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淘
对此,李曜在手札中特意作了相应的解释。
她认为信仰源于恐惧,恐惧源于未知,而无知正是一种容易产生未知的思想状态。
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都是目不识丁
第二百九十一章 永宁郡主
当朝太子上门拜访,明园的几个门僮岂敢怠慢,不等太子车驾停稳,立刻有人奔入园中报信,李建成在门口站了片刻,李曜便闻讯迎了出来,长揖道:“长兄亲临敝府,明昭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明昭多礼了。”
李建成虚扶李曜起身,随后向她介绍自己身边的少女:“这是我的长女‘永宁’,明昭作为她的姑母,亦可唤她的小字‘阿离’。”
李建成说完,这才发现自家女儿正微微张着小嘴,一双点漆的眸子眨也不眨地看着李曜,小脸上尽是难以掩藏的惊奇之色。
忽然听得父亲一声轻咳,永宁郡主醒觉自己忘了礼节,忙不迭地上前两步,在李曜面前盈盈一拜:“姑母万福金安。”
李曜微笑点了点头,待永宁郡主站起身来,认真地打量了一眼,见这个小姑娘生得容颜秀丽,肌肤如玉,举手投足,端庄大气又不失活泼灵动,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心中不由暗暗赞叹了一声:“这李建成教养女儿还真有一手!”
“天寒气冷,长兄、永宁,快请随我入内吧。”
李曜将李建成父女一路寒暄着领进了白玉楼内的一间雅室,随后唤来柴哲威和柴令武两兄弟,又是一番见礼之后,两方分宾主落座,茴儿、薰儿、蓉娘等人给李建成父女奉上热汤和糕点,点燃室内的两个铜炭盆,洒了香料的炭火顿使满室如春。
李建成吃了几口热食,优雅地拭去额角的细汗,开口道:“我听说明昭这一年在终南山刻苦修行,道家五术又精进了许多,尤其是你和令师尊共同炼制的几种丹药,太医署的人都说药效奇佳,治好了许多宫人的病症,连贵妃她们也都夸你是个真正得道的高人。”
李曜恬淡一笑:“长兄谬赞了,那些丹药主要出于师父之手,明昭不过是略懂微末技能,给师父打打杂而已。”
李建成摆了摆手:“为兄也不瞒你,巢元方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了,你虽然不热衷炼制仙丹,但对寻常的药理却研究极深,甚至连他都表示自叹弗如啊。”
在宗圣观静修期间,李曜把许多后世口碑不错的中医药方整理成了《明真医方》一书,并无偿献给朝廷,以作太医署诊治参考之用。
这时的太医署并不只是专门服务于皇室的医疗保健机构,同时还是世界上第一所医学院。
太医署令巢元方认真研读了《明真医方》之后,拿掖庭内生病的犯罪家属做起了临床实验,发现书中诸多药方的治愈率果然要比他们的提升了不少。
于是巢元方与其他太医经过一番商议,将《明真医方》列入了太医署医科的必修教材。
而李曜对此自是非常清楚,但在太子面前,她可不想显露太多锋芒,摆出安闲容与的神情,云淡风轻地道:“巢太医的评价实在过高了,明昭只是收集了些许古方,至于其中的药理,怎会有他们这些名医了解得更透彻呢”
“明昭过谦了。”
李建成儒雅地笑了笑,随即朝永宁郡主递了个眼色,永宁郡主立时起身离席,一撩裙裾,徐徐跪倒在李曜座前:“侄女李朝云愿作道人,恳请姑母收为弟子。”
李曜心中颇感意外,不禁瞪着一双纳罕的眸子看向李建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上元
武德八年岁末,太子庶长女永宁郡主为养心延命和祈福社稷,决定出家修道。
为此,太子遂与太原王氏商议两家婚约的变更事宜。
太原王氏乃是天下最显赫的大族之一,他们本就对自家子弟将要娶李家一个命不久矣的病秧子感到有些委屈,一听太子打算拿他的第三女高平郡主来与他们重新缔结姻亲,不禁喜出望外,也不管这位小郡主还只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奶娃儿,当场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而与此同时,明昭公主李明真和九江公主李元玉一起舍去各自的宅第,计划在平康坊东南隅设立“明玉观”。
皇帝李渊得知此事以后,为了表达对两位公主的赞赏和支持,下诏敕封“明玉观”为皇家道观,改名“明玉宫”,并赐华表、幡杆各一对,以示恩宠,随后他又让礼部在明玉宫设立法坛,为准备入道的永宁郡主举行受箓仪式。
正月初一这天,不仅是华夏的传统新春佳节“元日”,同时也是道教传说中“群仙会蓬莱,五帝朝玉京”的日子。
当天的大朝会结束之后,皇帝便率文武群臣移驾明玉宫,为永宁郡主李朝云观礼。
依照道门科范,此番永宁郡主拜师出家所用法坛分为内、中坛、外三层,高一丈二尺,五色丝锦环绕于法坛四周,其中以青锦、丹锦、白锦、紫锦、黄锦分别代表道家水、火、金、木、土五行,另外还在法坛上的东、西、南、北、中央五个方位,分别铺设青罗、绯罗、白罗、皂罗、黄罗,以安五老天君,其他诸如各色香奁、香炉、檀案、镂幡、宝函、锦囊等仪用器物,皆是极尽奢华。
伴随着礼乐与吟唱声,明昭公主、慈航法师李明真为永宁郡主李朝云授箓佩符,赐法号“玄音”,正式收其为门下第六个弟子。
传度礼毕,李曜领着李玄音在法坛四周绕行,向前来观礼的人一一致谢。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并肩而立,当李曜和李玄音走到这三兄弟面前时,反应可谓各不相同。
李建成先是对女儿叮嘱几句,随即郑重地朝李曜行了一礼,李元吉则欣喜地向师徒二人道贺,然后当面送给李玄音一柄玉如意,祝她早日修行有成,而李世民朝李曜颔首致意之后,一言未发,便转身离去,长孙无忌、高士廉、宇文士及等秦王党骨干纷纷紧随其后,让现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尴尬起来。
李建成对此倒还表现平静,可李元吉却忍不住轻笑出声,摆出了一副准备看好戏的样子。
果不其然,皇帝见到这不太和谐的一幕,脸上登时现出了怒色,不过他老人家气得胡须直抖,最终还是没有发作,只是挥手招来一名侍臣,指着跟随在李世民身后的几人,沉声说道:“我们回宫以后,你速将秦王府的官员及家眷全部从人日、上元的邀宴名单中剔除,若有遗漏一人,朕唯你是问!”
这侍臣诚惶诚恐地问道:“那……包括秦王么”
李渊咬了咬牙根:“此子除外。”
……
……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四,唐朝人最热切期盼的上元节终于又来临了。
日暮时分,长安各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无数士庶涌出家门,搭灯棚,设彩坊,街道上很快呈现出了灯火连绵不绝的景象。
李曜、李元玉、李玄音三人参加完宫中举办的宴会,便急不可待地返回明玉宫,各自褪下华丽的宫廷盛装,换了套便于行动的常服,然后带着一大票人出去逛街观灯。
李曜一行浩浩荡荡地穿过朱雀大街,直接来到西市。
这里是上元节期间长安城里最热闹、最好玩的地方,举目望去,流光溢彩,辉煌如昼,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李曜站在西市大门前朝周围张望了片刻,就见到门内一侧的木杆顶端高高挂着一盏写着“红玉
第二百九十三章 谜
秦王突至,众人纷纷上前见礼,李曜浅笑道:“明昭竟能在这儿遇见二哥,真是巧得很。闪舞”
李世民道:“整个西市里,就属这座灯楼最为高大醒目,是以我们上来看看。”
他负手环看一眼四周,抬颌指了指琳琅满目的彩灯:“明昭,久闻你才思敏捷,我们来比试一下猜谜,如何”
李曜尚未发声,永宁郡主李玄音已然开口道:“却不知是二叔与吾师一对一较量,还是你我两方一较高下呢毕竟侄女可从未听说二叔有甚么过人的学识呀。”
李玄音在东宫住了数年,早已体会到了权利斗争中冷漠无情的一面,远比普通人家的同龄女孩多了几分见识。
但她毕竟年纪还小,少了一些成年人的城府,对李世民构陷她的父亲李建成谋反之事,一直都耿耿于怀。
而不久前李世民在她的受箓仪式上有失尊长风范的表现,更让她对李世民仅存的一丝好感也变得荡然无存。
李玄音满是疑惑的表情和语气里不带半分讥讽,可李世民这一行人都不是泛泛之辈,岂能听不出她这话里夹枪带棒的意思。
秦王妃和高士廉倒还沉得住气,可天性张狂的长孙无忌绝没有姐姐和舅父那么会隐忍,立马出言反击,似笑非笑地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上曾经说你文静柔惠,单纯乖巧,颇有汝母的风范,谁知这才出家半月,竟变得这般伶俐,看来真是找了个好师父啊。”
秦王妃瞧见李曜一双娥眉立时蹙了起来,赶紧上前一步,亲昵地挽住李曜的胳膊,微笑道:“是啊,明昭是天下罕有的聪慧女子,岂会教不好永宁”
李曜原本就不喜欢争这种没有意义的口舌之利,既然秦王妃站出来打圆场,自是借坡下驴,对李世民拱手道:“明昭正准备猜灯谜玩,若有二哥亲自指点,当然最好不过。”
李世民摘下一盏彩灯,大略扫了眼,便放回原位,说道:“实不相瞒,这种灯谜实在司空见惯,不如我们二人相互出谜对答,胜者可以要求负者回答一些问题,怎么样”
李曜爽快地道:“当然可以。”
李世民转头向何潘仁问道:“何萨宝,你这里可备有笔墨纸砚”
何潘仁点头应道:“自然都是有的,请大王稍等片刻。”说着就朝楼下喊了几句粟特语。
过不多时,便有几个奴仆拿来了文房四宝以及两张矮几和四个蒲团。
等他们把这些物件一一摆弄好,长孙氏和李玄音不约而同地跪坐下来,给两位比试者做起了研墨的活计,李曜和李世民亦相对坐定,开始在纸上挥毫泼墨。
两道谜语只片刻工夫便已写就。
李世民写的是“不弄明白,绝不罢休,打一虫名。”
李曜只看了一眼,便在谜题左下的空白处填写道:“蝉。”
而李世民看到李曜的第一题,竟是“十有四五皆倒戈,打一字”,不由得愣了一下,才落笔写出谜底:“叛。”
相互传阅之后,李世民点头道:“你答对了。”
李曜笑道:“二哥也是。”
接下来,两人又进行了第二轮,这次李世民率先写完:“雨露无私润,打一汉时习语。”
李曜直接口中作答:“天下为公。”同时扶正彩灯,向李世民展示她的第二题:“若不造反,未必会乱,打一字。”
侍候在侧的长孙氏看到对面的这一道题,挽袖的手不禁抖了抖,袖子险些落进了砚台里。
李世民咬了咬牙,尽量控制住力道,艰难地写出这个字:“举。”
这时,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等人也都看出李曜和李世民两方这是借助灯谜表达各自心中不能摆在明面说的话。
只是李曜后发制人抢占主动,针对的意味着实有些明显,看得他们直为李世民捏把汗。
若是这个答案再添一字,便是“举事”,而李曜的忠告和劝诫之意,可谓显而易见。
二人不再多说,各自默然写下第三题,依旧是李世民先写出了谜面:“君子不动手,打一字。”
李曜思忖道:“李世民这是自比君子,还是说他并非君子,不敢保证自己不对父兄动手么”
李曜沉吟片刻,提笔给出了答案:“识。”而她的谜题内容让李世民几乎想把笔杆掰断:“汉高祖废刘盈,打一汉时习语。”
刘盈是西汉第二位皇帝,因为性格懦弱,刘邦数次打算废掉他,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
所以说,这答案简直比之前两题的喻意更加露骨,更加咄咄逼人。
李世民控制住握笔的力道,艰难地写下四个字:“称心如意。”
李曜点点头,对身侧的李玄音说道:“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看到没有你家二叔可是文武全才呐!”
“师父说的极是。”
李玄音看到李世民努力控制情绪的吃瘪模样,心头简直愉悦极了,不由面含微笑,朝李世民盈盈欠身道:“玄音年幼识浅,方才如有所冒犯,还祈二叔海涵。”
“何来冒犯之说玄音端的客气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密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洛水之畔,翠绿如烟,繁花似锦,一艘豪华的雕花大船在水面徐徐前进,行至横亘两岸的“天津桥”旁抛下铁锚,待船身停稳,船舱里走出一群人,为首者穿一袭绯袍,腰系金钩带,面相威武,身材高壮,显见是一名武官,其身后数十个腰挎横刀的劲装汉子迅速散开,纷纷站到船沿护栏边,警惕地观察过往船舶和桥上的车马行人。
不多时,岸边驶来几辆马车,下来几名身穿官员常服的男子,当中一位穿着紫色圆领襕袍的老者,胡须虽已花白,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而他身旁一位面相略显文弱的中年官员须得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船上武官见他们到来,忙下船迎出数丈,与紫袍老者、文弱官员等人一一见礼,便有说有笑地将他们邀上了船。
只是这些人全然没有注意到,未及百步之外,一顶紧靠水岸的普通帷帐内,有两人已经把他们的样貌尽收眼底。
“全都认清楚了么
等船上众人进入船舱之后,其中一位虬髯汉拿出笔纸,沉声问向另一位精瘦的年轻男子。
精瘦男子点了点头,神色认真地缓缓道来:“回禀李将军,那艘船的船主正是秦王府的郎将张亮,而那些与之会面的人,分别是镇守洛阳的陕东大行台右仆射屈突通、工部尚书温大雅、民部尚书皇甫无逸、金部郎中长孙操、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右监门将军元仲文、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
李将军奋笔疾书,将这些人的官职和名字一一记录下来之后,吹了吹纸张,待墨汁干透,小心翼翼地将其揣入怀中,随即透过帘子的缝隙观察外面,瞧见张亮的大船渐渐开走,忙戴上一顶竹笠,向精瘦男子叮嘱道:“事态紧急,你留下来继续关注张亮的动向,一旦发现特殊情况,立刻向长安汇报,切记,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暴露身形,以免打草惊蛇,明白么”
精瘦男子抱拳道:“请将军放心,属下明白!”
听得回应,李将军掀帘走出帐外,迅速跨上帐旁一匹骏马,扬手一鞭,沿着岸边柳道,朝西方疾驰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