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哦他说了什么”
王则之眼睛一亮,期待的等着文一的下文。
“大人,据刘黑虎交代,寿阳知县、文举人胆大包天,他们伙同八大官绅私下联络了金国的商人。
他们与金国进行米粮、武器等军用物资的贸易,同时花费重金买通了太原、大同、宣府边军,致使朝廷限制建奴之策成为空谈,此等人该杀。
这寨子里的火器、粮食、茶叶、盐巴都是要卖到金国去的,此乃卖国之举。
他们与金国商人的往来密信就藏在黑虎寨的
第二十六章:关公面前耍大刀
王则之突然大义凛然的说辞使文一感到莫名其妙,他一时竟然呆住了。
别说文一,就是王则之都不信他刚刚胡诌的鬼话,这都是为了送走文一。
他总觉得文一是个不稳定炸弹,说不定哪天把他卖了他都不知道。
此刻王则之只想把他送走,不管文一有什么阴谋,只要送走了,他有阴谋也使不出。
王则之拉着文一的手,如同多年不见的好友一般跟他热切的聊了起来。
两人有的没的聊了半天,就是没聊什么正事。
王则之拿来一千两白银,说什么都要给他,文一却以受之有愧为由死活不接。
大堂里的人看着两人如打太极一般,你推我搡,最终文一还是不敌厚脸皮的王则之收下了一千两白银。
文一收下银子之后,就奉上钥匙,任凭王则之处置。
他没想到的是,王则之取出一匣子密信后,直接扔给了文一。
然后像赶苍蝇似的推着他赶紧离开。
文一拿到密信之后,表面上神情平静。
其实,他的内心还是有些难以置信,竟然这么容易就从王则之手里拿到了密信。
事实上王则之是深知其中厉害的,如果密信留在他手里,不知多少人会想要他的性命。
这就是一个烫手山芋,给了文一刚刚好。
文一走出忠义堂,用小拇指打了个呼哨。
不知从何处走来六人,跟着文一一起离去了。
“大人,就这么放他走了”阿牛看着文一离去的背影不解的问道。
此刻的王则之正在皱眉思索,并没有回复阿牛的提问,过了片刻,王则之忽然开口说道。
“文一坑我。”
阿牛有些不解,正打算追问发生了什么事。
“吩咐下去,任何人不要喝黑虎寨的水,水里有蒙汗药。”
“是。”
阿牛领命而去,王则之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有太多说不通的地方了。
如果说文一是为了密信,为什么要把他引到黑虎寨呢
完全没这个必要。
王则之一边思索,一边漫无目的在寨子里走动。
当他走到地牢门口的时候,被地牢里吹出来的又腥又臭的风味给熏的打了个寒颤。
他嫌弃的捂着鼻子正打算离去,忽然猛的转身。
地牢,这是他不曾去过的地方,还是文一开口他才知道这个寨子里原来有个地牢。
当他来到地牢里的时候,浑身汗毛根根直立,一股凉气从尾椎骨一直冲到脑门。
关在地牢里的土匪全部死亡,无一幸免。
在地牢里的刑训室内,绑着一人。
这人的手指还有脚掌全都不见了,而他面前的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拼接好的手指骨头,还有两只完整的脚掌骨。
王则之只觉胃内翻腾不已,正在他忍不住将要离去的时候。
他在刑训室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封书信。
“消丁银,去火耗。
可见,则之有经天纬地之大才......何不效忠朝廷......
锦衣卫--李若琏。”
洋洋洒洒几百字,就将整个事件的始末写的清清楚楚。
原来文一的真实身份是锦衣卫,李若琏。
商队出城的消息是他泄漏出来的,他的目的是消灭两支土匪队伍,其中一支是黑虎寨,另外一支就是混天王的队伍。
他抱金求存,设计毒晕黑虎寨,引诱王则之带人来黑虎寨都是他设计好的。
而他已经提前在黑虎寨布下了天罗地网。
布满整个黑虎寨地牢的火药,因为地牢正好在黑虎寨的地下,只要把这里炸了,整个黑虎寨就会坍塌,到时候寨子里的人不是被炸死就是被活埋。
王则之看完他留下的这封信,只觉毛骨悚然。
原来这一切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他不仅要拿到这些密信,他还要坑杀两支土匪队伍。
本来他是要连王则之一起杀了的,可他没想到王则之会带着一群流民控制了黑虎寨。
他不忍心杀害这些无辜的流民,更是对王则之起了惜才之心。
尤其是看过王则之所写的那些东西之后,他犹豫了。
然后,他设了一道考验,如果王则之不肯交出这些密信,那么他就会痛下杀手。
结果,王则之毫不犹豫的把那些密信丢给了他。
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情,王则之活下来了。
如果换个人说这些,王则之肯定不信的,锦衣卫就不一样了。
锦衣卫,明朝令人逆风丧胆的特务机构。
属于内廷的侦察机关,最为皇帝所亲信,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皇帝搜集情报监察百官。
虽然到了崇祯时期,锦衣卫已不复当年的威势,但是锦衣卫
第二十七章:急于求成的崇祯
紫禁城,弘德殿。
兵部尚书王在晋上奏南赣兵祸之事,崇祯大发雷霆。
“想当初,我大明朝如日当空,光照寰宇,万国来朝。
为何朕登基以来,贼寇四起,天灾**此起彼伏,朝廷税赋难支,各府州民怨沸腾。
如今魏阉早已伏法,朝政为何还是这么举步维艰
祸根何在
朕当如何”
崇祯说完之后,看着满朝文武,结果所有人低下头,沉默不语。
“朕有满朝文武,可有一人可用啊”
崇祯有些落寞的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皇上,是兵祸啊,兵祸拖垮了国家,逼死了百姓,搞乱了江山啊。”户部右侍郎李待问越众而出开始发言上奏。
“皇上,臣掌管兵部,兵部之患只局限于关外建奴之乱,并非心腹大患,比兵患更可虑的是中原各省的贼匪之乱,兵部每年兵患大部用于剿匪,而乱民越剿越多,此祸远胜于兵祸。”
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王在晋上进一步奏言。
“王尚书,此言差矣。
万历朝边饷只需五十万两足矣,然本朝开元至今,边饷竟增至四百七十七万两,是万历年间的九倍以上啊。
边饷所耗甚巨,而朝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三百多万两。
此饷从何而来,从国库而来,从百姓而来。
百姓月银若有二两三钱,便不会从贼。
是兵祸,是边饷,是辽饷之祸啊。”户部右侍郎李待问据理力争毫不退缩。
“禀皇上,臣以为本朝虽然开元未久,但皇上治国有方,以初显盛世景现,天下子民无不磕首称颂。”
就在李侍郎和王尚书针锋相对的时候,一个和稀泥的郎中跳出来拍马屁。
“禀皇上,臣以为国家之所以贼匪横行,乃是因为中原府州,灾害不断所造成...”在上一个郎中跳出来之后,又有一个郎中跳了出来开始找推脱之词。
“爱卿,臣记得永乐年间也有灾祸横行的时候吧为何那时候可以恩威天下,惠泽四海”
朝堂上本来还在争论的李侍郎和王尚书,在两个和稀泥的郎中几番言语之下就跳出了前一个话题。
这是因为如果断了边饷、辽饷将会断了朝廷各级官员的层层克扣,还会断了地方官员的层层盘剥。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朝臣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李侍郎说的是对了,也不会有人赞同。
这是因为朝臣在魏党结束把持之后,接着又被东林一党所把持。
而东林党人又多**。
这两个郎中就是他们收买好的搅屎棍,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必须站出来缓和气氛。
“众爱卿,不要照顾朕的颜面,如果是朕的失责,朕必定自究,如果是朝政有误,你们大可以直言不讳,朕想知道如何才能中兴大明。”
被这两个郎中一搅和,朝臣又不说话了,没办法崇祯不得不再次发言。
“圣上英明!”
“圣上英明!”
那两个郎中再一次开始拍马屁,朝臣就知道这个早朝该结束了,不然就进行不下去了。
崇祯也知道这是个信号,他听到这些称颂也有些心灰意懒,挥了挥手结束了今日的早朝。
下了早朝,崇祯一个人在书房里开始写字。
他提笔写了四个大字,“振兴大明”。
在他拿起来仔细欣赏的时候,王承恩来了。
“老伴,来看看朕写的字怎么样”
“好,好哇,大气凛然,已经可以自成一派了啊。”
王承恩,大内总管太监监理东厂,挟制锦衣卫。
当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王承恩是东厂派去信王府做奸细监视朱由检的,但是王承思一直陪伴着朱由检成长,加之两人尽皆年幼,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他和小朱由检竟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第二十八章:帝王心术
崇祯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箱子,他不敢打开看一眼。
“皇上,您看看吧,这些书信,从天启元年至今,共计四千六百一十二封书信,涉及朝廷内外,七品以上官员,五百余人。”
王承恩有些忐忑的上报了数据,然后躬身等待崇祯的指示。
“朕呢”崇祯的意思,他登基之后有多少书信。
王承恩会意,从箱子里拿出来一个小匣子。
这就是是李若琏带回来的那一个。
崇祯接过小匣子,还是不愿意打开,他有些不能接受。
“朕万万没有想到,朕的满朝臣子,竟然都是妖魔鬼怪。
在朕面前一个个自诩为清流,转过身就自甘堕落,更有甚者与魏阉同流合污,他们怎敢如此对朕”
朱由检登基之前,就极为痛恨魏忠贤,那是因为天启年前,魏忠贤就把持朝政,朱由检当时还是信王,他每日过的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生怕被魏忠贤抓住把柄,要了他的性命。
现在连带那些曾经贿赂魏忠贤的人他也一并恨上了。
“来人。”崇祯怒了,他要把魏党一流全部剪除,一个不流。
“臣在。”
“传命锦衣卫,依书信名单,立刻将这些人逮捕入狱。”
崇祯怒火中烧,不管不顾的就下了命令。
“皇上,不可啊。”王承恩大惊失色,立马双膝跪地阻拦起来。
“有何不可”崇祯见王承恩阻止,面现不悦之色。
“皇上,如果把这些朝臣都抓了,朝政怎么办啊更不要说其中涉及九边九镇大大小小,上百武将,如果把他们都抓了,边关怎么办啊
如果这四五百人全部下狱,群臣必当惶惶度日,若是群臣起乱那可如何是好”
崇祯其实知道他不能这么做,他只是气不过而已。
此刻的崇祯冷静下来,有些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传令官下去。
“朕恨不能诛杀这些国贼呀,祖宗的江山啊,祖宗的江山啊,朕能保住吗”
崇祯悲痛的双手指天,痛哭流涕。
“皇上,臣也痛恨这些国贼呀,但是这些臣子情有可原呐。”王承恩跪伏崇祯的脚真切的说道。
“噢那你细细说与朕听。”
崇祯其实是一个能接纳进言的皇帝,只不过这满朝文武,各怀鬼胎,只会互相攻讦。
他们虽然能说会道,口生莲花,但在经世济国上,全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哪怕有人能提出很好的谋略,也会被这些人否决,因为只要于国有利的谋略都会动了他们的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