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匈奴首领们面露疑惑之色,不过还是摒退众人,与头曼来到了僻静的地方。

    头曼环顾匈奴各部首领,看着昔日自己需要抬头仰望的高高存在,如今居然各个面露紧张之色,对于自己要讲的东西翘首以盼、患得患失。

    头曼忽然觉得,自己击杀单于主动前往赵国营地,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对于头曼而言,匈奴各部落的利益,他并不十分在意。

    甚至于,就连挛鞮是否会变得强盛,相比起自己的未来,头曼也并不那么在意。

    只要可以登临高位,俯视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各部落首领,哪怕改弦更张成为真正的赵人,哪怕作为公子嘉走狗,头曼都愿意。

    草原上的狼,都是臣服于强者,前去捕食弱者。

    隐忍、野心、贪婪、欺软怕硬。

    头曼性子中,就隐藏着这些狼性。

    “诸位首领,之所以与尔等单独讲话,乃是因为许多事情,最好不要让普通部落勇士得知。”

    “公子嘉对待我等匈奴人,处理方式亦有区别。”

    “特别是身为各部落首领的诸位,公子嘉更是倚重万分,日后还要多多仰仗着诸位,才能安置好各部族人。”

    乌卢性子比较急,问道:“那位公子嘉,对于我等究竟有何优待”

    头曼侃侃而谈。

    “只要诸位相助公子嘉,将各自部落迁往赵地,部落内原本属于诸位的财物,公子嘉分文不取,尔等哪怕日后生活在赵国,亦可做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

    相比起前面那些苛刻的要求,这个条件无疑算是优厚了许多。

    只不过,这些部落首领作为曾经部落的统治者,对于赵嘉的这种处理方式,仍旧有些不太满意。

    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财物,而是社会地位。

    若仅仅拥有财物,而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又有什么用

    好似看穿了众人心思,头曼继续说道:“当然,那只是公子嘉提出来的第一种方案。”

    乌卢再问:“第二种方案是什么”

    头曼笑道:“第二种方案,需要诸位将部落八成财物交给赵国。”

    听到这里,众皆哗然。

    头曼却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莫要喧哗,继续说道:“这些财物,赵国也并不白拿,而是会根据财物多寡,以及各部落迁入赵地的人数多少,册封不同爵位给诸位首领。”

    “就比如乌卢首领,由于所辖部落乃大型部落,部落中更是拥有许多财物,完全可以获得左庶长爵位。”

    “左庶长,不是秦国爵位么”

    乌卢闻言,脸上却露出了迷惑之色。

    头曼笑道:“公子嘉欲效仿秦国,使用二十等爵位制度,左庶长乃第十等爵位,其身份地位堪比赵国勋贵。”

    “不仅仅有左庶长爵位,首领还会被分配良田百亩,精壮仆人十人。”

    乌卢听到这里,脸色好看了些。

    虽说这些封赏,比不上单独掌控一个大型部落,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相比起那些普通匈奴人,乌卢的这些赏赐,算得上是非常丰厚了。

    “最为重要的是,公子嘉给予各部落首领,以及汝等子孙特别优待,每一级爵位可获得征募两百奴隶资格。”

    “乌卢首领的左庶长乃第十级爵位,可以征募两千奴隶。”

    “这两千奴隶,乌卢首领可以令他们开垦荒田,亦可令他们参军相助公子四处征战,所得战功可以继续提升乌卢首领爵位。”

    乌卢听到这里,两眼变得明亮起来。

    他本来已经有些死心,想要做个拥有空闲爵位之人,在赵国安享晚年。

    却没想到,居然还有此等好事。

    拥有两千奴隶的资格,也就是说可以征召两千部下,如此多下属比得上中小型部落所有战士了。

    如此算来,虽说乌卢比不上以前的辉煌,却也可以在赵国境内,拥有中小型部落首领的待遇。

    不过很快,乌卢就问道:“不知奴隶从何而来,豢养奴隶之钱财又从何而来”

    头曼笑道:“奴隶,不可以是赵人,亦不可以是投降的匈奴部落之人,只能是那些不愿投降,且抵抗赵国的匈奴部落,或者是林胡、月氏,甚至是其余各国之人。”

    “至于钱粮,乌卢首领闲时可以让这些人服徭役,战时可以让这些奴隶服兵役。”

    “服徭役,官府不仅会管饭,还会给这些奴隶发放工钱;服兵役亦会管饭,更会计算这些奴隶战功。”

    “奴隶所得工钱以及战功,首领可以将半数据为己有,若奴隶攒到足够赎身的钱财,或者是累积到足够战功,即可脱离奴隶身份,成为赵人。”

    “那个时候,首领或者花重金雇佣这些人,继续留在麾下效力,或者恢复这些人自由身,继续从其余途径掠夺奴隶。”

    “当然,若首领钱粮足够,完全可以单独养活两千奴隶,或者带领这些奴隶掠夺钱财、人口,钱财首领可全部留下,人口却需移交给给官府,换取战功以及奖励。”

    “只不过,首领所拥有的奴隶不得单独出征,只能跟随大军作战,由官府分配任务,否则以叛逆论处。”

    头曼讲的很多很细,也给所有部落首领眼前,描绘出了一幅全新的未来。

    那就是,通过战争获得奴隶,再利用这些奴隶帮助自己赚钱,或者获取战功。

    至于豢养这些奴隶所需要的钱财,各部落首领却不用担心。

    他们完全可以将奴隶交给官府,由官府管饭。

    当然,头曼讲得并没有那么详细,赵嘉也不可能将所有细节,都通过头曼之口告知各部落首领。

    如今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数代明君的治理,制度上完全碾压关东六国。

    赵嘉若是想要学习秦国,就算花费很长时间变法,也很难超越现在的秦国。

    更何况,秦国的制度也根本不适合赵国。

    赵嘉若要生搬硬套,不仅乃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赵国内乱,继而加速赵国的灭亡。

    赵嘉如今采用的策略,乃是借鉴了后世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扩张的是什么

    无穷无尽的资本以及财富,还有那些触手可及的功勋爵位。

    赵嘉虽然有很多远超这个世界的知识,可其所拥有的申岐之地,却是人口稀少,物资匮乏,就连食物也并不充裕。

    若是按部就班,赵嘉想要让申岐之地快速崛起,将会是漫长而又困难的事情。

    哪怕往申岐之地迁徙百万人口,赵嘉想要养活这些人,继而将这些人口消化,也是无比困难的事情。

    思前想后。

    赵嘉终于想到了最快发展申岐之地的办法,那就是血淋淋的剥削与掠夺。

    如何剥削

    当然不可能剥削赵人,更不可能剥削申岐之地的百姓,也不能剥削投降赵国的匈奴人。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寡人信他
    北风呜咽。

    草原上到处都是冰霜,大军走在草原上,显得如此渺小。

    “好冷啊。”

    王翦捂着自己那厚厚的衣服,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寒冷,脸色无比凝重。

    他早就知道,塞外胡人冬季生活十分艰难。

    却没想到,冬季的塞外生活环境,居然恶劣到了如此程度。

    哪怕赵国地处北方,赵人相比起其余国家之人更为耐寒,却也有些忍受不住塞外的寒冷。

    本来按照李牧建议,冬季过去以后再出塞收编匈奴各部。

    只是各部落首领苦苦哀求,希望李牧早日出塞,免得女人、孩子们熬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事实上,由于部落中精壮的离去,对于食物的消耗亦是大大减少。

    故此,绝大多数部落所储存的食物,都能熬过这个冬季。

    只是塞外的危险不仅仅来自饥饿,还有猛兽以及其余部落的袭击。

    当各部落战士都投降赵国,被羁留于赵地以后,他们各自部落防守就变得十分空虚。

    草原上,并非只有匈奴部落。

    若其余胡人得知匈奴各部空虚的消息,肯定会趁机攻打各个匈奴部落,掠夺女人、孩子以及食物。

    赵嘉深知,若不能解除各部落首领后顾之忧,这些投降的匈奴人,肯定很难归心。

    故此,哪怕天气十分寒冷,赵嘉仍旧令王翦带着两万骑兵,朝着塞外而来。

    冬天迁徙各部,并非容易之事。

    稍有不慎,甚至都可能会让迁徙途中的各部落族人,死伤惨重。

    故此,赵嘉决定先在冬季派遣赵军进驻匈奴各部,用以保护部落的安全。

    如此做,既能安抚投降的匈奴人,亦可为来年大迁徙提前做准备。

    跟随大军出塞之人,不仅仅是将官以及战士,还有从北疆四郡征召而来的文吏。

    这些文吏,将负责在这个冬天以内,将所有匈奴部落人口、财物统计完毕。

    “此番若能将匈奴各部迁往赵地,三年五载以后,赵国国力必然大增。”

    “那个时候,或许我就有机会打回秦国了。”

    想到了叔父王龁及宗族亲眷的惨死,王翦目光就变得冰寒起来。

    吕不韦与蒙氏,王翦绝不会轻易放过!

    邯郸,王宫。

    赵王看着李牧与赵嘉联名写的诏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此战虽消耗甚巨,却也将十数万匈奴人围困于诸闻泽畔,最终甚至逼降了七万余人。

    这七万余青壮,虽不能填补长平之战赵国的损失,可这些匈奴人所在部落的加入,却也让赵国人口大增。

    如今的赵王,已经有些风烛残年。

    晚年还能立下如此功勋,赵王又岂会不高兴

    “真没想到,寡人只让嘉儿统帅一万申岐之地骑兵,前往北疆助战,其居然先后将申岐之地骑兵尽数调走。”

    “此举,只为公故。”

    “看来,嘉儿不计个人得失,心怀赵国啊,以前是我错怪了他。”

    赵王降诏征调申岐之地骑兵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赵嘉会寻找借口推三阻四,用以保存自身实力。

    却没想到,赵嘉为了支持这场战阵,居然派遣申岐之地几乎所有兵马。

    不仅如此,为了安抚投降的匈奴人,赵嘉还从申岐之地运输了许多钱粮,此举也极大减轻了赵国国库的压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没有赵嘉的鼎力支持,赵国根本不可能养活七万余匈奴俘虏,以及他们所在部落。

    却说这些物资,又是从何而来

    除了些许申岐之地的储备以外,绝大多数都是李斯在各国商人处借贷而来。

    为此,赵嘉甚至还欠下了外国商人不少货物。

    赵嘉名声在外。

    再加上申岐之地很多特产,在其余各国都非常受欢迎,这才能够让商人们冒险借贷物资。

    不过如此一来,若仅仅依靠申岐之地赋税进行还贷,此后数年时间,申岐之地都不可能落得什么盈余。

    甚至于,就连申岐之地本身的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赵嘉如此大公无私的举动,终于彻底打消了赵王心中疑虑。

    不管赵嘉有没有野心。

    起码赵嘉所做的事情,都对于赵国大有裨益。

    故此,哪怕太子赵偃谏言收回申岐之地,都被赵王一口否决了。

    当赵偃得知申岐之地透支赋税,向各国商人借贷,继而用这些物资安抚匈奴俘虏以后,也暂时熄灭了收回申岐之地的心思。

    如今赵嘉声望正浓,若强行收回,先不说赵王未必会答应。

    就算赵王答应了,百姓们也会议论纷纷,会为赵嘉打抱不平。

    更何况。

    赵嘉在没有还完借贷以前,申岐之地就是一个烂摊子,若官府将其收回,就要承担后续债务。

    经历过与匈奴的这场战争以后,再加上收编了匈奴各部,赵国府库几乎已经空虚。

    赵偃身为太子,在赵王身体不好的时候,还要经常理政,对于赵国如今缺乏钱粮的境况,也感到十分头疼。

    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利用自己儿子,为赵国多赚一些钱财。

    “太子,对于投降的七万余匈奴人,以及开春以后会被迁往国内的匈奴部落,你觉得如何安置才好”

    赵王放下了手中书信,对着垂首立于案前的赵偃询问道。

    赵偃闻言,脸上却是露出苦色。

    “父王,这些年接连大战,又要安置从燕国迁徙而来的人口,国库已经十分空虚,想要再安置塞外匈奴各部,恐怕有些困难。”
1...6061626364...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