下洼的,两个村台小孩子自己上不去,得让人背着,老年人可办不了,得年轻人接送。年轻人都上班,哪有这时间啊。

    他们村现在有条件了,出资十来万建个幼儿园还不成问题。既然群众有要求,新石庄的村干部,直接找到了地区工作组的李主任那里。

    李主任八三年在韩屯住了一年,和张集镇滩区的群众都熟悉,和大家也有了感情,只要是对农村发展有利的事情,他绝对是无条件的支持。

    在李主任的协调下,韩屯村的基建还没完工,新石庄的建设项目又通过了审批。他们先进建材,哈屯村的宿舍楼完工后,新石庄的幼儿园和食堂接着开工。

    石庙村其他的生产队,和新石庄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他的八个生产队,虽然和新石庄没法比,可大部分人家都是万元户。

    如果大家心齐,三百多户人家的资金合在一起,完全可以上个大项目。原来他们村没有高压电,上项目没条件,现在村里通电了,上项目没问题了。

    可是那八个生产队,还真没人能领的起来,村里的干部,心也不齐,各自都有自己的打算,好像一盘散沙。

    麦收之前,韩屯村的建设终于完工了,两栋宿舍楼正式启用。韩屯村建的宿舍楼,在现在属于精装房,和后世拎包入住的公寓房一个性质。

    现在的装修材料都是天然的环保材料,绝对没有后世甲醛超标这一说,房子建好后,就能入住。

    一百二十名退伍军人搬进了新家,一人一套房子,已结婚的军人特别的高兴,特别是还没生孩子的,都打算把妻子带过来。

    他们在韩屯村时间长了,对村里的情况已经比较了解,在他们看来,在韩屯村只要是不懒,即便不是正式的工人,干啥都能挣到钱。





第838章 油炸
    


    织布的收入最高,在新石庄就能买到纱线,一天织一勾子布,能挣五元钱,除去准备的时间,一个月也能挣一百多,比正式的工人挣的还多。

    不会织布的还可以盘扣子、做鞋垫,最低一个月也能挣二十多元,起码够俩人的生活费。自己的工资,还能剩下来。

    在韩屯生活太便利了,水电气三通,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有热水,可以随时洗澡,生活质量比起农村来,高出一大截。
1...244245246247248...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