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锦公子
谁知道要谈多久,他是等还是不等,就知道这臭小子又在外面惹了事。
他不是他爹,他才是祖宗。
很快便到了曾江书房,书房的陈设一如他这个人,十分的简洁,差不多和魏铭的书房一个路子。
赵恒看了眼,然后在椅子上坐下,小厮奉了茶之后就退下了。
赵恒发现,这一路走来,曾江的院子连个女人的影子都没有,连端茶倒水的都是小厮。
他的这位六妹妹可以啊,人还没嫁到曾家,人调教的倒是可以。
赵恒微微眯着眼,放下手中的茶,开门见山道:“曾大人,我们也算打过几次交道,我就有话直说了,曾大人可是在魏家发现了什么”
曾江手里捏着茶盏,用茶盖轻轻拨着杯子中茶叶片子,并没有立刻回答赵恒的话。
“曾大人,本王也不瞒你,顾小郡王的案子你应该也听说,本王怀疑这是同一人所为!”赵恒直接道。
他虽不懂官场规矩,但也在军中多年,想知道别人的消息,总得给对方透露点自己查到的信息。
“而且,我怀疑人就藏在西市,已经派人去查,本王这次来就是来和曾大人谈合作的!”
赵恒浓密的剑眉稍稍向上扬起,显得有些不羁和叛逆,但明亮的双眸神采飞扬却又透着真诚。
曾江的视线终于从茶杯上离开,吧嗒一声将茶盖盖上,放到手边的桌子上,抬头道:“殿下如何能确定,这乃是同一人所为”
“魏铭中毒乃拓跋弘报复,满朝皆知,顾小郡王和徐有德之间可是私怨!”
曾江的目光不似平常的温润,注视着坐在对面的赵恒。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本王只提醒小曾大人一句,不管顾小郡王杀人罪名成不成立,朝中局势会如何”
曾江蹙了下眉,很快恢复:“殿下这话,下官不懂了!”
“不懂还是不想懂拓跋弘若真挑起大齐内乱,小曾大人可就是大齐的罪人了!”赵恒似笑非笑,扣了个大帽子给他。
“殿下这话,曾某实不敢当,只是曾某所查之事,牵扯甚广,若打草惊蛇只怕不是你我能承担!”曾江岂非不知赵恒话里的意思。
此事皇上若是偏袒顾家,那徐家肯定不满,徐家背后就是景王,贵妃又刚被降为美人,景王岂能真的视若无睹
可若偏袒徐家,顾家虽不掌兵,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手底下总有门生,总能有几个出息的。
即便是皇上保持中立,可也会有一家不满意。
所以,目前楚王要的便是先给顾昭华脱罪,安抚住顾家,然后再找出凶手,堵上徐家的嘴。
第329章 千斤重担
第329章千斤重担
赵恒看着曾江,目光霸气且凌厉,冷笑道:“牵连甚广,不能承担这大齐的江山社稷,大齐子民人人可担,人人能担!”
窗外,寒星满天,孤月高悬,清冷的月光从书房窗户透进来,让气氛平添了几分僵冷。
“曾大人若真如此胆小,又怎敢单枪匹马,独挑此千斤重担”
在大理寺共事已久,赵恒岂不明白曾江的想法。
曾家在京中世家之中不上不下,曾尚书也不是个有志向的,再加上淑妃在宫中,夹在贵妃和皇后中间日子并不好过。
曾家行事低调,也算是避崔家和贵妃锋芒。
曾家将来尚了公主,那便真是只有公主府而不知尚书府了。
只是曾江并非只想安安稳稳的做个平庸的皇家驸马。
所谓不破不立,曾江便是要在两者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道。
那便只有一条,就是做个真正的孤臣。
曾江虽是靠恩荫入仕,却走了一条和曾家,和众世家子弟都不同的路。
他现在走的路,做的事,就如悬在众臣头顶的那把利剑。
皇上之前把岳父大人的案子交给曾江,可见对他的信任和赏识。
这次,这把利剑到底是要指向谁
“殿下过誉,下官不过是做该做之事,问心无愧而已!”曾江清隽的眉眼蓄满平静。
“曾少卿不为自己想,也该为家里多想想,曾尚书他老人家知道你在做这么危险的事吗,这次小魏大人那是运气好啊,不知道……唉,也罢,长夜漫漫,本王先和曾尚书聊聊家常吧!”
赵恒说到聊家常时发出低低哑哑的笑音,明目张胆的威胁。
他性子本就如此,能放到明面上解决的事,绝不会用那些**手段。
曾江:……
这楚王殿下可真是……嚣张。
赵恒走到门口时,只听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殿下请留步!”
赵恒唇瓣一勾,这才对吗,大家合作多好。
有个人分担,总能少一份危险。
只见他装模作样的转过身:“曾大人有事吗”
“殿下稍坐!”曾江无奈。
此事若是让父亲知晓,以他的性子还不知如何害怕,又如何耳提面命不休了。
楚王这么快知晓此事,只怕是从小陆大人那里知道的吧。
这小陆大人和楚王……曾江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赵恒走到自己刚才位置,这才大马金刀的坐下。
“曾少卿叫本王回来,想必是有话要说了!”赵恒抖了下身上的大氅,生怕落在地上沾染了灰尘。
“殿下,此事证据尚且不足,臣并不能确认是否误判!”曾江知道自己此举十分冒险。
甚至,连魏阁老都不敢轻易将此事闹到皇上面前。
“有时候太谨慎,反倒畏手畏脚,不知到底是何人物,竟让少卿如此畏惧!”赵恒脑子里也在想这京中数的上号的人物。
这京中明的,暗的势力不少,一时间还真不好猜。
九王叔是父皇唯一的弟弟,父皇对他也十分信任,他是最有这个能力。
但九王叔心性散漫,吃喝玩乐,一年总有几个月在外游山玩水,京城都很少待,不会是他。
再就是皇爷爷那一辈的,都有哪些,他一时还真说不上来有哪些。
“王爷回京不久,可听说过上阳王”曾江道。
“上阳王”赵恒扬眉,这上阳王他确有所知。
上阳王刘旭乃为数不多的异姓王,父皇结义兄弟。
说起来,这刘旭乃是一名江湖游侠,在江湖十分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和父皇相识,成了挚交。
这刘旭是比他的岳父和舅舅更早追随在父皇身边的人。
当年父皇还不是皇子时出游遇刺,年仅十六岁的刘旭替父皇挡剑,伤了一条右臂。
刘旭也是厉害,从此,改练左手剑法,在江湖上那也是有名号的,江湖人称君子剑,
后来,父皇争位,这个刘旭又险些丧命,父皇登位后封其为义王,但因为其封地在上阳,百姓又称上阳王。
上阳王因年轻时负伤,上了年纪之后身体越发不好,这几年都在封地养伤。
上阳距离京城不到五百里,是离京城最近的封底,这是皇上给他的殊荣。
父皇不但封其为义王,还不止一次在朝堂夸其忠义。
若是此事牵扯到别人,那还好说,可若牵扯到这个上阳王刘义,确实麻烦。
刘旭此人十分耿直,若说刘家有异,父皇是绝不会信,也怪不得曾江如此小心。
“此事与上阳王府确有牵连,上阳王这些年抱病,王府早不在控制之中,这其中牵扯甚深,下官一时确不敢断定幕后之人到底是谁!”
他已经派人前往上阳查探,这上阳王抱病在床,其府中一切皆由义王妃掌握。
说来,义王妃也出身崔氏,只是皇后乃崔氏嫡女,这义王妃是崔氏的庶女。
不过,上阳王妃和崔家并无来往。
因为这义王妃未出阁时在崔家没少受皇后欺负,义王妃的姨娘又是被崔夫人磋磨死的。
所以,义王妃和皇后娘娘至今不对付。
义王妃和义王夫妻感情甚笃,据说当年,义王妃姨娘去世后,义王妃被崔夫人冤枉身份有异,义王妃以死力证清白,被恰巧路过的义王救下。
一来二去,义王就喜欢上了,特意请旨由皇上赐婚。
崔家被人看不起的庶女,摇身一变成了义王妃。
当年崔后还不是皇后,只是皇上四妃之一,也不算多受宠,义王妃可是在崔家风光了一把。
不过,义王妃记仇,对崔家示好无动于衷。
后来崔后成了皇后,大概皇上也乐意看到义王妃和崔家的关系,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江最怀疑的就是这个义王妃,可是他派去的人观察了多日,这义王妃似乎并无不妥。
不过,以他断案经验,越是看似最不可能才越有可能。
“曾大人已有怀疑对象了吧”赵恒懒洋洋道。
曾江这个人从不会无的放矢,若不是有了线索,就不会把那个小厮随便杖毙了事。
还有魏阁老,那可是个老狐狸,这两个人,一个敢想,一个敢做,绝不会轻易罢休。
第330章 年少有为
第330章年少有为
只是,有一点,赵恒想不明白。
若是义王妃若真和拓跋弘有勾结,目的又是什么
挑动大齐内乱对她又有什么好处
义王是游侠出身,家世不显,没什么经世积累,义王爷也不懂官场,直性子一副,拼的就是自己的赤胆忠心。
这大概也是皇上为何可以毫无顾忌的信任义王的原因。
而义王的几个孩子都才智平平,不堪大用。
说白了,义王府就是凭着皇上的宠信吃老本。
大齐若乱了,义王府这殊荣可就没了。
义王妃不傻,不会不懂这个。
所以,若说义王府有什么谋逆之心,大家都要笑死,更别说让皇上信了。
除非,铁证如山。
“下官怀疑此事或许与义王妃有关!”
“义王妃”赵恒对这位从游侠成为王爷的义王还知道些,毕竟民间版本很多,甚至把皇上和义王的结义说的像刘关张结义那般传奇了。
但对这义王妃就一点不知了。
曾江便将义王妃和崔家的关系告诉了赵恒。
“原来如此,可即便义王妃和崔家有私仇,和这些似乎并无关系!”赵恒蹙眉。
本来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线索,如今看来,更复杂了。
“殿下,此事牵扯太大又匪夷所思,下官百思不得其解,又不能贸然抓人,此局目前……犹如死局!”
赵恒一张冷峻的脸阴沉到了极点,眉头紧锁,表情透露着焦虑。
照曾江的话,这些年义王妃把义王的姬妾治的服服帖帖,夫君敬重,妻妾和睦,连皇上都夸其贤惠大度,日子过的比皇后舒服多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能让她如此冒险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自己作死,她是疯了
“既然蛇不出动,那我们就只能打草了!”
“殿下的意思是……”曾江一时间没太明白,确切的说不敢明白赵恒的意思。
“派几个人把这义王妃抓了,演一出杀人灭口的戏码,什么都清楚了。”非常时候只能用些非常手段。
不然这样耗着,等对方自己露出破绽,那得等到猴年马月
其实曾江也只是从那小厮身上寻到些关于义王府的蛛丝马迹。
那小厮只不过是个跑腿的,什么都不知道,魏阁老觉得事情牵扯太大,倒不如速速了解,让所有人都心安,便在魏家杖毙了那小厮。
了解了义王府情况后,觉得义王妃最有嫌疑。
“这……”曾江有点不敢相信。
这和土匪有什么分别,那可是堂堂王妃,义王可还活着呢,谁敢如此大胆。
“义王妃总是要出门,总有机会,曾大人觉得是证据重要还是规矩重要”
曾江:……
话是没错,但这事着实离谱了,别说是王妃,就是一般身份也没这么干过。
不过,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赵恒看曾江默许此法,这才笑着拍拍曾江的肩道:“曾少卿年少有为,一定可以做好此事,本王等少卿的好消息!”
曾江:……
楚王殿下在朝堂上无人敢惹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就这脸皮,无人可比。
曾尚书得知楚王殿下离开可算松了口气,追到儿子书房道:“江儿,你和楚王殿下什么时候这么熟了,他深更半夜来找你,你不会是想支持……”
“父亲!”曾江放下书,抬头看向父亲:“楚王并无此想法,儿子自有分寸,但楚王此人不可小觑,父亲以后在朝堂上还是避着些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