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去了,若是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就真的出不来了,直到有了蒸汽动力,船只不再依靠人力的时候,人类才大规模的进入了深海探寻。
第二百三十三章:他为什么要跑?
还是那句话,李元景也不是神,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事情,但这一次的出行对他来说还是意义非凡的。
至少积累了大量的航海经验,顺便还可以摸一下近海地区的航线问题。
这种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摸清楚的,也不是跑个一两趟就能解决问题的。
怎么说呢,一条航线的确立,是需要大量的实战来检验的,至少需要跑上几十上百次没有出现错误才能确保这条航线的稳定性。
当然,这些事情李元景已经有了安排,不需要自己时时刻刻的去操心。
而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李元景的计划被这一场偏航给打乱了。
而原本的计划是先去高句丽,然后再去新罗,去那里了解一下关于倭国的情况,看能不能找到一条稳定的航线,最后再去百济,目的自然是奔着耽罗去的,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这里目前属于百济的属国,但百济由于自身的原因,对耽罗的控制力很弱,一年都不一定能派人去巡视一次,但耽罗的航海力量却又是半岛三国中最强大的。
而耽罗臣服于百济的原因也很简单,自己太弱了,百济若是来攻打耽罗,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派出的船队只要没到耽罗,对百济来说就要伤筋动骨很多年,人好说,船怎么办?
可一旦百济的军队来到了耽罗,哪怕只是两三千人的规模,也能轻松的灭掉耽罗,所以耽罗王想了想,很干脆的直接投降了,我定期给你上贡,臣服于你,你也别冒险来吓唬我了。
至于李元景带着不到三千军队,现在只剩下两千四百人左右就敢游走半岛三国,虽然也有一定的危险,但是很显然,三国若是想动手的话,对他们来说风险更大。
“小心些吧,这里的情况不一般!”李元景朝着身后的几人嘱咐了一声。
新罗人已经被带下去分别审问了,因为先前传回来的情报证明这些人是有问题的,至少也是对立的,李元景懒的去管那些,现在他只担心自己突然出现在这里,会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殿下,这里真的能赚钱吗?”程处亮紧咬牙关,他可是弄了半船的瓷器啊,这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再出现船丢了的情况。
这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结果还偏航了,好吧,偏航就偏航,可这里的人,似乎穷的也就只剩下人了,自己弄这么多瓷器卖给谁?
“放心吧,这里穷的穷死,富的富死,若是有人问你价格,往死里要便是了。”李元景呵呵一笑,给了程处亮等人一个安慰的眼神。
很快,审讯的结果出来了,百姓那里没得到多少有用的消息,只是如实的说出了他们的身份,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家丁那边知道的倒是多一些,但也仅仅局限于之前被告知,若是唐军来了,就告诉他们家主出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当然,在唐军的威严下,这些家丁根本没有什么节操,直接就把朴恩才给卖了,同时还给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消息。
半岛三国时长处于你踢我一脚,我给你一拳的状态,这个不只是大唐,就连他们自己都习惯了。
唯独不同的是,大唐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宗主国,小弟们打架也就打了,可若是有人告状了,作为家长的大唐就得站出来说话了。
“有点意思!”落座之后,李元景嘴角微微的浮起一丝笑容。
“有什么意思?那个朴恩才肯定是被吓跑了!”程处亮依旧还在担心自己的瓷器会卖不出去,脸上忧心忡忡的样子很想让人给他两下。
“不!事出反常必有妖,新罗也是大唐的属国,按理说见到上国使者到来,朴恩才应该洗礼接待,然后汇报郡王才是,可朴恩才却直接跑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长孙涣瞄了眼程处亮,越来越发现这个货是个憨子了,脑子对于他来说似乎就是个摆设一样。
“长孙涣说的对,但还是不够全面。”李元景笑着给出了点评。
这个自然不是为了装逼,天地良心,李元景可是个有雄心大志的人,身边的这些小老弟在他的计划中那可都是有大用处的,这一次带在身边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让他们赚一笔钱,更不是为了让他们出来体验一下王的感觉。
李元景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培养他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趟出行若是能让他们得到一成的收获,对于他们来说,回去之后便可以在同辈之中脱颖而出。
就目前而言,长孙涣表现的还不错,继承了他爹的优点,程处亮这个货则是完全栽进钱眼里去了。
“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朴恩才为什么要跑?”李元景不慌不忙的问着,培养嘛,有问有答效果才是最好的。
“他虐待了领地百姓,担心殿下会收拾他?”长孙涣想了想,说道。
“他怕了……”程处亮也不甘示弱,当然,这是胡说的,压根就没经过深层次的考虑,人都跑了,不怕他跑什么?
“对,先把这两个假设单独列出来,然后在分析之后的问题,他的家丁交代几个月前他们曾接到朴恩才的命令,密切关注领地以及周围海域的情况,一旦有异常立即汇报!”李元景接着说道,若是没有这个线索,李元景也摸不清楚结论。
“他真的怕了?”长孙涣挠了挠头,李元景都这么说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猜测错了。
“对,他怕了,就是因为怕了,所以才跑,可是他为什么要怕?”
“当然是我们来了,这么多船突然出现,还不吓死他个小土著啊?”程处亮哈哈一笑。
李元景无语的白了眼这货,感情刚才也是蒙对的,一点都不靠谱。
“这么说吧,分析一件事情需要看的是各方面的结论,特别是一些小细节方面的,若是忽略了这些,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是天差地别,讨论的时候自然无关紧要,可若是到了实际中,后果你们自己清楚。”李元景突然间摆正了脸色厉声道。
“殿下您还是明说吧,这种事情我们是真的没经历过,只能靠乱猜啊……”长孙涣哭丧着脸说道。
“好吧,细节就是据家丁交代,朴恩才是认识汉字的,平时也是说的汉话,若来的是高句丽或者百济人他跑了也就跑了,可朴恩才留下了一半的家丁来控制那些百姓,而且是看到我们之后才跑的,既然知道了我们是上国使者,他还是要跑,现在还看不出他的意图吗?”
;第二百三十四章:安营
朴恩才的意图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拖延时间,他在害怕
但是他到底在害怕什么这个李元景暂时还不知道,有可能是他担心自己会找他的麻烦,所以先跑为敬,也有可能是这里有什么不能让他们看到的东西,而他们来的又太突然了,根本来不及去藏下那些东西。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
“说说新罗的概况”李元景招了招手,朝廷对半岛三国的了解并不算少,也时长会遣使前来维系。
这一次李元景出行身边就跟了几个曾经出使过半岛三国的吏部官员,当然,这些官员的职位并不高,事实上想升官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臣距离上一次进入新罗已有近十年,地域不算小,但非常贫穷,军力也比较弱,全国共有六道,新罗王金白净很有城府”宁布连忙将自己知道的概况说了一遍。
新罗采取的行政制度与大唐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新罗王下面有六个道,六个道又分为不同的县,但是再往下,就是各个领地的领主了,这里的人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结果。
新罗王金白净也懒的去管这些,王权还需要这些贵族来维持,不可能断绝了贵族的生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划出两个道为王室的势力范围,其余的四个道可以给你们一些福利,这也算是一种妥协。
当然,福利不是白给的,每个道每年都要向王室进贡的,不管丰收还是绝产,贡品一点也不能少。
其他的福利就是家丁了,勉强也算是军队,但是跟真的军队比起来又有些差别,新罗境内的矿产被朝廷直接派军接管了过来,允许你们以家丁的形式去养军队,但又不能是真正的军队,且在人数规模方面有很严格的限制。
这种制度危险很大,但新罗至今也还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这也恰恰证明了金白净的城府。
宁布说了很多,但最后还是点出了金白净的城府,这也是在隐晦的告诉李元景,我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金白净也未必会让我看到真的。
“岸边扎营休整,各船各留百人看守,派人持本王使节诏新罗王至此”李元景微微一笑,直接下令道。
本来是打算直接走的,先去高句丽再去新罗,主要是为了顺路。
若是偏航直接偏到了百济问题也不大,大不了路线反着走就是了,可朴恩才的异常反应勾起了李元景的兴趣。
在大唐他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在这里问题却不大。
诏新罗王前来有为礼制
屁的礼制,李元景是大唐亲王,金白净虽然是新罗王,但法理上来讲,他属于大唐的异姓郡王,真要是论起来,任城郡王李道宗的排位都比金白净靠前的多,同级别的郡王当中金白净都是排行末尾的那一批,李元景身为亲王召唤他前来见面有什么不合规矩的
通讯来往都需要时间,李元景下令登岸之后,船队上的人便兴奋了起来,这么多天都没真正的脚踏实地,心里面总是觉得有些方。
安营扎寨也是很有讲究的,不是任何一个地方就能被用于安营的,其第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水,没有水的地方,再好的地形也不能安营,若是那种住一晚上就走,且确保安全的区域内另算。
而有水的地方,上选为地下活水,也就是温泉,喷泉这一类的,次选为河流,但这个就需要注意了,主要是防备上游敌军会不会在水中加点东西。
药什么的倒是不怕,只要数量不大,在喝水的稀释下最终问题不会太大,最怕的就是搞个几万头牲畜的尸体扔进河中,水源瞬间就被污染了,根本躲不开。
所以有河流的地方要优先选择上游,实在没有那就在想办法吧,再接着就是有井的地方,但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加注意了,在井中加点小玩意儿,弄死你们也只是一顿饭的功夫。
最最下选的选择就是在一个易守难攻,一夫当关却又没水的地方驻扎,曾经有某位流弊哄哄的人物就选择了这么一个地方,而且还是高地,也有活水,但是在高地下面,距离他们只有几里的距离。
然后悲催的被敌军给围了上来,在这种地形防守,那就不用多说了,军队本来就是精锐,当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节奏了,接着对方一看这局势就懵逼了,他们守在那里根本就打不过啊。
但是打仗嘛,打不过也得打,怎么办呢干脆不打得了,就围着他们,他们派人出来取水就去杀,护卫人少也去杀,护卫人多就一起攻,让其顾此不顾比,几天之后,原本来流弊哄哄的防守一方,直接因为缺水而毫无战斗之力。
所以,不要觉得古代打仗什么的很简单很容易,单单只是行军这一块的知识内容就把大多数人给拒之门外了。
这也是很多从基层走上来的士兵,就算运气好到爆,最多也就是个旅帅,甚至连校尉都很罕见的原因了。
那些没什么文化却最终走上高位的牛人也不是没有,但是真的少,而且这一类人也有一个共同点,脾气暴躁,属于说打就打,绝不跟你二话的类型,而这一类走的就是以快打慢,趁你病要你命的类型,一旦你稳住了阵型,再去跟他一步步的打,这个时候他就会有些吃力了。
当然,一般到了这个时候他的身边也会有一些文化人跟着出主意的,上层是不会让军队就这么白白葬送掉的。
在岸边扎营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河水是咸的,越喝越渴,船上的水倒是能坚持十天半个月,但那些都是储备水,能不用就不用。
最终还是派了两艘五百石运兵船沿着河流朝着内陆走几里地就地取水,为了防止新罗人捣乱,取水时间是不定时的,而且所有水必须煮沸,为了更加谨慎,李元景甚至下令必须煮沸两次以后才能喝。
不上岸当然是不行的,虽然是水军,但也没人有远航的经验,现在士兵们一个个的跟个软脚虾似的,也就站在那里能唬一下人,真要是打起来绝壁跑不动,上岸也是为了让他们尽快恢复战斗力,以防万一。
第二百三十五章:自古以来就是这么自信
船队在岸边扎营已经是第五天了,两脚发软的将士们也彻底的恢复了过来,气候什么的也没有不适应,温度环境什么的跟大唐的一些地方差别不大。
都是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兵了,这批水军大多数也是沿海地区的百姓,潮气对他们来说并不能算是什么问题。
这五天的时间李元景也不是单纯的扎营,虽然从这些人身上能够了解到的情报有限,但李元景也依旧没有放弃。
当然,贡献最大的还是朴恩才的那些家丁。
忍了几天的时间,对方再也不打算继续忍下去了,朴恩才跑了这么久,说是去搬救兵,可是救兵在哪里
他们所面对的是天朝上国,搬哪门子救兵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反应过来了,他们这是被抛弃了。
虽然朴恩才对他们不薄,但唐军也没有太为难他们,这就让有些人动了恻隐之心。
“说吧,有什么事情要汇报”李元景淡淡的看着对方,语气不慌不忙道。
“殿下,其实小的是朴恩才手下的家丁副手,这些年来也跟着朴恩才去了不少的地方,所以知道了不少的秘闻,一定会有殿下感兴趣的东西的”这位近四十岁,没有姓,单名一个勇的男子毕恭毕敬说道。
似乎这一刻朴恩才,新罗什么的都可以靠边站了,反正自己也是被抛弃的人了,如果这个时候能靠上赵王这颗大树,我叼你个毛啊,直接鲤鱼跃龙门了好不
“哦一个小小的领主,能有什么秘闻可言”李元景露出一副兴趣不大的表情。
“殿下,朴恩才可不是一般的领主,他的叔叔在朝中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右御史,这些年的事情小的知道的倒是不多,但是之前的秘闻还是知道一些的。”勇连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