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末日游侠
祖制难违,但我们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方式,并没有违背祖制,这样做的好处便在于,皇兄可以放心臣弟,臣弟的余生可以过的很快乐,或许短时间内会有一些风言,但时间可以击败流言,说不定将来这边是我们兄弟间的一段佳话!”
还有一个好处李元景没有说出来,但李世民却想到了。
如果真的可行,这或许会为自己将来处理亲王这件事情上提供一个思路。
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亲王不必再去封地,也不用再去担心他们会不会在封地搞一些幺蛾子。
李世民并不想拒绝这么好的一个提议,但他需要考虑他能不能承受住这件事情的风波!
“这件事情日后再说!你先去看王府吧!”李世民摇了摇头,他没办法立即做决定。
好处很多,但是风险也很大,他需要仔细的斟酌一下再做决定。
……
其实王爷这个位置并不好混,上不上下不下的,危机又多。
特别是在李世民手下混王爷,日子就更难过了,唐朝王爷几乎就没有一个好下场,其实这跟李世民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不知道李世民这个人,或许李元景还会有
第二十九章:特立独行的乞丐
二十亩地大小的宅子其实已经不算小了,但古代的计算方式有些扯淡。
一亩地的大小就是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一步约1.5米。
由于是在坊间,想找到一个正规的长二百四十步大小的地方有些困难,所以稍稍改了一些。
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布局,宽约六十米,长约一百八十米,整体面积并没有减小。
若是用作普通人家,这样的院落已经算是很舒服的了。
长安城内住着百十平房子的人大有人在,但是……
高士廉,长孙无忌等皇亲国戚家的院子,大约占地二十五至三十亩,房玄龄杜如晦等家的宅子占地约十五亩左右。
李元景这个王宅的面积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跟所有王爷比起来,又是最小的。
一座院子倒是能看出李元景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之所以让他压在房杜上面,完全是看在赵王这两个字上面。
但是还有一点没有考虑,那些人家里面主仆加起来最多也就几十口人,但是自己的王宅,单是护卫加起来就二百多人,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以纯面积来换算,平均每人活动空间不足五十平米,如果在去掉建筑以及其他无法利用的空间,人均活动面积怕是不足二十平米。
好好的一座王宅被建成这幅样子,李元景有些哭笑不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吗
这样的宅子,住着有什么意义
“殿下!”接到消息的程处亮急躁躁的跑了出来,半年没有见到李元景,甚是想念。
“还以为你已经把本王忘了呢!”看着程处亮,李元景笑了笑。
“那不能!其实禁足期过了以后,我就求着我爹带我进宫找殿下玩呢,结果被我爹吊起来打,那场面您是没见到,真叫一个惨啊,后来我两个月都没能下床……”程处亮唾沫横飞的描述着自己挨打的光辉史。
“走吧,给本王说说长安城这半年来的变化!”李元景笑了笑,直接忽略了程处亮挨打的经历。
这些大臣中,就属程知节鸡贼,谁没事闲的蛋疼天天打孩子玩这都是有目的的,程知节清楚,李世民也清楚。
李元景倒是没打算关注这些事情,他走的路子跟程知节的路子完全不同,事实已经证明了那条路自己走不通,不然为什么会混个半年紧闭
“殿下,这半年长安城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跟以前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人更多了一些,夏天的蝗灾虽然有些影响,但朝廷应对有序,没有造成太大的混乱,民间算是褒贬不一吧……”
程处亮不断的介绍着近期的情况,李元景则听的津津有味。
半年紧闭让他从书籍上了解到了当下的一些情况,但那只是存在于书面上的,真实的情况还是要往外走一走才能了解到。
这一次的灾害,朝廷的应对举措应该算是尽最大努力保证了稳定的,如果换做其他时候,必然是一片赞扬。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能在这个时候混个褒贬不一就算是挺值的了,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也是李世民决定把李元景放出来的目的。
他也希望借助这个机会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形象彻底的扭转过来。
“街上行乞的人怎么这么多”走了一会儿,李元景便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
“灾年嘛,有些流民还是很正常的,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您是没见几个月前,行乞的人更多……”
原来,入冬的时候各个工地
第三十章:殿下请自重
“殿下,宫里面能工巧匠多的是,何必要在他身上费神呢”
程处亮看着李元景,再三犹豫之下还是决定开口提醒道。
“本王乐意!”李元景瞥了眼程处亮,这也是个小人精啊。
如果不是这一句话,怕是还真就觉得程处亮就是个傻孩子呢。
不过这也真是个傻孩子,一句话就把自己的老底漏了出来。
一个真正的傻孩子,又怎么会对当今的局面看的如此透彻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随意调动宫中的工匠,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就算皇帝不满意,最多也就训斥几句。
可你在外用这种方式招揽人,皇帝可就真的不高兴了。
往小了说,这是你赵王有小心思,往大了说,是不是你在密谋着什么
工匠地位虽低,但真正忽视他们的人却并不多,不说将作监就把天下有本事的工匠招揽的差不多了,真正有本事的工匠,也是各大世家积极招揽的对象。
所以在程处亮看来,李元景这么做并不明智,即热皇帝不高兴,也会让世家不高兴。
但李元景却没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两人继续在长安城内无聊的闲逛着,除了行色匆忙的百姓,街道上最多的就是行乞的乞丐。
雪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长安城内的积雪已经到了可以轻易掩盖脚踝的厚度。
李元景暗暗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个冬天要死多少人……
……
翌日,天不亮!
强行睁开酸困的眼睛,又很不争气的闭了起来,严寒让李元景忍不住的缩了缩脖子。
尽管殿内的火盆彻夜未灭,可殿中的气温依旧很低。
一道接着一道的衣物被套在身上,只感觉到身上的负重在不断的增加,可暖和程度却丝毫没有改变。
“殿下,妾身听闻祖母身体欠恙,今日想出宫探望祖母!”郁郁不乐的王小意帮李元景穿上了最后一道外套,小眼有些微红的请示着。
“应该的,去吧!从宫里拿些补品回去!”李元景点了点头,依旧闭着眼睛,实在是困的睁不开眼。
王小意强忍着泪水,没有在李元景面前失态。
其实只要李元景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可直道最后一件衣服穿上,李元景也没有睁开眼睛看一眼。
这让王小意倍感失落,进宫已经半年了,殿下就连禁足的半年内,都没能推倒自己。
王小意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进宫到底是做什么的只为了做一个比宫女有身份,有地位的高级宫女吗
李元景几乎是闭着眼睛走出寝殿的,这个时候王小意才忍不住的打了个寒颤,默默的穿上了自己的衣服。
严寒中脱光了身上的衣物,严寒中帮李元景一件件的穿上了衣物,又在严寒中自己默默的穿上了衣物,王小意越想越觉得失落。
明明看见殿下已经有了反应,可又无动于衷,该不会是有什么隐疾吧
李世民也不知道发什么疯,昨天晚上竟然派人来通知自己今天跟着上朝。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就算是李世民,在这个年纪也没有参与过这种活动,当然,李世民十几岁就带兵打仗,这一点李元景还是自愧不如的。
按照规矩,未成年的亲王是不用上朝的,亲王在成年之后要么去封地就藩,要么留下来上朝,掌管一些职务,像之前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都在朝中有职务,而且还不低。
但是李元景嘛……
现在他已经十二岁了,虚岁十三,但这个年纪依旧不到上朝的年纪,搞不懂李世民到底想干啥
浑浑噩噩的来到了两仪殿,殿中的温度比外面稍稍高一些,提前点燃了不少的火盆,但由于开着门,空间又太大,所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此时殿中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大臣,看着就觉得无聊,都当这么大的官了,竟然连个懒觉都睡不成,混这一辈子图个啥
“殿下,这是您的位置!”由于是第一次上朝,所以一名小太监将李元景引到他的位置上。
无论任何朝代,只要亲王
第三十一章:怒怼魏徵
李世民伸手拦住了正欲张口的宦官王德,自己也悄悄的上前两步,站在两仪殿的屏风后面。
这里没有大臣可以看到,但却可以清晰的听到大殿中的议论。
对于李元景,李世民是有些纠结的,但是对于魏徵,李世民可谓是又怕又爱,在这种小事情上面,他倒是想看看李元景怎么让魏徵吃瘪。
毕竟以往总是魏徵把自己训的跟个见了猫的老鼠似的。
“臣倒是也想长长见识,朝堂搞的不想朝堂,视礼而不见,殿下又是如何变通的”魏徵微微眯着眼睛看向李元景。
熟悉魏徵的人都知道,他生气了。
就算是李世民在这里,也不敢用这样的口气对魏徵说话。
理由大家当然都知道,魏徵的形象就是直言不讳,冒死进谏,而李世民的形象则是仁义明主,敢于推翻自己接受进谏。
说的再简单一些,大家都是演员,魏徵要的是名垂千古,李世民要的是自己的名誉,他需要从各方各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面对魏徵的进谏,他只能忍着。
殊不知暗地里李世民有多少次想着干脆弄死魏徵算了,不过冲动过后却冷静了下来,骂就骂吧,名声还是得要的,久而久之,李世民也就习惯了身边有个魏徵在不断的骂自己。
至少这样可以让自己避免犯下更多的错误,同样也能留下一个好名声。
“孔圣人还说要三省吾身呢,你们有谁照着做了”李元景自顾自的伸手烤着火,如同关爱智障一样的看着魏徵。
这个货真是一点灵性也没有,既然是辩论,两人站的近一些也没什么关系,连蹭暖都不会,就凭这一点,李元景就觉得自己赢定了。
“孔圣人还说君子务本,殿下可曾务本”魏徵冷哼一声,一个不学无术的混账王爷,竟然拿论语来侮辱人,莫不是真觉得天下除了你就没人能用论语来怼你了
屏风后的李世民轻轻的捂着嘴巴,强忍着笑意。
这个李元景还是嫩了些,被魏徵一句话就把话题给带偏了,从变通到了不务正业。
“少扯淡……”李元景摆了摆手,跟魏徵这样的人用学术论语来争论,自己当然是不占上风的,刚才只不过是为了装个逼罢了,真正的杀手锏应该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咔咔两刀干掉他,让他无话可说,让他无言以对。
魏徵双目愤怒的恶狠狠瞪着李元景,竟然说老夫扯淡
大臣们倒是想笑,可考虑到魏徵毕竟是他们同僚,不好不给这点面子,所以便强忍着。
想了下,还是决定用文雅一点的方式去搞定魏徵。
“某地因灾害导致粮食绝产,官仓亦无存粮,敢问魏左丞,当如何”
“当然是从他地调粮,上奏天子免去灾区税赋,颁布各种就在措施!”魏徵怀疑李元景是在故意整他,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问随便一个官员都知道该怎么办!
“若他地也无粮,天子只许减赋呢”
“这不可能,历朝历代,灾年减税赋已成常规,天子心系天下万民,又岂会为些蝇头小利而致天下于不顾”
李元景翻着白眼,依旧不为所动的淡定道:“假设,知道什么是假设吗这是讨论,又不是事实,你这么激动作甚就告诉本王这种情况该怎么做便是了!”
“当然是……”魏徵张开嘴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个问题。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官仓缺粮,而灾区绝产,这个时候赋税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但凡是发生这种情况的,灾区基本上就是一片生灵涂炭,基本上每家每户不死个人都不好意思说他们处于灾区。
通常一家会死几口人,甚至是绝户都有可能。
但是在这种问题上朝
第三十二章:你行你来
这一场争锋无疑是李元景取得了胜利,虽然他的观点有些谬论,但理论上这的确是个可行的方法。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魏徵的老脸也算是丢尽了,最终只能冷哼一声,不再搭理李元景。
看见魏徵吃瘪,李世民心里面也是乐的不能行。
但大臣的面子还是要照顾的,逮着李元景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又安慰了一下魏徵,这件事情勉强算是过去了。
李元景才懒的在乎这些,真正跟他有关系的是,李世民让人多搞了几个火盆。
一人抱着一个有点不像话,而队伍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各两人一排,索性就在两人中间放了一只火盆,多少能提供一些温度。
李元景周围的四只火盆只剩下了一个,除了正面,后背瞬间觉得一阵发凉。
“殿下,再往后退您就做进火盆里了!”萧瑀无语的提醒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