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清穿的日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爱吃虫

    说着就拉着胤禛说,“今儿个,都别走了,你们来我家吃饭,别的没有,一顿粗粮还是能吃得起的,我去跟我爹说。”

    都不等俩人拒绝就喊起来了,“爹,爹,今天叫这个,哎,你叫啥。”

    胤禛就笑着说,“我姓黄,家里排行老四。”

    那边就又吆




第三十三父子
    静娴心说,肯定啊,不管那个时代农民都是弱势群体。

    谁知道人家接下来又说,“这是个大工程啊,也不知道我这一辈子能不能看到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周大爷家这样的日子。”

    自己还只是感慨,听他这意思是打算付诸行动了,果然思想觉悟还是不一样的。

    人家说带自己出去转转,自己就以为是真的转转,人家却还带着体察民情去了,真是怪不得最后能当上皇帝,什么时候都忘不了正事。

    回了阿哥所,静娴回正院去了,胤禛也跟着一块,静娴这会子光顾着没吃好,叫来秋叶吩咐她去膳房要点好克化的,想着四爷估计也没吃好,还提醒她多要一些。

    晚上了,好克化的就数面条最方便。

    可能膳房觉得两个主子,只给上面条不好看,还给整了好多花样,光一个面条就好几种颜色,花花绿绿的,一种就几口的量,一共**种,全部分开装在小碗里,拌上麻油也不用担心坨了。

    又给切了几种臊子,静娴最喜欢一款蒜泥白肉的臊子,拌上面条吃起来特别香,胤禛却喜欢香辣牛肉的,明明不是特别能吃辣,吃一口就辣的脸色通红,可就是放不下,边吃还要说,“就是这个才够味,吃起来爽快。”

    桌子上还有一碟腌制的香椿芽,胤禛就指着说,“刚才咱们在老周家吃的就是这个,滋味还是不一样了,这些个还是农家做出来的最原汁原味。”

    静娴心说那肯定是,农家不舍的放料,膳房里可不一样,一棵白菜恨不能几只鸡几只羊来配,哪里还能吃出原汁原味来,不过真没想到四爷居然是个爱吃原汁原味的。

    吃完了膳房还又给送来了一份甜点。

    用小盅盛着,静娴端起来一份,凉丝丝的,打开盖子一看,奶白奶白的颜色,跟豆腐脑似的,还正冒着凉气。

    用小勺子挖了一口才知道原来是酸奶,大热的天,吃一盅凉丝丝的酸奶,身上的暑热立马就退去了,浑身都透着舒畅。

    虽然每一样东西的量都不多,但是俩人还是吃撑了,也不急着去睡觉,静娴就去拿了一身亵衣亵裤来做,自己的针脚不行做外衣太丑,只能做点里面穿的,反正别人也看不到。

    胤禛则是去叫苏培盛取了笔墨纸砚来,就在正房的桌子上磨墨开始给康熙写起信来。

    大概就是写了,我今天跟福晋去了京郊的农家,体验了把农家的日子,农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干农活多么累,自己的手都被划破了,农家的父子怎么相处,家里的小儿子还偷粮食吃。说到这儿,又写自己也想父皇了,父皇在的时候怎么关心自己的身体学习,又说自己去吃了农家饭,很难吃,之前父皇领着他们体验生活的时候也吃过,可是比这好吃多了,可见父皇还是不舍得真叫他们受苦,又说自己不在身边千万叫父皇保重身体,天气太热但也不要贪凉,前几天自己贪凉吃了冰,结果还拉肚子了。

    一封信写的是真情流露,静娴不知道康熙看了会是什么感觉,反正自己看了是觉得这儿子真是想爹了,感动的一塌糊涂。

    召来了苏培盛,一边用火漆封口一边说,“把这个发出去。”

    信走的很快,只三天就到了康熙的案头。

    康熙一边看着信,还一边跟梁九功说,“这个老四,都这么大了还想老子,真是没出息。”

    说着没出息,那您倒是先把嘴角的笑给压下去再说啊。

    &



第三十四旱灾
    胤禛不仅跟康熙拉了一波感情,在静娴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跟太子也拉了一波感情。

    这个不能跟对康熙似的,这个得是不着痕迹的来。

    静娴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反正最近太子经常叫他去。

    听说最近太子的一个妾有喜了,静娴还去送了礼。

    静娴看着外面阴沉沉的天,心里有些着急,早上胤禛走得急也不知道有没有带上伞。

    这个点应该早就回来了的,也不知道又到哪里去了。

    正想着叫秋叶去看看就见他披着一件大氅从外面进来了。

    静娴皱着眉头心说,这是打哪来,没记得家里有过这样一件大氅,难不成是新做的可也不对,新做的没道理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就问,“这是去哪了,也不看看天,马上就要下雪了,要是淋了雪到时候受罪的不还是你自己。”

    胤禛就拉着她的手笑到,“没事,我去了太子那里,要真是下了雪横不能太子连把伞也不给我。”

    静娴心里一松,脸上就露出了笑,“倒也是,太子找爷是什么事情啊,最近你俩走的可近。”

    胤禛捏了捏她的鼻子,“给我找了份差事,爷虽然还在上书房读书,但也不能一直这样,我得为以后出宫做准备啊。”

    静娴也不懂政事方面,倒也没有再说什么。

    已经到了年底,康熙御驾早已回銮,年底事务繁多他能找一份差事也是可能的。

    没有多想什么,“年底了,年礼咱们怎么送啊。”

    “前几年都是苏培盛管着的,一会叫他给你送一份单子过来,也不用特别出众,今年的年礼再加上一袋子自家打的玉米跟豆子吧。”

    成吧,玉米跟豆子您还没送够呢。

    反正是玉米跟豆子今年是派上大用场了。

    最近几天总感觉胤禛心里边有事,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差事的原因。

    晚上静娴躺在里面总能感觉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有时还会时不时的叹气。

    静娴之前没问,觉得他毕竟是四爷,那么聪明的人,以为他能自己调整过来,谁知道这两天反而越来越厉害了。

    这样下去可不成,要知道他每天早上三点就得起床去上书房上课,上完课了一天也得不到休息,还得去办差,晚上要是还这样睡不着,就是铁打的人也不能够撑得下来。

    于是晚上静娴就问了,“最近可是发生了什么,我看你总是有些不安稳,可能告诉我。”

    胤禛坐起身来看着她说道,“今年陕西潼关等地雨水不丰,今冬也没怎么下雪,虽然还没有流民的消息传来,但是估计也不会太远了。”

    静娴出生的年代是在两千年,对于旱灾这样的灾情完全没有半点认知,可是她的孤儿院院长婆婆确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她对于旱灾的所有认识都是通过院长婆婆的口述而来。

    院长婆婆是五零后,那时候经常给孤儿院的孩子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其中就讲过五九年到六一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

    静娴不知道古代对于旱灾的处理能力如何,但是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有1000万人这个数字便足够触目惊心。

    静娴这个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他,他是一个勤于政务、认真务实的人,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就知道。

    &n



第三十五降旨处罚
    因为陕西大灾,所以今年宫宴取消,静娴也把送往各处的礼单拿出来看了看,酌情减掉了一部分。

    而胤禛一直到了过年都没有消息传回来,静娴以为这人估计是要等到出了正月,说不定春暖花开了才能回来,谁知道正月初二晚上,静娴刚要开始修炼,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请安声。

    没等她迎出去呢,胤禛一阵风似的进来了。

    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他,就被一个大大的怀抱给包围了,静娴差点没被胤禛身上的味道给顶了一个跟头。

    不用仔细看就只闻着他身上的味道就知道,这一次绝对是吃了大苦头了。

    果然,等胤禛放开她的时候,首先映入她眼睛里的就是一张瘦脱了相的脸。

    真是瘦,就跟难民真是没什么分别了,双眼跟两颊都凹陷进去,颧骨高凸,脸上又瘦又黑,简直都没法看了。

    又仔细摸了几把身上,真是一抓一把骨头,肋骨条条清晰,腰都瘦的比自己还细了。

    衣服也没有换,还是破破烂烂的,看得出来是一回来就直奔自己这里来了。

    静娴真是心疼坏了,叫了水一边打发了他去梳洗,一边抱怨道,“怎么不去换了衣服,梳洗一下,休息好了再过来,我又不能跑了,总是会在这里等你的。”

    胤禛就看着她笑,“这不是怕你担心嘛,一回来我就过来了,我也想早点看见你。”

    静娴被他说的脸色发红,假意捶了他两下,就把他推进里间去了。

    等他去梳洗了,又叫了秋叶去提了一些粥回来。

    就只吩咐了秋叶这么一会,静娴再去里间一看,胤禛已经在浴桶里睡着了。

    叫了苏培盛带几个小太监,轻手轻脚的把他抬到床上去,才去把粥温在炉子上。

    胤禛这一觉睡了一天一夜,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

    静娴把粥给他端了过来,一边看他喝粥,一边听他说这一路上的凶险。

    “这一路上多亏了有小虎,白莲教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消息,一路上围追堵截,有一次在洛河西岸的白水设伏,好在我跟带领的一队人,在进入陕西地界的时候就已经弃马分散成小股,做了伪装的,当时他们没有得手,又在高陵安插了人手,我们因为快到西安所以放松了警惕,差点叫他们……”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小虎的腿受了伤,就是为了救我,替我挡了一刀。”

    胤禛喝了一碗粥,又要了一碗才接着说到,“白莲教还不算什么,这一路上的灾民才最可怕,之前在是史书中见到饿殍载道、易子而食,虽然也觉得可怕,可是却绝没有真正身处其中所得来的震撼强烈。

    这一路上说实话一直没有感好好睡一觉,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不敢,害怕万一自己睡着了就被谁给拖走了……

    静娴,我最近打算住到佛堂里,为那些百姓念几卷佛经,哪怕我知道这没有用。”

    静娴理解他这种心理,没有打搅他念经,只每日去给他送素斋的时候,都添一滴灵泉进去,他前段时间毕竟也是亏了身子,得给他养养。

    可还没等他好好养养,康熙就一道口谕又把他宣进宫了。

    胤禛到乾清宫的时候,康熙正在询问关于灾民的情况。

    户部侍郎阿山、内阁学士德珠从西安返回,康熙正问到,“听说受灾百姓有流亡到襄阳的,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阿山躬身回答道,



第三十六夫妻夜话
    康熙三十一年的夏天来的特别早,还没感觉怎么样呢,天气就热了起来。

    胤禛是个特别板正的人,别人天气热了都会把里面的衣服偷偷换掉,只着外袍。

    就他不会,大夏天的,里三层外三层,套的严严实实。

    天天回来身上的汗就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不仅如此,他身上还要长痱子,往往是一层还没好,又长上了一层,这样一层罗着一层,看上去就特别的触目惊心。

    静娴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听太医的。

    每天等他一回来就给他扒光了,又拿了桃叶水给他擦洗身上。

    后来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每次一回来他都自觉的先扒了衣服,在屋里在屋里凉快。

    阿哥所里也是有小厨房的,做不了什么大菜硬菜,熬个汤、煮个粥还是很可以的,静娴实在是无法,就只好吩咐秋叶,“每日都多煮点绿豆汤,加几块冰糖,再把份例里的冰挪出点来,每日都跟着阿哥爷,给送到户部去。”

    于是户部的官员每日都能蹭到绿豆汤,偶尔去四阿哥那里还能蹭到冰。

    静娴又带着正院的人,开始缝制轻薄的衣服,可是再怎么轻薄也敌不过四阿哥一件又一件的套着穿。

    不过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至少四阿哥身上的痱子看着比之前好多了。

    甚至四阿哥都能感觉到自己在户部办差都顺利多了。

    哼,这群官油子。

    静娴最近很担心,因为自打四阿哥办差以来,就经常会带银子回来,也不入公账,就只交给她叫她单独记账。

    这是什么银子,不会是贪污来的吧。

    这么想的,晚上等四阿哥回来的时候就这么问了。

    四阿哥光着屁股,一脸看傻子的表情看着她,可能是看的时间久了,觉得她是真的不知道,才叹了口气说到,“这是下面的人给的孝敬,本来爷还没有开府,应该是没有的,可是偏偏爷又领了差事,底下的人送孝敬总不好户部官员都送了,独独落下爷一个,再怎么说爷也是皇阿哥,到哪里都有巴结的人。”

    静娴一直以为他是那种特别刻板的人,对于收受下边人的孝敬应该是深恶痛绝的,只看四阿哥上位之后大力整顿吏治,推行养廉银子就可见一斑。

    完全没想到他居然自己也会收孝敬,这完全叫她对四阿哥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就像是突然发现别人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然后自己就能上去说,啊,原来你也这样啊。

    胤禛被她这种眼神给逗乐了,“就这点事也值当你担心这么久啊,你也不想想我是什么样的人,要真是不能拿的银子,我是绝不会光明正大的拿回来的。”当然暗地里偷偷的拿那就不能叫你知道。

    静娴不知道是不是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胤禛也有些无奈,自家这福晋有时候傻得可爱,有时候又心思透亮。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静娴,“笑什么,做主子的,连喜怒不形于色都做不好,轻易地叫别人就猜出你的心思了,你还好意思笑,且还得好好练练呢。”

    静娴也不跟他硬顶,再说了四阿哥说的也在理,自己确实是该好好练练了,阿哥所里的
1...7891011...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