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读书人本来就不多,要不就是待在家中寒窗苦读,要么就是有正儿八经的体面工作,能在外跑的,也就是店铺的一些掌柜什么的了,但人家也没工夫闲到挤挤攘攘的过来做好事。
人群下意识的为少年让开了一条通道,虽然不大,但还是勉强能让少年畅通无阻的通过。
终于,少年不费吹灰之力的来到了前排,与两名门神衙役并排,却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站着。
少年大致的看了下布告的开头,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上面的内容,似乎与自己了解到的有很大偏差啊
“哎,你到底识不识字啊”
“小子,快念吧,不然今天有你好受的”
见少年没有任何动静,周围的人群不由得有些着急的催促了起来。
少年被这急促的催促声惊醒,旋即定了定神,开口大声的念道“朝廷拟在龙门县招募兵士三百人,要求如下,年纪十八至三十,无不良嗜好,无各种隐疾”
少年巴拉巴拉的将招兵的要求念了出来,基本可以看做是相当的严格,但是又能明显的感觉出来,跟以往的招兵不一样。
府兵点选最基本的要求是二十一岁至六十岁,而这一次则是分别下调了年龄下限,以及其他方面加入了一些根本没有提起过的条件。
“无身份家庭限制,隐户报名应征,通过初审者可免全家三年课赋,任何地主不得阻拦隐户报名应征,违者法办”
“初审通过即开拔至军营进行复核,复核通过者,待遇与府兵一致,另,每人每月补贴百钱,此次募兵役期五年,第一年不得擅离军营,第二年起每年酌情有一至两个月的探亲假期。”
“所有报名者无须自备装备,所有军需用品皆有朝廷负责,若有应征者,可至县衙报名登记”
少年眉头紧皱的念完了整个布告上的内容,越想越觉得奇怪。
“什么啊这不是招卫边军呢吗”有人不满道。
“什么卫边军啊,卫边军好歹还是三年呢,这个直接就是五年”
“就是,出去五年后再回来,婆娘都特么跟人跑了”
“也不是不可以啊,除了给地以外,每个月不是还有百钱呢吗足够养家了啊”
“养个屁的家,地谁种”
念完布告之后,少年便趁着众人讨论的时机悄悄的离开了人群,脑海中不断的回忆着布告上的内容。
这个招募公告有些不伦不类的,说他招募的是府兵吧
但府兵招募从来不用去县衙报名,以往都是军府派人来跟县衙一同合作点选,基本上就是当场确定名额的。
就算这些是可以忽略的,但府兵可是没钱拿的,而且府兵也不用五年不能回家。
正常时期府兵的生活就是定期到军府上番,冬季的时候集结进行军事训练,其他时候则在家务农。
说他招募的是卫边军吧
但是跟卫边军的差别就更大了,首先卫边军是没有府兵这些待遇的,卫边军说白了就是普通百姓要服的劳役,一个人一辈子只用去一次就行了,其他的时候再征召,就是去干一些运输队以及其他的力役这些活了。
卫边军不属于十六卫,归各个地区的镇守将军负责,属于边境的常备军力,待遇什么的也远不及府兵,更没有补贴可以拿。
少年隐约觉得这里面可能还有更多隐藏的信息在内,但又有些怀疑,公告上不说清楚,又如何能吸引人呢
而从这一次的募兵公告上来看,对兵员方面,明显的是更加偏向于隐户的,因为上面只列明了隐户应征,可免全家三年课赋。
不知不觉间,少年抬头看了看,看着门牌上挂着的柳府两个大字,心中难免的很是苦涩。
由于父亲早逝,以至于他家家道中落,少年虽然很有天份,但架不住当年他还只是个娃娃,家产什么的早就被人用各种手段抢掠一空,以至于如今的他,只能寄居于未来妻子的家中。
很尴尬的是,他在这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收留他的是未来妻子的父亲,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想把自己赶出去,并且取消这门婚事。
河东王的后代又如何现在不还是孤家寡人一个,需要别人赏口饭吃吗
虽然这里有赏识自己的人,也有愿意支持自己的人,但少年不知道他们还能扛多久,而自己还能在这里混多久
回到府上,少年从卧室中找出了纸墨笔砚,笔下有神的迅速写下一封书信,折叠整齐之后,工工整整的放在了书桌上,然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细软便推门而出。
第二百七十三章:翁婿之间
“姓名”
“薛礼”
“年龄”
“十八”
“行了,去那边举起那两个石锁五次”县衙负责登记的小吏指着后面的空地说道。
薛礼按照对方的指示进入了指定区域,轻而易举的举起了两个石锁五次,石锁并不重,每个大约只有十五斤左右,两个加起来的话,比最重的兵器还要重一些。
薛礼虽然年纪不大,家道也中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年来虽然寄人篱下,但最基本的营养还是能跟的上的。
举石锁的时候手臂平稳,只有轻微的抖动,若是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这些细节。
与此同时,薛礼也在观察周围的情况,很快便让薛礼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县衙的小吏只负责登记基本信息,然后便将刚才登记过的牌子递到了后面,当自己完成了举石锁的考验过后,那名明显不是本地人的士兵拿着牌子走了过来。
“身体可有隐疾任何隐疾都算”
“没有”薛礼连忙回到,隐疾一般指的就是有各种病状,哪怕没有被确定,但自己明显感觉不舒服的地方都算。
得到回复的士兵在牌子上划了一下,然后指着背后更大的空地说道“来回匀速跑十个来回,然后在冲刺三个来回”
薛礼依旧按照对方的指示去操作,一来一回大约也就一百五十步左右,好在这些年薛礼并没有放纵自己,时长都有锻炼,虽然到了后面冲刺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疲惫,但比起其他人来说,薛礼还算是优秀的完成了第二项考核。
“识字不”见薛礼完成的效果还不错,体型又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士兵便伸手将薛礼招了过来问道。
“识字,读过几年书”薛礼很是谦虚的说着,他的确是读过几年书,但却不是普通寒门读的那些书,特别是这几年,薛礼在对时政进行了一些判断之后,明显更加有偏向的将学习目标放在了兵书上面。
这就要感谢他家族给他带来的便利了,虽然家道中落,但之前还是藏了不少书籍的,这些都是外面找不到的好东西。
士兵也没有见外,直接将牌子递给薛礼说道“你通过了初步的审核,自己写下你的地址,最近几天正午过后去先前贴布告的地方看一眼,招够人数之后会在那里公布集结时间”
薛礼认真的记下了士兵交代的一些细节,这才有些很郁闷的离开了选拔场地。
自己有些太心急了,怎么就不在确定离开的那一天在留下那封信呢
有些担心的薛礼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连忙跑回了柳府,想要将那封告别信先收起来。
然而当他进入屋子之后,却尴尬的发现自己未来岳父以及妻子正坐在椅子上愁眉苦脸,屋内的气氛显的有些尴尬。
“伯父”薛礼尴尬的问候道。
“你真就这么狠心要走”柳城倒是没有责怪薛礼,而是面露苦涩的问道。
“这些年来非常感谢伯父的照顾,但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算伯父愿意让云儿就这么嫁给我,我也心中有愧,觉得对不起伯父的信任和云儿的期望。
这些年来我也读了不少的兵书,这次对我来说应该是个机会,三年,三年后我必定风风光光的回来娶云儿”薛礼尽力的组织着语言,柳城和柳云越是这样,薛礼便越是觉得愧疚。
“五年老夫给你五年的时间,不论结果如何,只要你还活着,哪怕缺胳膊少腿的,也要回来娶了云儿。”柳城目光坚定的说着,薛礼话音里的意思他很清楚,三年内若是他没有回来娶柳云,那么自己就可以为柳云安排其他的婚事了。
这么做的确对双方都有利,回来意味着薛礼在军中混的还不错,娶走柳云别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不回来则意味着没混出个人样,柳家可以为柳云找一个如意的夫家。
但柳城却不认为这是对双方最好的选择,而既然事已至此,柳城也不打算再隐瞒什么了。
“当年是你父亲救了老夫和你伯母,若是没有你父亲的出手相救,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云儿,当年你父亲没有嫌弃老夫庶出的身份而与老夫定下这门亲事,现在老夫又怎会因你家中落而嫌弃你呢你若是不回来,老夫便是死也不能瞑目。”
“礼哥若是不回,云儿便谁也不嫁,礼哥若是战死,云儿便为礼哥守寡一辈子”柳云轻轻的抹着眼泪,语气坚决的说道。
翁婿之间总算是勉强达成了协定,不论薛礼将来混的怎么样,都必须要回来与柳云完婚。
柳城虽然告诉了薛礼大部分事情,但终究还是隐瞒了一些的,比如说他一个庶出子,又是如何在柳家混的跟嫡出子没什么差别的
当然,有些话不太好说,但只需记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行了。
柳家虽然也是地方望门,但比起已经中落的薛家来说,还是有一些天然缺陷的,而薛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能扛起薛家大旗的人,一旦这面大旗被扛了起来,柳家瞬间就会转变现在的身份,成为仰望对方的存在。
这件事情中柳城虽然掺杂了一些利益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加入了感情因素的,不然他也不会坚持这么多年,并且推掉了家族为柳云安排的数门婚事。
接下来几天薛礼除了正午过后会去张榜处看一下有没有消息以外,其他的时候都待在府上与柳云聊天。
而柳城也没有闲着,通过关系打听到了不少外面没有听到的消息。
“这次也许真的是天意啊”看着对面而坐的薛礼,柳城不由得感叹道。
“伯父何出此言”薛礼有些不解的问道。
“你们这批兵是太尉也就是赵王向陛下提出的兵制改革的第一批试验部队,人数共有五万人,但被安排出去了一万人,真正分下来的只有四万名额。
而河东道本来是没有名额的,但长孙无忌劝谏说不应忘掉河东,所以赵王便削减了关内的三千名额分给了河东道。
你报名那天监督的士兵,其实就是从长安来的士兵,是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作假的,而且据说你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海州”柳城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逐一的说了出来。
听到这些之后薛礼也觉得有些后怕,这还真是天意啊。
若是长孙无忌没有劝谏,若是赵王没有接纳,若是他当天没有出去,没有挤过去看热闹,自己或许就要错过这个机会了。
对一个准备了多年的人来说,所欠缺的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有准备和没准备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或许是继承了他家优秀的基因,薛礼很尖锐的从柳城的话中抓取到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
他们是第一批兵制改革的试验部队,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在这里都会得到不少的机会。
第二百七十四章:暗流涌动
三百人的征募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况且这三百人的名额还不限制出身。
至此,龙门县令算是乐开了花。
通过此次的征募刺激,成功的将龙门县内的隐户逼出了四百多家,虽然其中只有二百余人被选上,但龙门县令对于今年的考核总算是松了口气。
唐代对官员的考核可不仅仅只局限于地区是否安稳这一项的,其中治地人口的数量才是最最重要的考核目标。
若是某位官员能够保证三年内治地人口稳步上升,按照一个县十万人的基础来计算,每年若能增加五千人,那么三年后,这个县令必定会升官。
可若是人口没有任何增加,或只是少量增加,那么三年后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了。
四百多户隐户,意味着短短几天的时间内,龙门县的在籍人口就增加了将近三千人,加上正常的出生,算下来的话,今年龙门县的人口增加数量已经超过了六千,这在往年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集结出发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正是意气风发的龙门县令亲自站在城门处欢送这批新兵,望着家属们哭哭啼啼的不舍,龙门县令心中却没那么多感慨。
虽然龙门县这几天人口增长不少,但其他县增长的数量也未必不如他们,所以,当这批新兵逐渐远去之后,龙门县令宋秋便找上了龙门县最大的门阀柳家。
“柳兄,可否赏脸移步县衙吃一杯茶呢”宋秋直接将目光放在了柳城身上。
“宋令邀请,怎敢不去呢”柳城呵呵一笑,并没有拒绝。
两人共同乘坐一车,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前往县衙。
柳城早些年在柳家的确算是崛起了,一个庶子能够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但是随着薛轨的去世,柳城在柳家的地位正渐渐的受到了挑战。
当今依旧能够在柳家说上话,完全得益于他那个尚未成亲的女婿,也就是说,柳家也不敢确定薛礼到底会不会崛起,所以不敢太过于逼迫柳城。
而身为龙门令,宋秋在朝中也是有人的,消息虽然知道的并不全面,但一些隐秘的消息还是知道一些的。
当宋秋发现薛礼的名字赫然在列的时候,便开始对柳城逐渐的重视了起来。
“柳兄不必担心,本县已经将薛礼的身份如实的告知了军方”两人刚一落座,宋秋便直接开口道。
“多谢宋令提携,日后待薛礼归来,老夫定会向他提起这件事情的”柳城不痛不痒的笑着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