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闹的!
太难看了!
曹家当家的曹寅,正坐在下边呢,怎么眼瞅着皇上就动了怒。
他还以为是自己说错了啥,吓得有些手足无措。
想着要不自己就跪下吧。
又想着,万一不是自己说错话了,自己这一跪下,不是叫皇上立马想起自己来啊,到时候枪口一下子对准了自己那可咋办。
真是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正为难呢,听见上边康熙老爷子沉声说到,“行了,你先回去吧。”
曹寅简直如蒙大赦,赶紧麻溜的滚了出来。
到门口才长出了一口气,腹诽到,还真是古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啊。
自己离得远远的,做江南的土皇帝挺好,还是不往御前凑了。
康熙虽是生气,但也知道,这事他确实不好办。
总不能叫老八凭空变出银子来。
虽然这件事也确实从侧面表现出,老八在这些事上考虑的不周全。
康熙老爷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康熙老爷子最后还是批示了,从自己的内库出银子。
等老爷子回来,天气正赶上最热的时候。
可惜没钱了,老爷子今年居然没往别处去避暑,只进了畅春园。
这时候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因为赈灾,户部真的没银子了。
银子都去哪了。
康熙也正问到,“银子都去哪了?”
被问到的人没谁敢抬起头来看他。
只胤禛低着头想了会儿,上前一步说到,“回皇上,儿臣查看过户部的账目,除了前些年连年征战,剩下的大头都花在赈灾上面了。”
他没敢说,都是你整天这跑那跳的,银子都花在路上了。
“皇上,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分银子,大都是借出去了。”
说完也不管康熙说什么,就回了自己的位置。
老八心里边腹诽到,老四好胆量啊,这一句出来,怕不是满朝文武都给他得罪光了吧。
康熙老爷子坐在上首,低垂着头,看不出在想些什么。
过了会儿他才说到,“散朝。”
胤禛已经走到门口了,又被梁九功给拦了下来,“四爷,皇上有请。”
胤禛问了声,“只爷一个人吗。”
梁九功笑着说道,“不是,诸位阿哥爷都去了,只您这里是奴才亲自来的。”
胤禛点了点头说到,“倒是劳烦梁公公了,请吧。”说着自己先走一步。
到了南书房,屋里只有直郡王到了。
直郡王看了他一眼,拉着他到角落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悄悄说到,“老四,你这脑子都想些啥呢,那些大臣欠户部银子,就叫他们欠着呗,你说你多说的什么话,到时候他们拿不出银子来,不都得说你坏话啊,你可长点心吧。”
胤禛心里倒是有些感动,这也就是直郡王跟自己说这话了,旁人不上赶着落井下石都是好的。
“大哥,你放心,弟弟知道在做什么,旁人不敢对弟弟怎么样的。”
直郡王心说,这个二傻子,人家不敢对你怎么样,又咋了。
你不还是把人都得罪光了。
多亏了胤禛不知道直郡王心里的想法,不然不一定还能这么跟他好好交流。
要静娴说,她是真不明白康熙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说实话,康熙老爷子的初心是好的。
他是想着给那些家里困难的官员借银子,帮助别人度过难关。
但是实际上,真的来借银子的人,很少有家里真的困难的,大都是看着皇上要往外借银子了,跟风过来的。
大多数人家里都并不困难。
看着一个借了,自己觉得不借不好,也跟着借。
所以才越攒越多。
而借出去的银子,他们能不花吗。
那不能,必须不能。
花了银子,等皇上想要收回的时候怎么办。
到时候送出去的好心,都成了歹意。
反正静娴知道,要是康熙老爷子真的要收回银子的话,虽然没谁敢记他的不好,可是收银子的那个人估计就得成为别人怨恨的对象。
尤其是,当静娴知道,这个要银子的人就是自家胤禛的时候。
她这个心情,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往自己家划拉的时候,一个个都挺积极。
等要往外拿了,哪里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果然,南书房里康熙问,有谁愿意去收银子的时候,没有哪个愿意站出来。
最后这营生还是落到了胤禛头上。
等胤禛回来,静娴就问他,“爷,皇上真的打算收欠银了吗。”
胤禛点了点头说到,“嗯,这差事交给爷了。”
静娴p
居然还是交给你了。
“咱们府上欠的多不多。”静娴问。
胤禛说到,“咱们府上欠的不多,你放心,到时候肯定能还上。”
静娴这才放心,“那咱们第一个交吧,爷揽的差事,叫别人先交,恐怕不太好办吧。”
胤禛笑着点了点她说到,“这事你还是别操心了,不是说,爷说交上去就能交上去的,还得等一个契机。”
静娴不知道胤禛说的这个契机是什么时候,这会儿只好不说什么。
反正是过了好几天,也没听说哪个来给交钱的。
倒是有关胤禛的坏话,静娴是听了一箩筐。
老八府上,保泰从早上就在这里了。
“八爷,我这里真是没银子了,当初阿玛留出来的那些从户部借出来的银子,我可都支持了你了,这会儿你说说皇上要收缴欠银,我可怎么办才好。”
老八能怎么办,现在会挣钱的老九跟他有的远了,他也没银子啊。
别说保泰了,他自己都还欠着户部不少呢。
。
第二百五十七爷就这么没用吗
京城最近这段日子,没有哪个露头的,生怕叫皇上抓了小辫子,到时候叫自己交银子可咋办。
静娴有些不解,要银子啊,胤禛就整天这样坐在家里,怎么能要回银子来。
难不成还能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
胤禛不急,却有人替他急。
这天晚上,老九就趁着没人,偷偷的来了胤禛府上。
静娴听来人说老九来了,她还有些纳闷,老九过来干啥。
不会是没银子吧。
那也不能啊。
谁家没银子,老九家里都不应该没银子,毕竟他这生意做的这么好。
不说别的,只说老九这生意,他是做的真好。
也许别人也确实是看在他皇子阿哥的身份,但是他要是不会做生意,也顶多就是挣个小钱。
可只看他这几年挣的银子就知道了,那绝对不是小买卖。
这样的人,当初靠在老八身边,光是给老八出的银子都海了去了。
这又好几年了,这几年靠着胤禛。
胤禛又不要他的银子,他就算是花的多,也是存下了不少的。
那他这个当头过来干啥,静娴是真不明白了。
胤禛一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呢。
“行了,爷去看看,应该不是没银子的事情,等回来跟你说啊。”
静娴点了点头,胤禛才出去。
书房里,老九已经在那坐着喝茶了。
看见胤禛从后面进来,老九才搓了搓手指问到,“四哥,你这收缴欠银的事情现在办的怎么样了。”
胤禛眉毛往上挑了挑,还真是为这事来的啊。
“还没开始呢,都在这儿观望,没哪个愿意当出头鸟。”胤禛说了句。
老九看着有些踯躅,像是有话不知道该怎么说。
胤禛等了会儿,见他还是没说,只能问他,“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老九这才吞吞吐吐的说到,“四哥,你府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要是困难你就跟我说,弟弟别的不多,就是银子多,你不用给弟弟省着。”
胤禛这才抿嘴笑了笑,“老九啊,爷知道你的好意了,爷这里不缺银子,现在还没开始收银子是还不到时候呢。”
说着胤禛心里也有些感慨,老九看着确实是成熟多了。
现在哪里还有之前混不吝的模样,都知道感恩了。
自己之前帮过他,他也知道回报自己,挺好的。
老九听他这么说,倒是放心了。
“四哥,你这是在等什么呢,难不成是等谁当出头鸟吗。”
胤禛点了点头说到,“嗯,皇上到时候看见迟迟没有动作,到时候肯定会动弹的,这时候就算银子再不愿意拿出来,也肯定会有人响应皇上的号召,爷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去讨银子。”
老九听的有些似懂非懂的。
胤禛看着天色不早了,倒是好好的给他送了出去。
“苏培盛,你去送送老九,务必要送到他家门口再回来。”
天色太晚,胤禛还真有些担心他。
也不知道一个大老爷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等送走了老九,胤禛回去跟静娴说了说他的来意。
静娴才问到,“爷,咱们府上借了多少银子啊,真的够不,要是不够,我这里还有些呢。”
胤禛黑着脸说到,“爷在你眼里就这么没用啊,这点银子还能拿不出来了。”
静娴看他有些恼羞,这才不说什么了。
又过了几天,听说宫里康熙老爷子下旨又要削减份例。
静娴腹诽道,老爷子这是来卖惨了吧。
你们瞧瞧,我堂堂一个皇帝,居然连续两次削减份例,你们还能好意思借我的银子不还吗。
静娴隔天就去了趟宫里。
回来跟胤禛说到,“爷,娘娘宫里瞧着确实是不好过,这么热的天,连冰都没有几块。”
还真是这样,不仅冰没了,你就是给银子都不好使,人家现在都不要你的银子了。
“爷,你说咱是不是想想办法,之前还能给宫里送进东西去,现在可有些难了。”静娴有些为难的说到。
胤禛第二天不知道去找了谁,反正之前东西已经送不进去了,打这天后,又能送进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庄子上,胤禛跟十四说过一嘴。
十四倒也对娘娘的事情开始上心起来。
德妃看着眼前的两份东西,心里还真有些高兴。
再怎么说不想叫孩子破费,等孩子送来东西的时候,这个心里边都是高兴的。
“十四也懂事了,前段时候你瞧瞧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这不知道跟谁学的,到明白道理了,知道送点不打眼的东西进来了。”
旁边的嬷嬷说到,“估摸着是四爷跟十四爷说什么了,奴婢瞧着好像是从前段时间十四爷去了四爷庄子上之后才开始变的。”
德妃点头说到,“嗯,有道理,也就是老四愿意教他,要不然小十四什么时候能懂点事。”
德妃还不知道兄弟俩之间说了些什么呢,不然这会儿说不定得把十四叫进宫来好好呲他一顿。
德妃还夸他呢,“十四这性子眼看着也开始稳重了,到底是长大了。”
眼看着这天从热死个人,慢慢转凉。
已经入了秋了,这收缴欠银的事情还是没个动静。
宫里的用度已经一削再削,不管康熙怎么明示暗示的,都没人跳出来做这个出头鸟。
又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宫里老爷子训斥了太子,说他骄奢淫逸,满宫里都削减用度呢,就太子公里还跟之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