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人类会成神吗这听起来似乎是个神话故事,但是刘琅觉得有可能,当然,所谓的成神不是那种飞天遁地两眼冒火的生物。
这里所谓的神只是说人类通过不断改造自己,对整个物种进行升级换代,这就包括基因工程和生化人工程。
基因工程就是只改造自身的基因,让人类总有长久的寿命和超过普通人的身体素质。
生化人工程则是利用新材料改造身体器官,让新材料取代柔弱的血肉之躯,最后成为类似变形金刚那种有机机械生命。
无论是哪一种获得成功,人类的历史就会被彻底改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将会就此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刘琅相信自己是能够活着看到这两种科技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即便只是刚刚崭露头角,但人类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奔驰的,没有任何停留和后退的可能,只要这么发展下去,人类所有的目标就会实现。
刘琅述说着自己的梦想,孙虎不知什么时候也走了进来,他和王振东站在刘琅身后安静的听着,两人当然不会认为刘琅是在说疯话,在自己的直觉和刘琅的话之间,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刘琅,这个世界或许真的有一天会成为刘琅口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类没有疾病获得了长生,还乘坐飞船离开了地球去寻找下一个家园,就像《变形金刚》漫画里的故事一样,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着无数智慧生命………。
上午十点多钟,阜城市长宋立峰和司机两个人来到了北方工业集团来给刘琅拜年,今年他也没首都。
当然,所谓的拜年就是找刘琅和王振东聊聊天,他这一年来也是没有一刻休息,天天都扑在了工作上,尤其是矿务局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开始,第一批修建了五栋七层的住宅楼,首批动迁户已经住进了楼房。
盖楼这项工作很简单,只要有钱谁都能做,但是宋立峰打破常规,在全国进行招标,他要让其他城市知道,工业特区开始大搞建设了,赶紧来吧。
工业特区的名头虽然没有深市那么有名,但是特区二字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而且这里现在也的确充满了商机,不说别的,光是棚户区改造就要盖一百多栋住宅楼,总投资超过一亿元,另外还要修建道具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都接近两亿元了。
所有工程都对外招标,立刻引来了全国数十家施工队,也包括阜城自己的施工队伍。
宋立峰利用修建住宅楼的形式一下子就盘活了阜城的市场,因为即便住宅楼由外地施工队施工,大部分工人还是本地人,他们这些人得到的报酬最低每个月都有将近三百块钱,比工资高出不少。
北方人实
第一千零八章 打破陈腐的思想
阜城在二十年后道路基本就定型了,想要拓宽都很难,因为处处都是高楼,动迁是不可能的,不像九十年代初期,阜城城区内楼房很少,八成以上都是平房,这些平房在未来十年内都会变成楼房,不趁着这个机会重修道路等什么
这就是城市规划的问题了,很多人的眼光最多就看到五年后,他们觉得十六米宽的道路足够了,但是宋立峰的眼光要更加长远,放在了十年后,而刘琅就不用说了,他的眼光要放在三十年后。
这一世阜城必定要比前世强的多,市区内的道路最少也得增加三倍以上。
有了刘琅做后盾,宋立峰干的更起劲了,去年这点工程只是刚刚开始,在九零年他要再接再厉,彻底改变城市面貌。
宋立峰属于国家培养的年轻干部,今年才三十七岁,这个年龄就能当上厅级干部能力是有的,但两年前刚到阜城的宋立峰依旧小心谨慎,对于如何建设好阜城,特别是做为工业特区的阜城没有什么好的规划,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配合刘琅。
不过现在,他对如何建设阜城已经有了一个规划,首先是在国家范围内打出阜城的名号,让大家都知道辽北省有一座阜城市,这就叫做宣传自己。
宣传是一种市场行为,如电视上的广告都是为了赚钱,政府还没有宣传自我的概念,阜城成了第一个宣传自己的城市,当火车开进阜城区域内,路边就会看到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辽北阜城、工业特区,共建辉煌。
宋立峰甚至都想做一个电视广告放到国家电视台去播放,只是后来觉得阜城还没有成绩才暂时作罢。
宣传是让别人知道自己,让他们到阜城来投资建设,前提是阜城要比别人强。
建立工业特区国家给了很多好的优惠政策措施,只要你在阜城建设工厂就会减免很多税收,这是国家层面的优惠,宋立峰不能光靠国家,他还要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就是首先要做的。
修建道路,平整场地,这是常规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宋立峰必须要做。
除了这些,宋立峰在刘琅的“教导”下,还准备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投资的行政管理方式。
第一点是第三方服务体系,就是把一些设计职能从政府部门脱离出去,让他们直接面对市场,棚户区改造楼房的设计方案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中标的是一家来自深市的设计公司,而这家公司还有港岛背景,可谓是于国际接轨了。
这不算是国内首创,但绝对是北方首创,可谓开创了先河。
以前这些房屋设计都是城建局的权利,现在好了,宋立峰把外地的私人设计企业引入进来,住建局的设计是什么水平能跟南方相比吗两者差远了,这相当于断了城建局的一条财路,城建局的局长都快哭了,可是没办法,宋立峰根本不管你是死是活,你只能自己想办法。
住建局有什么办法他们的设计部门算是完蛋了,都准备取消这个部门,但是话说回来,这也给了那些拥有优秀设计能力人才一次机会。
城建局的很多设计人员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眼界不够,外观再好看也是用砖头水泥建造出来的,他们这些人只要提升自己的眼界是完全有可能设计出同样水平的楼房,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肯定不会再在住建局工作了,这些人会自己组建设计公司参与进来,接一项工程
第一千零九章 同一个梦想同一个阜城
阜城,乃至整个北方的营商环境不行,倒不是说北方这方面做的太差,因为他们一直这样,但是其他城市一直在进步,比较之下北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诚然,现在在阜城搞这种营商环境的问题有些早了,因为国家整体上在这方面就很欠缺,但阜城是是什么是工业特区,有特区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可以特立独行而不受到一些法规的影响,要是这一点不用叫什么特区
关键就是要看宋立峰的决定,只要他做这件事,即便最后没有达到刘琅的设想,但是种子栽下了,以后势必会开花结果。
宋立峰从没有想过营商环境的问题,但是依旧同意了刘琅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对方的话确有道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就是特区的特点。
按照刘琅的要求,阜城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办理手续的行政大厅,工商、税务、消防等很多部门都统一在里面办公,一家企业可以在大厅里完成多个部门的手续办理,即便在这里无法办理也能足不出户了解办理的程序,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
这项举措刚一提出就登上了省日报头条,现在行政大厅正在建造,一旦完成各个部门入驻,国家媒体也会前来争先报道,因为这是全国第一。
当然,这才上刚开始,以后还要缩减手续办理程序,减少相关步骤和费用,只是需要点时间罢了。
可以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阜城的变化是巨大的,最大的是城市的面貌,处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场地,这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北方是不多见的,只有省会沈城才有这样的场面,变化更大的是当地人的思想正在转变,“下海”做生意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即便大多数是说多做少,而在前世同一时期当地人连说都不会说。
这一切虽然有刘琅在后面出谋划策,但大部分功劳还是宋立峰的,他的强势让这些工作得以展开,同时也得罪了很多人,有些人还跑到省里去告状,不过宋立峰是国家直接空降的官员,省里也要顾及,而且刘琅站在了他身后,这比国家空降还要有作用,刘琅是什么人他的眼光谁能相比他看准的人,你们就给我好好支持就行,以后就能看懂了。
那些反对的人拿宋立峰无可奈何,于是就在背后挖苦他,说他是阜城的土皇帝,而刘琅则是太上皇,直接让他成了儿子。
宋立峰听说后却没有生气,而且还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国家一些未来规划方案都是刘琅提出的,我按照他的意见执行怎么了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两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阜城变好。
同一个梦想同一个阜城,宋立峰真的是要做一番事业,要把阜城建设的更好,他当然不可能永远在阜城任职,但是他要在自己任内给阜城带来根本的转变。
要想做到这点,他还得经常向刘琅请教,就算是大年三十也不能放过。
“这么安静的车间,我还有点不适应呀!”
宋立峰一边走一边说道。
“今天大家都放假了,忙碌了一年,都要好好休息休息!”
王振东回答。
“刘总还真是体贴工人,春节放七天假期,全国可是头一份!”
&nbs
第一千一十章 阜城的下一步工作
从八六年至今的四年时间里,变形金刚模型卖出了八百多万件,这些模型都是由火家制造的,是塑料模型,而最初的钢铁模型只有十二万件,并且这些模型中大部分都是擎天柱、大黄蜂、红蜘蛛这几个熟悉形象,一些只在漫画里出现过数次的形象没有做多少,最少的一个机器人只制造了三百多个。
十二多万件钢铁模型看似不少,但是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那真就不足为奇了,理论上来说,能凑齐这三十多个形象的至多只有二百多人,但刘琅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恐怕不会超过十人,而他就是其中一个。
二十年后,这一整套钢铁模型一定会价值连城的,当然,对刘琅来说这些模型就是一个纪念,而且这些模型都是钢铁锻造,非常容易生锈,每隔一段时间就得保养一下。
宋立峰和王振东走进刘琅的办公室,两人早就对这些壮观的变形金刚习以为常,只是看了一眼就坐在了沙发上,茶桌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陶瓷罐,王振东也不客气,打开后拿了两小搓茶叶放在茶碗里,然后又倒了刚刚烧开的滚开水,屋子里立刻弥漫了浓郁的香气。
宋立峰用力的嗅了嗅,然后一副陶醉的样子。
“刘总的茶叶可是国家高层才能喝到的,今天我又有口福了。”
两罐茶叶是去年刘琅在首都时那位副总长给他的,当时拿了半斤,让那位副总长心疼不已,按照他的话来说这种茶叶每年只产两斤,全中国能喝到这种茶叶的人不会多于二十人,刘琅一下子就拿了他两年的份额,不过对方不亏,刘琅对岛国的经济预测逐渐成为现实,国家在那边至少能赚上十亿美金。
“宋大哥,先喝口茶去去寒!”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也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这两天阜城下了大雪,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三十度,不过北方工业集团的办公楼里非常暖和,四蒸吨的大锅炉天天烧着,都用不着空调屋里的温度就达到二十度以上。
宋立峰喝了一口茶水,热气夹着香气进入肚腹将体内寒气驱赶出来。
“真是好茶呀!”
宋立峰不忘感慨一番,这种茶叶他是喝不到的,恐怕连高官一年下来也喝不到几口,当然,茶叶这东西就是草,说它值钱就值钱,说它不值钱也一文不值,刘琅对这东西没什么需求,难道喝完了能够成为神仙
“刘总,现在阜城的建设已经渐渐步入正规,只要发展下去,相信会越来越好,但是我总觉得这些还不够,引进外资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阜城现在还没有一家企业站出来成立私人企业。”
宋立峰说得没错,在刘琅眼里,现阶段阜城的开放程度远远前世同一时期,改革的春风已经刮到了这里,人们的心思都开始活分起来,但这些还是不够,宋立峰的期望是大家站出来成立自己的公司,依托北方工业集团发展起自己的公司,这才是自我造血。
刘琅听完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阜城老百姓还是太“老实”了,就算有刘琅给他们做靠山,他们也不敢放手一搏,不像当年的孙明凡,什么都没有就敢贷款几十万把风扇三厂买下来。
刘琅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推进这个问题,一是在技术上给予扶持,北方工业集团今年开始就要制造自己的产品,一是刀具,二是轴承,刀具嘛,现在别的企业还做不好,模具、锻造和工艺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好的,至于轴承
第一千一十一章 “放大招”三十字诀
国家对特企模式有着规定,即便是再提供便利条件也不是免费的,设备、厂房、土地,这都要钱,要不然当初孙明凡也不会掏出一百万元,就是健力保的李经天购买那家不到三十人的集体所有的小酒厂还花了二十多万呢。
阜城人的眼界比不得李经天所在的粤省三河市,更比不上首都,所以刘琅建议直接“白送”,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都三四十年的老设备了,按照折旧也没几个钱,还有厂房立在那里干什么等着拆除吗不如就送给愿意购买的人,可以让他们节省一大笔费用。
当然,这很可能引起争议,但还是那句话,特区这两个字是挡箭牌:我在前面趟雷,成功了就是闯出一条路,失败了也算是给国家记下了一笔宝贵经验。
宋立峰能抓住特区这两字大做文章,刘琅当然也不会放过特区的特别之处,但宋立峰能马上同意还是让刘琅稍稍意外,看来他已经深得特区的精髓了,既然如此………!
刘琅决定就放个“大招”出来。
“宋大哥,我觉得阜城不如来个干脆的,直接就面对所有工业企业来个“卷包会”,让所有人都放开思想包袱,什么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除了煤矿等重要企业以外,一切都可以进行尝试,特企有特企模式,如果有人胆子大,勉强不符合特企的企业也可以私有化,由我们政府出台一些规定,鼓励他们!至于说理由嘛…………!”
说到这里刘琅拿出笔来在纸上写下一段话。
宋立峰和王振东急忙走到近前看去。
“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
宋立峰看了一拍大腿笑道:“神了,这句话太生动传神了………!”
寥寥三十六个字就把市场规律写到了骨子里,不仅仅是支持市场经济,还把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勾勒了出来,可谓是高度概括,绝对提升了境界。
看到宋立峰非常赞同自己的提议,刘琅也是非常欣慰,不得不说这个年轻人真是个思想开放的好干部。
要知道这句话最早来自八年后某个城市,当时国家正在进行国企深度改革,对于如何改革全国都在热烈谈论,纵然是这样,这个提法刚一提出时也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讨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双方激烈交锋争论的是不亦乐乎。
为此国家还派领导亲自前往山东进行调研,一连几天时间的调研让他彻底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也因此有了后来的“国退民进”一说。
所谓“国退民进”指得是国家放开大部分产业,除了能源、金融等涉及国家根本的产业外,其他都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从此彻底解放了民营资本,国家的各行各业也飞速的壮大起来。
现在刘琅提出这“三十字诀”早了前世八年时间,即便这一世比前世同一时期要开放不少,可这一论断也是有些早,但宋立峰还是大力赞同,可见对方的思想相当的前卫,当然,这很可能与宋立峰的年纪有关,一个还不到四十岁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就比五六十岁的人开明许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