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赵王闻言,微微颔首,而后接过赵政,看着对方的那张笑脸,本来阴郁的心情,也变得好了许多。

    “父王,此事定有蹊跷,为何不好好审问赵亘”

    赵偃尚未从悲痛中走出来,看到赵亘如此轻易就被带走,再也没有忍住,出言询问。

    “迁儿被秦国余孽所刺,难道汝方才没有听清楚吗!”

    赵王闻言,却是再度出声呵斥。

    声音虽不那么中气十足,却也带着一种大威严,吓得赵偃不敢再说什么。

    “记住,迁儿乃秦国余孽所刺。”

    “从此以后,申岐之地归赵嘉统辖,汝莫要再起什么心思。”

    “此乃汝之孙,汝便带回府中好好照顾吧,若有失,寡人必不饶你!”

    赵王明显有些精力不济,抱了赵政没多久,就感觉身体乏力,当即示意宦官将婴儿递给赵偃。

    赵偃失魂落魄的接过赵政,看着对方脸上所洋溢的笑容,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汝且回去吧。”

    赵王摆了摆手,示意赵偃离去。

    赵偃抱着赵政缓缓退去,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了赵王那略显疲惫的声音。

    “从此以后,汝只有赵嘉这么一个儿子,寡人也只有赵嘉这么一个孙子。”

    “汝且记住,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王室传承不能断!”

    听到这番话,赵偃身体一震,仿佛明白了什么。

    他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转身对着赵王遥遥一拜,而后抱着赵政离去。

    只不过,赵偃抱住赵政的双手,却是用力了些许。

    目送赵偃离去,赵王那本来看似浑浊的眼睛,却是变得凌厉起来。

    “带赵亘入寡人书房!”

    太子府内。

    赵偃抱着婴儿坐在客厅内,回想着赵迁的种种,却是隐隐感觉心脏抽痛。

    “君上,迁儿,迁儿他怎么了!”

    就在此时,浑身充满诱人韵味的骊姬,却是忽然闯了进来,那俏丽而又丰润的脸庞上,已经挂满了泪珠。

    赵偃抬头,看着自己这个最宠爱的美姬,再想起赵迁之死,悲痛顿时涌上心来。

    “迁儿他,归途中被秦国余孽所刺。”

    哪怕心中仍有疑惑,赵偃却牢牢记住了赵王之言,如是回答骊姬。

    “秦国余孽”

    “申岐之地已经平定半年有余,哪来的秦国余孽,能够击溃王城禁卫,将迁儿杀死!”

    此时的骊姬,哪里还有往日的妩媚动人,简直就化身成为一个愤怒的母老虎,居然对着太子赵偃大吼大叫。

    赵偃见状,却是脸色微沉。

    好在他也知道,儿子赵迁的死对于骊姬打击很大,这才强忍住了心中恼怒,没有去责备骊姬。

    “赵嘉那畜生向来与迁儿不和,迁儿此番命丧申岐之地,定与那畜生有关。”

    “君上定要为迁儿做主啊!”

    骊姬扑到赵偃身旁,涕泪纵横的大声喊道。

    赵偃闻言




第一百四十二章 请伐魏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走。

    金秋九月,天气适宜,赵国也迎来了罕见的丰收与安宁。

    与此同时,秦国朝政风波尚未完全平息。

    吕不韦与蒙骜,这两个站在秦国巅峰的男人,携手所能展现出来的力量,无与伦比。

    更不用说,还有嬴政这位秦王支持。

    那些质疑秦王出身之人,全都被以叛国罪论处,吕不韦在咸阳城内掀起了腥风血雨。

    事实上,此番秦国宗室参与其中,不仅仅因为那些流言。

    自从秦王子楚继位以来,由于吕不韦这个外国人执掌相位,再加上蒙骜这位齐人担任上卿职位,秦国朝堂文武大权基本都被外国人把持。

    王龁本来乃秦国本土武将领袖,可惜数次统兵攻打赵国,战绩都不太好。

    若是换做其余将领,早就因数次兵败而被治罪了。

    王龁却因为乃秦人脸面,非但没有被革职,反而继续在秦国担任要职。

    饶是如此,面对位高权重的吕不韦与蒙骜,王龁根本难以预料二人抗衡,秦国宗室感觉如鲠在喉。

    事实上,自秦国变法以来,由于鞅、张仪、范睢、吕不韦这些外国贤才先后入秦,更是在秦国执牛耳,秦国宗族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好在之前秦国本土名将辈出,以本国名将平衡外国权臣,双方倒也势均力敌。

    可自从白起死去以后,秦国本土名将唯有王龁能堪大任,却又比不上蒙骜这个外来户,以致秦政大权都被外国人所把持。

    两者之间的争权,历史上就已经有些苗头。

    当年因为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进言,认为来秦国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秦王嬴政也经历过吕不韦把持朝政,嫪毐祸乱宫闱之事,对于别国客卿多少有些戒备心理。

    当初秦王嬴政也正是靠着宗室之力,才能拨乱反正,执掌大权。

    秦国宗室得势,自然想要除去后患,这才以郑国之事为借口,想要将别国客卿全部驱逐出秦国。

    正是发生了此事,李斯才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继而得到秦王器重。

    当然,那些都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如今秦国宗室疲软,别国客卿把持朝政,面对如此窘境,秦国宗室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故此,哪怕流言只是空穴来风,秦国宗室也想以此为借口,趁机发动政变夺权,让秦人重行掌控实权。

    却没想到,吕不韦居然如此大胆包天,联合蒙骜给了秦国宗室狠狠一击,不少宗室之人都被扣上谋反罪名,身首异处。

    饶是如此,吕不韦想要彻底平定这场动乱,也并不那么容易。

    说到底,秦国终究还是秦人的秦国,若吕不韦做得太过分,哪怕执掌秦国大权,亦会被秦人所屠灭。

    为了稳定朝政,吕不韦在杀了一批人之后,也在尽力安抚其余秦国宗室,作为妥协的结果,吕不韦还提拔了许多秦国本土人氏。

    那些被吕不韦提拔的秦人,未必会与其一条心,吕不韦虽暂时度过了难关,终究还是埋下了祸端。

    至少在吕不韦没能真正排除异己,掌控秦政大权以前,秦国不太可能继续东进攻赵。

    东西两边都没有了威胁,再加上今年丰收这个喜讯,整个赵国朝堂都有些蠢蠢欲动了。

    邯郸,王宫大殿。

    “启禀父王,前去魏国讨要繁阳之使,已被魏王驱逐回返。”

    经过数月调整,赵偃已经从丧子之疼中走了出来,反而将更多精力,都注入了朝堂之内。

    “魏国出尔反尔,且不计昔日赵国助其攻秦之义举,实乃无耻之极,某请出兵伐之!”

    赵迁话语刚落,乐乘就已经大步走了出来,请求伐魏。

    乐乘弃暗投明,相助李牧大破代郡燕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言北伐
    ,

    “上将军何出此言”

    乐乘被廉颇如此当面斥责,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亦毫不退让的出言质问。

    廉颇只是瞥了乐乘一眼,并没有过多理会,反而对着赵王再次施礼。

    “秦虽有两场大败,国力犹在。”

    “赵与魏盟,若毁约伐之,失信于天下,假如魏国不肯善罢甘休,以致赵、魏两国征战不休,于国无利。”

    “关东六国今唇齿相依,贸然伐魏,必给秦国可趁之机,还请大王三思。”

    乐乘却是冷笑道:“上将军此言差矣,魏国毁诺不割让繁阳在先,天下人又岂会说我赵国背信弃义”

    “且秦国朝堂不稳,六国士人与秦人争权夺利,更兼秦王年幼,未能执掌大权,如何伐我!”

    廉颇反驳曰:“魏割让繁阳只是口头承诺,我等虽心知肚明,天下人却不知,贸然伐之,众皆会以为我赵国故意寻找借口伐魏耳。”

    “秦虽两派相争,若有可趁之机,吕不韦、蒙骜二人,未尝不会领兵东出以夺功勋,继而转移秦国朝堂矛盾。”

    说到这里,廉颇顿首再拜赵王,曰:“三晋本为一家,为一城之地而恶魏国,令两国从此心生仇怨,此乃不智之举也,还请大王三思!”

    廉颇这番话有理有据,哪怕才开始蠢蠢欲动的赵国将领,此时也都出言符合。

    赵王虽想要得到繁阳,却也知道不能因小失大。

    “话虽如此,然魏王出尔反尔于先,逐寡人使者在后,若听之任之,魏国上下岂不会以为寡人可欺耶”

    廉颇奏曰:“大王可放出风声,就说欲起兵伐魏,魏王必然得知必然惶恐,随后遣使赶往楚国,令楚人说和,大王亦能保住颜面矣!”

    就在此时,太子赵偃却是说道:“如今国内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若不趁着秦国蛰伏之际扩张发展,待秦朝政稳固以后,如何能敌”

    “依儿臣之见,关东六国既然唇亡齿寒,不能妄动刀兵,不若起兵北上攻打匈奴,以绝后患。”

    “李牧将军于北疆驻守多年,士卒们养精蓄锐,料想可堪一战。”

    廉颇闻言,却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匈奴之患由来已久,平定匈奴也是廉颇生平志向,且赵偃说得也没错,赵国的确应该趁机扩张。

    更何况,乐乘属于赵偃派系,廉颇已经反驳过一次,若再次出言反驳赵偃,恐怕会让两人关系越发恶化,此举非智者所为也。

    赵王却是眉头微皱,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当初赵王因李牧畏战如虎,将其征调回到邯郸,以他人代将驻守北疆,抵御匈奴。

    新换之将改变李牧被动防守策略,发觉匈奴入境则大肆捕杀。

    才开始,的确有所斩获。

    可到了后来,匈奴人仗着骑兵速度优势能够来去如风,不仅将北疆守军戏弄得团团转,还趁机杀死不少赵国守军,掠夺到了许多钱粮。

    直到那时,北疆军民才发觉李牧驻守边塞的好处,极力上书请求赵王令李牧重返边疆。

    赵王无奈,只得再三请求李牧官复原职,最后甚至答应李牧,可以继续以往被动防御的策略,这才让李牧重返北疆任职。

    赵王今日若同意赵偃请求,必定会出尔反尔,让李牧改变以往对待匈奴之策略。

    只不过,如今的赵国兵强马壮,的确适合对外用兵。

    好似看穿了赵王心中所想,赵偃再次建言:“李牧将军虽为国之良将,却只擅长防御,今朝中有上将军、武襄君这些良将,父王若欲出兵匈奴,不妨更换主帅。”

    “如此,既不会失信于李牧将军,亦能让更擅长进攻之将领统兵,可谓两全其美之策也。”

    赵王听到这里,不由怦然心动。

    乐乘亦上前说道:“太子之言大善,然匈奴多为骑兵,若以步卒击之,纵能破之,亦难有太大斩获。”

    “依臣之见,大王不若令公子嘉统帅申岐之地骑兵,前往北疆助战。”

    廉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助我也
    ,

    邯郸,太子府。

    “咿咿呀呀!”

    小赵政在奶娘怀抱里,看到赵偃走进来以后,小脸上顿时堆满了笑容。

    他张开双臂,对着赵偃咯咯笑着,显然是想被亲亲抱抱举高高。

    “乖政儿,王父抱!”

    赵偃看到孙儿这般模样,脸上亦是露出喜悦之情,伸手将其抱了过来,高高举过头顶,而后在屋内旋转了几圈。

    “咯咯咯。”

    小赵政显然很喜欢自己爷爷,哪怕被举得很高,仍旧没有丝毫畏惧。

    爷孙两人玩闹了一阵,小赵政有些困乏了,就躺在赵偃怀中沉沉睡去。

    赵偃抱着自己孙儿,仿佛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眼中也露出了罕见的慈祥。

    “汝父若有汝这般让我省心,那该多好啊。”

    轻轻抚摸着小赵政的脸蛋,赵偃微微叹息。

    他本以为,有了乐乘这位武襄君相助,再加上自己太子的身份,应该能够压制廉颇才对。

    却没想到,廉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代表了整个赵国的武将集团。

    毫无疑问,这次朝堂争斗,赵偃又落入了下风。

    说到底,还是赵王人老心不糊涂,知道怎么做对赵国有理,这才听从了廉颇的建议。

    “廉颇素来与我不睦,待父亲离去以后,赵国兵权尽被其得矣,不得不防啊。”
1...5152535455...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