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九天飞流
“我家先生才学不低,可是严厉得很,若是不听话动辄就要上戒尺,我是觉得小叔年纪毕竟怕他会吃不消。”顾万华听到顾老爹问起他家先生,就有些不乐意。
“这是说的啥话谁教你在背后议论先生的先生就是要严厉些才好,不然不是管教不了你们这些学生”顾大伯见孙子竟然开始编排起先生来了,真是大逆不道。更何况小宝他们若是最后进了文先生的私塾,说漏了嘴岂不是要让先生对华哥儿有了偏见
“那你们私塾有多少学生今年有几个人下场你进私塾几年下场的人多吗有几个人中了”顾诚玉思索着,既然才学不低,对学生又严厉,那私塾里的学生必然不少。
“现在有五十二人,今年有三人下场,隔三年下场的人也就三四个。至于有没有人中,考秀才哪有这么容易这么几年只中过三个秀才,前两年有位师兄过了府试,可是到了院试就没过,现今还在家温书,还时常去私塾请教先生,也是准备今年下考场的。你们要是想去我们私塾,也是好的,只是我们先生收学生却要经过他的考验。我那时入学还是因为在家时,爷教过我一些字,不然我还进不去呢!”顾万华想着顾诚玉是肯定没有启蒙的,除非有些资质,不然先生不一定会收他。这么想着,就老神在在起来。
顾诚玉做了一番分析,首先柳先生应该排除,杨先生那里还有待观察,文先生应该是个严谨的人,只有到了年纪或有一些底子才会让学生下场。具体怎么样,还得去看看才能知道,光听顾万华的片面之词可不行。
“爹,我们明天去镇上私塾看看吧!听华哥儿这么一说,倒让人犹豫不决,还是去看看的好,你今日是沐修吗”顾诚玉打算明天先去找别人打听打听。突然想到,李郎中家的闺女不是嫁到镇上一家开书铺的吗那她家的消息应该灵通些,毕竟买书的都是书生。
“要考试了,先生让我在家先复习两日。”
“也好!那大哥,咱这就回了,华哥儿还有几天就要下场了吧大哥也不要太严厉了,还是要顾着身子的好,我看文先生应该很看好华哥儿的,不然也不会让他下场。”顾老爹觉得还是早些告辞的好,不要影响华哥儿,要是华哥儿能过了,他这个三爷爷脸上都有光哩!
第八章 文先生的考验
“这么说这文先生的私塾却是里面最适合我的了”顾诚玉听过之后总结了一番,按照潘掌柜的说法,那个杨先生虽然不考科举了,可是他为人古板,不知变通,教书时不容许学生提出质疑。柳先生还要继续科举,花费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很少,唯有文先生是最合适的,文先生这几年一直醉心于教书育人,虽然严厉,但是绝不会无故体罚学生,有疑问也是耐心解答。
“这个就要看你们如何选了,我也是看你们是我岳父的同村人,才把这些不外传的话说给你们,一般人我可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可别在外面乱说。”三人聊了几句,潘掌柜有些自来熟,早就顾叔、顾叔地叫上了,可能是看在李郎中的份上,说的也很详尽。
“那是自然,潘掌柜能给我们内幕,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又怎会在外面乱传,让潘掌柜枉做小人”顾诚玉这点事还是懂的。
“潘掌柜不用担心,咱可不是那碎嘴的人,也不知这文先生在不在私塾,私塾又在啥地方我想带上小宝去看看,今儿就若是定下来才好。”顾老爹已经决定要去文先生的私塾看看。
“文先生的私塾就在北边,你们一去就知道。小宝要是读了书,以后的笔墨纸砚和书籍若是到这里买,我肯定给你算便宜些。”潘掌柜见顾家父子要告辞,还不忘给他家的铺子拉点生意。
“那以后我要是来,你可别忘了要给我算便宜些。那我和我爹就先告辞了,今日还要多谢潘掌柜。”
“不必客气。劳烦回去给我岳父带声好,家父家母去了亲戚家,最近实在忙,等他们回来了,我再和慧娘回去看他们。”
“好!一定给您转达!”顾诚玉知道古代的女子出嫁没什么事一般不回娘家,除非佳节和过年。
两人穿过西街往北街走去,一看前面不就是私塾吗难道潘掌柜说好找。远一些,看着私塾是两进的四合型,大门上涂着黑漆,上面的牌匾上书写“文宅”,应该就是这家了。
顾老爹率先上去敲门,只听得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内出现了一位老叟,顾老爹连忙上前问话:“敢问这里可是文先生的私塾”
“正是,你们可是找文先生若是,你们等等,我给你们通传一声。”老叟上下打量了一眼顾老爹,又看了看旁边的顾诚玉,倒是明白他们是过来干什么的了。说着,就又关上了大门。
顾诚玉估摸着这人是私塾的门房,刚才大门打开,他还听到里面有郎朗的声。
两人没等一会儿,大门再次开了,门房说了句“进来吧!”跟着门房一路到了外院的正屋,“我就带你们到这儿了,你们自己进去吧!我还要回前头去。”门房说完转身走了。
顾诚玉和顾老爹面面相觑,正屋的门是开着的,里面坐着一个蓄着胡须,穿着烟青色道袍的男子,正端着茶碗在喝茶,“进来吧!”
顾诚玉进门朝着文先生行了一礼,“小子顾诚玉见过文先生。”
文先生自顾诚玉父子在正屋外的时候就打量了两人,爹倒是寻常的庄稼汉,这个儿子倒有些灵气,现在看他一进来就行礼,摸了摸胡须,不管资质如何,起码该有的礼数还是不差的。
“不必多礼,你们来我这,可是想送这个小子来”
“文先生,小儿今年五岁了,听熟人说文先生教学严厉,小儿顽
第九章 文房四宝
“我这里的束脩是一年二两银子,笔墨纸砚自备,书籍要是没有,可以在我这里买,比外面书铺的价格还便宜一些。另外若是离得远,那肯定是要在私塾用晌午饭的。当然,也可以自带,灶间帮着热一下,给厨娘一个月十文即可。不自带,就在私塾吃,一个月给二百文,当做伙食费。我这里是午时初用晌午饭,所以必须早上用了朝食过来,不然肚子可忍不了。”文先生对这个学生还是很满意的,颇有慧根,性子沉稳,不浮躁,善察言观色,资质也还不错。其实他就是只说前面那一段,他也会收他的,一个五岁的小娃能想到这些就不错了。可是他后面的话却更和他意,他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老顽固,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考取功名后当官吗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又何必说还不如坦诚些。
想着顾诚玉明天就要成为他正式的学生,还是细心叮嘱了一番,因为他知道农户家不宽裕的,一般每天只吃两餐,进了私塾,与家里的饮食就不同了。
“学生多谢先生的提醒。”二两银子听起来不多,可是刚上私塾还要买笔墨纸砚和书籍,逢年过节还得送礼,这样一算下来花费就多了,若是同窗要出去交际,那就更费银子了。难怪说古代穷人不易啊!
“那书籍就在先生这里那吧!顺便交上束脩和伙食费,先生算算是多少银子”顾老爹像今天就把束脩交了,明日只要带上拜师的六礼就行。
“三本书,一本是一百八十文,比外面书铺便宜二十文一本,伙食费是二百文,束脩二两,一共是二两七百四十文。及既然是我的学生了,那四十文就算了,给二两七钱银子即可,书明天你来了再给你。”文先生想着农家不容易,看父子身上的穿着虽都是细棉布,可是那布料崭新,想必也是难得穿,便给少了四十文。
“学生多谢先生!”顾诚玉又对着文先生又行了一礼。
顾老爹从怀里摸出三两碎银子递给文先生,文先生从随身携带的荷包中数出三百文给了顾老爹。
“那我和小儿就不打扰先生了,这就回去了!”顾老爹见事情办妥,就打算告辞,呆在这儿,他都觉得有些不自在。
顾诚玉看着老爹从一进门就佝偻着的脊背,心里有些发酸,古代人地位高,农家汉子见了人,还没开口说话就觉得矮了一截。再加上顾家这么多年一直贫困,使得他老爹说话的底气都不足。唉!顾诚玉给自己加油打气,一定好好,不然都对不起他那么多的金手指,更对不起一心为他着想的爹和娘!不过现在想这些太早,还不如先让家里富起来再说。不是说钱是男人的胆吗
从文先生家的私塾出来,顾诚玉和顾老爹又去了习文书铺。
“潘掌柜,我们又来打扰了。”顾老爹满脸笑容地和潘掌柜打起了招呼。
“哟!看顾叔春风满面,想必小宝过了文先生的考问了吧可是要了以后可是人啦!”潘掌柜见到两人也很开心啊!这代表他的生意来了!
“哈哈!让你猜对啦!这不明儿就要上私塾了!我带小宝过来买些文房四宝,还有写大字的纸张,你有啥好的推荐先说好啊!差的我可不要,你还得给我算便宜一些。”
&nbs
第十章 孙师兄
顾诚玉可不管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那要多少钱”
“我给你算算,这个白瓷砚台虽然不是名贵的材质所做,可是白瓷还算细腻,算你二两银子毛笔小的二百文,大的三百文,墨锭算你五百文,合起来是三两银子。你看怎么着这些利润都不大。你要是选其他的,我倒是可以给你少些。”潘掌柜一次出了这儿多好东西,还是心疼的。山河镇毕竟不大,人也不是很多,要不是有个小码头在这,路过的买些补给,顺带带点笔墨啥的,他的生意也不算好,更不要说那头还有一家呢!
顾诚玉估算了一下,来到这古代,统共也没出过几次门,也不知道这的用品物价如何,不过他看潘掌柜倒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想必也不会赚他太多,毕竟还想做他以后的生意,可是还价肯定还是要的。
“就不能再便宜了这个砚台可不值那么多哦!”
“哎哟!小宝哎!这砚台可不便宜呢!差的我可没那出来,你们肯定看不上眼,磨墨不顺畅,你用了就会晓得了。不然,我送你一刀纸你看虽然这纸的材质有些泛黄和粗糙,可是你这样刚学写字的用这样的已经很好了,还有比这更次等的呢!这样一刀我可要卖一百文的,你拿回去自个裁裁,边角料也能写不是”潘掌柜肉痛极了,不过也是为了做长远的生意。
“好吧!那给我包起来!我能进去看百万小!说吗明天就要了,就是摸摸,保证不弄坏。”顾诚玉看此时铺子里还有一个人在抄书,他进去应该不会影响到别人,他想进去找找历史类的书籍,看看这大衍朝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然行了!顾叔,今儿个真给你们便宜了,我是真没赚银子呢!”
“这可真费钱,今儿一天就花了我五六两,都抵得上家里一年多的收入了。唉!”
顾诚玉见老爹和潘掌柜闲聊了起来,就抓紧时间一排一排地找着。过了半刻钟,总算在第三排书架最下面那一排的最里面找到了一本大衍史记,应该就是这个了。估计平时也没人买,都有了一层灰了。
翻开史记的第一页快速地读了起来,原来历史是在唐朝之后拐的弯,唐朝刚建立没多久,一个叫元青的人推翻了唐朝的统治,而后建立了青朝,这个名字和华夏古代的最后一个朝代有些相似哦!元青建立了青朝后,统治了三十余年,皇帝在位期间前期还算励精图治,不过在这期间后宫佳丽数不胜数,生了十一个儿子,后期身体就每况愈下。儿子们为了争储自然就是你死我活了,你争我夺,玩弄权术,导致边界外敌入侵,最后被一个赵姓世家渔翁得利,建立了大衍朝。
大衍朝已经历经了两代君王,第一代在位三十三年,太子二十五岁继位,作为第二代君王已经二十五年。那照这样说,那位叫元青的很有可能是个穿越者,凭借自己的能力坐上了君王的宝座,可却是个大种马,在女色上不节制,这才把自己给折腾死了。
了解了大衍朝的历史,估摸着都要有一刻钟了,突然,感觉身后有一片阴影。顾诚玉吓了一跳,猛一回头,却发现刚才抄书的一个书生正站在他背后,好奇地看他。顾诚玉因为是在书铺中,没有危险,所以也没有戒备,只专心的百万小!说,所以没注意到这个人的靠近。不过时间应该不久才是
第十一章 买牛
顾诚玉和顾老爹准备往南街尾走去,老王头的牛车就停在那儿,今天他们不算是包车,所以回去的时候要去南街尾那看看。
“小宝,先生考你的时候你咋不怕呢你们说的啥我也咋听得懂!还好最后先生收了你,不然咱还得跑下家。”顾老爹由衷地感叹道。
“爹!其实当时我心里也紧张着呢!”顾诚玉当时也是怕文先生不收他,因为文先生那是最适合他的了。
“爹!咱家买头牛吧!以后我上私塾要往返于镇上,老坐老王头的牛车多有不便,而且每天坐的话钱也不少哦!咱家不是还要买地吗有头牛,你和大哥他们就用不着这么辛苦了。”顾诚玉觉得还是自家有牛方便。
“买牛你这么一说,咱家倒确实需要的。可是牛要十来两银子呢!”顾老爹有些舍不得,他今天统共只带了二十两银子,还想着最多只要用十两,要是还买牛的话,二十两也要用的差不多了。可是想想小宝每天都要去镇上,没有牛车确实不方便,更何况,若是买了地,就靠他们爷三个肯定是忙不过来,耽误了活计不说,还得将人累垮了。
一咬牙,“买!走,咱去南街,那里有卖牲畜的集市。”
顾诚玉跟着顾老爹走到南街靠边的一块大场地上,,就看到里面卖家畜的有很多,都是活的。有卖小鸡的、卖小猪仔的。还有一块地方划出来专门卖牛。顾老爹他们一进来,刚走向卖牛的地方,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笑脸迎了上来,“这位老哥,可是要买牛看中哪一头只管和我说,和官府报备的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带您去看看我姓刘,在这一片,我熟得很。你们买牛有啥要求没有”
顾诚玉听出来了,这人就跟前世的中介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朝代的牙子,只不过他只负责牛这一块。
顾老爹似是知道这里的门道,也没觉得奇怪。“那就麻烦刘兄弟了,我们想买头壮实的牛,要能耕地和拉车的,你领我去看看呢!”
“庄户人家买壮牛才用的上,小牛还要养两年。这有几家牛壮实得很,喂得好着呢!”刘牙子边走,便给顾老爹介绍有哪几家牛生的壮实的。
“杨老爷子,有人来买牛啦!”刘牙子朝着角落里一个老汉喊道。
顾诚玉他们走到跟前,只见是一个穿着打补丁粗布短打的老汉。“老哥,我们想看看你这牛。”
“你只管看,我这牛每天都喂得好着呢!要不是家里实在没银子了,我还舍不得将牛卖了呢!这牛才五个年头,壮实得很!而且是头母牛,以后还能生小牛的。”老汉摸着牛背,叹了一口气,看得出是真的舍不得这头牛。
顾诚玉不懂牛,只从外表看来,这头牛确实长得很壮。这是一头大黄牛,背上的毛油光水滑,眼睛很有神,四条腿看起来健壮有力,表面看来是没什么问题。
顾老爹仔细看了看牛,又摸了摸,随后点了点头。“老哥,你这牛确实不错,你打算卖多少银子”
“十四两。”说完,老汉坐在了旁边的小凳上,拿着腰间的烟杆抽起来。
“老哥,我可是诚心要买你牛的,你这十四两也太高了吧”顾老爹皱起眉头,这老汉倒是奇怪,卖牛见到有人来看,也不上前介绍,价钱还比别家高,说完就坐在那爱理不理了。
顾诚玉觉得这老汉到不像是想卖牛的,哪有人不推销自己的产品的比买主还拽呢!
“杨老爷子,你再这样我可不管你了,这几天好几家都看上了你的牛,你对人家爱理不理,出了个高价又把人吓跑了,你到底是卖不卖您这不
第十二章 肥皂模具
双方办好了红契,杨老爷子就揣着银子走了。
“这杨老爷子也是个可怜人,他儿子染上了赌,把家里的银子都输光了,这不连牛都卖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还上赌债。”刘牙子见杨老爷子走了,也是一阵哀叹。
“所以说,儿孙不能太宠溺,还是要好好教导做人!”顾老爹随后也感慨了一句,完全忘了他是怎么宠小儿子的。
“老哥,既然牛买了,可是还要买车架”感慨完之后,刘牙子见顾老爹牵着牛要走,忙又问了一句。
顾诚玉一听,原来还有一条龙服务。不过他觉得还是买个车架方便,牛都买了,现打也来不及,再加上上岭村就一个木匠林武,他不想找他打车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