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封神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浮生
“天门果然就是第四道门!”
李林身上,散发霞光,来到天门之前,一股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与前面遇到的三座门的气息相同。
与此同时,站在门前的一刹那,一股力量在其体内震荡开来,他的实力,在这一刻,完全恢复到了巅峰。
“但是,这还不够!”
实力恢复,李林以无上手段,捕捉到这方天地的虚空碎片信息,这是一片造化所化的大地,曾经诞生了不少强大的人物,更是将自己的道与法,刻印在这片虚空当中。
大周,八百武圣,便是这方天地繁衍至巅峰的盛况。
然而,盛极而衰,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周崩溃,诸侯相争,八百武圣,先后陨落。
“这里的每一种道,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底蕴。”
他盘膝而坐,坐在天门之前,心神散发,如同一张大网般,以这道天门为中心,逐渐向四方散开,将整个大乾包裹成一个蚕茧。
而李林自己,则是蚕茧里的蚕,感悟着这方天地的道与法,直至最后升华,化茧成蝶。
“他在干什么为何还不打开天门,成为真正的圣境!”
“他竟然坐下了!”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道门有问题”
“”
天门之下,大乾之中,一众在等待李林打开天门的所有人,全都惊呆了,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这到底是啥情况!
“他究竟想干嘛难道不想打开天门你要是不想,让我来啊,我想啊!”
有一些存在急了,嘴中不断嘀咕,恨不得取而代之,但想到刚刚李林的神威,众人不由很是无奈。
内心是,表面也是。
“都一个月了,还不打开门吗”
“要不我们再去试试”
话音还未落下,十数道身影从天京城各处冲起,原本按捺下来的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存在已经按捺不住了。
“啊砰!”
惨叫传来,那十数道身影还未靠近李林,仅仅碰到那一道流转的金光,便立刻发出一声惨叫,直接消失在天地之间,如同尘埃一般,没有一丝涟漪。
“算了,算了,我还是安安心心的等着吧。”
“偷鸡不成蚀把米,我算是明白了,还是别冲动啊。”
“”
十几道身影,瞬息之间,消失茫茫天地,众人都沉默了,原本还有一丝侥幸的内心,看到这一幕,立刻被浇了冰寒之水一般,瞬间清醒过来。
就连大乾皇室,通天峰上的那些强大存在,都彻底沉默了。
这一刻,大乾上下,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第九百四十三章、武道之祖!
时光匆匆流淌,这种等待,最为煎熬!
“啊!我忍不住了!要么生,要么死!”
“你要破天门就破,不想破就让开,就这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想干嘛”
“让也不让,退也不退,实在是”
“”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半年,一年,三年
《穿越大封神》第九百四十三章、武道之祖!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九百四十四章、文气的世界
混沌秘境,第五道门。
“这一次难道又是一个世界!”
时空轮转的眩晕感逐渐消失,李林恢复清明,发现自己身处于一座颇为富丽的房屋。
这座房子很大,雕梁画栋,身后更是有着一排排书架,书架上布满了厚厚的书籍,而自己的身前,则是一座千年梨花木制成的桌子,桌子之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闪烁墨华,皆属上乘之物。
“我的修为这一次是彻底消失了,比第四道门消失的还要彻底!”
打量片刻,李林开始感受着身体发生的变化,发现自己身上的修为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给封锁了,眉心紫府之中,那道虚幻之门沉浮,淡然之间,透着一丝神圣与恢弘。
“嗡!”
虚幻之门发颤,一缕涟漪向四面八方震荡开来,一股莫名的信息出现在李林的脑海之中,随即那道虚幻之门再次停滞了下来,恢复了平静。
“这是一个文气的世界,文士为尊,诗可杀敌,词可灭军,一篇华章可镇乾坤!”
“而我现在是在大晋国安州南川郡平安县城的一位商人之家虽然只有自己一人,但家世还算不错,有一座大宅子,无需奔波劳苦。”
“我还是叫李林,是李氏商行的主人,这是我在这个世界的身份虽然修为彻底消失了,但这一次好歹给我安排了一个还算不错身份。”
“十天之后,县试之期!我如果准备走文士这条路,就必须在这十天之内有所准备还是老规矩,先看书,了解世界,查找那道门!”
李林大致了解自身情况之后,开始翻阅这方天地的书籍,虽然自己修为彻底消失,但过目不忘的能力还依然存在,似乎成了一种天赋,与世俱来。
书籍是一方天地的瑰宝,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有关世界的各种经验与道理。
当今天下,划分三国,大晋,大吴与大蜀;三国之前,是为大魏;大魏之前,是为大楚;大楚之前,是为诸国并起。
诸国后期,东夷、西戎、北狄三族趁机入侵,足足百万大军,气血狼烟,直冲霄汉,仿若血云,一月不绝,连扫中原各国,势若猛虎!
就在中原十万火急之时,有一老者,观日月星空,察天地自然,写成千古奇书《文典》,异象冲天,天降文气,号为文圣。
此时,大决战在即,三族联军,已经包围中原大军,眼看中原大军即将覆灭,文圣一袭白衣而至,手捧文典,横眉冷对,接连大喝。
每呵斥一声,文典之上便有一道白光冲霄,而三族联军头顶之上的血云则削弱一分,十道白光之后,血云只剩下薄薄的一丝,而三族联军更是目光呆滞,双腿发颤,气力全失,最终发出一声声惨叫,凄厉哀嚎,溃败而去。
中原联军,趁机掩杀,大败三族百万之军,只余数万,逃回各自的族地。
最终,东夷四位圣级强者尽皆陨落,西戎三尊圣级与北狄两尊圣级,分别逃出一人。
这一战,改变中原与蛮夷攻守之势,文圣泽被天下,功德卓著,为世人所称颂。
此战之后,文圣于中州,一边潜心研究所学,一边开始传道天下,有教无类,有记载的弟子达三千之数。
三年之后,中州之上,隐约有一道光晕笼罩,呈巨门之状,一抹白光,冲天而上,浩浩荡荡的文气,向四面八方震荡而去,而后文圣消失无踪,此后再无消息。
就在这一天,文气四溢,天下英杰辈出,开启文道盛世,堪称新一代纪元。
百年之后,文圣消失,东夷、西戎、北狄三族蛮夷逐渐恢复力量,蠢蠢欲动,再兴攻伐中原之举。
是时,虽有不少文士,但实力不一,强弱不等,更无文圣当日之无上伟力,与三族百万大军相比,亦不能挡,只能节节败退。
当此时,一位自称文圣关门弟子的士子,自东南之地崛起,与三族蛮夷百万大军决战东南屏障之地。
这名士子,持戟而立,面对三族蛮夷五位圣者,百万大军,怡然不惧,反而淡淡一笑,“请五圣俯首自裁,我可手下留情!”
五圣大怒,气焰嚣张,血云席卷,铺天盖地,令山河色变,乾坤斗转,然而这士子却忽然一动,手持大戟,劈向血云而去。
戟光击天而去,光芒耀眼,不可直视,宛若万千雷霆翻涌霹雳,刹那之间,血云被劈得四分五裂,滴滴血雨落下,宛若雨幕,如死亡之镰,带走一位又一位三族蛮夷的生命。
不过片刻的功夫,足足五六十万大军彻底消散。
五圣震撼,难以言喻,就在此时,那士子手持大戟杀至,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四圣俱王,还有一圣,吓得魂飞魄散,立马飞奔而逃,连剩余的大军都不管不顾。
这士子不管不顾,率领中原士子与大军追杀,三族蛮夷不敢抵抗,连连败退,东夷退之东海之渊,西戎退之西漠之沙,北狄退之北荒之原。
至此,三族蛮夷再次大败!
而在追杀过程当中,这士子的威望越来越高,超越了中原各国国主,其后,十数年之间,这士子以无上文气,席卷天下,扫灭各国,统一中原,建立大楚,号为楚王。
楚王雄姿英发,富有韬略,以文圣文典为基,聚集天下文士,会于楚都,历时三年,完善文气力量,开创科举之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唯才是举,创十文位,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半圣、亚圣、圣人。
士子的文位越高,文气越浓厚,才能与天地文气共鸣,引发更大的力量。
百年之后,楚都上空,同样出现一道璀璨光晕,呈巨门之状,天下文气,再次炽盛,绵延整个中原四方。
楚王消失,楚太子继位一千年后,楚崩;历经数十年战乱,魏王崛起,抗击三族蛮夷,统一中原各国,建立大魏八百年后,魏崩,诸侯并起,十数年后,天下三分,为大晋、大吴与大蜀三国。
第九百四十五章、集文斋
中原大地纷争不休,以致于东夷、西戎、北狄三大满足日益发展壮大,虎视中原大地,不断侵染边疆,烽火连绵不断。
值此最为危难之间,天下士子群情激奋,强烈奋斗内战,一致要求抵抗外侮,最终在圣院的调解之下,大晋、大吴、大蜀三国终于停战。
李林不断翻阅着书架上的一本又一本书籍,综合自己的分析,逐渐了解了当前的天下局势。
“当今天下,大晋疆域最为广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但同时,内部纷争也很激烈;更重要的是,大晋与东夷、西戎、北狄三大蛮族皆有疆土依靠,与北狄更是全部接壤,因此大晋的压力也是最大。”
“大吴仅次于大晋,三国之中,综合实力居于第二,有圣河作为天险,与东夷大部相连;而大蜀,综合国力最弱,但建国尚短,内部最为团结,与西戎大部接壤。”
“这就是当前天下的形势。”
“”
“这些古籍书册很丰富,若是我猜的不错,文圣与楚王消失之时,苍穹之上出现的那一束巨门光晕最为可疑。而文圣与楚王消失之后,虽然也有不少圣者出世,但却再无那道光晕巨门。”
“文圣开创文气修行之法,楚王则一统中原,建立大楚,创十文位,且这二人都曾大败三族蛮夷以目前来看,想要引动那道光晕巨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现在,当前最为重要的,便是十天之后的那场县试。考过县试,成为童生,才能引动文气的力量。”
李林沉思许久,自己周身的修为尽数被封印,只有精神力能勉强动用,但又受到这方天地法则的压制,最多只能用来过目不忘,或者感悟天地。
“这里的藏书不算少,但已经全都看完了。”
两三天后,李林缓缓从书海当中出来,李家为气,考中童生,却是买了不少书册古籍,期冀数载之后,李氏能成为书香之家,成为文士家族。
“可惜李家的底蕴还是太弱了,只有举人进士流传的墨宝,至于更厉害的文士墨宝却并没有。”
李林叹了口气,有些可惜,“听闻此城之中,有一处集文斋,里面有不少大儒贤士流传下来的墨宝。虽然并非真品,但其中记载的道与理却不能不看。”
约莫一刻钟之后,李林来到了集文斋之前,此时集文斋门前,里里外外围绕了好几十人,喧嚣不断,真可谓是人声鼎沸。
“集文斋已经开了十数年了,虽然每天都开,但这人却不见丝毫减少啊。”
“大都是瞧个热闹罢了,这些年能进入集文斋的人物,屈指可数但只要能进入其中,不说县试案首,县试前十名,基本稳了。”
“确实如此,也正因为这样,集文斋才让众人趋之若鹜啊。”
“”
李林听了一会,逐渐明白,这集文斋很火,在此地堪称风向标,每一个能进入此地的,只要不犯太大错误,县试基本稳进,十个里面有**个案首也是出自这里。
所以,集文斋在此地名声很是响亮。
“诸位,本人高湛,平安县集文斋掌柜,同样还是老规矩,依旧出三道题,答出一道便可进入斋内第一层。答出两道,便可进入第二层。三道都答出,斋中所有书册古籍,任由翻阅,只是不可抄写,不可带离;同时还有机会见到斋主。”
集文斋的门口,高湛背着双手,淡淡开口,眉宇之间,依稀有淡淡的文气流转,显然是一位文士。
“高兄,墨迹什么,还不快速速出示那三道题,我等还等着进入斋内呢。”
开口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白脸中年人,头戴博冠,穿士子服,他的身后,有两名中年男子,不时出声附和。
“原来是韩兄,赵兄与齐兄。”
高湛拱了拱手,认出了三人,正是平安县三杰韩况、赵固、齐想,这三人乃是十数年前平安县最为璀璨的三名文士,三人同时成为童生、秀才,更令人惊奇的是,竟然也在同一天成为举人。
按理说,举人之后应当是进士,但不知发生了何事,这三人居然同时回乡,回到平安县城,教育后背,却是不再科举。
此举让整个平安县城颇为遗憾。
“原来是他们!”
李林心中一凛,他刚刚看完了李家所有的书籍古册,里面就有这三人的诗词与文册。
“不瞒三位,今天的三道题,与之前相差并不是很大,第一道还是术算,斋主并未拟定新题型,恐怕要让三位失望了。”高湛开口说道。
“高兄,这三道题太难了,就算是第一题,非术算天才,也不可能在一刻钟之内答对啊,就算是在下,有文气加成,也需一刻钟左右。”齐想开口说道,他是三人当中最为擅长术算的一人,但饶是如此,也颇感为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