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董昭这边很是高兴,端起酒杯道:“好好好,眼下正是好时节,某这就给家里写信,争取在正旦日前,让你完婚。”

    董明也将酒杯端起来,对着董昭举了杯,笑了笑道:“如此,甚好。”

    说完了这件事,董昭对着两个婢女使了一个眼,两人很快告退。董明见状,正襟危坐,知道董昭要开始谈正事了。

    “伯照,某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以董家族长的身份问你。”董昭一脸严肃的看着董明,郑重的说道。

    董明颔首,示意董昭继续说。

    “你,究竟想要做什么”董昭这问题,很宽泛。

    董明闻言笑了笑,轻轻将酒壶拿起来,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然后轻轻喝了一口,反问了一句:“所以董家眼下是要做出决定了吗”

    “要看你打算做什么了。”董昭轻声回道。

    董明沉默,脑海中不停地思索着。

    如今董昭虽然回到了洛阳,挂了一个议郎的官职。但实际上董明却很清楚,他还是袁绍的参军。而董访如今也是议郎,不过却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很显然是董家留的后手。

    真要说的话,董家如今算是两面下注,一面是袁家,一面是刘汉皇室。

    而现在,董明异军突起,董家很显然想要有所动作。但是又不清楚董明到底是什么打算,所以才会有董昭相邀一事。

    婚事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董明思索的是,要不要跟董家透露一点口风。对这个忽然找上门来的亲戚世家,他其实是不怎么信任的。但有一点,作为世家大族,一旦他们决定帮助董明的话,一定会全力以赴,前赴后继,生死不论。

    就像曹家、夏侯家之于曹操,孙家之于孙坚父子三人。

    “某家”董明喝了一口酒,将酒杯放下一字一顿的说道:“要推行新政。”

    房间里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被温热的黄酒,发出啵啵啵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董昭打破了房间里的沉默:“伯照,可是想好了”

    “嗯。”

    董昭看着董明,后者也看着他。

    董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是跟真正的顶尖豪门相比,不管是实力上还是底蕴都有所不足。不然也不会选择下注袁家了。

    但是眼下,董明要做的事情,如果成功了。他董家就有机会一飞冲天,再进一步成为大汉朝的顶尖豪门。

    这对董昭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前提是董明能够成功。想一想,那些施行新政的大佬们吧有几个能够成功的,又有几个善始善终的

    董昭在犹豫,这是一次豪赌,赌赢了董家福泽延绵数代,赌输了那就万事皆休。

    董明看着董昭,知道他在犹豫,不过他也能理解。毕竟这不是他董昭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族的兴衰。

    “伯照你有几成把握”董昭问了一句。

    动心了啊。

    董明笑了,笑的很是开心,伸出一根手指头到:“十成。”

    “十成你伸出一根手指头干嘛”董昭有点懵,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然后道:“伯照真的那么有信心”

    董明反问道:“若是某家自己都没有信心,那这新政才真的难以成功,不是吗”

    董昭颔首,然后深吸一口气道:“某需要思考几天。”

    “能理解。”

    接下来两人又闲谈了几句,董明告辞。

    他离开之后,董昭坐在位置上皱着眉头,很是纠结。这个时候,从后面走出来一个人,坐到了旁边的矮几前,正是董访。

    “大兄在担心什么”董访问道。

    “嗯听你的意思,是打算劝说某家带着董家跟着伯照”董昭看着董访,反问了一句。

    董访点点头:“你没去过明德书院,也没见过新学门人,所以你没有信心。”

    “何出此言”董昭皱着眉头道:“某家也仔细了解过新学。虽然说是新学,但是并没有获得过天下的认可,说白了不过是伯照自娱自乐。”

    董访闻言摇摇头道:“大兄你是做过地方官的。推广过曲辕犁吗”

    “自然。”董昭点点头。他是个能吏,这种有助于百姓还能提高政绩的事情,他肯定会做的。

    “百姓喜欢吗”董访又问了一句。

    董昭点点头,然后才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新学在百姓中很受欢迎”

    “荆北、徐州、青州、汉中郡等地,新学已经是一等一的学问。”董访回了一句。

    董昭沉默了。

    “大兄。伯照推行新政,不是一时冲动。有新学作为理论支撑,有新学门人为爪牙,有陛下的新人,他自己也有谋略有手段。若是再有董家的帮助,成功的可能性绝对超过五成。”董访顿了顿道:“五成的成功率,值得搏一搏了。”

    董昭听完,沉默了半晌之后,缓缓点头:“把家里几个不成器的小子都送去太学。”

    “大兄,这么说你是打算支持伯照了”董访很是开心的问道。

    “再看看。”董昭道:“不过按照董家嫡子的待遇,先给他应有的支持再说!”

    “也好。”董访点点头。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儿各自离开。董访出了家门之后,直奔自己的别院。到了门口,就可以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声。

    董访笑了笑,推开门进去,就看到自己儿子正在院子中读书。纸质的书,明德书院编纂,明德印刷坊印刷的经济学教材。

    事实上,不管董昭如何决定,他董访都已经决定跟着董明一条路走到黑了。去了几次明德书院,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已经全被董明折服。

    当他得知董明要来洛阳就官的时候,是整个洛阳城除了戏志才等人,最兴奋的人。

    “伯照,正是你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为兄愿意为君前驱。”




188章 何进请立国本
    董明升级为高级名师的第二天,他被刘宏召见,去了刘宏的寝宫之中。

    等他到了的时候,何进,蔡邕、刘焉,以及司空刘弘,司徒丁宫全都赫然在列。太尉、司徒、司空都在,再配上刘焉这个宗正,大将军何进。加上他自己这个主管礼仪的太常,董明立刻意识到刘宏想要做什么。

    这个阵仗,董明第一反应就是刘宏要册立太子了!

    他扫量了一眼殿内,目光在刘宏的脸上稍微停顿了一秒钟,然后移开。却正好看到了张让,有些不自然的表情上。

    “这个老屁股想干啥”

    董明留心了一下,然后低着头默默地走到末尾处,站定。

    “微臣见过陛下,见过各位大人。”老老实实的行了一礼,他如老僧入定一般,站在那里动也不动。

    他眼下不太清楚,是刘宏想要立太子,还是这些大佬为了争国本逼着他立太子。局势没有闹清楚之前,他不打算开口。而且董明很清楚除非刘宏快死了,不然他是不可能立太子的。

    虽然历史学的不好,但是恰好他知道,相较于刘辩,刘宏更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协。原因嘛,倒也挺扯淡的,老刘家的光荣传统。

    刘辩“不类己”

    最关键的是,刘辩跟刘宏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而且出身也不好。

    何皇后不过是个宫女,严格算起来,刘辩只是庶出。若不是刘宏前几个儿子都死了,刘辩估计也就只能当个闲散皇子。

    生下了刘辩之后,何氏母凭子贵,成为贵人。后来宋皇后身死,两年之后,何氏成为何皇后。也是这个时候,刘辩才真真的算是有了争龙椅的资本。

    不过,这也没用,除了年龄之外,刘辩跟刘协相比一点儿优势都没有。甚至都不如刘协与刘宏那样亲近。

    在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中,而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刘辩本名,称他为“史侯”。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氏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皇子辩。

    这些年因为董明的缘故,刘宏可以跟刘辩亲近了一些,但也没啥用。

    说白了,董明只是他老刘家的一个臣子,除非董明能够成为一国宰辅。那刘宏就是再不喜欢刘辩,为了老刘家千秋万代,也得捏着鼻子送刘辩上皇位。

    或者换了董明。

    当然这些都说远了,就说眼下。董明来了之后,一个小黄门知趣的将宫门关上。最后一缕阳光被挡住,透过窗户纸进来的一丝微光,反而让屋内的气氛更加的沉闷。

    刘宏面无表情的坐在软塌上,缩在袖子里的拳头握的紧紧的。

    “诸位爱卿,既然都来了,那就开始吧。”他眯着眼睛,语气平淡的说道。

    董明闻言低着头眼睛眯了眯,他能够感受到刘宏压抑在胸中的怒火。然后他就明白了,刘宏估计也是被赶鸭子上架。眼下他就要在轮到他开口之前做好决定,是站在刘宏这边,还是跟着争一争国本。

    就在董明案子琢磨的时候,何进开口了“陛下,臣有一言昧死进!”

    第一句话拽了个文,董明眼睛瞟了一下何进,又看了看刘宏。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怕是找人写好了说辞背下来的吧

    果不其然。

    何进接下来一通比比,文采斐然,旁征博引。按照他话里的意思就是,我不是要争国本,也不是要逼迫您,实在是如今天下动荡,正需要立太子,以正国本。

    “夭寿,你这是帮刘辩你这简直就是坑他!”董明听完何进的话之后,气的想要弄死他。

    争国本可以,刘宏顶多也就是生气!你争国本还找人弄了一篇文章,似模似样的背了下来,你要干啥你要作死啊!平日里文书往来,你找人润色一下就行了。

    这会儿你还来这套你这样搞,就是摆明车马了告诉刘宏,老子就是要让你立太子。别说刘宏是个皇帝了,就是一土财主被人这样逼着分家产,也得爆炸。

    “哦大将军觉得立谁为太子合适一些”刘宏听完了何进的长篇大论之后面沉如水,反问了一句。

    “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如今陛下膝下,皇子辩最为年长。因此臣请立皇子辩为太子。”

    何进又说了一句蠢话。

    董明忽然觉得,不如上去把何进的狗头拧掉算了。他再说两句,刘宏估计都能把刘辩给仍出去自生自灭了。

    不管怎么说,这太子立谁,都得是皇帝自己说了算。大臣们顶多以势压人,让皇帝知道选谁更合适。没听说一个臣子,还是手握军权的臣子直接说要立谁谁谁为太子的。

    何进话音刚落,董明就知道今天肯定得出大事儿。

    “你们呢也觉得应该让辩儿当这个皇帝吗”刘宏眯着眼睛问道。

    所有人都感受的到刘宏内心深处汹涌的怒火,但这个时候了,不管是认同还是不认同,都得开口说话。不然一个不敢言,不能扛事儿的帽子就得被扣在头上。

    这个时候压力最大的是蔡邕,他必须第一个开口说话才行。

    “臣”蔡邕是个典型的保皇派,忠于汉家天子,受刘宏大恩,对何进逼迫刘宏立太子这件事,他其实很是反感“臣以为,立太子之事,不用急于一时。如今陛下春秋鼎盛,朝中众正盈盈,正是大汉再兴的时候。臣以为陛下还是再多辛苦几年再说立太子的事情吧。而且两位皇子年龄尚幼,也看不出来什么。”

    蔡邕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反对。

    “太尉此言差矣!”

    董明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人是司空刘弘。这位跟上面那位同音不同字,更巧的是跟刘备老爹同名。

    别的不说,刘弘这名字起的还是不错的。

    同时,这位也算是董明的顶头上司!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董明得听他的。

    “如今天下动荡,正需要立太子,正国本!且皇子辩从小仁厚宽和,又跟随大儒学习多年。正适合立为太子。”

    刘弘说完,退后一步,不再说话。他开口只是为了向刘宏表明态度,并不是真的要辩驳蔡邕。这种情况下,只要表明态度就行了。刘宏也不需要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只需要知道哪一位皇子的支持者更多,官更大,权力更大就行了。

    口才再好,在这种时候也是一点儿用都没有。

    “你们觉得呢”刘宏看向了一直没开口的丁宫和董明。至于刘焉,他的心思压根就在这件事上,对他来说,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都无所谓。

    丁宫吸了一口气,上前一步道“臣以为天祸汉室,丧乱弘多。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心,请立太子。”

    三公有两个要立太子,再加上大将军何进。这几乎已经成了定局。刘宏只好看向董明。

    董明心里哀叹一声,这个时候他很清楚,一旦他选择站在刘宏这边,反对立太子的话,那么立刻就会得罪何进三人。

    而且,反对立国本,还会让朝中大臣们不齿。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中间,躬身行了一礼,然后道“立太子,正国本乃是国朝应有之事。只是兹事体大,关乎我大汉此后数十年兴衰,不可不察也。”

    顿了顿,他又道“臣以为,将国比之于人,陛下乃国之首脑也,生杀予夺乾纲独断,太子国之心脏也。心弱,则体弱,体弱,则志不能达。因而,若立国本,应择二位皇子中优者为佳。”

    董明的意思很明白,立太子我同意了,但是立谁,得看谁更优秀才行。

    “不若让皇子辩与皇子协观政,以年为限,陛下出题考之,优者可为太子。”董明最后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来。

    怎么说呢,董明这番话,算是两边都不得罪。既没有全盘否定何进等人立太子的想法,也没有让自己的政治盟友蔡邕无法接受。

    再一个就是,也能让刘宏就驴下坡,多一些缓冲的时间。

    “皇子辩年长,皇子协年幼,这是否不公呢”丁宫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1...8889909192...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