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姥姥说,要是白醭变黑了,就是没焐好,豆子太湿了,得赶紧拿出来晒干。要是不变绿醭,那是豆子太干了。没焐好的也是酱豆,不过吃起来味道不地道,缺少了酱豆那种特殊的香味。

    六月十六日,姥姥和悠悠趁着赶集去了县城,看下罗新才的收购进展。毕竟废铜和长发的价格较高,压钱多了怕他周转不开。

    罗新才和他妻子都没在家,有个老人看到姥姥敲他家的门,主动过来问话:“你是来找罗锅子的吗”

    “是啊,大娘您知道去哪能找到他吗”

    “你是他韩嫂子吧”老人看来和罗新才关系不错,知道的挺多。

    “是啊。”听了姥姥的回答,老人热情多了。“你先到俺家坐会吧,俺让人给你喊他们去。”

    “不了,麻烦您老告诉他,我在家里等着他。”姥姥领着悠悠去了自己家。

    刚打扫好卫生,沏上茶水,罗新才的妻子就来了,可能走得急了,满脸的汗。“嫂子,您等急了吧,新才一会就过来。”

    “没有,俺们来了没多长时间,你快坐下歇歇,喝口茶,看热的这一脸的汗。”姥姥递给她条干净的毛巾。

    她擦了把汗,高兴的说:“嫂子,热点俺不怕,能挣着钱就行,您上次给俺的头饰俺快卖光了。嫂子,您家里还有吗,俺想多要些。”

    “还有些,你要多少啊”

    “头饰我一样要50袋,扣子就不要了,夏天的衣服都做的差不多了,要扣子的不多。”

    悠悠跑进里屋,把她要的东西拿了出来。姥姥看到悠悠拽了下她的衣服,就知道她把货准备好了。

    “你先喝茶,我去给你拿东西。”说完进了里屋,提出来一个大袋子,交给了她。

    “你点一下,有什么不好卖的,也可以调货。”

    她也顾不上喝茶了,打开袋子摆弄起来,一样样的把东西分开。

    半个多小时后,罗新才带人拉着货来了。卸下东西,那俩人推着车子又去拉。这次拉来的




第133章 罗才认亲
    ?“那真是太好了,嫂子,您一样在给俺50袋吧。”罗新才的妻子赶紧说。

    “好,你等着,我去给你拿。”姥姥拉着悠悠进了里屋。

    把东西交给他们,罗新才就把钱递了过来。他妻子接过袋子也没看,高兴的说:“嫂子,您在家等着,我去看看饭做的咋样了。”悠悠看了眼条几上放着的闹钟,十一点多了。

    姥姥撵她,“赶紧回去给孩子们做饭,别饿着孩子。”

    “饿不着,他们放假了,都让他们舅舅接回家住了,说是农村比城里凉快。”罗新才自豪的解释。

    “我刚来还觉着纳闷那,孩子都放假了,家里咋没人。他们姥姥家想开了,还是这样好,咋着都是一家人。老话不是说嘛:闺女和娘,恼皮不闹瓤。”姥姥也替他们感到高兴。

    “嫂子,这还得谢谢您,您给新才找了个收废品的营生,他这身体可出不了力,这不就想起拉俺兄弟一把。

    他厚着脸皮带着四个孩子上门,给俺爹娘下跪赔不是。看在孩子们的份上,俺爹娘认了,让俺们蹬了门。

    现在俺兄弟跟着他干,一个月五十块钱的工钱,俺还管吃住。其实,俺兄弟也不是为了钱,这不是家里还有弟媳妇吗,好多年没来往了,新才这是给俺撑面子那。

    嫂子,您得让俺表示下心意,俺来时就拐到饭店安排好了。”

    罗新才的妻子非常开心,说着话激动的脸都红了。罗新才看她高兴,也跟着凑趣:“我许给你过好日子,就得让你称心如意,你男人啥时候说话都算数。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吐沫一个钉,说一句得算一句。”

    “是,俺知道你说话算数,这和男子汉有关系吗,俺和嫂子都是妇女,还顶半个天那。你还是和嫂子唠吧,我去看饭做的咋样了。”

    罗新才妻子的心意,在饭菜上表达了出来。不仅要了红烧肉、酱肘子、红烧鲤鱼、清蒸鸡四个大件,还要了六个炒菜。四个人别说一半了,一半的一半也没吃下去。

    “嫂子啊,这四个孩子不在家,俺饭都不会做了。一做就多,每顿都剩饭。您也见过,要是孩子们在家,这些恐怕还不够吃的。”看来她是有点想孩子了。

    罗新才是真疼媳妇,听话听音,看出来她想孩子了。“咱今天去你娘家一趟,把孩子们接回来吧,从没在外住过,我也想他们了。”

    “不去,回来我还得伺候他们,趁着他们不在家,我多跑几个地方,多卖些东西。去的时候嘱咐他们了,住够了就赶紧回来。

    这又不是离得远,四里多的路一会的功夫就能回来。这都多少天了,没一个知道回来看看的。”

    “不回来好啊,说明孩子们在姥姥家住的舒适。他们不看咱,咱就去看他们,再说也该去看看老人了。”罗新才这哄人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练到家了。

    饭后,姥姥和悠悠又去趟县城的批发部,批了些自家代销点常用的各种杂货。三伏天闷热,出门太遭罪,一时半会的娘俩不准备再出远门了。

    热也有热的好处,自打入了伏,村里的人就利用早晚的空闲时间,进行高温积肥。

    大家把路边的草皮都铲起来,护村林里的枯叶和羊屎蛋也扫成堆,把它们推回家中,和猪圈的粪水掺在一起,经过一个夏天的高温发酵,就沤成了土杂费。

    路上和护村林里被扫得非常干净,午后,人们拉张凉席,往护村林的树下一铺,乘凉加睡午觉。



第134章 西瓜酱豆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134章西瓜酱豆?悠悠算了下,就是三分一斤,一亩西瓜也能卖三百元。要是种小麦和大豆,各亩产三百斤就是高产了,小麦三毛一二,大豆两毛一二,一亩地最多收入一百六十元,劳动强度比起种瓜来可是大多了。

    “姥姥,那咋不多种些把春地都种成西瓜。”悠悠不解的问。

    “傻孩子,还都种成西瓜,就这五十亩也不好卖,咱村里有拖拉机才敢种这么多。天刚亮你大舅和高高三就开着车去平城了。”

    悠悠想了一下,姥姥说的对,这时候种的都是大西瓜,最小的一个也得十二三斤,大的超过了二十斤。就是三分一斤,一个西瓜也得四五毛钱,快割一斤肉了,农村的人一般舍不得买。再说,基本上村村都有瓜园,好的卖了,最后剩下的分给大家,孩子们倒是都能吃着。

    要是没有拖拉机,还真不敢种多了,靠在公社的集市上卖不了多少。靠人力拉车去城里卖,一天的时间又赶不回来。

    怪不得通常说法就是偏远落后地区那,交通便利在经济发展中,历来起着关键作用,偏远和落后还真的是双胞胎。

    吃过饭,姥姥就忙活上了。把西瓜外面的硬皮都削下来,里面的瓜瓤挖出来一部分,放在盆里让迪迪用勺子挖着吃。

    西瓜切成一寸大的方快,按照一半西瓜一半酱豆的比例,加上切好的姜丝和花椒、茴香、角等香料,按照十斤酱豆二斤咸盐的比例,各种东西放在大盆里搅拌均匀。

    姥姥找出个两斗六十斤的大陶瓷坛子,把拌好的西瓜酱豆装了进去,坛子口用干净的白粗布封住扎紧,便于里面的水分蒸发。上面倒着盖上个搪瓷盆,怕下雨淋了进水。

    坛子放到堂屋的屋檐下,晒上一个月就能吃了。怪不得人们都说晒西瓜酱啊,还真是得晒才行。

    中午,姥姥做的是凉面条,切的细细的手擀面,拌上黄瓜丝,调上蒜汁、醋和麻汁用炒熟的芝麻去皮磨成的糊,酸辣爽口,清凉可口,悠悠吃了一大碗。

    天热的厉害,孩子们还是照常去河滩割草,只不过快去快回。回家就跑到村前的塘子坑里,n衣服跳到水里洗澡。

    春天复堤挖的塘子坑两米多深,入夏连着几场大雨,里面的积水有一米多。

    塘子坑的底部比较平坦,不像村东的大水坑,坑底还有小坑,得时刻小心着,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去塘子坑里洗澡。

    七岁的女孩子也下水,不过穿着个裤衩。村里的孩子都会游泳,难看的狗刨,悠闲的仰泳。

    大孩教小孩,玩着就学会了,大人也不管。不过也没听说淹着谁,即使喝上两口水,出来咳上两声,接着又下去了。

    悠悠跟着昊昊,也成天的泡在水里。咱上辈子残疾不能游泳,这辈子一定得游个痛快。

    志远哥哥教她游,智慧姐在坑边看着迪迪和智茹,不让他俩下水。

    悠悠到底不是小孩子了,失去了小孩子的傻大胆,心里害怕就学的慢,两天才学会扒两下狗爬。

    昊昊嫌弃的直皱眉:“难看死了,真笨。”

    昊昊游的是真好,轻松的仰躺在水面上,脚用力一蹬,就窜出好远。十几个孩子比赛,他永远是第一名。

    可他没耐心教悠悠,只顾着自己玩,都是志远哥哥守着悠悠,怕她出意外。

    &n



第135章 光脊梁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135章光脊梁?本来,在空间里就可以把衣物烘干了,但姥姥怕家里人看出不妥,硬是要在放在院子里晒。夏天的衣服换洗的块,迪迪一天能换三四身,院子的绳子上,从早到晚都挂满了衣物。

    姥姥每次看到,都高兴的说:“也就是今年,咱家里人都有了换洗的衣服,以往想换也没有。就是好过的人家,才有两套换洗的。

    好多人家就一身,白天穿夜里洗。碰到阴天下雨,衣服干不了,半干就得穿上,湿潮拉气的特难受。”

    姥姥的话悠悠深信不疑,和悠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一身衣服,有两身的也是补丁摞补丁,不过好歹能替换着穿。

    家织的粗布透气性再好,可它厚实还吸汗,汗水湿透的衣服贴在身上,特别的不舒服。因此,好多的男孩子,都不穿上衣,从早到晚的光着脊梁。皮肤晒得黑黝黝的放光。

    别说孩子了,好多的男劳力也光着脊梁,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脊背被晒的脱了皮。

    妇女别说光上身了,穿短袖的也很少,天再热也穿长袖衣服。姥姥告诉悠悠,每人就一件单衣,从初夏穿到秋风凉,短袖只能在夏天穿,都是穷闹得。

    热急眼了,已婚的媳妇把大门关上,在家也光脊梁。特别是做饭烧锅,厨房里闷热难受,做顿饭浑身是汗,像洗了个澡。

    听到大门响,就赶忙捞过上衣往身上套,穿反衣服、扣错扣子的事情经常有,被大伙拿过来当笑话啦。

    老年妇女不讲究,和男人一样光脊梁,两个在胸前耷拉着,走一步三晃荡。人们习惯了,对此熟视无睹。悠悠每次看到,心里都酸痛无比,咋着也适应不过来。

    进了伏天,男人光脊梁,孩子光脊梁,老年妇女光脊梁,光脊梁成了村里的一景。

    对这个年代的乡情民俗,特别喜欢留影像资料的悠悠,却一次也没拍摄过这种镜头。她从内心里抗拒,这是对人权的侵犯。

    韩屯村是县里出名的富裕村,其他村庄的情况可想而知。自家的代销点,就经常有外村的老年妇女,光着上身来买东西。

    连着闷热了七天,树下一丝风也没有,知了也不叫了。姥姥说:“这刚进二伏就热成这样,老话说的真对,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天热成这样,队里也没歇工,反而组织人员纺高粱叶。三米多高的高粱地里,闷热难耐,高粱叶的边沿像刀刃,碰到人身上就给留下个血道子。

    人们穿着粗布长袖衣服,用方巾包住脸,进去一抱高粱叶赶紧出来,透口气再进去干。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大家钻出地头就发感慨:“都说高粱地头凉快,厨房门口凉快,真是这样。”

    六月二十七日,睡午觉的时候,太阳还毒着那,气温高达3度。下午三点多,天突然暗了下来,漫天的乌云压顶,随着“嗑嚓”一声响雷,瓢泼的大雨就倒了下来。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大雨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地上到处都是水。

    雨过天晴,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但是气温却降了下来,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闷热的天气过去了。

    孩子们欢呼着跑出来,光着脚踩水玩。姥姥抬头看着天空,说了一句:“六月的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雨刚停,村里的钟声就敲响了。舅姥爷的大嗓门响起来:“大家赶紧上工,到瓜地下西瓜。”人们都从家里出来,光脚下



第136章 卖西瓜
    ?舅姥爷喝着汤,姥姥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哥,我前段时间卖知了猴,认识了几个工厂的领导。给他们送过咱村的西瓜,都说好吃。

    这一次摘下来十万多斤,可是不好卖。我去找找他们,要是能把咱的西瓜当成福利发,城里有几千个工人,一人两个就得十几万斤。”

    舅姥爷听到这里,饭也不吃了。“秀芹,你说的能行,他们还能发西瓜”

    “能,工厂里月月发东西,什么都发,还有发鸡蛋的那。”姥姥忽悠着。

    “我知道以前工会发手套口罩肥皂,那些都是劳保用品。现在发的东西多了这么些,怪不得都争着进城当工人。”原来舅姥爷比姥姥知道的还多,姥姥知道的都是听玉玉说的。

    “行,你去试试吧,卖不出去也别为难,咱咋着都得拉到城里去卖,我这就去和他们说下。”舅姥爷说着就往外走。舅姥姥拉着他:“吃完再去,不差这一会的功夫。”

    “哥,您先吃饭,吃完了就找人连夜装车,争取多拉几趟,俺明天一早就走。趁西瓜新鲜,尽量的两天拉完。”

    悠悠听的无力极了,明明可以现在就收进空间,还得往城里拉,来回的折腾。

    第二天天刚亮,还不到五点,悠悠就被姥姥抱着,坐运西瓜的拖拉机进城了。

    这次跟着来县城的人,是会计韩道伟和婕阁的四哥韩志杰。韩屯到县城三十公里,拉着一车西瓜,跑的就慢了,也就是二十的时速,到县城快六点半了。

    进了东关,路边有个私人干的早餐摊。姥姥让舅舅他们停下来,要了面泡和胡辣汤,让他们吃着。告诉他们自己先去找人,就带着悠悠走了。

    娘俩坐了辆三轮车,先去第一饭店吃早餐。吃饱喝足了,才回去找舅舅他们。

    他们已经吃完了,剩下几个面泡用纸包着。爱国舅舅看见她俩,赶紧说:“姑,您先坐下吃饭,晚会就凉了。”

    “俺刚才吃过了,你们吃饱了吗,吃饱了咱就走,我给人家说好了。”

    姥姥领着他们,去了自家的院子。走的是后街,街上人很少,非常清净。

    姥姥打开后门,让他们直接把车开进了后院。“高高三”跳下车,满院的转着看,被大舅喝住。“你老实点,这不是咱村里,瞎瞅个啥。”

    “高高三”吐了下舌头,赶忙停下,悄悄的说:“乖乖,这谁家的院子,真气派。”
1...3233343536...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