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末日游侠
就连李承乾都不知道,而府上的护卫都是李元景的人,在提前的叮嘱下,也没人敢将这个消息透漏出去。
“药师兄,你这又是何必呢”看着闷闷不乐的李靖,李元景无奈的劝说道。
“老夫这一生上对得起陛下,下对得起将士,唯独对不起妻儿,是时候颐养天年了!”李靖不冷不淡的说道,不过手下的笔却没有停止过。
自从回到交州之后,李靖便开始整理军改的一些细节。
他要做的,就是将整个军改的思路以及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然后等这里的事情结束以后,将这份记录交给朝廷。
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他能管的了,而这一次的事情,不说让李靖寒心,但也好不到哪去。
人要学会满足,也要懂得进退。
以李靖现在的功劳和地位,在不退的话,连他自己都不敢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不是李元景再三劝说,李靖是真的不会回来的,哪怕明知道自己就这么走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但是对于李靖来说,这不正好是一个绝佳的退出机会吗
“好歹也是个戎马一生老不要脸的家伙了,跟一个孩子置什么气就算不为你自己考虑,也得为儿孙们考虑一下吧”李元景没好气的说道。
李靖抬头吹了吹胡子,不满道:“你要脸老夫跟你比起来还差的远着呢!”
:。:
第三百七十一章:迎头痛批
事情本来就是士家,陶家和王家三家发起的。
在他们的干预下,整件事情很快的就被压制了下来。
碍于他们的面子,这些被裁撤的超龄士兵没有敢不听的。
但由于有了这一茬的出现,表面上听归听,但内心深处还是很不满意的。
加上先前军改府的回应,更加让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太子暗中串通了士家等豪门做出了妥协,他们才会出面干预。
只有少数的部分人才知道,这件事情本就是士家等发起的。
而李承乾为了这件事情,甚至将大将李靖都给撤掉了。
但是这个时候士家等是绝对不会宣传他们黑暗的一面的,而稚嫩的李承乾根本不是这些地方门阀的对手,甚至在李元景等人刻意的默认下,李承乾甚至到现在都没意识到,这件事情其实打一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争斗。
而李承乾在这一次的争斗中,可谓是昏招迭出,不仅自断双臂,还将自己的双脚也伸出去给对方砍。
但不管怎样,李承乾还是有自己的傲气的。
当士辩等人带着几十颗头颅找上门邀功的时候,李承乾却发怒了。
本宫都已经答应了,也把李靖给撤了,现在你说不用招了
本宫颜面何在朝廷威严何在
招!
必须招!
谁来也不管用!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显然已经上了头,不过只有李承乾自己不觉得。
因为他有一份完整的计划,将这些招募起来的超龄士兵组建成辎重队,这也不算是资源的浪费,虽说朝廷花费的的确是高了一些,可辎重队是军队必须的。
李承乾甚至为了这个辎重队的事情重新编造了一份计划,他认为这是朝廷目前的重大失误,竟然没有辎重队的改编计划。
李承乾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朝廷的失误,而是他太过于自大了。
古来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朝廷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朝廷当然知道,而且也做出了相对应的计划,事实上,辎重队本就存在于改编过后的部队之中。
军改!军改!
自然是全方位的改革,以往古老的辎重方式自然也要发生改变。
在得到李承乾的回复之后,士家等一时间算是犯了难,这太子还真特娘的是个虎逼,虎的不要不要的,给他个台阶都不下。
不过这是他们搞出来的事情,撒手不管他们是不敢的,万一朝廷日后追究起来,他们一个也跑不掉。
于是又劝说太子,招人可以,但是选拔条件应该提高一些,尽量多刷下去一些人,一是优中选优,二是就算出现什么意外,人数不多也好控制一些。
李承乾总算是清醒了一些,接受了这个建议。
于是,在士家等家族的帮助下,李承乾指挥着部队开始了新一轮的选拔考核。
参与的人数有不少,但第一轮就被刷下去的也有不少,其选拔标准完全就是按照海州军的训练标准去制定的。
就算是真正的军人,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也做不到合格,更不要说这些懒散惯了的戍边军,而且还是上了年纪的老兵了。
一时间,营地哀嚎不断,十个人中有七八个都被刷了下去,留下来的自然得意洋洋,而被刷下去的则叫苦连天,怨声不断。
……
贞观七年九月中旬,早就说要来的长孙无忌终于姗姗来迟。
李元景不管不问,李靖被自己赶走了,得知舅舅来了的李承乾,瞬间心里面有了底气。
立即放下了手中所有的事情,连忙跑去码头迎接长孙无忌的到来。
而看着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李承乾心里面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这是自己的舅舅,在交州这块地方上,他肯定能给自己出一些主意,而自己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任何建议,只能自己一点点的去思考,去做。
“舅舅,你终于来了!”见到长孙无忌李承乾还是很开心的,放下了太子的身份,欢笑着上前迎接道。
“这天都被你捅了个大窟窿,老夫能不来吗”长孙无忌板着脸训斥道。
其实他压根就没打算来,而李世民又怕李元景把李承乾给玩废了。
所以便命令长孙无忌从耽罗返回海州,留在海州继续主持整个东海道的政务,这也算是一道保障。
结果不出李世民所料,李承乾在交州的一番胡作非为,很快便传到了长安。
原本大家都还很认命,就算知道了交州的军改年龄上限是三十五岁,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那地方也没几个人愿意去,估计是人手不够才做出的妥协。
但是招募四十岁士兵这个消息通过从岭南调出来的部队迅速传遍整个大唐,瞬间闹的沸沸扬扬。
于是,不少地区被裁撤的老兵也纷纷有样学样的祈求在给他们一个机会,搞的其他地方甚至都不能顺利进行军改,但这帮人的心声又偏偏不能置之不顾。
这不,刚接到消息李世民便立即下令长孙无忌迅速前往交州。
本来长孙无忌是没打算这么着急的,就算有皇帝的命令,他也不慌不忙,来了岭南之后先去了一趟广州。
那里是整个岭南军改完成度最高的一处,但是刚到广州长孙无忌便从段志玄那里得到了一个最新消息,李靖被太子撤职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长孙无忌瞬间没了留在广州的想法,直接在次登船前往交州。
“舅舅……”李承乾当然不知道他惹了多大的祸,若不然的话,先前他也就不会那么硬气了。
“连这件事情背后有人怂恿你都看不出来,还敢这么心大的撤掉李靖,你还是先想一想回长安之后怎么面对你父皇吧!”长孙无忌生气道。
“舅舅,这件事情我是深思熟虑过后才做的决定,不管背后有没有人操纵,部队总是需要辎重营的不是招募这些人来充当辎重营,不是可以让部队放开手脚吗”李承乾辩解道,虽然他是真的考虑过,但还是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你是觉得你父皇和兵部想不到这些还是觉得李靖不知道辎重的重要这么大的事情朝廷能忽略吗你倒是好,你深思熟虑的结果就是把朝廷安排好的事情给搅和了,现在大唐各地四十岁以下的退役士兵都在嚷嚷着想要再回军营,你成功的打乱了朝廷的整个部署,也成功的让整个朝廷现在焦头烂额的去给你擦屁股!”长孙无忌恨铁不成钢道。
当然,除了对李承乾不满以外,长孙无忌也对李元景很是不满,继续问道:“赵王就没跟你说过什么”
李承乾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但突然间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王叔先前告诉我说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照顾到更多人的利益,后来还说我妇人之仁,从这之后,王叔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任何话……”
听到这里,长孙无忌对李元景的不满瞬间消散了,作为老狐狸的长孙无忌,又怎能不明白李元景这话里的意思,又怎能看不出李元景的真正意图
看了看李承乾,更加失望道:“你平日里的聪明哪去了你王叔都给你提醒到这一步了,你还冥顽不灵的一意孤行”
“舅舅,我……”就算在糊涂,在长孙无忌这一通迎头痛批之下,李承乾也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但是李元景为什么不提醒的再多一些呢
“行了,这次你的任务到此为止,好好的记下这一次的教训,接下来好好看看你王叔是怎么操作的!”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他来自然不是替李承乾撑腰的,而是奉命让李元景接手的。
虽然这不是最初的计划,但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李世民失望了,若是能接受这次的教训倒还好说,若是不能,他这个太子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你差的还远
当李承乾看到已经被他罢免的李靖竟然就待在自己府上的时候,李承乾的表情不要提有多精彩了。
如果说之前李承乾只是无厘头的狂妄自大,那么在经过了长孙无忌的提醒过后,他才真正的明白了一些东西。
“机兄,没想到你还是来了啊!”见到长孙无忌,李元景笑呵呵的打着招呼。
长孙无忌无语的看了眼李元景,说了一万遍别叫我机兄了,特别是机机这个词从李元景口中出来的时候。
现在每一次听到李元景叫机兄,长孙无忌就觉得一阵反胃,太特么低俗了。
“少扯这些没用的,这次陛下对你也很不满,太放纵太子了!”长孙无忌没好气道:“这是圣旨,老夫就不念了,接下来你接手吧!”
李元景笑呵呵的接过圣旨看了眼,没什么太意外的地方,就是让李元景全权接手,然后尽快搞定这边的事情,带着太子回长安。
这不是一道申饬的圣旨,所以上面看不到任何有关不满的语气。
“选拔继续,条件不变,同时对三十至三十五岁的士兵进行选拔,未通过选拔者,一律调入辎重营,通过者可自由选择去向。”李元景轻飘飘的命令道,“另外,通知几家来见本王!”
“王叔的这个决策与本宫有何差异”听到李元景的命令,李承乾显得有些不太服气。
若说不同的地方,唯一的就是增加了三十岁至三十五岁之间士兵的选拔。
还以为李元景有什么高招呢,结果现在大体上跟他的操作没什么区别,这让他如何能够服气
李元景笑眯眯的看着李承乾,面对质问却没有回复。
不过一旁的长孙无忌却是看不下去了,不由的黑着脸教训道:“你们两个的立场能一样吗你的操作空间更大,如同是在一张干净的纸上随意乱画,而赵王又不能重新找一张白纸去画,只能在你乱画的基础上去修缮。
赵王若是将你的决定推倒重来,你的颜面何在朝廷颜面何在作为太子,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作为储君,以你现在的能力和见识,还远远不够!”
听着长孙无忌的解释,李承乾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虽然他说的都是事实,但自己难道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李元景也很认可长孙无忌所说的话,但是对于李承乾来说,这一番话还不算是因材施教。
他只不过是先让长孙无忌开口点出李承乾的问题,让他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然,这件事情由自己来做也不是不行,但很显然,经过先前的事情,李承乾在心中或许对自己会有些意见,这话自己来说的话,未必能达到最佳效果。
本来李元景是打算让长孙无忌一步到位的,然而在听过这一番话之后,却发现长孙无忌这个货的总结比喻能力似乎有些问题。
好吧,说白了就是太装逼,有点华而不实,受教者需要拥有一定的悟性和见解才能明白他话音里的意思。
所以,李元景只好接着开口解释道:“作为储君,你是大唐的最后一道保障,一旦你出现了问题,弥补的机会就几乎消失了。
而作为帝王,是不会亲自去操作一件事情的,没那个必要,也没那个精力。
还记得本王让你制定的计划吗你的心性太过善良,对外部的见解也太过浅薄,这次若是将你的对手换成你舅舅,不出两个月你就抱头空哭的跑回长安哭诉去了。
本王之所以没有给你任何意见,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希望你能明白,乱点鸳鸯谱的后果有多严重,现在想必你已经体会到了自己带来的苦果,如果再有下一次,本王相信你会做的比现在更好。
但这种事情不该由你来做,你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可以看作是一个你最信任的人做的,而现在本王所做的,才是你真正应该做的。”
“赵王说的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说你这次撤掉李将军的事情就是犯了大忌,寒的不仅仅只是李将军的心,还有更多人的心,你的一言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呢。
身为帝王,不能为了你的面子就去让对的决定消失,李将军的坚持并非为了他自己,而是他更加清楚军队需要什么,这场军改应该怎么改
即便这个时候你真的很生气,也至少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几天再做决定。
知道你父皇为何要制定五覆奏制度吗就是为了避免卢祖尚、张蕴古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连你父皇都如此小心对待,避免犯错,你又有何理由不去正视这个问题难道真要等到天下大乱了才去后悔”长孙无忌这一番话说的稍稍有些重。
一则是李承乾这件事情做的真的很过份,就算身为李承乾的舅舅,他也看不过去李承乾这么对待李靖。二则是李承乾现在的所作所为实则是向着一个暴君的方向在发展,必须要及时的把他拉回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这里,李承乾瞬间面色苍白。
卢祖尚和张蕴古他当然知道,五覆奏的制度他也清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