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进部队后他被分到了炊事班,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经常参加各种炊事xué xi bān,做饭的本领是练出来了。
来到韩屯后,村医院经常在食堂里订营养餐,他和桂萍的接触比较多,从各种营养餐谈起,俩人一见如故,感情火速升温,两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发展到谈婚论嫁上来。
桂萍找到了归宿,当爹娘的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桂萍今年二十二岁了,农村和她年龄一样大的,差不多都出嫁了,她的婚事总算是有了着落。
发愁的事,宝景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找着对象,因为他好歹不答应,现在给他提媒的也没有了。这要是桂萍结了婚,宝景的婚事更难了。
其实二爷和二娘俩人,也是瞎操心,韩屯村已婚的男人,都有人惦记,要是宝景愿意找对象,肯定还是好大闺女排着队的尽他挑。
桂萍得知爹娘的顾虑,追着哥哥问:“哥哥,你到现在了,还想瞒着啊,你要是不好意思,妹妹我替你说。”
宝景被她说的满脸通红,到底还是没好意思开口,最后还是桂萍替他说的:“爹娘,俺哥哥和四栓好了快两年了,您们咋都没看出来啊。”
“啥?桂萍你说的是真的?”二爷和二奶俩人,比听到桂萍结婚还吃惊。
四栓也就是赵萍考上省医学院后,每次放假都到村医院实习。也不光是她,“大一号”家的景云,比赵萍考上省医学院早一年,她每次放假也是在村医院里实习。
俩人接触的多了,不知不觉之间,俩人都动了心思,可碍于同是一个村的,谁也没好意思说出口。可俩人私下里,信件来往不断。
时间长了,桂萍先发现了苗头。在她的追问下,宝景虽然承认了,可他觉得俩人在一个村子,怕村里人容不下这种事情。
桂萍气得指着哥哥就骂:“你还是个男人吗,赵萍真是瞎了眼,才会看上你。你要是男人的话,就去赵萍家提亲,别让一个女孩子承担这种压力。”
宝景解释到:“咱们韩屯就三百多人,一个村子的人结婚,好说不好听,我是个男的没啥,赵萍她是个姑娘跟着丢不起这个人。”
桂萍一听就炸了:“咱们一个村子怕啥,咱两家没亲没故,又不是近亲结婚,国家的婚姻法都允许,你们俩到底怕个啥啊。”
在桂萍的推动下,俩人终于捅开了最后的窗户纸,开始谈起了恋爱,不过赵萍毕业还得两年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俩人的恋情就没对外公开。
要不是桂萍提出结婚,俩人得瞒到赵萍毕业。
二爷和二奶听了桂萍的话,见儿子也承认了,才相信这是真的。
二奶这才明白过来,介绍了这么多的对象,为啥儿子一直不同意。要说是赵萍,俩位老人一点意见也没有,就是同在一个村子,怕村里人瞎议论,好说不好听。
二爷叹了一口气:“赵萍是个好孩子,咱不能让孩子跟着受屈,既然你俩都愿意,赶紧找媒人上门提亲。”
思来想去,这媒人最后还是托到了“老骡子”那里。
“老骡子”受重托进了宝山家的门,把来意说明后,赵萍的父母俩人都不同意:“婶子,按说宝景这孩子是没说的,又是您保的媒,俺俩要是有意见,是不知道好歹。
可不瞒您说,四栓她考上的大学,俺可是听说了,她那大学毕业后,最低分配到临水地区医院上班。要真是那样,俩人长时间不在一块,以后的生活太不方便了。”
宝山的奶奶在一旁忍不住了,指点着儿子和媳妇,开口就骂上了:“你俩可真是瞎活这么多年,这都多大岁数了,还分不清轻重缓急。俩孩子经常在一块,肯定是自己看对眼了。德福这才托你大婶子过来提亲。
还最低分到临水医院上班,依我看就是能分到京都的大医院,也不如咱们村的医院好,啥医院一年能挣二十多万。
等四栓毕了业,咱哪里也不去,就回咱们村医院上班,和宝景结婚后,俩人上班和下班都能在一起。”
宝山爹娘听了这话,也高兴了:“娘,还是您老人家看的远,行,这事就听您的。
婶子,麻烦您回去告诉二爷他们,就说俩孩子的事,俺们都没意见。不过得让他们等两年,等四栓毕业后再结婚。
四栓这孩子,能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她上学晚,为了考大学,每天都学到深夜。”
宝山奶奶对儿媳妇说:“你个糊涂蛋,还喊啥二爷,以后你们就是亲家了,该他们喊你嫂子。”
说到这里,她自己高兴起来,对老骡子说:“大嫂子,以后韩屯村的家族长,还得喊我声婶子,我在韩屯村,可是最高的辈分了。”
她这话说出来,让儿子和媳妇臊红了脸。
宝山爹赶紧跟着解释:“婶子,您别听俺娘她乱说,咱各亲各叫。”
宝景和赵萍订婚,比桂萍结婚引起的轰动更大。韩屯村就三百多人,外姓人就宝山家一户,还真没人能想到,平时老实巴交的俩个人,咋就对上了眼。
“老骡子”把宝山奶奶的话传了出去,大伙都说:“还真让宝山奶奶说对了,韩志明毕业分到张集镇里,一个月才领40.5元钱,连咱们村里工人都不如,村里的分配还没有了。
说是在镇里上班,每天就在咱们村领着种大棚菜,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毕业后直接回村里。在镇里上班也就是说着好听,可一年得少挣二十多万。一辈子算下来,得少挣多少钱啊。”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886章 准备中
有人不这么认为:“钱现在在咱们村里算啥啊,多少都是个数。韩道伟这是盼着,志明也和援朝那样,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光宗耀祖。”
令所有的人没想到的是,韩志明既没当官也没回村,他致力于大棚菜的生产,以张集镇为龙头,把洪城县创办成闻名全国的大棚菜生产基地,年收入几个亿,名利双收。
宝景订婚放在了桂萍结婚之前,宝景和桂萍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里不差钱,二奶这两年就把办喜事的东西预备下了。
得到赵萍的长辈同意婚事,二奶准备的订婚礼,可是够丰富的。“四金”齐全: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和金手镯,还有两对玉手镯。
一对金手镯都是足金足两的,金戒指和金项链,份量也足,“四金”加一块,重量超过了一百克。
唯一的弟子宝景订婚,吴馨儿和悠悠爸,都给添了见面礼,吴馨儿送的是镶钻的首饰,悠悠爸送的是点翠的首饰,两套首饰都是成套的,比二奶准备的,还要珍贵。
四季的衣物和礼物,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就有,夏季的衣物直接在服装厂里拿。
礼物贵重彩礼却不多,就是依照这里的标准三百元钱。主要是宝山的爹娘不想太出格,提前给二奶捎了信,俩家商量好的金额。
宝景是腊月二十六订的婚,腊月二十九桂萍结婚,这天也是除夕,村里每年的除夕晚上,都是统一聚餐。今年二爷高兴,除夕这天的一日三餐,他家全包了,订婚和结婚凑一天请客。
桂萍结婚,其实也简单,俩人就在一个村子,少了迎娶这个环节,举行个仪式就行了。
宝景和桂萍年龄大了,俩人名下的别墅,早就收拾好了,家具摆设置办的齐备的。二奶早就盼着俩人结婚,就连棉花和被褥,都给他们预备好了。
虽然东西都准备好了,可离二十九日也没几天的时间了,二奶顾不得过年,着急慌忙的给桂萍准备嫁妆,最起码铺盖得准备起来。
其实韩屯村现在冬暖夏凉,一床薄被就能过冬,可二奶多半辈子就一床破棉被,心里始终有个棉被情节,闺女结婚,当娘的可着劲的给套棉被。
她老人家一心的比照着冬梅的铺盖,想给桂萍做一套绸缎的棉被,于是就找到了悠悠姥娘,让她想法给进两套织锦缎的被面。村里人听说了,家里有孩子的,都凑这机会购买。
就连兰芝俩小儿子才三岁,都订购了四套。她说了:“这织锦缎可是好东西,就像黄金一样,早晚得涨价,趁现在便宜,赶紧买了给孩子们放着。”
自改革开放以来,绸缎不仅没涨价,反而是降价了,国家的定价没变,出厂价和批发价都降了下来。
实行生产责任制,桑蚕的产量高了一倍还多,绸缎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可绸缎的用量增加不多,现在华国人的消费水平偏低,绸缎好看舒适可也太娇贵了,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解释耐磨的化纤布料。
“大一号”更夸张,她自己就要了十套,她家九个孩子,就大闺女景芝结婚了,其他的都没结婚。景芝结婚的时候,没准备这种被子,她这次一并给补上。剩下的一套,是给几位老人和她自己准备的。
这一套织锦缎的被面可是十床,一床三十元钱,一套三百元,十套就是三千元。
村里人见“大一号”给老人和自己买,也都增加了数量,给自己和老人购买一套。
这些妇女笑着自嘲:“咱就是穷命人,有钱也不会享受,光想着给孩子们准备了,咋连自己都给忘了。”
全村人订了快一百套的织锦缎被面,有些人不仅要七彩缎的被面,现用的还买了被里和被套,这一系列的东西置办齐备,最少的都超过了千元。
二奶的时间紧,姥姥给玉玉打了个电话,两个小时后,这一系列的东西就送了来。由此可见,玉玉的办事效率特别的高。
玉玉还纳闷哪,这都该过年了,咋一下子要这么多的绸缎被面。在电话里问:“姑,年后被面可就不好卖了,您备的货太多了。”
姥姥告诉她:“玉玉,这都是村里订好的,我就多要了五套备用,真的不算多。”
玉玉惊讶的说:“姑,韩屯村的人,可真舍得,咱临水城里,孩子结婚也舍不得陪送成套的织锦缎被子,能套两床就是好的。”
让玉玉惊讶的还在后面哪,也不知道是咋传的,石庙村的人都听说七彩缎的被面要涨价了,一下子都涌到姥姥的代销点里,争着买织锦缎的被面。
姥姥怎么给她们解释,这些人就是不听,她们可是知道,韩屯村的人年后集体去京都,购买金银首饰,结果金银真的涨价了。
石庙村各家也是不差钱的主,种大棚菜的已经回本了,没种大棚的钱在家里放着,又不会下崽,只能是越来越不值钱。
农村人不会说贬值,可钱越来越不值钱,这种说法真的让人挺无语。
反正七彩缎的被面,早晚都得用,特别是家里有儿女的,趁现在便宜,早点买了放起来,省得以后涨价了吃亏。
农村人很少有叫织锦缎的,他们形象的把织锦缎叫做七彩缎。冬梅的一套七彩缎的被子,让年轻的妇女心痒难耐,三百元钱对于石庙村来说,还不算大钱。
石庙村的人口多,都买的话最少得几百套,姥姥再三保证不会涨价,现在该过年了,进货不方便,让她们年后再来。可她们都不信,还没见到东西,直接就先把钱留下了,不收都不行。
在韩屯上班的女职工,跟过来的退伍兵家属,见这两个村的妇女都qiǎng gou七彩缎的被面,也都加入进来,也是奇怪了,她们也不挑花型,都是成套的购买。
八八年以后,这种七彩缎的被面,连续的涨价,这些买了织锦缎被面的人,可是高兴坏了,都觉得自己当初做了个正确的决定,可算是买值了。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887章 花轿
悠悠像是变戏法,给桂萍拿出一套的新嫁衣做添箱,和冬梅的那套一模一样。她给出的理由就是,这次去京都考试,在友谊商店特意给村里的年轻人购买的,为了春天他们补结婚照准备的。
桂萍高兴之余,还是有些遗憾,她对悠悠说:“你给我准备了这么多漂亮的的嫁衣,真是可惜了,我这结婚连家门都不出,想风光一次都办不到。”
四栓听她这么说,就笑着劝她:“我不和你一样,结婚也不出村。再说了,咱们村的姑娘现在结婚,不都是这样的。桂萍你就知足吧,悠悠还给你准备了这么多套漂亮的嫁衣。就是现在穿不着,年后天气暖和了,还能照套结婚照。”
四栓和桂萍悠悠从小就在一起玩,三个人的感情比较深,现在四栓和宝景订婚了,宝景是悠悠爸的弟子,关系又近了一步,他们结婚后,四栓就是悠悠的师嫂。
桂萍郁闷的对赵萍说:“嫂子,我和你可不一样,你结婚的时候,起码是从娘家出门,能在村里走上一趟,我可是连家门都不用出,拜个天地就行了。”
桂萍比赵萍还大一岁,辈分也比赵萍长,可自打他们订婚后,桂萍就改了口,直接叫上了嫂子。
悠悠笑着问桂萍:“要不我给你准备个花轿,让人抬着你围着村子转一圈,咱们也来个出东进西。”
桂萍撇嘴说:“悠悠,你就哄我吧,这还几天的时间,你到哪给我变个花轿出来。”
“这还不容易,把八仙桌子反过来,上面蒙上罩子,不就是个花轿吗。桂萍,我再找几套轿夫的衣服,给你办个别致的婚礼。”
赵萍比桂萍还兴奋:“桂萍,悠悠这办法好,咱也请上两班的响起,吹吹打打的热闹一天。”
桂萍听了眼前一亮,她问悠悠:“这都该过年了,你去哪找轿夫的衣服。”
农村戏班子里,有成套的轿夫衣服,借过来就能用。不过悠悠不打算这么做,轿夫的衣服其实不难做,自己做一套就是了。
悠悠对桂萍说到:“你安心的等着就是了,花轿的事情我负责,让你那位兵哥哥,找好轿夫就行。”
悠悠是说干就干,她回家就在智脑上,直接下订单,订了一套裁好的轿夫衣料,高仿的丝绸面料,其实是化纤的涤纶布,好看又结实。
然后对着家里的八仙桌子,一通狂拍,把影像输入智脑中,让智脑改装花轿,还得预订花轿的顶棚和外罩。为了保暖起见,花轿的里层包上厚厚的毛毡,外面用大红的加厚金丝绒。
韩屯村就有木工组,只要设计好,改装花轿也容易。轿杆得现做,再漆成大红色。
用花轿娶亲新郎得骑马,韩屯村没喂马,石庙村有喂马的。可他们喂马是拉脚用的,从来没驮过人,根本就没配马鞍。
虽然好多年没用花轿娶过亲了,可村里的老人,对用花轿娶亲的仪式,可是门清。看桂萍和四栓悠悠三人,商量着结婚坐花轿,“老骡子”和韩道伟的母亲,主动给她们当参谋。
她俩商量着,给兰芝和红英俩人,做了两套唐装。成套的唐装,比韩屯村平时做的唐装袄,多了一幅罗裙。桂萍结婚的时候,这俩儿女双全的全和人,是跟轿的喜婆子。
要是只是桂萍自己,二爷和二奶两个,估计得反对,俩人都是安稳的性子,肯定不会赞成桂萍如此出风头。可看到儿媳妇赵萍态度挺积极,两位老人只好同意了。
老首长听说桂萍结婚用花轿,非常的支持,他老人家说了:“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就得高高兴兴的,咋热闹咋办。”
大卫个洋鬼子,更是高兴,以前他来韩屯过年,外出赶集碰到结婚的,都是撵着人家录像。
这次听说桂萍坐花轿结婚,他特别的兴奋,整天举着录像机,往二奶家里跑,二奶给桂萍套被子,他不仅录像还跟在后面紧打听。就连十床织锦缎的被面,每床的花样的寓意,他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木工组改花轿,他全程跟进。就连兰芝她们做的轿夫衣服,大卫都先穿上试了试。
韩屯村的木工组,半天的工夫就把桂萍家的八仙桌,给改造成了花轿。大红的金丝绒罩面,上面和四角,都系着金色的花朵,喜庆中透着富贵。
看着这花轿,可把景芝他们给馋坏了,都后悔的说:“咱们结婚的时候,咋没想起来坐花轿啊,一辈子的大事,就简单的拜了个天地,可真是亏死了。”
不过马鞍可犯了难,还是老首长给临水军区打电话,暂借了一套,外面再用大红的金丝绒罩上,花轿和马匹就齐活了。
悠悠不仅给桂萍准备了一套嫁衣,还给新郎准备了状元服,骑马坐轿得有相配的衣服。
腊月二十八日,韩屯村所有的工厂都放假了。晚上,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公布一年来的收支情况。
八五年是韩屯村经济大扩张的一年,全年投资近九千万。新进了十条方便面生产线,八条面条生产线和两条大型的面粉生产线,购进了七十辆解放牌货车,新建温室大棚七十个。
新建厂房三万平方,职工宿舍四万七千平方,建成两室一厅的楼房508套,一室一厅的楼房120套。
招收工人六百余人,其中退伍兵420人,他们的家属80人,附近村庄的工人100名,加上以前村里招收的工人,韩屯村总计招收工人910名,是韩屯村人口的三倍。
加上捐献给县一中的五百万,韩屯村八五年支出9350万元。
支出多收入也高,和去年相比几乎翻番了。全年收入29485万元,除去五千万元的利税和两千万元的超支,年底节余22435万元。
去年韩志明娶了媳妇,可他本人参加了工作,不再参加村里的分配。韩屯村全年没有孩子出生,所以全村的人口还是298人。
按照原来的惯例,村里的收入是集体留一半,村民分配一半,人均分配高达37.6万元。
八四年人均分配24.1万元,两年的分配加一起,村里所有的人家,都成了百万元户。
村里人口最少的户是两口人,仅这两年的分配,就是一百二十多万元。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888章 指标
村里人知道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可大伙也知道,今年的投入也大,听到这个数字,还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老首长”受邀参加了村里的群众大会,他听了这个数字,也被震住了。对坐在一旁的韩玉林说:“老伙计,我可是不如你,在经济战场上,你打了个大胜仗。”
韩屯村不仅村民的收入高,工人的工资也高,由于实行了等级工资和计件奖金,一千多名工人,月工资都超过了一百元,相当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两倍。
村民兴奋过后,接着开始讨论新一年的发展计划,大伙都说八六年,该发展火腿肠了。现在火腿肠,也开始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进入了腊月,火腿肠的缺口特别的大。
大伙说了:“今年村里的收入高,火腿肠的生产线,咱们就多进些,也凑成十条。咱们还得盖厂房,最好把工厂里的空闲地,都盖成厂房,反正房子的造价低,用不上就空着。
盖房子太慢了,还得提前打报告,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批,临时加盖厂房,实在是太耽误事了。”
韩屯村生产的火腿肠,几乎全部被山本给包销了,剩下极少的份额,供应国内的市场。春节市场供求量大。虽然进入腊月,就将火腿肠的生产时间,从两班制改成了三班制,可还是供不应求。
其实大伙提议购买火腿肠生产设备,还是有些小心思的,那就是想尽量的使用自己村创造的外汇。
韩屯村的产品,大量的出口岛国,每年赚取上亿元的外汇,节余的部分都被临水地区,用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了。
不过韩屯村也获得了上级的大力支持,除了财力以外,在人力物力上,临水地区对韩屯村是有求必应,大开方便之门。
要是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韩屯村的厂房和宿舍楼,根本不可能建成,别的不说,单是建房子所用的建材,就是个大难题。
农村人建房子,现在一律是砖瓦房,得提前一年交钱预订砖瓦。张集镇至今,还是原来的那一处砖窑,严重的供不应求。
韩屯村建设所用的砖瓦,是从全区调拨的,特别是建设楼房和工厂,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木材,这些建材只有国家立项的计划内项目,才能购买到。
另外,建设楼房和厂房,必须是专业的建筑公司才行。农村的建筑队,只能盖个平房,他们缺少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专业的设备。
韩屯村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能赚取大量的外汇,还给国家上交了大量的利税,八五年韩屯村上缴国家的利税达到了五千万元。
村民谈发展,老首长坐在一旁笑眯眯的听着,到了最后,他拍着韩玉林的肩膀说:“老伙计,村里增加的招工指标都给我留着,以后村里的宿舍楼,我让工程部队来盖。”
有了老首长的这句话,村里以后建设的宿舍楼,都是部队给援建的。就连扩大的村台,都是他们给垫的,部队的工程队,垫村台全部是机械化作业,比用民工可是快多了。
当然了,韩屯村以后招工,大部分都是来自部队的退伍兵。老首长退休后,一直住在韩屯村,简直把韩屯村,建成了业余的军营。
老人家带着他的退伍兵,在韩屯村快乐乐的生活着,一直到一百零三岁,无疾而终。临终之前留下了遗言,遗体在韩屯安葬。
正是由于老人家的存在,给韩屯村解决的好多的麻烦,韩屯村作为拥军模范集体,也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
八五年的除夕,是韩屯村最高兴的一天,一大清早村里就传来喜庆的唢呐声,一曲《百鸟朝凤》,把村里的孩子都吸引了过去。
大伙一块在食堂吃的早饭,村里的退伍兵,留下来的也就五十多个。毕竟是头一年参加工作,写信说的再好,也不如回家亲自解释清楚。
这些人回家还有个心思,那就是把妻子带回来,韩屯村年后接着扩大生产规模,用人也越来越多。留下来的是二十名的炊事员和妻子快要生孩子的。
悠悠天没亮就起了床,她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桂萍花新娘妆,穿嫁衣。凤冠霞帔穿起来,长长的头发盘起来,浑身带满了金银珠宝,桂萍通身的贵气逼人。
1...263264265266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