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这街道两旁也有不少楼房,不过多数都是居民楼,那些公司没有租用居民楼的,一来上下不方便,二来也是用不上,私营的公司规模太小,最多也就五六个人而已,集体企业又都是小工厂,里面乱七八糟两人又看不上,现在终于出现了一栋二层小楼,看上去也被人粉刷过,就算是租用一层也不错。
“赶紧去看看!”
木小虎也相中了这栋小楼,两人飞快走了过去。
“花园路6号………首都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好大的名字,还他嘛的真敢起名!”
木小虎对这名字表示出鄙视的态度。
“进去看看!”
两个人推开门走了进去。
里面有五六个人正在聊天喝茶,看到有人进来急忙站了起来。
“你们有什么事吗”
“这是你们的公司”
木小虎问道。
“是呀”
“上面一层也是”
“也是呀”
“正好,上面那层我们租下了,多少钱”
木小虎也不废话直接就谈钱。
几个人被木小虎问的一愣一愣的,这什么人呀!
“小兄弟,我们是公司,不是租房子的,你们也是要开公司吧,外面有的是房子!”
对方很有礼貌的说道。
“这附件就你一栋还像点样的楼房,反正你们这帮人也都闲着,拿出一栋也没事,说吧,一个月多少钱,我不缺钱。”
在木小虎眼里,他们这帮搞公司的人也是群穷鬼,觉得自己一个人有的钱能买下整条街的公司,所以他根本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
“这………这是什么意思呀!”
屋里的人都懵了。
木小虎和这些人谈话的时候,刘琅也没吭声,一个人在屋里面转了一圈,他和木小虎一起进屋,其他人还以为这个孩子是那位青年的儿子,所以没人注意到。
刘琅看到旁边的书柜里摆满了书籍,大都是关于压缩机和电气方面的专业书。
看来这些人和我是同行呀!而且学识很深。
刘琅学的是机械工程,侧重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这些书是针对某一种机械,就非常具体了。
“嗯,这个是………!”
刘琅突然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营业执照,和木小虎办得一样,都是个体工商户,而在那负责人一栏后面写着个名字。
“你们的负责人是陈春生”
刘琅突然开口问道。
陈春生!真是个“久远”的名字呀!
如果不是刘琅看到这营业执照,即使他拥有强大非人的记忆力,怕是也不会在记忆深处把这个名字给找出来,即便是在前世有很多关于中关村的书籍,其中对这个名字提及甚少,更多的名字是杨志传和另外几名企业家。
但在刘琅看来,陈春生对中关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授变电工
在前世,刘琅也是多本书里零零散散地看过陈春生的一些事迹,要不是他这一世的强大记忆力,他也无法想起这个人来,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改革开放让私营经济大量产生,但在初期阶段,这些公司基本上没什么技术含量,最高的科技也只是制造工艺简单的机械零件,只有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私营业者已经通过几年时间积蓄了一定财富,又赶上了国外技术大规模进入,这个时候私营的制造业才逐渐开始壮大。
这位陈春生实在是运气不好,本以为像美国那些成功者一样,靠着自己的技术闯出一片天地,无奈中国不是美国,技术根本无法广泛应用,空有一身本事也无处可用,等到数年后他的技术有用武之地时,他自己却早已经放弃,唯一留下的“中关村之父”的名号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刘琅万分感慨,陈春生这么一个“传奇”人物竟然让自己给碰到了。
“你们谁是陈教授”
刘琅开口问道。
屋里一片安静,所有人的思维都有些迟缓。
那个年轻人进来就要租房子,这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小孩点名陈春生,难道这是两个精神病
“他就是刘琅,神童刘琅,知道不知道”
木小虎大声说道。
“刘琅那位神童刘琅”
屋里的人都看向了这个小孩子。
现在刘琅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名片,除了那些偏远农村以外,只要能看到报纸的地方,就没有不知道刘琅这个名字的,更不用说这些知识分子了,在他们眼里,这个只有五岁的孩子可是国家数百年来第一号的神童。
“各位叔叔好,我是刘琅!”
刘琅和对方打着招呼。
“怪不得怪不得,我说怎么来了个小孩子,原来是刘琅,果然是神童,说话完全没有小孩的样子!”
这几个人也是纷纷感叹,他们完全不会怀疑对方是个冒充的。
“各位叔叔,这位是木小虎,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合伙人,他刚才说得没错,我们成立了一个公司,需要找一处地方,看到这里还不错,所以就想问问………对了,各位谁是陈春生教授,他是负责人,我和他谈谈。”
“来来来,两位请坐,小周,你去沏两杯茶!”
一位年纪四十左右岁的中年人赶忙招呼。
“两位,这件事我们做不了主,需要陈教授回来!”
“哦陈教授不在这里吗什么时候回来”
刘琅问道。
“他出去工作了,就在附近,应该很快就回来了!”
也就过了几分钟,屋门被推开,一位年纪四十左右岁的男子就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衣服上还有油渍,手里拎着一个工具箱。
“陈教授,有人来找你!”
一个人急忙说道。
“找我什么事”
对方抬起头来。
这就是那位陈春生
刘琅觉得,国家的一级教授必定是一副儒雅的样子,可眼前的这个人却和想象有的有些差距,不似个学者,倒像个工人。
“陈教授您好,我是刘琅,他是木小虎,我们找你有事。”
刘琅走了过来。
“怎么是个小孩……刘琅你是那个刘琅”
陈春生看到对方是个小孩先是一愣,听到刘琅这个名字后又是一惊。
“神童刘琅,哦,果然是真的,你真的是这么小!”
陈春生一边笑着一边把工具箱放在了一边,然后在水盆里洗了洗手,干净的一盆水立刻变得漆黑一片。
“今天还不错,有两家工厂说他们的供电维修让我们做,还赚了二十块钱,余淮,就是那个北东石棉瓦厂和北东帆布厂,他们的电线有点老化,你每天没事就去看看!”
陈春生对着一个人说道。
“唉,一个国家一级教授现在成电工了!”
刘琅暗自叹息。
“对了,两位来找我做什么”
陈春生洗干净手这才坐了下来问道。
“陈教授,我们两个人也
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调压缩机
“书籍呵呵,你问我是学这个的”
刘琅的询问让陈春生忍不住笑了起来。
“二位,你们不知道,陈教授原来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国内压缩机领域没人比他更厉害了!”
另外一人笑着解释道。
“哦!那陈教授现在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吗”
刘琅再次问道。
这一下对方沉默了下来。
“唉,一言难尽呀!怎么刘琅你也懂压缩机”
这一次陈春生反过来询问刘琅了。
“哈哈,刘琅可是华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什么东西他不会做你这………什么压缩机,在他眼里就是个屁!”
坐着的木小虎也是大笑回答。
“呵呵,是吗”
陈春生笑了笑,刘琅是华夏大学工程系的学生他知道,可要说对方精通压缩机,那是开玩笑。
“陈教授,你这压缩机是什么样的能否制造出冰箱或者空调来”
刘琅开口道。
“哦你还知道冰箱和空调”
这一下陈春生有些意外了,这两种电器现在在市面上是非常稀罕的商品,普通老百姓结婚都要配备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这三样统称为必备的“三大件”,冰箱可不是必备品,也买不起,最一般的冰箱也要一千多块钱,空调更不必说了,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国家都没有一个厂子能够生产,全部是来自进口,只有高层的领导才会配备。
这两种电器的核心部件就是压缩机,刘琅能知道这一层次,显然对压缩机是非常了解的。
“我们机械学院可是有很多好东西,别说空调冰箱的压缩机了,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我们都有。”
刘琅笑着说道。
“嗯,看来我是真有些小瞧你了………好吧,我就给你看看好东西!”
陈春生说完站起身来到了一个书柜前面,从里面拿出了一卷大纸,放在桌子上展开后铺了整整一个桌子。
“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我看看………!”
刘琅仔细看了一眼,立刻认了出来。
“这应该是咱们国家压缩机厂生产的y—1959a型号的强风压缩机,完全模仿于苏联的压缩机,现在我们国家在很多矿井中还用这种型号,抽风的能力很强,但是噪音太大,五米之内都不能站人。”
这种压缩机机械学院都有一台,根本难不住刘琅。
“哦!行呀!不错不错,想不到你真的熟知压缩机!”
这一下可是出乎陈春生的意料。
“你等等,你再看看这个图纸!”
陈春生来了兴趣,拿出一把钥匙将一个锁着的柜子打开,从里面又拿出了一卷图纸。
“看看吧!”
刘琅仔细的看了一会。
“这台压缩机就先进的多了,起码外形上小了很多,而且能够制冷,完全能制造出电冰箱来,但是体型不小,要是制造出电冰箱,恐怕得占用两平方米的地方,不适用,不适用呀!”
占用两平方的冰箱应该叫做冷库了。
“厉害,厉害呀!”
刘琅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了。
“刘琅,你们机械学院也学这种东西”
另外一个人好奇的问道。
“呵呵,我们机械学院的院长熊怀志教授当年在国外留过学,改革开放后又到国外考察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机械都很了解,他回来后画了很多机械图,其中就有一台电冰箱的图纸,他们那种压缩机可是小巧的多,您画的这台虽然在国内很先进了,但是放到国际上,那是非常落后的,根本不值一提。”
刘琅摇了摇头显然对这东西不干什么兴趣。
“熊怀志我知道他,他的确是个能人,只是可惜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专门研究压缩机
“你……刘琅,我想问问,你这么做是为什么”
陈春生是一名科学家,他有自己骨气,这压缩机是他呕心沥血带领团队发明出来的,本以为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为此还和自己的单位闹翻,结果才发现实际和现实差距太大,跟本没有人对他发明的压缩机有兴趣,他也渐渐认识到这压缩机是不适应当下这个时代的。
刘琅现在说与他合作研制一个不适应这个时代的产物,陈春生觉得这样做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即便对方有钱也不能用在无用的地方,真要是这样做了,他的良心都过不去。
“陈教授,你是不是认为空调压缩机没有用呀”
刘琅看出了对方的心思。
“没错,我是这么觉得,一样不合实际的东西,花再大的价钱也不值得!”
“陈教授,时代再发展,五年前的你能想到今天可以自己建立一家公司吗同样,五年后时代会怎样,你知道吗你一定不知道。
现在咱们国家看起来不需要这种东西,可你反过来想,没有人生产同类产品,我们是一家独大,这同样也是一个潜在的机会。
因为我坚信,不管时代如何进步,先进的东西必然会有他的价值,这是无可置疑的,可能短时间内这空调压缩机无法显现出它的价值来,但是总有一天,当它的价值真正展现出来时,所带来的收益那也必然是巨大的,所以我愿意和你赌上一把,只是你有这样的胆量吗”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历史是纷繁复杂的,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发展脉络非常明显,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又有几个能看清楚现在国家的发展就是如此,每一年的变化都无法想象,但身处其中的人却没有几个能感觉到,就如那位未来联想的老总杨志传,现在不也还在倒卖一些计算器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