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便衣佛陀
此刻他就像是逛影视城一样,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有吸引力。
回到家之后,王大锤正赶上吃午饭,母亲张翠花赶紧拿了碗给王大锤盛饭。
王大锤一看见饭菜,肚子立刻咕咕的叫了起来。
“儿子,今天你怎么回来这么晚路上是不是遇上了什么事”张翠花一边盛饭一边问。
王大锤拿起一旁下人送来的热毛巾擦了擦自己的手和脸,坐到饭桌上才说道:“没事,就是给我们弘文馆一位叫狄仁杰的助教的父亲去瞧了瞧病。”
“那就好,自从你出了两次事以后,娘的心里整天就总是提心吊胆的,怕你再出什么事。”张翠花盛好饭,递给王大锤。
王大锤接过碗,夹了一口自己最爱吃的红烧肉,嘴里鼓鼓囊囊的说道:“娘,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我现在跟宝叔学了功夫,而且出门都有樊叔或者宝叔跟着,肯定不会再出什么事。”
“娘知道,不过谁让你是娘的心头肉呢!”张翠花笑着给王大锤使劲夹菜。
“娘,您自个赶紧吃,别光顾着给我夹菜,要不然饭一会儿都凉了。”王大锤赶紧劝,顺手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菜。
他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特别是对自己关心备至的父母,他更是从心底感激。
“臭小子,眼里只有你娘没有你爹我么”看见王大锤给张翠花夹菜,忘了自己,王富贵吃醋了。
看着老爹像个孩子一样吃醋,王大锤笑着赶忙又给父亲也夹了一筷子菜。
王富贵这下满意了,眉开眼笑的吃了起来,就好像王大锤用筷子给他夹的菜格外美味一样。
“咋样儿子给你夹菜,吃起来好吃吧”张翠花开玩笑说。
听了张翠花的话,王富贵故意用筷子加快了刨饭的速度,做出一副就是特别好吃的模样。
一顿饭,王大锤和自己爹娘吃的都很过瘾,这样的的氛围特别的亲切。
“爹,娘,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是不是把姐姐她们也接到长安城来”吃完饭,王大锤一边帮母亲收拾桌子一边问。
“是啊,这一转眼都来长安城几个月了,也不知道几个丫头在老家过的怎么样”张翠花脸上的表情有些失落惆怅。
王富贵听了哈哈一笑,“放心吧!不用你们娘俩操心,我已经写信给我大哥他们让他们帮忙找人将几个丫头送过来。按照日子算,信差不多已经到了,说不定她们已经在收拾行李呢!”
“爹,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怎么也没有告诉我和娘”王大锤不满
第70章 “雪”和“书”为题
皇上要来,应该不会来的太早,毕竟李世民还是有很多的政事需要处理的。王大锤一边摇头晃脑的跟着朗读一边心里猜测到。
可是这一次,王大锤猜错了,或者说他低估了李世民对于弘文馆的重视程度。
王大锤坐下没多大功夫,就听见有人通报,“皇上驾到!准备接驾!”
大家立刻放下手里的书,出了教室到弘文馆门口迎接李世民,从老师到学生都按照次序排好队。
只见李世民身穿一身明黄色龙袍,外面披着一件貂绒大氅,头戴金冠,脚蹬镶金踏云长筒靴。
整个人显得特别的精神,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脸上红光满面,粉面含威不露,嘴角上扬,挂着一丝微笑。
众人跪地行礼,迎接李世民进入弘文馆。
李世民到了,诗会也自然就正式开始了,看起来诗会应该是弘文馆的惯例,所以一切早就提前准备就绪。
弘文馆坐北朝南,以书院中心的明伦堂和弘文馆的前后大门为称轴,东侧为学子们的讲堂,也就是教室,西侧为先生以及助教们的休息室。
馆长魏征的院子则在弘文馆的西北角,幽静娴雅,竹林如涛,曲水流觞,很有意境。
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写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以,诗会便在魏征的小院里举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专门准备了丝竹管弦,用来助兴。
当然了,也不是谁都可以进入魏征所在的院子,给大家吟唱自己的诗词。
必须经过书院里的先生们评选一番,才可以进入魏征的小院在音乐的伴奏下,吟唱给皇上和几位大人听。
只见魏征的小院里,有一座书亭。李世民和魏征,孔颖达,长孙无忌,杜如悔等人坐在一起,面前摆着酒水茶点。
书亭的旁边就是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水里还有鱼儿不时的游动,说来也奇怪,这里的溪水竟然没有结冰。
书亭两侧的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竹阴在地清于水,下联是:兰气当春静若人。
王大锤还看见狄仁杰竟然在书亭旁边用茶壶给李世民和几位大人煮茶。
既然是诗会,自然要有一个主题,不然的话大家各作各的,到时间没办法评判。
现场李世民地位最高,所以由他来选题自然责无旁贷,这也是一种给李世民参与进来的形式。
魏征拿着几个选题,让李世民做主从中挑选一个。
“陛下,请您给诸学子选题!”
李世民笑着说:“呵呵,让朕先看看魏大人今天准备了什么题目别出的太过容易了,让这帮臭小子钻了空子。”
李世民说完拿起册子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分别写了,“雪”、“梅”、“松”、“酒”、“书”、“竹”六个字。
看见雪,李世民下意识的就想起了出自王大锤之手的那首《沁园春雪》,抬头朝着王大锤坐的地方看了一眼。
王大锤一直注意着李世民这边的动静,所以,李世民看他的时候他自然发现了,于是他冲着李世民微微一笑。
李世民也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并没有理会王大锤,拿起毛笔在册子上圈了两个字。
是哪俩个呢王大锤离的远肯定看不见,他只看见李世民用毛笔在册子上勾了两下。
王大锤看不见,但是一旁的魏征等人坐的近,自然看的一清二楚。
见李世民选了这两个题目,魏征并没有什么反
第71章 吴王李恪的小聪明
听见李世民和魏征说起了鸿运超市,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一边饮茶,一边谈笑,说着关于“千金坊”、“鸿运超市”以及“长安好味道快餐店”三家店铺的事情。
李世民感兴趣,其他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好李世民的机会,因此不断的讲这三家店铺在长安引起的轰动。
另一边学子们有的已经开始提笔写诗,有的还在继续琢磨。王大锤呢却悠哉游哉的拿着一本自己没事写的话本看的津津有味。
没办法,唐朝这个时代杂书真的很少,特别是小说一类的,很少有人写,即便写了也不会流传,这个时候读书人看的基本上都是什么孔孟学说,包括《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基本上都是枯燥无味的书籍,更重要的他们还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费劲。
王大锤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寂寞,只好自己提笔写了几本小说,专供自己一个人读。
谁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王大锤觉得这句话,简直大错特错,一个人偷着乐才最有意思,因为这样会有一种凌然众人之上的的愉悦感。
这就像是看岛国的无码,看的时候并不需要人多,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欣赏就可以。
别人忙着作诗作词,王大锤低着头看小说,本来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影响。
可是偏偏就有人对王大锤有意见,看不过去,他就是王大锤入学第一天就踹过凳子的李恪。
李恪那次被王大锤当着教室里所有人的面踹了凳子,还摔了一个大屁蹲,觉得很丢面子。
所以他一直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王大锤,好出一出心里的恶气,可是一直以来,王大锤在弘文馆混的风生水起,他根本没有机会。
今天这么多人在场,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也在,李恪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王大锤在众人面前出丑,最好让自己的父皇狠狠的教训一下王大锤。这样的事情李恪想想都觉得很刺激。
因此,王大锤的一举一动都被他看在眼里。哼,别人都在这里认真作诗,就你显得特别,难道是对诗会不屑一顾还是没把在场的所有人放在眼里李恪心想。
怎么才能让别人注意到王大锤呢李恪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自己暂且按兵不动,等待会儿大家都写好诗的时候,自己再想办法将话题引导到王大锤身上,然后让他拿出作品,到时候他肯定拿不出来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顺水推舟狠狠的推波助澜一番。
想到这里,李恪暗自得意,为自己的计谋暗暗喝彩。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
“哼,敢得罪我李恪看本皇子怎么整死你!本皇子打不过你难道还玩不过你有几下功夫算什么真正厉害的都是像自己这样动脑子的,杀人不见血,这才算是本事。”李恪心里暗自yy。
时间差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已经完成了作品,只有少数几个人沮丧不安,毕竟“雪”和“书”为题作诗,说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恪瞥一眼王大锤,见他依旧看小说看的入迷,心里更加觉得万无一失。
李世民等人在书亭里,烹茶闲聊,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时辰,大家这才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诗会上来。
“仁杰,你去将学子们的诗词都收上来吧!让诸位大人和皇上看一看今天谁能夺得魁首”魏征招来一旁伺候的狄仁杰,轻声嘱咐。
狄仁杰闻言施礼道:“是大人!”然后退出书亭,来到诸学子这边,开始逐个的收他们的手稿。
他一边收一边查看,看起来大家表现的都还不错,其中有几首也算的
第72章 劝学诗
魏征从狄仁杰手里接过手稿,跟李世民还有长孙无忌、杜如悔、孔颖达、房玄龄等人品评了起来。
经过一番传阅,李世民等人从中挑选自认为不错的诗词,互相沟通了起来。
魏征作为弘文馆的馆长,他最先发言:“魏某以为这几首诗都写的挺好。”说着他从手稿里挑出自己中意的诗来。
只见第一首是以“雪”为题写的,题目叫《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过来就是: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这首诗既写雪又写梅,将雪和梅放在一起做了比较,尤其是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将梅和雪的特点都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非常的不错。
众人看了不由得点点头,房玄龄夸赞道:“这首诗,不但写雪还写梅,可以说是梅雪双绝啊!看来弘文馆的学子不简单。”
李世民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显然十分赞同。
众人议论了一下,接着听魏征继续往下说。
只见魏征拿出来的仍旧是一首以“雪”为题的诗。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能被魏征挑选出来,自然也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魏大人,这首诗是谁写的怎么不像是学子们能写出来的,到像是被贬官的老头写出来的。”杜如悔听了插话道。
众人一细想还真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没有深刻的体会是写不出来这两句诗的。
“这首诗估计是那个学子从别的地方抄袭来的。”房玄龄开玩笑说道。
“此风不可长,既然如此,那就将这首诗去掉吧!”魏征听了两人的分析,将写这首诗的手稿给放到了一旁。
众人自然没人反对,魏征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很合适,做学问可不能滥竽充数。
魏征接着又从手里的手稿之中挑选了几首诗,也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其中,让众人反应最激烈的一首诗就是王大锤写的劝学诗,就是宋仁宗写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之所以引起众人的热烈讨论,那是因为这首诗乍一看有些浅白,甚至有些粗俗,直接裸的诱惑人要如何读书,写的都是一些吸引人,但是却不怎么被读书人挂在嘴上的东西。
俗话说得好,大俗即大雅。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的直白,将读书的好处一一列举了出来。
相信如果这首诗流传开来,那么天下人必定争相苦读,读书一定会成为一种改变命运的捷径。
李世民作为统治者,他觉得这首诗对教化万民有着莫大的好处,引导人们用功读书,如此以来天下的读书人就会变多,读书人多了人才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
魏征却不怎么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太过粗俗,一旦流传出去,那读书人就会追求这些俗物,从而
第73章 王大锤夺魁
还有一个人身边围的人也不少,那就是小胖子李泰,李泰的地位基本上跟李承乾相差无几。
李泰跟李承乾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是两个人平日里的关系并不好,在李泰的心里大概觉得自己的哥哥是太子这个光环掩盖了自己,所以平时不太喜欢李承乾。
李承乾觉得自己的弟弟不把自己当回事,因此也就不怎么喜欢自己这个弟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