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因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燕十千
能够沉下心i,对于悟道总是有好处的。重新打起精神的桓因这一次是又经历的了漫长岁月的揣摩和尝试,连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这混沌世界之中是待了多少年,又还需要待多少年,他终于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
铸剑!
其实这个层面桓因早就想到了,他也是想到了铸剑的至高境界是把剑炼成人,才想到了人也可以成为剑。可是,最开始这对于他i说不过是一种比拟而已,根本没想过两件事情可以混为一谈。
但这一次他却终于明白过i,这两件事情似乎就是同一件事,若要分开i看,或许一样也成不了,而若合并起i看,则一成俱成。
这样的思路自然是对了,因为这既符合了铸剑与用剑不能分开的道理,也真正契合了人剑合一的境界。毕竟只想一边,是谈不上“合一”的。
就这样,桓因在这一道上的步子终于迈得大了起i。他将把剑铸造成自己与把自己幻化成为一把剑结合起i思考,一个仿佛是由死到生的过程,而另一个仿佛又是由生入死,却在这无意之间,生死结合之际,人与剑真正i到了同一个点上,完成了“人剑合一”。如此,生死交错,却是全盘皆活!
真正的去体悟人剑合一,让桓因周身的剑气越i越多,越i越灵验,他也从最开始的偶尔能驱散迷雾渐渐到了一直都能够驱散,又从只能驱散一丈,变成能够驱散两丈甚至更多。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对铸剑之道的理解竟然也深刻了起i。他对什么叫做把“死物炼活”理解得越i越通透,越i越明白,他竟然正在朝着器圣的境界迈步!
想魏兵身为人界最初的炼器师,也一直都没有揣摩出成就器圣的法门,可一旦桓因理解了无量尊者“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仿佛成为器圣就只是水到渠成一般!看i,当年的无量尊者不仅仅是三界的第一战力,也恐怕是第一铸剑大师。他本人,或许就是器圣!
时间当然还在流动,它是从i都不会停止的。这一天,已经不知道是桓因身在混沌世界之中的第几天了,也不知道是第几年。
桓因的体外,此刻正有三丈剑气存在,而且桓因对其收放自如,驱使由心。如此,一旦他释放出这三丈剑气,他四周的迷雾则被驱散到三丈以外。而在这三丈之中,无论是肉眼还是神识,都可以观察得一清二楚!
桓因他终于做到了彻底的驱散此地迷雾,这是当年连舍摩黎他们的十人阵法也远远做不到的程度!
不仅如此,桓因感觉自己如今已经可以再次修冶刑天了。他能够感觉得到,若是自己当真行动的话,如今的刑天当更进一步,可距离真正活过i又接近一些。
而且,桓因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他如今可以部分的和刑天融为一体。这一点,他以往是根本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刑天与他再亲近,也不过只能被收入储物袋而已。可是现在不同,刑天可以与他的肉身部分结合,而且一旦结合,则人剑一体,威力无穷!
桓因能够感觉得到,自己达到如今的境界以后,哪怕没有获得更多的源力,哪怕修为境界没有提升,可自己的战斗力已经再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舍摩黎如今再与他争斗,恐怕已经完全不是对手。这,便是无量尊者剑道至高境界的厉害之处。这是这一种独立的境界,自身便可成道,自身便可纵横天地之间!
只是,越是修炼到了这种境界,桓因就越能感觉得出i,自己在“人剑合一”这一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人剑合一”,他尚且不能做到完全,而在“人剑合一”之后,他隐隐觉得,似乎还有更高境界。那,也才是《无量剑》第三卷《合》的全部!
“或许等我与刑天能够完全融合之时,便是我彻底做到‘人剑合一’的时候。只是这还远远不够,就单看铸剑,这一境界根本无法让我把死物彻底炼活。还有更多,才能够促成。祖师,后面还有什么,是你没有告诉我的”桓因站在虚空之中,兀自喃喃了一句。
他已经明白了过i,无量尊者正是在用混沌世界i为他传无文之道。无量尊者的良苦用心,他到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是在这无文之道的后面还有更多,那他又要依靠什么去领悟和理解呢
摇了摇头,桓因最终将此事暂且搁下。他知道自己现在已无缘再奢求更多,他也在此地逗留了太长太长的时间。他必须要走了,所以他带着三丈剑气,冲破迷雾,飞了出去!
第五百五十三章 在路上
又一次的上路,桓因却是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自信了太多,甚至连他的脸上都不自觉的带起了淡淡的笑容。
自信,不仅仅是因为现在的他比之前要强了很多,更因为他周身的护体剑气足有三丈,为他驱散了迷雾。
在这三丈范围之内,无论是桓因的肉眼还是神识,都可以极为明确的分辨出任何的风吹草动,一丝一毫也逃不过桓因的观察。在这三丈范围之内,桓因就如同身在三界之中一样,或者说这三丈,就是桓因自己创造出来的“小三界”。
别看只有区区三丈,比起真正三界来远远不如。别看桓因在三界之中连万丈范围都可以用神识顷刻收入眼底,可在这里,三丈和之前比较,就是有和无的区别。这个区别太大,让桓因完全脱离了瞎子的状态。纵然他能观察的范围极为有限,可这不但能让他更好的躲避危机,而且随着他的移动,他能够发现的事物将越来越多。
桓因此去的目的,一共有两个。其一自然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便是想要离开这里。对于现在的桓因来说,他已经得到了无量尊者的真传,他也该离开这里了。至于第二个目的,便是舍摩黎。舍摩黎就是叶无忧,是桓因丢不下的兄弟。谁迷失在这里桓因都可以不管,可唯独舍摩黎,桓因料想他现在已经被困入了绝境之中,他必须要把舍摩黎带回三界。
想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自然是千难万难。纵然桓因如今已有剑气驱雾,可区区三丈,对于他找寻道路的帮助并不能太大。而更关键的是,传说之中,混沌世界根本就无边无际,哪怕当年还未分开的三界合起来,比起混沌世界也不过是米粒比之沧海。而桓因又根本不知道这里到底哪儿是哪,他要如何寻找
桓因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寻找,若要说之前他是一个无头苍蝇的话,那现在他顶多算是一个有头却依旧不认识路的苍蝇。甚至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想要在这里找什么,找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有可能自己越找,不但什么也找不到,反而会把自己也弄丢了。
“不过既然祖师把我弄了进来,就必然会有法子让我出去,只是这个法子需要我自己去寻找罢了。”桓因最终还是安慰了自己一句。他现在的心态已经比之前好了太多,想问题不但能想得更透彻一些,也总会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只是有一点,哪怕他心态再好,也只能在心中悄悄的避开不去思索。
那是舍摩黎。
想要找到舍摩黎,桓因心知难度极大,因为他在动,舍摩黎说不定也在动。而且,当年无量尊者可能想过了给桓因一条出路,可舍摩黎怕是不被他算计在内。若这里当真有什么眷顾舍摩黎的话,那就只能是如今的桓因自己了。
只是越是这样,桓因就越是对舍摩黎上心。他已经悄悄的下了决心,不找到舍摩黎决不罢休。就算是自己先找到了出路,那也要直接忽视,继续找寻舍摩黎。
就这样,桓因在茫茫的混沌世界之中飞行了很久很久。对于兄弟的执着让他不可能产生放弃这种想法,奈何要在这茫茫的世界之中没有目的的找人只比大海捞针还难,桓因能依靠的唯有运气而已,所以这必然是一个长到了无法想象的时间。
在这期间,由于桓因开了三丈之眼,他便也看到了很多的东西。
有好多次,他又看到了那黑色的物体从自己的身旁划过。那速度之快,那冲击力之强,依旧让他感觉不可思议。只是,那黑色的东西明显只是什么巨物的一角而已,他终究看不完全,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其实是个什么。
还有一次,他看到了一道闪着光的长线从自己的面前飘了过去。光芒刺眼,而且五颜六色。不过这线却不长,总共也就一丈出头的样子,所以他倒是把这个东西给看了个完全。
说实在的,这是桓因极少能在此地看到物体全貌的情况。而在桓因看向这东西的时候,这东西似乎也就活过来了一般,竟然停了下来,仿佛同样也在观察桓因。
只是,那光芒终究太刺眼,而且竟然能够刺伤神识。如此,桓因根本就没看清楚这东西是不是也长了鼻子眼睛和嘴巴。他只是在对方停下来的瞬间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可他还没跑开,这细线就“嗖”的一声消失了。
再有一次,桓因听到了“隆隆”的恐怖声音由远及近。那声势之巨大,在临近桓因的时候,竟然光凭声音就把桓因给震出了内伤。当时桓因强忍伤势想要逃遁,可还没飞出多远,却是被对方瞬间就追了上来。于是,当有一个大到了不可思议的物体突然降临在桓因的三丈范围之内时,桓因整个人脑中只有“嗡嗡”之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竟让他直接动弹不得,瞬间仿佛石化一般!
那一刻,桓因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他知道这明显是一个了不得的活物,若是对方要为难他,他只怕死一万遍也不够。好在对方明显对他没有任何兴趣,只是过路而已,在他身边停留片刻以后,便直接继续往前,离开了。
不过在这未知的生物离开的时候,桓因在自己三丈范围内那突然抬起的一大片东西的底下看到了深深的不规则的沟壑,就如同是山间的深渊一般。只是,这样的造型一旦让桓因联想到了活物,他便想到了一个东西——掌纹。
按桓因所想,那深渊一般,或许可以盛装得下一片汪洋的沟壑却或许是那离开的未知生物脚底的掌纹。如此,难道刚刚路过的是此地的一个巨人若当真如此的话,那这巨人到底是有多么的庞大这种巨人若是降临三界,怕是一掌就能把一界给拍崩了
桓因还有好多好多非同寻常的见识,说得上来得,说不上来的,简直不可计数。想当年他身为天帝之时,曾多次想要遨游混沌世界,却没想到这一次,他竟然是这般的实现了愿望。
这样的奇遇,自然也伴随着太多的危险。好在桓因在这个世界之中运气一向不错,加上现在他又能够看见三丈之远,所以倒没有真的再出过什么事。
只是奇遇再多,当看过了太多遍,经历了太长久的时间以后,人总免不了疲乏。好在这一次,桓因在完全疲乏之前终于是找到了舍摩黎。
桓因找到舍摩黎的时候,舍摩黎已经重伤昏迷了。看他那样子,若是桓因再有一阵找不到他,或许他就当真要死在这混沌世界之中了。而至于他带来的那些人早就已经完全没了踪影,想来情况只怕是不会比舍摩黎要好的。
桓因喂舍摩黎吃下了一些上好的丹药,又用灵力为他保住了性命,然后便带着他继续上路了。
舍摩黎自然是依旧醒不过来的,以他现在的状态,能够保住性命已算不错。要真正醒过来,恐怕需要稳定下来以后,再经历长时间的救治方可。
不过桓因现在也没想救醒舍摩黎,因为舍摩黎并不知道他到底是谁,他现在也没打算表明身份。桓因只想先就这么把舍摩黎带回去,然后再慢慢相认的好。
这一下,目的就仅剩一个,便是此地的出路。
这里是混沌世界,桓因不知道无量尊者会给自己安排一条怎样的出路。
难道是找到这里与三界的交界处,然后直接走入三界吗桓因觉得不大可能,因为他知道混沌世界与三界的距离,那是当年他花了多年都到不了的一段路。如此,现在他的速度纵然更快,也万万做不到那种程度。
难道是从原本的传送点再传送回去这是有可能的,只是桓因早就不知道那传送点在哪,现在要他去找,难道当真他的运气还能再好一次,像找到舍摩黎那般顺利的又找到传送点
第五百五十四章 混沌之气
出路是一定存在的,毕竟这是一趟无量尊者专门安排的行程。只是,这出路刚刚出现的时候或许看起来并不像是一条路罢了。
桓因也不知道自己在混沌世界之中带着舍摩黎又似有目的地却明显漫无目的的飞行了多久,某一天,当他一如既往的怀揣着对无量尊者的绝对信心,相信老祖一定会为自己谋划好一条出路的之时,他的三丈范围之内突然出现了两道交错的气息。
气息颜色不同,紧紧的交错在一起,仿佛天然双生一般,不可分离。这是三界之中不会出现的奇异现象,然而更奇异的是,两种气息的颜色桓因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似红,似橙,似黄,似绿,似青,似蓝,似紫,似又都不对。而且,颜色仿佛还在时刻的变换着,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子。偏偏这种连颜色都模棱两可的气息,桓因却直观的能看出它们是两种,各不相同。当然,到底是哪里不同,桓因却又说不上来了。
或许,这两种气息所拥有的颜色并不是三界之中的颜色。而这两种颜色不同的气息给桓因的感觉便是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一明一暗。总之,两种气息给人的感觉截然相反,可是它们却又似乎不可分离,单独无法存在。
两种颜色不同,又显然矛盾深重的气息却彼此如此纠缠,甚至比最亲密的恋人还要缠绵,这当真是奇特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这两道气息三界之中绝对没有,桓因也不可能见过它们。
然而没有见过,桓因却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两种纠缠在一起的气息,更是在看到它们的瞬间,整个人立马就无比的激动了起来。
桓因曾经身为天帝,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或许旁人不知道,但他却知道。尤其是一些关乎重大乃至世界本源的东西,哪怕他没见过,他却是听过,而且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混沌之气便是其中的一种。
有道家经典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句经典在三界之中广为流传,甚至就连凡人也将之奉为人间至理,无上大道。可哪怕这区区的一句话有着太多个版本的解读,但与真相接近的,几乎连一个都没有。所以,三界之中便也都没有几个人知道其真正的含义。
桓因之所以知道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也是因为他曾身为天帝,拥有过界力,接触过跟三界本源有关的东西。可仅仅是如此程度,当年的他也并不能证实他所理解的含义的真实性。直到这一世,当他对真道有了一些见解以后,他才终于确定了。
这一句经典,其实讲述的并不是什么大道或者至理,其真正讲述的乃是一个事实,一个跟三界诞生有关的事实。不过随着时间的拉长,早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这个事实却被人们勾画成为了一个传说。
在这个传说之中,盘古大神以通天神力和盘古巨斧劈开一处混沌世界,然后三界才从中诞生了出来。这一句话说来简单,仿佛只是为那些想要知道真相的人编纂出一个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三界本源说,可细细琢磨方才知道,原来这个传说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与那一句道家经典一一对应的。
道生一,所谓的“道”,以前桓因不懂,可现在他大概知道了,道就是与那些荒古大神们有关的东西,或许指的就是他们的修为境界,总之,也就是真道。
道生一,也就是真道生一。真道具体是什么,桓因如今还不得而知,可他知道与那些荒古大神们有关的真道必然是凌驾于整个世界之上的东西,也是凌驾于混沌之上的东西,所以是先有了真道,再产生了混沌。混沌,迷迷蒙蒙的一片,一切都没有分开,便是那个“一”。
真道凌驾于混沌之上,便能驾驭混沌。也就是说,“道”能生“一”,就也能驾驭那个“一”。所以,盘古大神才能开天辟地而成三界,便是以他的真道之力开辟三界。而盘古大神开天辟地这个动作,就是“一生二”了。一是混沌,混沌被劈开以后,便有了天和地之分,不再是不可分离的一整片。天和地,便是那“二”。
至于后面的“二生三,三生万物”,便是天地产生以后,再产生其它,乃至修士的过程,那就很好理解了。
正是因为知道上面的这些,桓因才知道了什么是混沌之气。混沌之气,便是盘古大神在开天辟地之时,因混沌被彻底劈开,而游离出来的一种正反双生的气息。
天地有正反,有两极。两极相互矛盾,却又不可独立出来。独立出来,便成不了世界。所以这天地之间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高必有低,有喜必有怒。两个极端明明不同,却又不可分离,便是混沌被劈开之后的另一种统一,也是世界的本质。
混沌之气是三界诞生时的一种共生产物,所以便有了跟三界一般的特制,不再是迷蒙的一整片,而仿佛是世界的天地之分一般,它也分成了两股,乃是截然不同的正反之气。这是一种共生产物对于原本世界的模仿,也遵循了“一生二”这个最根本的定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