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算你的政绩。”
“可那也是医署的政绩,这不是重复计算吗?吏部能答应?”白善说完还看向殷或。
已经重新坐回椅子上喝茶的殷或见他们两个都看着他,便慢悠悠的道:“不会答应。”
周满歪头,“按照比例来分配?”
白善也思考起来,他觉得这事儿悬,不过依旧选择支持她,“要不你先写封折子上去试试水?”
真要成了,那以后县衙和医署就更休戚相关,矛盾也会小一些。
周满说干就干,起身就去自己的书桌前开始找空白的折子。
白善愣了一下后忙道:“你才回来,还是先吃东西吧,不饿吗?”
周满摇头,“还没到饭点呢。”
白善:“要不要去看一下大姐儿?你好几天都没见她了。”
现在种牛痘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仅周满和郑辜,曹一萱和韦蔓也很熟练,对种痘的各种差异性反应都有足够的应对经验。
所以种痘后一般都是留观三天,三天后没有特殊反应便算种痘成功,可以离开。
他们并不会像在京城一样先调理身体再种痘,种完痘还要等待一段时间出痘,结束后又要试验种痘是否成功,最后留观……
太医署现在已经给京城和雍州一带适龄的青少年种痘,加上给禁军种痘的大量试验,他们改进了一下痘苗的制作方子,使其毒性更小,现在种痘,大多数人都没有大的反应,当天晚上出痘,第二天或第三天便能够消退离开。
有特别反应的,只要大夫反应迅速也不会有大事。
周满觉得接下来的种痘留观时间还可以再缩减一些,甚至特殊反应的应对方子还能够做成成药,这样反应更加迅速。
周满想着这些事,纠结了一下后道:“我写折子很快的……”但又想去看女儿……
白善见她这么纠结,就去把闺女抱过来,直接放到坐在一旁道:“你写吧,我带着她玩儿,想她了就看看她。”
周满就写不下去了,主要是孩子在这里她会忍不住去看她,去摸她,去抱她。
周满叹气的放下笔,“罢了,晚上再写吧。”
白善没想到他这么贴心,她却写不下去,他看了看妻子,再低头看看怀里抓着他的手指一个劲儿往嘴里送的闺女,想了想后把她塞给殷或,“要不你带着她出去玩一玩?”
殷或抱着她整个人都僵硬起来,他没抱过孩子,最多是近距离逗一逗他们,这么小的孩子他怎么能抱呢?
他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面无表情的道:“快抱走。”
白善就把女儿抱起来,好奇的打量殷或,半晌无言,“你怕孩子呀?”
殷或起身,整理了一下袍子后道:“太软太小了,而且我不喜与人如此亲近。”
白善只能惋惜,“那算了,我自己带她。”
殷或对上白景行乌溜溜的大眼睛,无奈的道:“她明明更喜欢和郑姨她们玩儿,你为何一定要把她抱过来?”
周满站在白善身侧,捏着女儿的一只手玩,“因为我们想她了呀。”
殷或没这种情绪,不过可以理解,于是他决定把空间让给这一家三口。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相让成功,因为五月很快带着人找过来,“夫人正在找小娘子呢,说小娘子该吃奶了。”
殷或:“她并没有哭。”
孩子不都是哭以后才喂奶吗?
白善忙道:“我们家孩子都是按时喂的,这还是满宝算出来的时间呢,所以你看,大姐儿一点儿也不爱哭,是吧?”
殷或一想还真是,“大宝也不爱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白善和周满一起肯定的点头。
殷或笑道:“我还以为是他们天生不爱哭呢。”
殷或也见过不少孩子,他姐姐们的孩子……都很爱哭。
所以在他的印象里,孩子就是爱哭的,饿了哭,困了哭,累了哭,不舒服了哭,无缘无故还是要哭。
但白景行和白若瑜不一样,两个孩子都很少哭闹,所以殷或虽然不喜欢孩子,有时候也会和他们玩儿,只要不让他抱就好。
白善看着怀里的女儿,觉得她越长越像自己,于是喜滋滋的道:“也有天生的原因吧,我从小也不爱哭。”
周满抬头看了他一眼,默默地没说话。
但白二郎没有顾忌呀,他啧了一声,抱着白若瑜从门外进来,“我们三个里最爱哭的就是你了,小的时候看见菜青虫都能吓得大哭。”
白善:……
他磨了磨牙,手好像也有点痒怎么办?
殷或好奇的看着白善,显然是没想到。
“快走吧,婶婶早就在叫我们了,说是今天有礼物要送给孩子们。”
白善默默地抱着孩子跟上,问道:“好好的为什么要送礼?”
“剃头呀,”白二郎道:“今天两个孩子要剃头发,剃完头送个剃头礼。”
白善和周满一头雾水,三人一起长大,他们怎么不知道家里有这个礼?
白二郎也不知道,但他理由充分,“孩子都是周岁前剃头,周岁前哪有记忆?我们肯定是不记得了。”
又道:“而且我们小时候收到的礼也到不了我们手里呀。”
周满直觉不对,“我们不记得自己的剃头礼也就算了,但我有这么多侄子,我也没见他们小时候有剃头礼啊。”
白二郎斩钉截铁的道:“那一定是因为你爹舍不得。”
周满:……
白善就干脆多了,到了地方后直接问母亲。
郑氏一边让奶嬷嬷抱着两个孩子下去喂奶,一边道:“不是习俗,但我想送就送了,小孩子剃头发也是大事呢,我做祖母和叔祖母的,送他们一些礼物怎么了?”
白二郎都没想到这个理由,半晌才反应过来,和白善一起道:“没怎么,您高兴就好。”
连明达都忍不住拉着满宝小声道:“婶婶真的是太喜欢送礼了,满月、双月、百日这样的日子送礼也就是了,大宝第一次翻身要送礼,第一次会玩口水也送礼……”
周满挠了挠脑袋道:“她开心就好。”
白善也是这么想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夫妻都这么认为,郑氏才那么放心的送礼。
当然了,有此殊荣的也只有两个孩子了,连白善和周满都要退一射之地。
农家小福女 第3150章 盐政改革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两个孩子吃完奶就睡着了,果然,吃饱了想睡觉就是人的天性。
他们虽然睡着了,但依旧被抱出来剃掉头发。
请的是外头专门给孩子剃头发的匠人,手艺极好,轻柔的就把头发给剃了,周满旁观,总觉得孩子睡得更香了一点儿。
原来剃头还有这个好处?
小钱氏拧了温热的毛巾给他们擦了擦脑袋,两个孩子动了动,眼睛似乎睁开了一条缝儿,但很快又闭起来继续睡。
郑氏拿出两顶小帽子,笑眯眯的给他们戴上,小声道:“这是我给他们做的,透气,便是现在戴着也不热,还不会受寒。”
除了帽子,郑氏还送给他们一个玉雕的小兔子,可惜他们现在还小,还不会把玩这些玩具。
于是周满白善和白二郎大大方方的替他们先收着了。
孩子睡着,他们这些做父母的瞬间没有了用武之地。
周满带了一个玉雕小兔子回到书房,玩了一下便放到一旁,“我想好怎么写了。”
白善笑了笑,将自己才磨好的墨水递给她,“给你了。”
周满接过砚台,放到一旁,把自己的空砚台递给他,扫了一眼他案上的公文,“你还有这么多公文啊?”
白善点头,“夏收在即,各个庄子都要安排,还有下一季度的官盐也在准备,这一次准备时间比之前可是少了半年的时间,所以有许多事情要安排。”
周满就觉得他也不是很轻松嘛,顿时高兴起来,兴冲冲的开始写自己的折子,连语句都比之前的要活泼点儿。
写完以后润色一番便誊抄在空白折子上寄出去。
她觉得自己写得挺好的,吏部很大可能会同意,朝中诸臣应该也不会反对,这毕竟是双赢的事吗。
周满喜滋滋的一边在北海县里继续种痘和看病大业,一边等着京城的回复。
结果她等了一旬没消息,又等了近一旬,麦子都收了,第二次买盐的官吏都摸到北海县这里来了,她这里还是没消息。
周满不满了,“京城的办事效率什么时候这么低了?”
白善则是拿出一封信递给她,“你最近都忙着种痘,我都没空与你说话,你看看吧。”
“这是什么?”
“这是唐学兄的信,对了,我这儿还有先生的信呢。”白善一并找出来给她。
周满没看内容,而是先扫了一下信封,“都是写给你的呀。”
白善道:“没有涉及医署,他们自然不会写信给你。”
趁着周满看信的功夫,他概括总结了一下京城发生的事,“我推算了一下时间,很不巧,你的信到京城的时候应该正碰上魏大人上书改革盐政之事。”
盐政改革魏知喊了两年,但准备了近十年。
朝中上下也知道魏知和皇帝想要改革盐政,尤其是江南的盐税问题尤为严重。
但具体怎么改革,因为魏知一直没有具体的上折,除了皇帝和几个相关大臣外,没人知道。
而这一次,魏知便上折,将盐政改革细细的列了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盐税的改革。
折子一上,不说江南一派的官员,全朝堂都震惊了,然后便是巨大的声响,有大声反对的,也有大声提出意见的,而同意者寥寥。
这么大的事儿,周满这时候上的折子在百官看来都不值得拿到朝堂上来议论。
中书省只看了一眼便给出“待议”的意见,现在朝中乱糟糟的,这种不是特别紧急的事儿还是先放着吧。
门下省对这个批复意见竟然也没意见,审核通过后发给吏部,只是留言道:“可思虑。”
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就可以想一想了。
但也只是想一想,不说吏部乐不乐意,他就是乐意,很积极的去促成这件事,人门下省和中书省转身也能忘了这事。
现在大家的心神都在盐政上,还有江南的官场上,谁有心思放在其他的小事上?
像其他的事,有例可循的循旧例,受灾的、免税的,这种事都照着旧规矩来,快速的决定后大家继续就盐政的事“探讨”一下,偶尔不小心问候一下对方的身体、品德,甚至是祖宗……
而像周满这样没有旧例的折子,不是非常紧急的就先丢在一旁,非常紧急的就拿出来快速讨论拿定主意后发下去。
所以除了周满这样的官员外,很多官员其实是觉得最近京城的办事效率很高呀,比以前高多了。
周满看完信,愣愣的,“所以我这是因为选了一个不好的时间上书,然后被坑了?”
白善点头,“我觉得盐政改革的事没定前,大家应该没心思讨论你的折子了。”
周满就拿出庄先生的信再次从头认真的看一遍。
庄先生把魏知的盐政改革要点全都写了下来寄给白善。
周满问他,“你觉得魏大人此法如何?”
白善颔首道:“我不知将来会如何,但就当下来说,此改革之法的确于国于民有大利。”
魏知应该想要改革盐政很久了,所以准备很充分,便是白善以挑剔的目光去看这份改革,也找不出几个问题来。
周满指着信上的红批问,“这是你写的?”
白善看了一眼后点头,“我的字你不认得?”
周满没理他,而是看着那几行红批道:“你一下把盐价定这么低,只怕改革更加不易。”
“我知道,”白善道:“但机会如此难得,这次要是不通过,下次想要再改革就更难了。”
他道:“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有了晒盐法,制盐的成本大大降低,我压下的这个价格,各地县衙还是有赚头的,虽然少,但薄利多销啊。”
“私盐屡禁不止,这是为何?”白善道:“就是因为官盐加上盐税和各地县衙的收益之后价格就变得很高了。可县衙本就是管理百姓的地方,并不是商号,也不当是为了盈利。官盐要是比私盐还便宜,那百姓还会去买私盐吗?”
而当盐的利润降低到一定程度,又还有多少人会去走私盐呢?
周满沉吟,半晌后却依旧摇头,“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但你肯定不能这样和朝中的百官说,更不能将此心思昭告各地县衙,不然盐政改革更难实行……”
农家小福女 第3151章 盐政改革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太医署和地方医署的建立和扩大,周满是每一步都参与的人,回头去看,刚开始谁都不看好太医署和地方医署,没有人觉得他们能将太医署做长久,更不要说真的开办地方医署了。
一开始不过是皇帝愿意自掏腰包,太医署也有意义,诸臣这才勉强同意开办。
所以周满太知道“同意”二字有多重要了。
她道:“我们应该以小博大,先让他们同意再说。”
白善目光就落在庄先生的信上,蹙眉道:“你是说魏大人的盐政还要再退一步?”
周满摇头,“不知道,大人们的事我岂能断言,但我知道,你想要改变的越多,需要付出的就越多,不然就做不到。”
白善也只是苦恼了一下便将此事丢开,他现在就是一个小县令,远在青州,京城的盐政改革离他还很遥远,作为一个小喽啰,他只要听命行事就好。
但这个小喽啰此时正被朝中的大佬们不断提起。
唐老大人同意盐政改革,却不完全同意魏知的改革方案,和他一样想法的老大人不少。
皇帝实在是不想在大朝会上听他们争吵了,所以干脆找了个好日子把大家叫进宫里下棋喝茶,顺便吃个便饭,喝茶时大家就说说话,把这件事拿出来仔细的谈一谈呗。
魏知认为可以将盐交给商人经营,他道:“如今天下商旅来往各处,由他们运输来往,比我们单独运盐成本要低很多,同样的,盐价也能够下降更多。”
老唐大人皱眉道:“商人逐利,低价不过是一时的假象,将来他们掌握了盐路,只怕祸端不比现在的江南盐政差多少。”
刘尚书却摇头道:“不然,我们只要掌握了盐场,他们就翻不出天去。”
老唐大人依旧严肃着脸摇头,“不行,利润过大,到时候官商勾结,只怕百姓要求告无门了。”
李尚书皱眉,“陛下圣明,又有御史台在,这种事怎会泛滥?”
老唐大人就瞥了他一眼没说话,有些话当着皇帝的面不好说出口,见李尚书坚持,他便梗着脖子道:“纵观史书便知。”
李尚书正要拉着他好好的问一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一直沉默的皇帝忙道:“行了,行了,朕知道,帝王未必圣明,昏君奸臣也不是不会在大晋出现,唐卿的顾虑不无道理,”
皇帝拦住要吵架的俩人,顿了一下后又对老唐大人道:“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魏知点头,和众人道:“臣和刘尚书算过一笔账,若是发盐引给客商,由他们运营官盐售卖,每斗盐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五文,加上白善的晒盐法,两相结合,盐价可下降至五十文一斗。”
与会的大臣们眉头跳了跳,总算知道江南一派的官员和世家为什么要和魏知太子死磕了。
现在世面上的官盐基本上都是一百文到一百一十文一斗不等,这一改革,相当于把官盐一半还多的利润拿去了。
官盐改制,价格压到售价五十文一斗,那盐场和卖盐的人还能赚多少?
赵尚书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问道:“那盐税呢?”
魏知道:“盐税从盐场中征收。”
和现在一样,官盐出场盐场就要交税了,他们只把关好盐场就好。
赵尚书道:“售价如此低廉,盈利更少,我们还能收到多少盐税?”
皇帝道:“朕现在也收不到多少盐税。”
他道:“盐关乎民生,自朕登基以来,本就是要轻徭薄赋,所以这盐税征与不征朕都不太在意。”
大臣们沉默。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后道:“但是朕不征税,盐价就必须平抑下来,除了成本外,官盐不该赚钱,不然赚的钱肥了谁的药包?”
就好比现在,盐价那么高,但他却收到盐税。百姓一边要吃高价盐,他这个皇帝还财政空虚,想想就不开心。
所以皇帝就两个条件,“若要收税,那税收必须切实的进入国库;不收税朕也能接受,那盐价中的税收部分就必须得砍去,让百姓得以实惠。”
魏知直接道:“收税!”
他道:“将税收固定下来,将来除非战时,不然盐税不能上浮,就是上浮也有范围。”
皇帝眉头跳了又跳,他觉得魏知此举就是在防止他之后出现昏君加税官盐。
皇帝忍了忍,没说话。
魏知继续道:“所以臣才提议放开官盐市场,由商人运输售卖,朝廷可限定盐价范围,在边关和缺盐地区设立官仓,若有商人囤积居奇,由官府平价售盐、抑制盐价,除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设定盐场专卖……”
魏知顿了顿后道:“现在青州北海县不就是盐场专卖吗?若是交给商人,那就是他们上门购买……”
几位大人低声讨论起来,一直沉默的孔祭酒扯着胡子问道:“制盐的成本还能再下降吗?”
魏大人立即道:“我认为还可以,这也是我提议商卖的原因之一,不涉及买卖,盐场可以有更多的经历去研究降低制盐成本。”
孔祭酒翻了翻魏大人的折子,发现上面的数据还是去年太子从青州拿回来的,都过去一年了,以他对白善几个学生的了解,不可能没变化。
于是合上折子道:“可以去信问一问白善现在制盐的成本。”
他道:“五十文一斗,说真的,这个盐价还是高了。”
众人:……
连皇帝都看向孔祭酒。
孔祭酒幽幽地道:“陛下,如今只青州一州便能代替整个江南的盐场,若是晒盐法广为流传,各地有盐卤的地方都可以试验此制盐法,您想想到时候市面上有多少盐?”
皇帝微微瞪眼。
孔祭酒道:“盐是关乎民生,但也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多了便价贱,但又和别的商品不一样,尤其靠海的地方,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
孔祭酒抬起双眼,烁烁有神的看向皇帝,“陛下,既然要平抑盐价,那就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才好。”
皇帝摸了摸下巴,兴奋的扭头看向魏知。
魏知迟疑了一下后点头道:“臣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是陛下,盐税……”
他看向刘尚书。
刘尚书沉默着没说话,半晌去看皇帝。
农家小福女 第3152章 保护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皇帝就大手一挥道:“民富便是国富。”
他想得很开,“百姓有钱,遇灾遇祸时就算国库一时不凑手,他们也可自救,和钱放在国库中,再由朕用于百姓是一样的效果,所以不必在意盐价过低,大不了朕不收这个盐税便是了。”
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怎么说呢?
纷纷跪下行礼道:“陛下英明。”
孔祭酒微微抬头看向斜对面的太子,见他脸上并无不满,心中微微点头,对他更满意了一些。
算起来,白善也是太子的伴读,盐政改革也是他最先同意的。
孔祭酒嘴角微挑,觉得储君终于有了为君的气度和胸襟。
既然皇帝连税收都不在意了,那……
老唐大人蠢蠢欲动的提议道:“不如盐铁专卖?”
他道:“成立盐运司,专门负责运营官盐?这样一来国库不仅能有收益,也能控制盐价,让利与民,不比让商人再赚一层更好?”
刘尚书精神一振,纷纷点头,“陛下,臣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魏知皱了皱眉,不太想成立盐运司,更想交给客商来售卖,商人逐利,他们比衙门更知道怎么节省成本。而且正如皇帝所言,国富不如民富,客商也属于民啊。
魏知对商没有偏见,甚至愿意大力支持他们发展。
老唐大人却正好相反,他认为世间多少罪恶都是因为利起的,而商人最逐利,虽然魏大人说了会让官衙平抑盐价,但老唐大人还是不太相信商人的品德。
俩人各自阐述了一下各自的观点,以及他们坚持的优缺点,然后看向皇帝和其他人,等着他们拿主意。
皇帝就沉吟道:“诸位爱卿以为呢?”
孔祭酒道:“直接算钱吧,要是盐铁专卖,现在能给的售价是多少,除去所有成本,还能入库多少钱?若是交给客商,他们能接受的售价是多少,将来会不会大幅度涨价,还有,他们赚的是哪部分的钱?”
他们必须得保证客商从盐上赚到足够的利润,不然这个政策肯定不能进行下去,到最后他们还是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