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学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说那个谁
“开玩笑得有一个分寸,得分场合!哪里像你们整天把开玩笑逗人乐当生活你们觉得天天时时刻刻这样,有意思么”
“这这这”别人自然是不解地辩解道“生活不就是要多一些乐趣么哪里能像你那样!整天板着个脸,你比先生还先生了呢”
“你讨打是不是”子路顿时火大,作势打人。
“你你敢打我你”对方见状,吓得不行。
大家都知道!子路不是好惹的。他力气大,能打。你要是激怒了他,他不打你才怪。尽管!子路从来没有打过人。可他发起脾气的那个样子,好像是要打人的。
在子路还没有来之前,孔子是整天板着个脸,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结果!子路来了,子路比他还先生了。
当然!子路也不是整天都那样,也不是不让别人开玩笑。而是!你要是把开玩笑逗乐别人当生活,整天都没有一个正型,那么!他就要对你发脾气,指责指正调教你了
偶尔的时候,他也开玩笑。
大多时候,都是曾点就拿他开涮。
别人拿他开涮他是当场生气,而要是曾点一张笑脸对着他拿他开玩笑,他则是一脸无奈地应对。
结果!大家都觉得子路就服曾点。
别人拿他开玩笑涮他,他可能当场生气。而曾点拿他开涮,他则一副好笑脸。
自从学堂里有了子路,孔子好像省心多了。有了子路,很多事情不要他出面说,子路早已看不下去了,替他出头,收拾了别人。
自从学堂里有了子路,乐歌也省心了不少。
要不然!孔子不在学堂的时候,很多事都要他去过问。现在!无须他交待,子路就主动去为他办了。
特别是学风问题,更是不用他操心。
以前!要是开玩笑逗乐什么地出了问题,一般都是由曾点出面摆平。曾点是开玩笑逗乐方面的老大。这种学风是他带起来,所以!他必须作出界定!
“开玩笑要有度!你们开的有些过了!”
“你们要学我!我能开玩笑,我能把事情惹起来,但我也能摆平!不需要别人来给我擦屁股的!你看你们这这这”
“你能把别人惹生气了,却不能让别人释怀还让别人从此不愉快。那么!你的逗乐本事还没有学到家!还要好好学!”
“你们为什么不能摆平是因为你们品德不行!我不是欺负人!也不是嘲笑别人,而是纯粹的逗乐开玩笑!而你们!之所以招惹别人生气,不能把事情平息下来。那是因为!你们品德不行!你们的智商不行!你们都什么人啊你们以为这是开玩笑你们这明明就是嘲笑羞辱!耻辱别人!所以!别人只会恨你!……”
曾点这哪里是劝说别人分明是在调教别人,教别人怎么拿别人开玩笑怎么逗乐别人
子路觉得在适当的时候开开玩笑,适可而止是可以的。而你要是时刻想着开玩笑,整天没有一个正型,说正经事的时候变成了开玩笑,那么!就不正常了。
说正经事的时候,也是可以开玩笑的,活跃一下气氛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是!你不能放下正经事来开玩笑啊
大家在说正经事的时候,你偶尔冒出一句玩笑话,这是可以的。但是!你开了一个头后,也可以接着开。接连开两个玩笑也可以,不能再多了。再多了,就把说正经事变成了不正经,风气就坏了,质就变味了。
你要是教条,说别人开玩笑可以,为什么我开就不可以呢那么!说明你没有把握到火候,在可以开的时候你没有开,在适可而止的时候你却还没完没了。
也有的人欺负人别人在玩笑活跃气氛可以,而你就不行。你开玩笑也活跃了气氛,但是!却被别人或者领导训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不是开玩笑没有把握好时候,而是!别人在欺负你!
曾点之所以一直保持着开玩笑逗乐不惹人生气,原因就在这里他把握住了火候。在适当的时候他开玩笑,在不适当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正经。
还有!曾点人精,智商搁在那里。算是个有头有脸的,别人不会不敢欺负他。所以!他可以开玩笑逗乐别人,别人旁人都不会指责教训他的。
领导开玩笑活跃气氛,你一个下属能说领导没有正型人家的脸面比你大,你能指责别人没有一个正型是不是
所以!学堂内尽管有了子路这个正人君子,也一样有曾点存在的空间。相反!有了曾点的存在,反而能够增加气氛活跃气氛。
要是没有了曾点,都是孔子子路这种正儿八经的人,那还不死气沉沉哪里来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
学堂内自从有了子路,曾点有了一个对手之后,管理上面也就更容易了。因此!孔子更可以放手不管日常校务上面的事。除了必须他教的课程外,其他方面的事他基本上不过问,好像他不是校长,而只是一个普通老师。
自从学堂方面可以放手后,这一段时间的孔子,大多时间都在鲁宫那边或者季平子的府上。不是从事本职工作就是研究周礼,看周礼方面的书。
。
第655章 人生路上又迷茫
分卷鲁国风云
第699章人生路上又迷茫
孔子潜心研究周礼,为鲁国的礼仪事业做出了贡献。所以!他在鲁国的官`场上,基本上立了足。
因为鲁国重礼,在大周天下树立了很好的形象。各国使臣都很希望到鲁国来走一趟,享受一下“鲁国待遇”。
自从齐国国相来访后,孔子的名声就在齐国传播开了。齐景公听说孔子的才学后,就一直想挖鲁国的墙脚,把孔子挖过去为他服务,为齐国做事。
为了名正言顺,齐景公就开始制造声势,说孔子如何如何。结果!孔子不仅在齐国国内很有名气,也在鲁国有了更大地名气。
孔子本来在鲁国小范围内就有名气,比如说!在开创私学上面,他就已经在小范围内出名了。
在鲁国官方,因为季平子等人的打压,孔子是有作为的。
可是!有了齐国的追捧,鲁公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想重新重用孔子。可季平子不干了,不想孔子又回归到鲁公那边。所以!不得不重视起来。
是啊!人家外国君王都重用孔子,你鲁国的大夫能不重用他么你要是不重用,那么!孔子就被人家给抢走了。
因此!迫于外界的压力,季平子等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来。孔子!从此在鲁国有了应有的重视。
表面上!孔子是有了声誉,得到了重视。可孔子的内心里很清楚,季平子等人只是迫于外界压力,其实并没有实际上重用他。他!成为鲁公(鲁昭公)第二,一样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傀儡而已。
给了你名誉有什么用只是名声好听一些而已。你并没有实权,并不能实际上做些什么。
孔子他不想要这个虚名,只想把周礼恢复过来,让鲁国成为一个真正地礼仪之邦。而不是一个表面形势,其实上我行我素还是原来的腔调。
这种虚假做作出来的“礼仪之邦”,不是他孔子所希望看到的。
更是让孔子无法接受的是季平子等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有外国友人在场的时候,他们是一个很“周礼”的人,把鲁公当回事当成君王,他自己也是各方面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行事。可一旦客人走了,或者在客人的背后,马上就变了一个人。
因此!就有了“八侑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一侑是指一列八人,八侑就是八列八八六十四人。而周礼上规定,这个等级的歌舞,只能周天子才有的待遇。可季平子等人,却在背后让下面的人如此歌舞。
孔子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是因为!他被季平子任命为司仪后,这些节目都是他编排出来的。原本是假设周天子来鲁国巡视天下,鲁国给予周天子如此待遇。结果!季平子等人把它拿来自己享受了。
孔子得知此事,气得差点当场顶撞季平子。
可是!他是臣子,级别比季平子等人低级。因此!无法直接说出来。再则!你要是指责了,人家只会说哦!我是来检验一下他们这些歌舞人员,不让他们生疏了。
你要是再追问,人家还不说你排演的时候呢难道不是一样享受了这个待遇你能说你没有享受这个待遇
在权力者的狡辩面前,你的一切理由都是不成立的。
因此!孔子觉得自己在鲁国没有法子呆下去了。
这不齐国方面早已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
所以!孔子就借助“访问学者”的机会,去往齐国。
表面上!孔子是去做“访问学者”的,是齐国方面请去讲学的。其实!孔子是想去齐国施展自己的才学,把周礼发扬光大。
结果!孔子在得到鲁公季平子的授命下,出访齐国。
孔子不是私自去齐国的,而是“公派”。
传说!在孔子出访齐国的路上,遇见了弹奏“韶乐”的人。孔子跟随乐师学习了韶乐。
韶乐是古乐,传说是舜帝时期的宫廷韶乐,也是“国乐”。
什么叫国乐就是国家有庆典的时候,必须演奏的乐曲。
孔子在鲁国才学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很向往三皇五帝时期的和平景象。所以!对韶乐特别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很认真。
到了齐国后,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重用。齐景公还准备给他一块土地,让他留在齐国。可孔子没有接受,拒绝了齐景公的好意。
其实!不是他不接受,而是!他无意中看到了齐景公手下臣子对他的嫉妒和不满。在某些人的暗示和威胁下,他不但不敢接受,还不得不离开齐国。
就这么着!孔子又从齐国回来了。
因为是公派去齐国的,所以!回来鲁国后,他依然还是鲁国的官员。表面上!一切依旧。甚至!比以前的官职还大。但实质上!他更加地得不到季平子等人的重用。
无法施展才学的孔子,再次进入人生迷茫期。
孔子的人生,已经进入几个迷茫期了。在他少年的时候,他就进入过一次迷茫期,对人生有了思考。
那个时候!为了减轻娘亲的负担,他选择了放弃学业,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丧乐队中,在别人的丧礼上吹奏哀乐,以此来挣钱,减轻娘亲的负担。
如果他不顾娘亲的身体和辛劳,也许能够完成学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士。
完成公学正规教育的人,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人完成了大学学业,是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的。还有!他可以承受父亲的爵位。从此!过上真正地士生活。过上贵族生活,衣食无忧。
可他做不到!他不忍心看着娘亲(颜征在)拖着病体劳作挣钱供他上学。
孔子的第二次迷茫期是在娘亲死后,他参加季平子举办飨士活动被阳虎拒之门外之后。他迷茫了好长一段时间,决定改变眼前的局面困境。
正好!宋国方面捎信过来,让他去宋国迎亲。他借助这个机会离开鲁国,去宋国迎娶亓官氏。
从宋国迎娶亓官氏回来后,为了改变命运,他放弃了吹奏丧礼挣钱的机会,准备办私学。结果!私学没有创办成功,手头上的积蓄却用完了。
这一段时间!孔子很迷茫!甚至!很无能无奈!面对现实生活,他是一点改作都没有。
第三次迷茫,是私学办成功,得到鲁公和季平子重用后。不!是被季平子架空权力赶回家闲置的那段时间。
后来私学又有了新的起色,他才从迷茫中走了出来。
这回!是孔子人生的第四次迷茫。
虽然还在鲁宫中做事,还一样得到季平子表面上的重视,可他内心里,却是无法承受。
因此!他向鲁公季平子提出去洛邑找老子“问礼”的请求。
去东周洛邑周藏室向老子问礼,那只是一个借口。问礼是其一,问人生才是主要目的。
。
第656章 问礼于周
孔子向鲁公(鲁昭公)季平子等人提供去东周洛邑向周藏室老子问礼的事,得到了批准。于是!他作为鲁国公派学者,前往周洛邑向老子问礼。
随着孔子名声的不断扩大,不仅平民百姓来上他的私学,就连贵族那边,也有不少人让其子孙来跟他学礼。
礼!不仅仅是礼,也是一个人品德的代名词。懂礼!代表你这个人有品德。
其中有几个人,还是鲁国当权者的儿子。那些攀附者,就更不用说了。不同与平民百姓的是这些贵族子弟,大多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都是从小就读于鲁国公学。来孔子私学学习,也只是挂个名而已,并非天天来上学。
来孔子私学学习,主要是为了跟随孔子学习周礼。
孔子为了迎合这些人,往往有这些人在学堂的时候,他都会例外开一堂周礼课。
因为在鲁宫中事业不顺,孔子有时经常不去上班。不用去上班,去上班了也没有什么事做。
所以!他有的是时间。每次有贵族学生来的时候,他都会例外开一个临时班,给这些贵族学生讲习周礼。
所谓的“习礼”,就是这么回事!有人来学习周礼了,孔子就例外地开一个班,讲解周礼。不仅讲解,还一边示范动作怎么行礼,怎么行跪拜大礼。见什么人行什么礼,怎么当领导接受下面的人行礼……
一切准备就绪,孔子就以鲁国公派学者的身份,前往周洛邑向老子“问礼”。
问礼是其一,向老子请教人生解疑释惑人生,才是此行的重要目的。
鲁国方面,给孔子派了一个车夫和两个书童。
车夫!孔子没有要。路途遥远,他担心出意外。再则!不想增加鲁国的财政负担。书童!他却是接受了。
这两个书童,都不是一般人物,都是有来头的。一个是南宫敬叔一个是方忠。
南宫敬叔是谁
南宫敬叔是孟僖子之子。
孟僖子又是谁
孟僖子:姬姓,孟氏,名貜,谥僖。春秋后期鲁国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
他曾经随同鲁公(鲁昭公)出访楚国,途径郑国,到达楚国皆不能以礼处理外交事务,孟僖子深以为耻,遂发奋学习周礼。公元前518年,孟僖子将死,嘱咐二子师侍孔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