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熊教授他平生最大的希望自然是国家的工业事业振兴,再者就是学到世界顶尖的技术,他也曾经有这个机会,只是他为了国家的工业事业将这个机会放弃了,这次是一个好机会,而且德国也曾经是他五十多年前留学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年少轻狂,所以刘琅要把熊教授也带上。

    四个名额不多,江波涛马上答应下来,看到刘琅参加他也非常高兴,都知道有刘琅过目不忘的本事,甚至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出工艺的超能力,这次去西德他们要去参观一些企业,其中就包括大众公司,那里的技术不亚于美国,当然,大众公司绝对不会把一些顶尖的技术高速给刘琅,但只要参观,或许刘琅就能从对方那里偷学到高科技也说不准。

    到西德参观考察的事情要一月份,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签证的事情都是工业部去做,刘琅便回到了阜城,将这件事告诉给熊教授和陈伟等人,能见识到国外的先进技术他们当然很高兴。

    转眼间**年元旦快到了,一年时间就这么飞快过去了,阜城在这一年里似乎没有多少动静,但在无声无息之中还是发生了很多事情,北方工业集团周围已经有三家企业入驻,金陵机床分厂、沈北市第四机床厂和沈北市第三机械厂,金陵机床厂是在阜城设立了分厂,后两家干脆就搬了过来。

    沈北市两家工厂没问题,他们本就是即将破产的企业,厂长不甘心才承包了下来,对于沈北市都成了累赘,离开沈北没有人阻拦,但是金陵机床厂就不同了,他们是金陵市的重点企业,有一千多名工人,一年有两百多万的税收,金陵市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即便工业部下令他们也会拿出种种托词,再说了,金陵到阜城太远了,整体搬迁就是一件大工程,根本不可能实现。

    厂长吴力德为了向刘琅学习高科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辞去了金陵机床厂厂长的职务,转而去担任分厂厂子,然后带着他的儿子吴长友来到阜城,决心在这里重新开始。

    &nb




第九百六十章 三家工厂的决心
    刘琅借给吴力德这么多钱当然不是可怜对方,他看重的是吴力德的决心,他都五十一岁了,再过四年就退休了,抛家舍业跑到阜城为的是什么为了钱吗

    吴力德拥有坚定而执着的一颗工业之心,这就足够了,中国工业基础很差,技术、金钱、人才什么都缺,但最缺的还是人才,而成为人才关键的还是看你是否有这颗工业之心,一个人有了这颗心就能勇往直前,就像熊教授那样,自己虽然没有学到最先进的技术,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学问连同对工业的热忱都传了下去,他的学生中一定会有人接过他的衣钵。

    吴力德也是如此,他的这颗心最是难得,就凭这一点刘琅一定要支持他,金钱算什么凡是跟着他干的注定会成功,吴力德也会成功,而且为什么他要挂一个金陵机床厂的牌子为什么不成立一家个人企业刘琅正在撺掇吴力德把这家分厂买下了,反正也没有多少钱,就把五万块钱换给对方就是了。

    不仅仅是金陵机床厂,还有沈北第四机床厂和第三机械厂,这两家工厂现在是承包企业,在沈北时每家工厂就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搬到阜城后又走了大半,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人,除了这些人还有十几台还算能用的设备,十节车皮就全运来了。

    这些员工能跑到阜城来,说明他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北方人的头脑没有南方人那么灵活,性子直而且倔强,丁是丁卯是卯不懂通融,这种性格不适合经商,但搞工业就是需要这种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搞了二十多年的机械,不甘心工厂毁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决心放手一搏,这些人目的也很简单,按照北方工业集团提出的标准把活干出来就能生存,于是破釜沉舟把整座工厂迁到了阜城,这不是一群混吃等死的人,就这一点刘琅就不能亏待他们。

    三家工厂在九月份时基本就完成了搬迁,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工程,金陵机床厂最简单,连设备都是北方工业集团不用的淘汰货,沈北市两家厂子要麻烦一点,每家十几套大小设备,厂房、办公楼和宿舍是阜城提供,不是太大,但也足够用,也没花多少钱。

    另外两家工厂还向银行申请了工业制造企业贷款项目,这种贷款是国家给阜城工业特区独有的政策,就是为了扶持个人干工业,一次可以贷款二十万元,而且利息也非常低,十万块钱一年的利息才一千多点,几乎是就不要利息,这些钱下来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十月份三家企业开始生产,他们按照刘琅提出的要求加工三种不同的零部件,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刘琅就会派出陈伟前去指导培训,有时刘琅也会亲自去指导一番。

    三家企业和北方工业集团为邻,进步的速度那是飞快,到十二月份就初步掌握了刘琅教给他们的工艺,刘琅预计他们最慢再过两个月也差不多能够基本完成他要求的产品规格,到那时北方工业的第一条产业链将会初步形成,虽然这还非常粗浅。

    三家工厂是第一批跟着刘琅干的企业,刘琅不会亏待他们,倒是阜城自己的工厂没有一家站出来,不过刘琅并不担心,他相信很快就有人站出来了,因为宋



第九百六十一章 宋立峰的改革
    现在宋立峰有了改革的想法,已经开始实施了,就是逐渐分散矿务局的这些职工,如何分散

    阜城矿务局就是阜城的一个“独立王国”,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体系,矿务局基建处、矿务局电力处、矿务局物资处、矿务局规划处等等,阜城市有的他们几乎都有。

    当初刘琅的北方工业集团修建厂房时矿务局基建处就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质量也非常好,这得益于矿务局拥有大批的人才。

    于是宋立峰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将这些部门都让人承包下来,让他们可以对外承接工程,比如基建处可以对外承接建筑施工,电力处可以承接电力施工,物资处可以开设食堂饭店,规划处可以对外编制规划等等,这相当于把他们推向了市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分流一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这些机关工作人员的关系还在矿务局,要想彻底把他们分出去就要继续改革,那就是私有化,当然,私有化是不容易的,这牵扯到个人的工资待遇,不能强迫,所以只能通过市场规律让其“就范”,那就是让他们尝到市场的甜头。

    阜城在**年之中召开了数次全国性的研讨会,探索工业特区的改革方向,收获很大,当然,每次来的人都会到北方工业集团参观一下,让他们见识见识刘琅的高科技。

    震慑对方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扩大影响,让他们看到阜城美好的未来,然后同时扩大市场,让阜城本土的企业走出去,比如南方深市正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矿务局基建处就可以去参加招标,这就相当于给这些企业找活干,让他们收入提高就会增强信心。

    “走出去,开眼界!”

    这是宋立峰企业改革的第一个口号,让大家都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

    刘琅觉得宋立峰这个口号很好,充分利用了工业特区的某些“特权”,在前世阜城就像一个深藏在深山里的农民,改革的春风根本就吹不到这里,人们一直固守思想非常僵化,其实辽北省都是如此,只是阜城这种十八线小城市更加的顽固。

    改革初期南方有句很有意思的口号:红灯绕道走,黄灯闯着走,绿灯抢着走,这句话一下子说明了南方发展迅速的一个核心道理,那就是胆子大脑袋活,某些时候甚至敢和国家的一些政策相违背。

    以二十年后的眼光来看待这句话也值得深思,胆子大固然会触犯一些法律,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法律法规是不完善的,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冲突,南方人胆子大,在他们眼里经济法发展才是硬道理,尤其是深市,他们有我是特区我怕谁的底气,反正是特区,就当实验了。

    这就是特区名头的一个“特权”,国家给了很多好的扶持政策不说,也代表这一种试验意味,宋立峰就抓住了这一点,你深市敢闯我为什么不敢闯

    “走出去,开眼界!”是宋立峰第一步,下一步他计划就是“引进来,同发展!”也就是利用特区的名头进行招商引资,不仅仅只限于工业企业,其他服务业企业也可以,可能我们没有深市那么便利的交通环境,但我们工业必定会强大起来,形成一个工业聚集区,工业聚集区当然不能只有工业呀!工人也要吃饭生活,这些都是市场,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与这两步同时进行的还有棚户区改造,这是刘琅的建议,宋立峰非常赞同,现在阜城的城建设施很落后,整个城市也没有多少楼房,尤其是矿工居住的条件更差,八成以上的工人都住在二三十年以上的平房里,大片的平房构成了所谓的棚户区,市政设施基本为零,夏天垃圾满地苍蝇蚊子横飞,冬天污水汇聚形成冰场,简直就不是人住的地方。

    棚户区改造工



第九百六十二章 国家的手段
    九零年的元旦很快就到了,刘琅的八十年代就这么过去了,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刘琅这十年经历的事情太精彩了,别说跟他前世比,就是跟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相比也不遑多让,国家这十年来也因为刘琅的参与改变了许多,可以说很多方面,尤其是工业都比前世强出了很多,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明显的成绩,但基础打的好未来也注定会美好。

    元旦北方工业集团给所有员工发了过节费,每人二百块钱,大家欢天喜地过元旦,一个多月后还有春节呢,到那时刘琅还会发过节费,去年每人发了五百块,今年也差不多。

    北方工业集团的福利已经传遍了整个阜城,当初没有选择成为员工的那些人肠子都悔青了,这一年里,北方工业集团的职工最低收入也超过了五千块钱,最高的都快达到八千了,远超当地的人均收入。

    年阜城市年城镇人均收入还不到三千块钱,全国城镇职工收入也差不多,首都和沪市的人均收入最高,但也只有四千多些,也就是说北方工业集团的职工人均收入都超过了首都和沪市,而且随着这些人的职称越来越高,他们的收入也会快速增长,预计在九零年就能达到平均七千块钱以上,按照这种增长速度,再过五年时间北方工业集团的职工平均收入就会达到两万,率先进入小康生活。

    这么高的工资谁都没有想到,在八八年,刘琅告诉大家北方工业集团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两百四十块钱,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绝大多数觉得没什么前途,可是他们没想到这一年时间里工人们因为职称晋升的太快工资也飞速提高,再加上福利太好了,绩效考核每人就会得到至少五百块钱,然后是过年过节也有过年费,还有厂子内部的技术比拼等等,光是这笔钱每年至少就有一千多块钱。

    要是刘琅早说,一年前恐怕整个阜城的工人都会跑过来,现在想进来那就难了,有多少人想挖门盗洞托关系,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别说是托关系了,就是找宋立峰也没用,他才不会管刘琅的事,也不敢管。

    北方工业集团当然要招收新员工了,但如今的北方工业集团已经有了名气,加上好福利待遇,完全可以直接招聘大学生,比如在九零年刘琅就准备在阜城矿业学院招收三十名大学生,明年更要面向全国招聘,即便这是个大学生不愁就业的时代,刘琅也相信凭借着北方工业集团的硬条件可以和国企竞争。

    转眼间到了一月中旬,岛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迹象,半个月前日经指数达到三万八千八百点,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跌到了三万七千二百点,而且下跌势头不减,但是专家们并不担心,觉得这只是暂短的大盘调整,背后的那些炒家也觉得这种调整是正常的,无需太过担心,他们认为股市会在三万五千点左右触底反弹。

    而在一周前,准备好的火家用九千多万美金估值十月第二个交易周股指会跌到两万一千点以下,这笔交易入市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应的轰动,整整三天时间近二十八亿美金才选择跟进,最终也把赔率提高到了三十倍的最大极限。

    也就是说,超过二十七亿美金的热钱选择了对赌这笔交易,这些钱来自于近二百家机构,大多数都是资本炒家,最大的一笔资金是两千万美金,最少的只有五百万美金,论单体金额其实非常小。

    这其实很好理解,三十倍的赔率对于火家一家公



第九百六十四章 梦境
    这本书对王海军的影响太大了,书中的一切都让他着迷,就好像是在看金庸的一样,但是金庸的不着边际,大家都知道这都是虚构的,没有人看完后会去练什么九阴真经,除非是傻子。

    刘琅的这本书则不然,尤其是对王海军这种专业人员来说,书里的细节完全是符合逻辑发展的,满足第一条就能满足第二条,满足第二条就可以满足第三条,只要不断满足下去,这个时代一定会到来,所以这本书是一部逻辑非常严谨的科技书籍,不是那些靠天马行空想象力拼凑出来的武侠。

    这本书的定价只有三块钱,就是个成本价而已,发行之后除了高校购买外,社会上没有卖出多少,刘琅当然知道这个结果,但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圣唐公司首都总部还是接到了近百封来信,都是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他们都是要和刘琅辩论的,大部分都觉得这本书里阐述的内容太过激进,并且列举了种种现状,但这些人对这本书的评价都是正面的,是认可刘琅的看法。

    这些信件刘琅都看了,并且一一回信,他觉得这些人很可能会因为而改变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投身这项事业当中去。

    前往西德考察的人在首都宾馆集合,大家都是国家工业领域的专家,几乎都认识,尤其看到刘琅到来时像见到了偶像。

    好吧,这些专家中最年轻的就是王海军、陈伟和张志先三人,三人平均年纪还不到三十岁,剩下的人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十岁了,最大的是熊教授,这么大的年纪能学到什么

    说实在的,刘琅觉得他们不是去学习考察,而是去旅游。

    当然,刘琅也知道国家让他们这些老专家去其实也是为了照顾他们,并非完全是以学习的目的,专家们都老了,应该享享福了,以考察为名溜达溜达也是正常的,刘琅自己不是也叫上熊教授吗,而且一次考察能学到什么东西无非是提高一下见识,回国后能否实施都是一回事。

    这些老专家们也知道自己的目的,不过看到刘琅也跟着过来就不同了,人的名树的影,去年北方工业集团在国内可是声名赫赫,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

    中国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尤其对待老人,那时要毕恭毕敬,对待老专家更要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受到足够的尊重,不过在刘琅面前,不少老专家就有些自惭形秽了,只有国宝级的那几位老人儿才能超过他,但那几位年岁已高,而刘琅才几岁至少还有数十年为国奉献呢,可以肯定的说,他以后的成绩必将超过那几位老人儿,能做到哪一步谁也无法想象。

    有这么一个“妖孽”在身边,这些老专家们反而有些紧张。

    刘琅倒没有对方的那些想法,只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他尊重,老专家更是如此。

    这次到西德考察孙虎也获准参加,这是国家下的命令,因为西德那边现在不太平,刘琅需要贴身保护。

    一行人在首都待了两天,除了等待所有人的签证下发外,外交部门还给大家上了一次课,告知他们一些当地的情况,并且嘱咐他们万万不可单独行动,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在座的都不是小孩子了,被人上了一课有些生气,觉得外交人员有些夸大其词,西德那种地方会那么乱再说了,他们乱是他们的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不过即便有些情绪大家也没吭声,还是那句话,一切行动听指挥。

    到了出发的那天,众人坐车来到了首都机场,办理好手续后登上了飞机,很多人都是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机,刘琅坐在后面的一个



第九百六十五章 欧盟模式
    机舱外面黑漆漆的,周围的人都靠在座椅上睡觉,刘琅看了一下表,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多钟,距离德国还有五六个小时呢。

    刘琅轻轻的用手擦了下脸。

    “这个梦还挺有趣!”

    那些黑衣人他想起前世的那部《骇客帝国》的电影,就是虚拟世界里的那些“杀毒软件”,他们阻止人类从虚拟世界中清醒过来,而梦里的那个随心所欲的世界似乎也和虚拟世界有些相似,如果不是虚拟世界那就是修仙世界了。

    这个梦让刘琅想到了重生前的那个世界,那个时代互联网已经在整个人类世界普及了,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这个概念才刚刚出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词汇,但即便世界极少数的人知道互联网,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种工具,可以让大家共享信息。

    但三十年后的互联网时代完全超出了人类最初的设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大数据分析能力,这些技术的出现让互联网时代进入了升级时代,也就是人工智能时代。
1...235236237238239...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