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没有得到允许,哪怕是秦国百姓,也不能随意杀戮。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王翦才愿意放下所有防备,心甘情愿被赵军捉拿。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纵论天下(上)
平周城,牢狱内。
王翦哪怕衣衫褴褛,身上仍旧带着一种莫名气度,丝毫没有因为进入牢中而感到畏惧。
“少主,我们前来投奔赵国,不会出什么事情吧”
小昭却没有王翦这般稳如泰山,看着站立于远处的狱卒,脸上露出忧虑之色。
“何出此言”
王翦转头盯着小昭,出言问询。
小昭苦着脸道:“老将军生前屡次攻赵,更是两围邯郸,纵然是震动天下的长平之战,最开始亦由老将军统兵。”
“以少主身份与才能,无论前往哪个国家都能受到重用,何必前来赵国”
“纵然赵国碍于脸面接纳少主,也未必真会委以重任,若被闲置于赵国,岂不令少主屈才!”
小昭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
纵观王龁生平,几乎都是在与赵国征战,虽然几乎每次都没讨到好处,却也给赵国带来了极大创伤。
可以预料,赵人对于王龁并无好感,甚至会有仇视之心。
身为王龁侄儿的王翦,如今落魄逃往赵国,若是赵人记恨王龁,王翦恐怕很难在赵国立足。
王翦沉默半晌,忽然问道:“那么你以为,如今七国之中,哪个国家有最希望横扫天下”
小昭闻言有些发愣,继而昂首挺胸道:“当然是我大秦!”
身为秦人,哪怕小昭忠于王翦,仍旧有种强烈自豪感,为自己国家的强盛而感到自豪。
事实上,以如今天下局势,也唯有秦国最为强盛,有横扫天下之势。
王翦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盯着小昭。
小昭见状,这才猛然发觉自己失言了。
他们以前的确乃是秦人,甚至为了秦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可是如今,众人已经成为秦国逃犯,乃是秦国官府所通缉的对象。
无论秦国再如何强盛,都与众人没有了关系。
相反,秦国越强,王翦为自己叔父及那些被株连亲眷报仇的希望,也就越小。
“少主,属下失言了。”
王翦摇了摇头,而后叹道:“你并没有说错,以如今天下局势,有实力与能力统一天下者,非秦莫属。”
“那你认为,除秦之外,其余哪国有机会与秦争锋”
这次,小昭并没有再草率回答,而是思量许久后才说道:“赵人善战,本来能与秦争锋,奈何长平大败以后,国力大损,恐难有所作为。”
“齐国经由乐毅攻伐,如今只是偏安一隅。”
“燕本就为末流小国,前番更是被赵国大败,只能自保矣。”
“唯有楚国,虽屡次被秦所败,仍旧地大物博,带甲之士过百万,军师、经济都能堪堪与秦争锋。”
说到这里,小昭停顿了下来。
王翦仔细听着小昭的分析,最终却是摇了摇头。
“楚空有沃野千里,带甲之兵百万,却畏秦如虎,更兼楚王昏聩,楚之朝臣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楚民怯懦、无敢战之心,若无其余各国插手,秦必亡楚。”
小昭奇道:“若楚国尚不能与秦争锋,其余各国恐怕更无此等能力吧”
王翦目光变得深邃,叹道:“天下大势,虽迥异于用兵之道,却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若换做以前,赵国四面受敌,西部更是无险可守,随时都面临秦国攻伐,再加上太子偃才能平平,名将廉颇垂垂老矣,以致赵国亲黄不接,难成大业。”
“然,自从公子嘉横空出世以来,赵国局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化。”
小昭闻言,却是有些发蒙。
在他看来,赵国大破燕国以后,的确走出了长平大败的阴影,
第一百二十八章 纵论天下(下)
小昭听到这里,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他没想到,自家少主居然能从杂乱事情中,看到如此多东西,将局势分析的如此透彻。
“除了东部燕、齐两国,赵国仍旧三面受敌,恐怕也并不好受吧。”
不过很快,小昭就回过了神,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王翦目光好似不经意扫向外面,很快又将视线收回,继续侃侃而谈:“公子嘉迎娶楚国长公主,赵、楚两国关系密切至极,互为依仗。”
“韩、魏两国屡受秦国威逼,多年来丢城失地,不仅无力进犯赵国,还需仰仗赵、楚等国相助方能抵御强秦,是以赵国南方不足惧矣!”
“至于西方秦国,如今有公子嘉坐镇申岐之地,平周、土军要塞皆可抵挡十万精兵,秦国想要从此地攻入赵国,并不容易。”
“赵有南方楚国这个盟友,更有东方燕国这个附庸,还有齐相鼎力支持,如今已成合纵中心,秦若攻赵,诸国必然救援。”
“更何况……”
说到这里,王翦停顿了下来,脸色有些变化。
“更何况,嬴政继位没有得到宗室真心认可,兼其年幼尚且不能理政,纵有吕不韦以及蒙骜鼎力支持,至少也需要十年时间方能大举东进。”
“赵国能否再度崛起,能否真正与秦争锋,就看这十年如何发展了。”
小昭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不过还是说道:“虽说赵国东、南、西三个方位,此后压力都会大减,然其北方匈奴连年寇边,亦牵制住了赵国大量军队,消耗钱粮无数。”
“匈奴未定,十年时间赵国未必能够强大到足以抗衡秦国。”
不得不说,小昭跟随王翦多年,哪怕只是其身旁一名小厮,却也颇有见地,说起话来有理有据。
“匈奴么”
王翦抬起头,眼睛微微眯起,而后呢喃道:“若吾所料不差,要不了多长时间,赵国恐怕就会对匈奴出手。”
“赵若能平定匈奴,北疆就再也不是祸患源头,反而会成为赵国战马以及人口出产地。”
“就是不知,赵国有没有那个魄力,李牧有没有那个能力了。”
此时王翦尚且只有二十五岁,却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度,也让小赵与福伯折服。
“赵若能平定匈奴,虽处于四战之地,地理劣势却也消失无踪。”
而此时,苏默与齐轩两人,穿着寻常狱卒甲胄,正站在不远处细细聆听着。
两人越听脸色越凝重,瞟向王翦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惊奇。
小昭缓缓回过神,再度插嘴道:“少主先前说过,天下大势,虽迥异于用兵之道,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赵本不占据天时、地利,却因公子嘉之故,而有所改变。”
“少主既然已经讲到天时、地利,何不再谈谈人和”
王翦目光深邃,道:“廉颇、乐乘、乐间都乃当世名将,李牧吾亦观察许久,乃潜龙在渊,腾必九天。”
“至于公子嘉,更是能文能武,勇武果决之辈,为君、为帅、为谋士皆可,乃不世奇才也,其麾下苏默、司马尚,亦有大将之资,假以时日必成气候。与赵国相比,其余诸国哪怕是秦国,将领都大有不如。”
小昭听到这里,却是说道:“话虽如此,然赵国缺乏能够统筹大局之策士,虽名将辈出,恐怕亦抵不过一个反间计啊。”
王翦却是摇头道:“难道汝没有发现,公子嘉麾下有两名楚人,分别唤作李斯、范增么此二人虽尚未真正扬名天下,然以公子嘉之慧眼,若非二人果有真才实学,又岂会折节下交”
“如今赵国,因公子嘉之故,几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旦公子嘉执掌赵国,又能趁着秦国内部不稳之际迅速发展,未尝不能重现昔日辉煌。”
“若赵尚难与秦争锋,其余各国,恐怕都只能为秦所鱼肉矣。”
说到这里,王翦却是摇头叹息。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儿
都邑中阳,平岐君府。
以往井然有序的平岐君府邸,此时却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着。
哪怕面对十万秦军犯境,哪怕知道土军要塞丢失,都未曾有太大担忧的赵嘉,此时却宛如热锅上的蚂蚁,搓着双手在屋外不停徘徊。
范增、李斯、司马尚等人,亦是满脸焦急。
“啊,啊,啊!”
芈芙痛苦的喊声再次传来,赵嘉感觉心都纠在了一起,恨不能冲进屋内握住妻子玉手,却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知道,如今只能依靠芈芙自己与产婆,自己根本帮不上太大忙。
只不过,赵嘉心中始终平静不下来。
两世为人,赵嘉却从未有做父亲的经历,初次面对这种事情,心忧自然难免。
他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满脸焦急的在庭院内来回转悠,还时不时停住脚步,扬着脖子朝屋内张望。
“夫人吉人自有天相,公子莫要担忧!”
李斯虽然也心忧,可是看到赵嘉这个模样,也只能出言安慰。
“是的,本公子不急,不急。”
“芙儿母子定能平安!”
赵嘉知道自己身为主君,无论何时都不能表现的太过焦急,否则会影响到属下情绪,故此只能挤出难看的笑容,强行掩饰住内心的焦急。
“哇!”
就在此时,嘹亮的婴儿哭喊声从屋内传来,芈芙痛呼声也随即停止。
婴儿的哭声仿佛天籁之音,瞬间抽空了赵嘉浑身力气,就连灵魂都仿佛要离体而去。
“生出来了,生出来了,是个男孩儿!”
几乎在同时,产婆声音从屋内传来,带着强烈的兴奋以及如释重负。
为赵嘉这等大人物妻子接生,自然是产婆足够夸耀一辈子的事情,若是顺利接生,也能得到大笔赏钱。
可惜的是,隐藏在荣誉及奖赏背后,也同样带着巨大风险。
假如产婆不能保得母子平安,非但得不到荣誉以及奖赏,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哪怕平岐君赵嘉性子温和,对待下人都非常友善。
然赵嘉生活在战国末期这么多年,再加上长期身居高位,思想观念自然而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真要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就连赵嘉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迁怒于产婆。
就算赵嘉忍住了愤怒,其麾下将官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哇!”
婴儿嘹亮的啼哭声再度响起,赵嘉终于从惊喜中回过神,就急吼吼朝着屋内冲去,想要看看自己妻儿。
“公子不可,万万不可!”
司马尚等人见状,急忙上前抱住赵嘉,死活都不让其进入产房。
“拦我作甚,我要进去看看妻儿!”
李斯苦劝:“男子进入产房不详,公子万万不可进入啊!”
赵嘉闻言,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人的想法,也只能按捺住急切的心理,静静等待着。
“快,将准备好的那张木弓挂于门左!”
李斯拉住赵嘉以后,就急忙指挥着下人,开始张罗各种事宜。
《礼记》有云: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
按照这个时候的礼仪,生了儿子要悬挂木弓于门左,父亲三日后可以拿下那张木弓,随后背着自己儿子,挽弓朝不同方向射出六支箭矢,分别代表天地四方。
“规矩真多!”
看着忙碌的众人,赵嘉暗中苦笑,却也只得随大流,任其折腾。
“嘎吱!”
小半个时辰缓缓过去,产房房门终于被打开了。
这个时代,生小孩可不像后世电视剧那般,刚刚听到婴儿哭声,产婆就能把婴儿抱出来了,大户人家新生儿降世,从洗澡到更衣都有着严格要求。
产婆这么快出来,也是因为担心赵嘉太过焦急。
“我儿!”
&nb
第一百三十章 初见
赵政诞生第三日,整个平岐君府张灯结彩,无数勋贵、将官络绎前来拜访。
就连在邯郸负责统领王城禁卫的赵亘,亦带着赵王的祝福,以及厚礼前来拜贺。
之所以赵亘来的如此迅速,乃是因为芈芙尚未生产以前,赵王就心忧自己重孙,让赵亘算着日子提前出发。
至于楚国以及诸侯那边,尚且不知赵政降生之时,还没有派遣使者来贺。
平岐府熙熙攘攘。
李斯、范增两人衣着光鲜,负责招待往来宾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