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医锦同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依依兰兮

    更认为这流言的源头就是宣阳伯夫人,是她心怀怨恨为了报复,故而弄出了这么一通事儿来,自己差一点儿就被她给算计上了。

    皇后叩首请罪,声泪俱下。

    宣阳伯夫人被延和帝那阴沉沉的目光盯过来的时候整个人吓得几乎要瘫软在地,她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这位姐夫竟是如此厉害之人

    这会儿磕磕巴巴连请罪的话都说不利索,更别提还趁机拉踩污蔑苏锦了。

    延和帝语气冷冷,倒也没有为难宣阳伯夫人,只是训斥了皇后几句,勒令她管好后宫,不希望再听到什么流言。

    毕竟,他这会儿倘若严惩了宣阳伯夫人,反倒显得自己心虚、显得恼羞成怒、欲盖弥彰,还不如表现得豁达、大度一些,反倒让人相信这事儿就是谣传,子虚乌有。

    皇后正中下怀,叩首领命。

    这事儿交给她来管,她才有机会迅速收尾,将一切清理得干干净净。

    要知道,流言的源头是她啊!

    这要是被人给查出来,她这个皇后还没当过瘾呢,就注定到了头了。

    说不定连冷宫都不用去了,直接一杯毒酒赐死。

    而她的儿子,必定终生为皇上所厌弃。

    所以说,这顶帽子扣在她亲妹妹的头上,其实也不算冤枉。

    这叫怎么一个歪打正着哦,皇后简直好气。




第1203章 册立太子
    因为宫里封锁得及时,加上宣阳伯夫人出宫之后对此是绝对不敢提及半个字的。

    而延和帝又派人带了丰厚的礼物前往东宫,赏赐给秦朗和苏锦,少不得明里暗里的敲打、交代了几句话——其实就算他不交代,苏锦、秦朗也不会傻到主动把这些话往外说。

    总而言之,坤宁宫外那一场大戏所闹出来的那些话,还没有传出去。

    次日早朝的时候,延和帝突然下了册立皇太孙为太子、同时册封赵明安为忠亲王、赵明祁为端亲王的圣旨,把众臣给吓得

    那叫一个晴天霹雳、目瞪口呆、莫名其妙。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急转直下的变化来得这么快!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皇上毫无预兆的突然之间改变了主意

    不约而同想到前两日被泼污水罢官严惩的礼部官员,众人心中无不感慨叹息。

    皇上这性子也太喜怒无常了吧这让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很难办啊,以后该以何种态度侍奉君王

    别管心里怎么想,这事儿尘埃落定了是好事儿。

    有皇帝,没有太子却有皇太孙的这种尴尬事总算完美结束了。

    秦朗封了太子,自然便留住东宫。

    原先的谦王府,改为忠亲王府,赐给了赵明安。礼部与内务府另外挑了一处府邸,赐给赵明祁,为端亲王府。

    他们都搬出东宫之后,秦朗当即为苏锦请封太子妃。

    延和帝心里非常不痛快,总觉得自己是被逼着册封秦朗为太子的,这其中,还有苏锦的影子。

    这会儿还要册封她为太子妃真是想想都不高兴。

    不过,谁叫苏锦的医术那么好呢先帝去世前那一段时日,都是苏锦陪伴在侧,且的确是给先帝调理的不错。

    窦太医年事已高,已经告老了,太医院的太医们医术虽然都很不错,但是要说跟苏锦比,却还都比不上,并且差距那是相当的明显。

    当了皇帝的,谁不怕死啊延和帝也不例外。

    就算他并不完全信任苏锦,也不可能轻易用她。可是,有这么个人作为预备人选被放在可以随叫随到的位置,至少有种心理安慰啊。

    一想到苏锦的医术,延和帝那是宁可呵斥秦朗,也要多给苏锦几分体面的。

    既然秦朗都请封了,他也就顺水推舟准了。

    为了笼络安抚,还特意重重赏赐了。

    宣阳伯夫人打那日之后,便被禁止进宫了。宣阳伯想要变成宣阳侯,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皇后心里郁闷得不行,但却不敢再找苏锦的麻烦。

    流言的事儿才刚刚清扫干净尾巴,这会儿她若是再招惹苏锦,没准又生出什么新麻烦来,更不好说会不会把流言那事又翻出来说道,还是安静一点吧。

    不过,她倒是旁敲侧击的跟延和帝进了言,提起给太子赐婚,娶太子侧妃之事。

    皇上出面下旨,这可跟她没有关系。

    不能亲自找苏锦的麻烦,给她添点儿堵也好啊。

    秦朗如今被封为太子,膝下却只有一个儿子,子嗣太单薄了,大臣们都不会答应。

    再说了,若是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将来他是要登基为帝的。

    当皇帝的人,坐拥六宫三千佳丽,怎么也不可能只有苏氏一个皇后吧那也太不像话了。

    这事儿说的堂堂正正、理所应当。

    只可惜,皇后提的时机不对。

    若是早一点提、或者晚一些再提都没有问题,偏偏就是现在——

    延和帝正掂量着苏锦的医术呢,她刚被封为太子妃,他怎么着也得给人个面子不是哪儿能这会儿便给人赐什么侧妃呢

    那苏氏的醋劲儿有多大,他又不是没见过。

    待过一阵子,她自己也就想明白这事儿了。到时候再赐婚,更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延和帝居然拒绝了,这令皇后又意外又恼火,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暂且忍下这口气。

    东宫里,所有人搬走之后,苏锦、秦朗便将所有人一个一个的暗查明查,能揪出几个揪几个,不能的,至少也给了他们一个狠狠的警告,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苏锦带着臻儿住在青鸾殿,青鸾殿中所用的,全都是之前的心腹,以及彻查过确定没有问题的家生子,人数上尽量精简。

    秦朗住在睿和殿,用的也都是心腹。

    不过平日里他也只有接见属僚臣下,或者议事写折子的时候才会待在睿和殿,日常起居都在青鸾殿中。

    苏锦将东宫精简人口,不必要的全都打发送回了内务府。留下的刚刚够用。只是,亲卫侍卫却是满额满编,一个不少。

    秦朗既封了太子,少不了要另管差事,按理该去吏部或者户部历练。

    延和帝也不知怎么想的,让他去了礼部。

    顺便连他巡防营的差事也撸了。

    对外的理由非常充分:太子在民间长大,武艺高强,排兵布阵有独到见解,但自幼读书甚少,各种礼仪学的更少,因此应当先进礼部,好好的学习各种礼仪礼数,多读圣贤书,以免将来应对臣属的时候失了皇太子的颜面。

    可以说他这个父皇是非常的用心良苦了。

    明眼人一眼就心里明白:皇上这是忌惮太子

    秦朗倒无所谓,礼部就礼部吧,反正,接下来的日子对他来说,无论在哪里当差都一样,注定不能有所作为,注定是个混日子的闲差。

    延和帝开始大量任命自己的人,赵明安顶替秦朗,领了巡防营的差事。

    赵明祁腿脚不便,也领了御林军的差事。

    对于武王、宁郡王,他自然有所提防,不断的分削他们的权力。

    傅家靠着奉承巴结,加上原本就有姻亲的关系,父子三人很快加官进爵,成为京中炙手可热的新贵。

    皇后的娘家,同样也沾光不少。

    至于跟秦朗一向来关系颇好的敏国公府,就颇为受冷落了。

    敏国公世子郑冠卿被打发去了江南军营,任路将军的副手,无召不得进京。

    路将军跟太子不对付,敏国公世子又是太子的人,可想而知,敏国公世子去了江南军营将会遭遇什么状况。



第1204章 叔侄俩密谋
    路将军跟太子不对付,敏国公世子又是太子的人,可想而知,敏国公世子去了江南军营将会遭遇什么状况。

    到时候必定自顾不暇,哪里还可能有闲工夫跟太子联系,为太子做什么呢

    梅九陵见状,索性也懒得在京城里待着了,请旨回金陵。

    不想,延和帝却驳回了他所请,反而给他在户部安了个户部员外郎的职位,让他也历练历练。

    梅九陵郁闷极了,特么的历练历练是什么鬼啊他并不想啊!

    但延和帝显然跟元丰帝不一样,若是元丰帝还在,他不想就会去说了,延和帝面前他就比较怂了,不敢去说。

    只得老老实实认命的先在京中待着了。

    延和帝刚愎自用,任命官员的时候完全随自己心意,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能够在朝堂中混有一席之地的都是聪明人,政治嗅觉相当的敏锐,从上回礼部那小官员的遭遇便可见一斑新帝是个什么样的人,谁敢掠虎须、敢随随便便在新帝面前进言

    万一一言不合就被扣上一顶贪墨的帽子撸官入狱、抄家流放呢

    谁敢保证自己完完全全清清白白、找不出一丝瑕疵谁都不敢。

    只要新帝乐意,找茬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到时候小事化大,还不是想怎么收拾怎么收拾!

    因此对于延和帝的旨意,下边一众官员们非常默契的全部接受、全盘照做,安静如鸡,谁也没提意见。

    要怪也怪延和帝还是谦王的时候被一兄一弟衬托得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当初任凭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皇位会落到他的手里,自然没人过多关注他。

    没有过多关注,就意味着了解不深、或者基本上没什么了解,如今一旦变成君臣相处,臣子们就找不着北,相当的茫然了。

    宁郡王也嗅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意味,明白自己这位二哥已经不是当初的二哥了,哪里敢轻易在他面前说什么,这郡王变亲王的愿望也就只能暂时还是个愿望了。

    非常苦逼,以及郁闷。

    赵明安找上宁郡王的时候,宁郡王面上不显,心中却大为意外。

    这位侄儿如今的日子,似乎也不大好过啊。

    虽说领了实差,也算是正儿八经的掌权、出息了。

    可是,堂堂正宫皇后所出的嫡长子,他原本该是当太子爷、住东宫,将来再接掌延和帝,坐拥这万里江山的啊。

    天下之主与一个亲王比起来,那根本就云泥之别啊。

    谁要是心里能够一点儿想法也没有,那可不就是神仙了!

    何况,如今后宫里统摄六宫的那位,还是他的亲娘呢。

    宁郡王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个极好的机会。

    因此笑得一脸和气,十分亲热的接待了赵明安。

    赵明安本就有求而来,自然不会对他摆架子,叔侄俩可真是惺惺相惜、相谈甚欢。

    赵明安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感慨,也就是现在。若是换做从前,自己这位皇叔哪里会把自己放在眼里呢

    见了面怕是还等着自己恭恭敬敬跟他打招呼吧哪儿能有这般热情相待

    决定今非昔比的,是双方身份地位的变化。

    权势当真是个好东西呢!

    赵明安心潮翻涌,一腔热血越发炙烈起来——就这样认命、就这样一辈子被秦朗踩在脚下,叫他如何甘心

    叔侄俩在花园亭阁间把酒言欢,优美的风景环境,相谈气氛极好,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一切看起来那么的亲近与和谐。

    叔侄俩你来我往,假惺惺的试探来试探去,终于渐渐步入正题。

    赵明安到底还嫩了些,哪里是宁郡王这种老狐狸的对手

    很快,宁郡王便探明白了赵明安所为何来。

    “你真能帮我”宁郡王思索着,最后轻轻摇头,叹息道:“还是算了吧,这太冒险,我已经这样了,倘若再连累你,岂不冤枉这不划算、不划算啊!”

    无论宁郡王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总之听了却并不令人反感,相反,心里还挺舒畅。

    “三叔放心,没把握的事情我不会做,此事我只是为三叔出个主意罢了,并不会连累我。”赵明安笑道。

    宁郡王心下微窘,这话倒显得自己有点自作多情似的。

    这个侄儿可真是不会说话啊!

    不过宁郡王这种老狐狸,哪怕心里再窘得无以复加,只要他脸上不想表现出来就一定不会表现出来,没人能看得透。

    “哦”宁郡王笑笑,神情淡定,毫无兴趣或者期待,不紧不慢道:“明安啊,不是当叔叔的泼你冷水,你父皇唉,你父皇如今身居高位,可不是从前的父王了。你真的有办法能够说服他改变主意咱们在这儿私下里说一句不真不假的玩笑话,恐怕满朝文武都没有谁敢如此笃定吧!”

    “我不是他们,”赵明安一笑:“三叔到底要不要听呢”

    宁郡王暗骂小兔崽子!这才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呢,想他宁王殿下,竟也沦落到跟这么个小屁孩平起平坐商量正事的地步来了,真是晦气。

    “你总不会白白帮我吧”

    赵明安冷笑:“三叔不会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吧”

    “我帮不了你,”宁郡王想也没想便斩钉截铁一口拒绝了。

    虽然他很想赶快恢复亲王的爵位,眼下这样实在是太尴尬了。

    但是他还不想死呢。

    从前他就没在秦朗和苏锦手里讨过什么便宜,如今人家成了太子、太子妃,就更不是他能够招惹的起的了。
1...228229230231232...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