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霸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在赚钱的同时享受人生,人生才更加圆满。
按照这样的思路,笼络一个能在其他方面帮自己赚钱的人,才是最省事省心的。
看到罗杰斯有些怀疑,约纳斯又说道:“你应该知道我将自己一半的资产投入到西班牙的炼油厂,虽然我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金融投资方面,但是本质上,我依旧属于现货交易圈的一员。
你是主要做金融投资,股票,股指,期指,外汇这些是你主要的的投资方向,即便有时候在期货市场建立头寸,目的也是为了进行风险对冲。
而我刚好相反,我跟马克里奇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的主要投资方向在现货市场,我们更加看重对行业的整体影响力。
大部分时候,我们在金融市场的投资,目的只是为了对现货交易的风险进行对冲。
所以,我们的作用是互补的,不是吗”
罗杰斯装作沉吟沉吟一番,内心却震惊不已。
他知道自己并不是约纳斯一开始就预谋的对象,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合作对象。
只是因为碰到了自己,他才有这个想法,这也说明约纳斯其实已经为以后的发展确定了框架。
自己到底要不要融合进这个框架里面呢
他有些犹豫了。
而这个时候,约纳斯却扭头看了看身边不远处的一对大学生打扮的年轻人。他们像一对恋人,装作对英语有兴趣,一直跟在约纳斯他们的身后不远。
普洛夫他们虽然一直警惕着四周的环境,但是这里面游客太多,想要又自己的私人空间是不可能的。
这对恋人看起来没有任何威胁,他们也并没有在意。
约纳斯跟他们笑了笑,又转过头来,在诺伊尔递过来的雪糕上面咬了一口。“少吃一点,吃多了肚子疼。”
打发了诺伊尔跟汉娜她们去听导游讲解,罗杰斯问道:“为什么是我”
约纳斯直言不讳地说道:“因为我欣赏你的投资思维,国家宏观投资不仅是你,同时也是我想要发展的方向。跟随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赚钱,是最稳妥,也是最友善的赚钱方式。”
“看来你的情报人员对我的调查也不少。”
“我也是同样,进入这个圈子,我们就很难保护自己的**。在你们的手里,我的资料也应该有不少。”
罗杰斯故意开玩笑道:“这不公平,你还太年轻,你的资料只有薄薄的几张。”
两个人哈哈笑了几声,罗杰斯才又说道:“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今天我们才见面,即使合作,也不需要这么迫切。”
“当然!”
罗杰斯是宏观投资专家,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宏观投资专家,最基本需要有强大的分析能力。
在外人看来,罗杰斯这一辈子都是在旅游中度过,玩着就把钱赚了。
但是实际上,在背后他付出的辛劳别人是看不到的。
索罗斯就曾经称赞过罗杰斯,说他是最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话题谈到了这里,两个人都有合作的意愿,但是也仅仅如此。
他们都不是无所牵挂之人,身后都有一大堆人需要考虑,有合作的意愿,还需要经过多番谈判,才能确定合作的基调。
“故宫我抵达京城的时候就花了三天时间游览,所以对这里我称得上比较熟悉了。现在,我去跟老夫人告别,晚上我为你们接风。”
约纳斯点了点头,伸出手跟他握住。“我很期待我们能够在奥地利的股市进行合作。”
他大吃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对奥地利的股市有兴趣”
索罗斯和罗杰斯的量子基金在八十年代之前,虽然赚钱,但是也跟其他的基金一样,不过是华尔街芸芸众生的一员。
罗杰斯在全世界范围内出名,就是84年秋冬到85年夏季这一年的成绩。
1984年,外界极少关注,极少了解的奥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
罗杰斯在奥地利实地考查,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后,罗杰斯认定机会来了。
他大量购买了奥地利企业的股票、债券。第二年,奥地利股市起死回生,奥地利股市指数在暴涨价中上升了百分之一百五。
 
第一八七章 财团设想
瑞士百分之七十族裔是德裔,社会风气也跟德国非常接近。
这个民族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坚韧,低调,无趣,在工业上专注,精致。
后世的瑞士就有一句著名的传言:德国的工艺是世界最好的,但是瑞士,就比德国好一点。
这种人文的精神下,这个民族的富豪都是非常低调的,而企业家们,很少有跨界的。
开银行的就开银行,绝不掺和实业,做手表的,也不会想着去造枪。
汉娜出生在1917年,思想是那种非常老派的思想,在她看来,约纳斯就应该专注银行,就连投资都有些不务正业,更别说开实业了。
约纳斯当然不会跟她反驳,只是说道:“奶奶,我只是整合这方面的资源,利用我们的资金资源,诺伊尔家的人力资源,乔凡内和苏珊娜两家的技术资源,然后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线。
而且我也只是想尝试一下,一切还没有确定,如果今后的整合不顺,也不会投入过多成本。”
约纳斯这样说,汉娜也冷静了下来,沉吟了一下问道:“你是想要尝试建立一个工业卡特尔”
约纳斯笑道:“许多国家都认为卡特尔,托拉斯式的企业属于非法垄断,我更愿意称之为财团。”
这些年,美国式财团的发展已经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经济,东瀛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他们的企业也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影响。
财团是极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融合而成的垄断集团。
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包括少数大银行、保险公司及为数较多的工矿企业、加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以及销售企业。
也就是说,财团必须具备的特征包括了银行,企业。而企业必须要包括行业内的上中下游,否则称不上垄断财团。
汉娜摇了摇头说道:“我们霍夫曼银行并不是一家商业银行,也没有这么大的实力。”
“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设想而已,奶奶不需要担心我现在就会尝试。乔凡内,苏珊娜,你们认为呢”
乔凡内说道:“这个建议很发人深省,但是贸然之间,我不能做出判断。”
苏珊娜也摇了摇头说道:“建议很不错,但是我现在还是一个学生。”
“我也还是个学生。”约纳斯笑了起来。“这只是一个设想,一个初步设想。走吧,我们回酒店。”
他们一行人起身回酒店,那一对恋人终于跟他们分开,但是很快,约纳斯注意到又有人替代了他们的位置。
瞒不过约纳斯的眼睛,当然更瞒不过专业人士的眼睛,不过这种情况在来之前就已经沟通过,没有人大惊小怪。
回到了酒店,约纳斯他们就接到了酒店前台代转的罗杰斯的邀请函,他非常细心,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邀请函。
他没有忽略任何一个人,让几个小家伙格外兴奋。这可能是他们长到十四岁,第一次接到正式的邀请函。
晚宴也非常和谐,吃着美食,约纳斯与罗杰斯他们几个闲聊着华夏的好玩的地方。
几个小家伙也不觉得无聊,几乎是满汉全席的美食更是让所有人见识到了东方美食的魅力。
这一餐饭,罗杰斯非常看重,上了四个菜系,一共有八十多道不同的菜,光是甜品就有近十道。
在这个年代,这一餐饭恐怕也要花好几千外汇券了。
餐后,约纳斯和罗杰斯在咖啡厅单独闲聊,他们两个人的投资理念相近,在许多问题上都有共识。
虽然这里面有约纳斯故意亲近的原因,但是在投资理念上,如果两个风格不同的人,是很难合作的。
以索罗斯和罗杰斯为例,他们虽然的很好的朋友,但是因为投资理念的不同,最后还是分道扬镳。
约纳斯跟他分析了自己投资东瀛的思路,他也跟约纳斯分析了奥地利这个经济边缘的小国目前的投资机会。
两个人越谈越是起兴,到十一点两个人分开的时候依旧有些意犹未尽。
不过两个人都是自制力很强的人,罗杰斯明天一早要骑摩托车出发,约纳斯也还要带着奶奶她们出去游玩,都需要早点休息,保持精力。
两个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就此告别。
第二天一早,罗杰斯没有跟约纳斯道别,就离开了京城。
而约纳斯带着奶奶他们花了五天的时间,游玩了京城的人文景观,又通过旅行社预订了前往桂林旅游的行程。
八十年代的华夏旅游,主要有两个点比较吸引人,一个是东方人文历史风情,一个就是食物。
这个年代,各大自然风景区开发的很少,针对外国人开放的就更少了。
像约纳斯最喜欢的九寨沟和张家界,约纳斯打听了一下,就连国内旅行社的人都还不知道这两个地方,更没有对外国人开放。
现在主要就是五岳,黄山,桂林,这些旅游区开放了。
瑞士就是阿尔卑斯山区,黄山的景色虽然迷人,但是相比瑞士的山区景观规模宏大,山脉众多,还要逊色一筹。
而且瑞士的交通发达,配套设施齐全,黄山交通不便,被排除在外。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跟瑞士有很大的不同,一座座突兀地出现在平地上的青山,让每个人都百看不厌。
他们在桂林玩了四天,从桂林玩到了阳朔,然后才又恋恋不舍地来到了魔都。
来到魔都,汉娜他们都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京城有着浓郁的东方气息,这样的城市对他们虽然新奇,却没有共
第一八八章 代言
二十年前,东瀛借助64年奥运会,66年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东瀛保持着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二十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
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好,东京也进入了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发展期。
东京圈的人口,也从六十年代的一千五百万,增加到如今的超过三千万。
东瀛的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发展最快的依旧是房地产行业。
如今东瀛每年有近百亿美元的资金进入六大都市圈的房地产市场,当然,他们国内的资本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84年的房地产还比较平稳,等到八十年代后期,利润大的连著名的丰田,索尼等著名企业,也全部进入了这个市场。
霍夫曼投行虽然准备了二十三亿美元,看似很多,但是因为比较分散,加上这些资金并不是一次性就全部投入了这个市场。
所以虽然人人知道这家公司实力很强,但是并不会认为他们能对东京的房产市场有多少冲击。
二十三亿美元,不过就是几栋大楼的价值而已。
除了数亿美元要投入金融市场,剩下的资金将会通过不同的公司,参与进房地产行业除了开发启动项目外的所有环节。
比如说,成立房产销售公司,包销新建房屋的销售。
五六年的时间,足够约纳斯他们在中间赚的盆满钵满。
而且,这方面的事务还不需要真正的核心人物费心费力,自然有东瀛人自己来帮约纳斯他们赚钱。
还比如,直接成立房屋租赁公司,买下新建的大楼,给新房配上家具,进行出租。
当然,这些租赁合约最长也只是签订三年,最多预备签两次。
虽然房地产的鼎盛时期是91年,但是在90年的时候,甚至要提前退出这个市场。
霍夫曼投行的实力强,自有资本就有二十多亿美元。有多家合作银行,还能提供数千亿日元的信用贷款。
特别是霍夫曼投行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直接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大部分环节,让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家实力雄厚,并且有心在东瀛长期发展的大型公司。
通过阿第克公司的人才库,约纳斯他们招聘了三十多个中层管理人员,又通过这三十多个管理人员,一共招聘了超过五百销售人员以及两百行政人员。
这些人分布在二十多家公司里面,实际上,超过两百人的公司只有两家,剩下的都是只有十人以下的空壳公司。
进入东瀛市场的这三个月来,除了买下了二十多处办公地点,公司并没有大肆扩张。
以沃尔夫为首的资产管理部,如今还在积极与各大房地产公司进行融资洽谈,利用资金优势,直接进入销售环节。
现在的霍夫曼投行,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不像是炒房客,而是真正想要把房地产销售来当成事业来做。
反倒是本尼特率领的金融投资部,在进入东瀛股市以来,已经将手里的四百亿日元消耗的一干二净。
如今的日经指数才一万两千点左右,而在90年,日经指数是三万九千多点。
不管是房地产,还是股市,增值都超过了百分之两百以上。
而且,这不是大起大落,而是稳定上升。
也就是说,投资大部分股票,只要不是遇到鬼,都能稳定获利。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显示不出本尼特的厉害。
他将公司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到了东瀛政府公债,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钢铁等行业,股票升值超过大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