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站出来说,我不介意,我愿意选贤举能,叫他们都能各得其所,康熙如何能不高兴。
“嗯,老九这点能耐不能白费了,等年后就叫他自己开展起来吧。”
下午的时候,老九听到圣旨,心里都惊呆了。
这是怎么说的,怎么自己身上就又多了个差事。
四哥今天可是又去见老爷子了,这是四哥对老爷子说了什么吧。
不然不能这么巧啊,昨天四哥刚叫自己认真写两张,今天就下来圣旨了。
八爷这会儿也不装病了,这会儿正跟何卓还有十四坐着。
“十四啊,你也不用多想,毕竟老九这些差事也就说出来好听,你手里可是掌管着兵部呢,这个位置可是要重要的多,手握实权才是最重要的是吧。”老八手里端着杯子,笑眯眯的对十四说道。
第三百五十五年羹尧
十四脸上虽然带着笑,但是心里却烦躁的不行。
兵部,兵部
那也得兵部的那些大老粗能听自己的啊。
就像胤禛掌管这户部一样。
说是掌管,其实多数时候都只能看不能动。
除非皇上指明了说叫你干什么,不然你要是随便伸手,那就是想染权,皇上能轻饶了你才怪。
户部现在在胤禛手里能听话那也是胤禛坐镇户部多年,积威甚重。
而且胤禛掌管户部,别的地方想从户部多扣出一两银子来都难。
户部管的就是银子,当然对银子最敏感,户部的官员有胤禛在上面撑着,也能有底气面对那些来申请银子的部门。
沾了胤禛的光,他们也不好不给面子,胤禛这才能把户部紧紧的抓在手里。
他十四有什么。
兵部一群大老爷们,哪里是十四一个娃娃能玩的转的。
要军功没军功,要能力你又没上过战场,谁知道你能力咋样。
人家能理你才怪。
现在十四在兵部也就是个吉祥物,看着好看,半点都不管事。
哪里像是老九,虽然理蕃院听起来不像兵部这么好听。
可是理蕃院面对的大多都是蒙古沙俄跟周边小国的事情,这要是能干得好,拉拢几个后盾还是可以的。
更何况老九天生就擅长跟人打交道,在理蕃院不说如鱼得水,那也是个差不离。
自己连个老九都比不了啊。
八爷如何能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这会儿他也就只能苦笑。
“罢了,咱们还是得从长计议。十四你先回去,我再考虑考虑。”
康熙五十年开年,春闱就出了事。
胤禛最近几天心情都不怎么好。
静娴这几天在家里也都是安安静静的,尽量争取减少存在感。
结果中午的时候苏培盛就过来了,“福晋,主子爷他今天早上就没用膳,奴才心里担心。”
静娴叹了口气,“行,那我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吃的带过去。”
苏培盛笑眯眯的说,“福晋不必麻烦,奴才早就准备好了。”
静娴瞪了他一眼,这个苏培盛胆儿肥了啊。
胤禛在书房看见静娴过来这才露了笑,“你怎么过来了,天还有些冷,也不见你多穿几件衣服。”
静娴翻了个白眼,“爷早饭都没吃,我哪里有心情。”
胤禛一听就明白,这肯定是苏培盛过去找她了。
他给苏培盛一个你等着的眼神就指着旁边的位置说,“坐吧,正好来了,咱俩一块吃点。”
胤禛在家里没什么寝不言食不语的规矩,这会儿静娴就问他,“最近有什么事,爷怎么瞧着心情不太好。”
胤禛就把江南科场舞弊案跟静娴说了说。
关键是这场舞弊跟之前不同。
之前是哪里出了问题,就直接找谁就成。
这次却来来回回的扯皮,这个攀咬那个,那个又攀咬这个。
总是乱七八糟的,没个定数。
这事儿虽然不是胤禛管,可是胤禛看着心里还是生气。
“这个张伯行,也不知道是怎么办事的,叫他去查个科场舞弊,居然还整出这么多事来,这样的人就算再怎么清廉如水也不好用。”胤禛一边吃着春饼一边跟静娴说道。
静娴还问他,“清官难道不好用吗。”
胤禛咽下嘴里的东西才说,“清官自然好,可是清官却并不一定会做事,一个清官如果连最普通的衙门里的事情都处理不明白,那要他做什么,当然并不是说清官都如此,其实像是放在御史这样的位置上,其实还是可以用的,这人就看你怎么去用,并没有不可用之人。”
静娴这才明白,原来清官也不一定就是百姓之福。
许是今年开年就有科场舞弊案,老爷子心里不舒坦,今年上半年居然没有出去转转。
静娴都以为老爷子是改了性子,结果一进七月份,老爷子就领着弘晖带着一群皇子去了木兰围场。
胤禛被留了下来。
京里就剩他一个能拿事的,他也不好再住在园子里,圣驾启程之后就带着静娴回了京。
静娴还在心里吐槽,宫里刚生了二十一阿哥胤禧,康熙老爷子宝刀未老嘛。
就是人家刚生了孩子,他连看都没看过,就领着人出宫了,也不知道这位小阿哥要是懂事的话会怎么想。
胤禛现在书房里来了一个人。
年羹尧
静娴看着正吃饭吃的津津有味的胤禛问道,“爷,年羹尧来了,您不去看看吗。”
胤禛端起碗喝了口淌才说,“不急,叫他等着就成。”
静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年羹尧不应该是挺重要的一个人吗,她隐约记得好像就是十四做了什么大将军王以后,就是年羹尧留下来辖制了他,胤禛登基才能这么顺利吧。
那胤禛现在这么晾着他,这说不通呀。
难不成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胤禛也不跟她解释,兀自在那里吃饭。
以前这人一顿饭顶多半个时辰,这就是最慢的了。
跟自己一块吃饭,其实大部分别说半个时辰,就连半个小时都不一定用的了。
胤禛今天这顿饭吃了已经有将近一个时辰了,这也就是天热,要是冬天,这饭肯定都得冰凉。
胤禛在这里优哉游哉的吃饭,外面年羹尧有些坐不住了。
原本他还信誓旦旦的觉得胤禛一听他进来就能礼贤下士,很看重自己,结果自己在书房里坐了一个时辰了还没看见人。
书房里几个伺候的奴才,也都是锯嘴的葫芦,你要是跟他们要茶水点心什么的都好说,你要是想套话,人家是半个字都不吐。
年羹尧突然想起来刚刚自己从侧门进来的时候。
年羹尧进京是带了不少随从来的。
这些说是随从,其实都是跟着他南征北战,打土匪的兵。
只是顶着随从的名号跟自己上京罢了。
结果自己从侧门进来的时候,那些随从就被拦下了。
一个人都没跟着进来。
别的不说,自己这些随从可都是见过血的,可是王府侍卫却半点都不怵,说拦下来,就拦下来。
刚开始自己没多想,现在想想,这哪里是王府侍卫,这八成都是上过战场的。
第三百五十七良妃之死
第二天静娴才想起来,还没有问这个年羹尧过来是干什么的。
静娴吃饭的时候就憋着难受,昨天没问,今天再问不太好意思啊。
而且昨天还吃醋了。
胤禛怎么能看不出来她的欲言又止。
可是人家吃饭的时候就能一直忍着不问。
直到吃完了饭,胤禛才好整以暇的看着她说道,“想说什么,吃饭的时候就看你心不在焉的样子。”
静娴抬头看了他一眼才问,“就是想问问昨天那个年羹尧,到底是有啥事啊。”
胤禛失笑,难为她能忍到现在才问。
胤禛把静娴按在椅子里才说,“这个年羹尧就是个投机者,之前爷就说过了。”
静娴了然,“这是来投靠爷的?”
胤禛点头,正要说话,静娴摆摆手打断了他,“不是不是,你听我说啊,这个年羹尧原本就是爷门下的奴才,那当初他去老八那边,老八为什么居然能够接受他。”
胤禛笑了笑,“老八当初也不一定是真心实意的接受他,当初大概是想着恶心一下爷,毕竟年羹尧是爷门下的奴才,不过老八估计也没想过,这个年羹尧居然还挺能干。哼。”
静娴一愣,原来是这样吗,“那爷居然还能接纳年羹尧,也是好肚量了。”说着静娴还打量了胤禛的肚子两眼。
胤禛被她看的,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啊,你这脑子里整天都装了些什么。”
说着又摸摸她的头说道,“这个年羹尧其实还算是个能吏,他是两榜进士出身,居然在兵事上也有建树,爷是爱惜他的人才,再者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是能用的,这说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其实有几个做得到,应该说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才对。年羹尧要是用好了,也是能当奇兵的。”
就像他居然能知道,老八把秘密藏在哪里。
年羹尧跟胤禛投诚之后就离京回了地方。
胤禛并没有完全相信他,找了人每天都去盯着赵家当铺还有老八府上。
果然没几天就发现了端倪。
老八居然每隔几天就会派人往赵家当铺一趟,就算是每次去的都不是同一个人,可是这事情只要做过就会有蛛丝马迹。
胤禛又知道了他的秘密,很容易的就发现了。
他没有轻动,只是叫人仔细看住了赵家当铺,以防老八听到风声偷偷把东西转移。
直到康熙回京胤禛没有动作。
静娴都以为他是忘了。
甚至在静娴眼里胤禛半点都没有关注这件事,俩人还为了颁金节,给康熙老爷子准备礼物,挨家挨户的走了几十里路,为老爷子求了百家米。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孝子总抱有一份宽容,因此即便很多人家里并不宽裕,也愿意捧出一把发黄发黑,甚至掺着米糠石子的粮食来。
俩人真是走了上千家百姓才求来的几袋米。
胤禛没想着出风头,颁金节另外准备了其他礼物,百家米是偷偷送进去的。
看着眼前一堆金的玉的,闪闪发光的节礼里面,就这样一件灰扑扑的东西。
显得格外扎眼。
康熙转头问了梁九功一句,“查过了吗。”
梁九功小声说道,“已经叫人去查了,四爷跟四福晋两个人前段日子偷偷的去的,没见人跟着,俩人走了上千家百姓家。”
康熙叹息一声说道,“你觉得老四。。怎么样。”
梁九功抬头看了康熙一眼,康熙眼里的神色复杂难辨。
他又赶紧低下头去,小声说道,“四爷难得,这也是四爷给您的孝心。”
康熙笑了笑,“这个老四,倒确实是难得,难得的还有些赤子之心。”
“行了,把这袋子米拿下去,叫御膳房做了,中午咱们就吃这个。”
中午不仅康熙桌子上的饭是这个,各个皇子府上,后宫各主位娘娘桌子上都有这么一碗饭。
太子看着这么碗饭有些复杂,但还是端起来一口一口的吃了下去。
旁边弘皙就没有这么好的忍耐力,只听他小声嘟囔道,“这都是些什么啊,这么难吃,怎么吃的下去。”
确实这碗饭有些拉嗓子,甚至是难以下咽,太子看了弘皙一眼,“都吃光,这是皇上的恩典。”
各个王府里都是这么做的,再难吃也都硬往下咽。
四爷府上还好,几个孩子从小都是经过了胤禛的忆苦思甜教育的,比这难吃的都饭都吃过。
因此即便难吃,几个孩子也都给吃光了,半点没剩下。
颁金节过了没几天,宫里传出消息,良妃没了。
这几年,良妃这身子骨总是断断续续的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