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这这这,,,开始没有,后来张大家被打的几近昏迷,马大人才是出来劝阻。闪舞”
“哈哈哈,,,”
弘光皇帝听了那官员的话,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哈哈大笑了几声,声音之中透着无尽的悲凉。
“没想到朕最信任的臣子,竟然和定王狼狈为奸,暗通一气,好啊,真是好啊!”
一边说着,一边弘光皇帝便是一脚狠狠的踢在了马士英的身上,只把马士英是踢得摔了个狗啃屎。
而后弘光皇帝便是不再理会地上的马士英,只是命人将张广延好生扶进宫中将养,离开了。
见弘光皇帝走了,一众大臣皆是许久都没有反应过来,只感到刚才这短短的不到半个时辰,那就像是一场大戏,这大戏真是来的刺激而迅猛,只把他们都是给搞懵了。
不过纵然是一众大臣懵了,但是任谁都是知道马士英的时代结束了,这一点已经是无比的清晰,任谁都是看得明白。
果然,第二天马士英便是在朝会上上奏,说自己近来身体不适,不能在位朝廷效力,要乞骸骨。
乞骸骨就是要告老还乡的意思。
这已经是马士英比较的明智了,知道自己不但是失了宠,还得罪了弘光皇帝,被弘光皇帝记恨上了,
尽管这一切都不是他马士英的本意,他连自己究竟是错在哪里都不知道,就这样被李起稀里糊涂的给套了。
现在他已然是不能再在朝堂上混了,自己主动告辞,那还能有一点退路,至少弘光皇帝还会念及一点往日的情面,让他做一个富家翁。
但若是还赖着不走,要等弘光皇帝来撵他走,那他可就只能是等着身败名裂,冤死狱中了。
本来当朝重臣乞骸骨,不管皇上是不是真的想要他走,那都是要推辞几次,以此来显示皇上对臣子的仁义。
这就跟劝人当皇帝一样,不管那人有多么的相当皇帝,但是总是要先推辞几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德行,
这些都是表面文章,都是做给人看的。
但是此时的弘光皇帝见马士英主动上奏,祈求乞骸骨,那是连一点表面文章都懒得做,直接便是大手一挥,接纳了马士英的请求。
马士英失意无比,跪地告谢天恩后,便是离开了朝堂。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了,为什么李起打张广延,后果竟然这么严重,堂堂一朝首辅都是被撤了
而且这马士英
第三百五十章 皇上息怒
所以说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想要当皇帝呢,因为皇帝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一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人家就是这么牛。
马士英走了,他空出来的内阁首辅的宝座便是成为了许多人的目标。
别看伴君如伴虎,但是这在伴虎的时候,这狐假虎威的日子也是不赖的嘛。
再说了,内阁首辅本来就位高权重,威风八面,只要在仕途上稍有野心的人,又有几人不想当。
于是在马士英退出朝堂后,一众官员皆是眼神热切的看着弘光皇帝,
特别是那内阁的几位次辅再辅,那更加是眼神热切,只盼弘光皇帝可以点他们的名字。
不过令他们失望的是弘光皇帝却没有当场说出继任的内阁首辅是谁,
只是说这内阁首辅干系重大,不能轻易决定,他要好好想一想。
不过这内阁首辅之事可以稍稍延后几天再说,但是那李起命人责打张广延一事,弘光皇帝却是不得不办。
这事情可是关乎他这个皇帝的无上尊严,他不得不处理,否则,不把李起定罪,以后谁还拿他这个皇上当回事。
“诸位爱卿,定王目无君王,擅自殴打朕的宠臣,你们认为当如何定定王的罪过”
因为李起的身份特殊,弘光皇帝纵然是对李起咬牙切齿,但是却也不敢贸然动手。
尽管这时候的李起就在南京城,身边也没有军队在,要杀了李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却也是容易的事情。
但毕竟李起的身份地位,还有那战功都摆在这里,弘光皇帝也是要和一众大臣商议一下,也好拿出一个恰当的罪行来。
一众大臣见弘光皇帝有那内阁首辅的正事不办,抛出来这么个问题,都是一愣。
不过联想到弘光皇帝和张广延的关系,他们又是释然了。
但是就像开始说的,李起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一个处置不好,就要为自己留下巨大的祸根,一般人哪里敢说话啊。
于是整个朝廷鸦雀无声,静的出奇。
见一众大臣不说话,弘光皇帝不由得是来气了,
“怎么,难道朕要处置定王,定他的罪过,你们感到有什么不妥吗”
还是没有人站出来回答弘光皇帝的话,这让弘光皇帝很是气恼,他没有想到一个身边无兵无将的李起,竟然是让一众朝臣这般的忌惮,这要是他身边有军队,那还得了!
“史爱卿,你说,定王该当何罪”
没办法,弘光皇帝便是点了史可法的名字,让他来说。
皇帝就是这样,若是他想要杀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忠是奸,那都不会自己亲口说出来的,
总是要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说,然后他来拍板决定。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万一杀错了,老百姓有怨恨,那也是怨恨那个说话的臣子,不会怨恨皇上。
这样皇上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若是最后民怨比较大,皇帝再把那个说话的臣子杀了,这不就皆大欢喜没事了吗
所以弘光皇帝打的也是这个算盘,先让一个臣子站出来指出李起的罪行,然后他下令把李起杀了。
杀了李起后,若是老百姓反应强烈,民怨极大,到时候再把那个臣子杀了,给老百姓出气,这样老百姓也就安抚了,局势不就稳定了吗
兵部尚书史可法见皇帝点名问自己话,颇为有点慌乱,脚下有点哆嗦的站出来说道:“皇上,臣,,,臣,,,”
弘光皇帝见一向居高自傲的史可法,这时候竟然是说话结结巴巴,不由得是眉头一皱。
&
第三百五十一章 阮大铖
这知府叫何兴,见郡王当街杀人后,便是说什么人命关天,不能善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类的话。
估计这何兴要么真是个一心为民请命的好官,要么就是个想要一心留名青史的,想要借着这件事,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里。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何兴就命人把这郡王给抓了,而且为了防止郡王疏通关系,把这事情给压下来,
所以何兴决定自己先把这郡王给当众斩了,来个先斩后奏,这样就不怕郡王逍遥法外了。
于是何兴将那郡王押到了法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宣读郡王杀人的罪行,要对郡王开刀问斩。
老百姓当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都是纷纷拍手称快,大声叫好,高呼包青天在世,只盼着何兴动作麻利的把那郡王给杀了,他们好看一出大戏。
那郡王这时候见何兴要来真的,吓得是魂不附体,对何兴一番的威逼利诱,却都是不奏效。
而且不但是不奏效,反而他越是这样威逼利诱,何兴那为民请命的自豪感就越甚。
就这样,郡王被押上了断头台,那侩子手也是准备就位,何兴而后便是宣布行刑。
郡王一听,吓得当场尿了裤子,哪知道就在这时,峰回路转,王府长史赶来了。
长史问何兴凭什么杀郡王
何兴答:“本官今天杀他,凭的是大明律法,凭的是天地良心,凭的是一身正气!”
长史便是让何兴拿出大明律对郡王杀人的惩处律法来。
有道是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何兴不疑有他,便是命人将大明律文书拿来,要当众宣读,以让这郡王死的心服口服。
哪知道这律法拿来后一看,上面竟然是明确写明凡皇明亲王郡王一级的宗室,若是杀了普通百姓,无需承担罪责,只需赔偿银三十两,粮三十石,安抚受害者家属便可!
何兴一看这个,傻眼了,大明律不能用了,他自然也就不能再杀郡王了。
郡王死里逃生,估计那时候心里是无比的感激祖宗朱元璋,在以后祭拜朱元璋的时候,那磕头的力度一定是超过了以往的。
言归正传,弘光皇帝听了史可法的话,不由得是一愣,这时候才是想起来了,原来自己虽然是无比宠幸张广延,但是至今自己也没有给张广延一个官身体面。
那这样说的话,李起杀的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了,按照皇明宗室的规定,亲王杀一个百姓,哪里还需要承担什么罪责,
真要那样的话,皇明宗室估计早就死了一大半了。
这下弘光皇帝是懊恼不已,心里那后悔的劲是别提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给张广延封一个官身,有多大封多大,哪怕是虚职也好啊。
“那如此说,朕岂不是治不了定王的罪”
史可法不敢在再作回答,只是跪地,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
弘光皇帝见此,气的是直跳脚,“难道朕贵为天子,还要忍受定王这个臣子的气吗你们说,朕要如何才能治定王的罪!”
一众大臣见此,皆是一撩下摆,跪地山呼道:“臣等无能,皇上息怒。”
“无能无能,你们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说这句话,朕要你们何用,退朝!”
说完,弘光气急之下,便是宣布退朝,气呼呼的走了。
一众臣子见弘光皇帝龙颜大怒,宣布退朝,皆是摇头不止,而后便是各自散去。
不过一众大臣之中却是有一人起了别样的心思,这人便是右副都御史阮大铖。
只见这阮大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丝毫没有一般大臣那般因为弘光皇帝发火,而垂头叹气。
相反,他更加是有了精神,似乎是闻到了自己的机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物降一物
“行了行了,你就不要来拍朕的马屁了,其实这收缴定王兵权的事情,朕早就是在着手整备,本打算待定王在这京城安顿后,再派人去,现在看来,却是不能等了。”
原来弘光皇帝之前和马士英早就是商议好了,只要李起一进京,便可着手收缴李起的兵权。
按照打算,这事情还得再过十天半个月,待得人心渐定的时候再动手去做。
只是没想到李起才刚来京城没两天,就把那张广延给打了,连那马士英也辞官回乡了,这也不知道是谁在算计谁。
阮大铖见弘光皇帝早有收缴李起兵权的打算,也是高兴,这也就免了许多的口舌。
“皇上,自古为将者,皆是朝廷防范的重中之重,如今以这定王的做派来看,他必是野心不小,皇上可千万别相信定王发的什么誓言,这誓言对君子来说是天地万斤之重,但对小人来说,那就是张张嘴,还请皇上心中要有数。”
“行了行了,朕知道,你就说朕收缴了定王的兵权,到时候以何借口治他死罪”
弘光皇帝急不可耐,一刻都不想耽误。
阮大铖道:“只要皇上派人接管定王兵马,使我大明大局不乱,届时只需一道圣旨,便可将定王赐死,皇上您贵为天子,杀个臣子还要什么借口”
弘光皇帝恍然大悟,心说对啊,我是皇上啊,杀个人还要什么借口,直接赐死不就得了,这要不是顾忌他的兵马,现在下圣旨也行啊。
亏得之前自己还愁眉苦脸,这要是传出去,真是要被人笑话死。
想明白了个中道理,弘光皇帝只感到豁然开朗,一下子这精气神便是上升几个台阶不止。
不过要杀李起,还得先收李起的兵权,把李起在山东的兵马收归朝廷掌控,这掌兵的人选又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依爱卿之意,朕当派何人前去山东接管定王兵马”
这个问题凭着弘光皇帝自己,那自然是没有一个头绪的,因为他长处不在于此,所以他便是又对阮大铖问道。
阮大铖对此早就是心中有数,所以阮大铖想都没想,便是胸有成竹的回道:
“回皇上话,接管定王兵马,最为合适的人选便是兵部右侍郎堵胤锡,次之则为兵部尚书史可法。”
“哦”
弘光皇帝听阮大铖说了这两个人选,不由得是疑惑的“哦”了一声,而后不解的问道:
“怎么史可法这个兵部尚书,反而是不如堵胤锡这个兵部右侍郎”
阮大铖微微一笑,道:“史可法史大人虽然是个尚书,也素有清名正直的名声,但是要想震慑定王兵马,还是比堵胤锡堵大人差之一筹!”
“哦,这是为何”
“皇上请想,定王那般的人物,身份地位尊贵无比,试问天下又有几人能够入他的眼,如此,便更不要说敬重佩服了。
但是堵胤锡堵大人却是少有可以震慑定王的人,前翻堵胤锡堵大人出使山东,对那定王当头棒喝,定王能如何,还不是生生受了,
定王都只能生生受了,他的那些手下大将,又岂有不服之理!
这便是老话说的一物降一物,堵大人如今名满天下,又岂是等闲,在这方面,即便史大人是尚书,也是必不如堵胤锡!”
如今的堵胤锡因为李起的一番刻意运作,现在已经是名满天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般之
第三百五十三章 生死置于度外
见李起和顾炎武两人如此淡定,刘桃树不由得便是急了,
“殿下,为防万一,你还是赶紧和千章换一身衣裳,到时也好杀出重围!”
李起将目光从棋盘上移开,落在了刘桃树身上,眼神之中那欣慰之情浓烈,因为李起此刻想到了刘桃树的儿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