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要翻天啊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爱看热闹
“不用了吧”,右槽袁京峰有些不赞同,“别说王爷现在在哪儿咱们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这一来一回也耽误不少时候,王妃这个时间提出来,显然应该是与王爷商量过了。”
“那可不见得”,孙扬伯继续转头看向葛正桐,“葛大人,这事儿太大了,咱们不能做这个决定啊,这万一出了事儿,头顶的乌纱帽事小,这么大的漏洞,就算摘了咱们几个的脑袋,也不够补的。”
“那你的意思?”葛正桐定定的看着他。
“不如,等?”孙扬伯说道,“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咱们就说自己还在研究,先拖一拖呢?”
“不妥,不妥!”
袁京峰对这位同僚实在是看不惯,平日里偷奸耍滑也就罢了,看在他还有些能力的份上,都忍了。
这么大的事情,也要靠那“拖”字诀妄图拖黄了,就是人品问题了。
“那袁大人您的意思?”孙扬伯看他。
“王妃不是给了书籍了吗?咱们找人好好研读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可行,如果没有问题,答应又何妨?况且咱们也只是提供担保,相信王妃也不会拿靖王府的声誉来随便赌赌吧。”
“哎呀,袁大人既然如此说,下官才疏学浅,不如此事交给袁大人如何?”
孙扬伯看向葛正桐,等着他的回应。
葛正桐嘴角扯了扯,“也好,袁大人,劳烦你去研究一下。如果成了,此事以后就你来权负责。”
“葛大人,这恐怕不妥吧。”
“又有何不妥?”葛正桐没好气的看着孙扬伯。
“如果此事真的决定要做了,那肯定需要人手啊,咱们户部这么多人,都得尽一份心才对吗?”
三人的谈话并没有避讳其他人,此时户部度支司和金部司等各司官员也都在穿梭往来。
听到孙扬伯的话,顿时对此人的厌烦更上了一个台阶。
所有人都听懂了,他明显是不想承担做决策的责任,想把锅丢给袁京峰或葛正桐来背,但是一旦这事儿定下来要做,他又不想错过机会,想要在里面沾点油水。
典型的当了biao子还要立牌坊的做派。
但这人确实在账务方面还有点用,暂时还不能就放弃了。
葛正桐心里一杆秤,已经看得明明白白,过阵子吧,等找到替代人选,这样混日子的人,还是不适合在他们这里。
……
以罗小乔的作风,只要她想做一件事,就不会等待。
她有把握,户部最后一定会同意,即便不同意,封博松等人也有能力通过工部等其他人施压,让他同意,所以她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完善图纸,安排好施工的事情。
正如她抛出来问官员的一系列问题,从兴城到闾关,至少舆图上,她有三个选择。
一条是兴燕线,经兴城、青龙河、至燕山,这条路最短,但沿途坡陡路险,工程量大。但优点是,现有的水泥路,可以方便的运送材料。
二条是金河线,经金钩子、绥琥村,绕过青龙河,经沟帮子转到闾关,但是会长出三十里,不过这条路坡度稍平缓,但缺点是没有运料过去的路,需要专门开设。
三条就是神沙线,从神虎山往南,绕过了金景山,经五方店,在沙城附近出山达到闾关。这里山势更加陡峭,但坡度小,不过需要修凿隧道,对工程费用和工艺要求都很高。
从表面看,这三条线路里面,罗小乔倾向于第一条,但究竟如何,还要现场去丈量才行。
娘子要翻天啊 319 老石头的逆袭
自打靖王与朝廷撕破脸以后,重新规划了北地官员的结构。
沿袭大楚官制,仍是设立六部,但不再设立三省,由傅跬等人兼着原属三省的一些职能。
因着多数北地的读书人已经不能赴京赶考,衙门又缺人,所以除了提拔认命一些原有官员外,大量的秀才也进入了官场。
户部和工部,办公的地点就在兴城府衙边上,只隔着一条窄路。这也方便了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互通有无。
此时,这条寂静优雅的户部巷街头,走着一个魁梧的农夫,正是已经被取中秀才的老石头。
老石头一路走来,一路环顾,眼中是迷茫,更多的则是莫名的兴奋。
他想起刚中秀才的时候,全家高兴之余,都用那种特别复杂的眼神看他。
“爹,我左看右看,都看不出来你有读书的天赋啊”,这是他儿子小石头的原话。
气的老石头当场脱了鞋拔子。
今日,罗小乔让他来户部试试,这是让他做官啊!他行吗?
依着打听到的消息,罗石头怀揣着介绍信,拍响了户部的红漆大门。
“葛大人,有位叫罗石头的秀才,在外门等候多时了。”
听到这句话,葛正桐烦躁的心思总算是有了些缓和:“请他进来。”
“葛大人,此人是谁?”袁京峰有些好奇。
“是靖王妃村子的,听说算账很有一套。”
“哦?”孙扬伯立即侧过脸颊,有种自己领地被侵犯的感觉。
袁京峰则心里暗爽,有这么个人来,看他以后还怎么混!哼…
葛正桐抬眼见到一个魁梧的农夫,也是吃了一惊:“你是罗石头?”
“正是草民。”罗石头拱手回应。
罗家村的先生请的越来越多,水平也都很高,就连蔡文翰,有时候都会过去讲几堂课,老石头耳濡目染,对读书人那套礼节也都学会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做出来的动作,就是透着一股子不和谐。
这人怎么看,怎么不像个读书人。
孙扬伯本满腹算计和防备,一看来人是这个样子,顿时扯了扯嘴角,不屑的笑了。
不管怎么说,来人是黄裕章引荐的,行与不行,还是要试试的。
葛正桐提了几句诗书方面的问题,老石头回答的中规中矩,还真的是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尤其是提到户部的账目时,那简直是信手拈来。
这点儿入账出账,哪儿及得上罗氏产业的复杂度?
一盏茶时间下来,葛正桐心花怒放:“行,你先熟悉一下户部的账目。”
“是是”,老石头一脸憨厚,连连点头。
待到傍晚收工的时候,老石头找到了葛正桐:“大人!”
“何事?”葛正桐抬头问道。
老石头有些腼腆的推上来一本账册,是他按照罗家掌柜的记账方法整理的:“大人,这是今年户部的账目,属下整理了一下,发现有几处不太对。”
“你说什么?”孙扬伯的脸立刻就黑了,几步迈了过去,“这怎么可能?!”
户部账目他一手经办,反复核对,就这么一个农夫出身的人,就凭一个下午?查出来不对的地方?开什么玩笑?!
葛正桐也忍不住掏了掏耳朵,正眼看过去。
孙扬伯的声音有些大,就连袁京峰都被吸引了过来。
桌上摊开薄薄一册,罗石头搔着头,不好意思的说:“时间有些紧,俺只整理出这些,这要是大掌柜他们在,会更快一些。”
且不管准确率与否,就这速度,这已经够快了。
袁京峰瞥了眼地下框里厚厚一沓的账簿,又翻了翻面前的,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早就听说罗家掌柜的厉害,他们也开放学堂授课,无奈官员们没有能拉下脸来去学的。
再翻开这新作的账册,一行行清清楚楚。
孙扬伯绝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误,几人顾不上点卯,就着罗石头指出来有问题的账目反复核对,还真的是…
“哈哈哈,孙大人,哎呀,想不到啊想不到,还真的是!”袁京峰这口浊气总算吐了出来。
“这……这怎么可能……”
孙扬伯的手指头颤抖着,不敢置信的看着那账册上用黑笔圈出来的标记,虽说金额不大,但真的是错了。
“人外有人啊……”
葛正桐的心情也很好,手掌按在这位属下肩头,轻轻拍了拍,带头走了。
孙扬伯的眼睛眯了又眯,狠狠盯着老石头那看似憨厚的背影,看了半天。
……
“石头叔,去了户部上任这几日,感觉如何啊?”罗小乔看着老石头一家子,大包小包的往罗家正堂拎,顿时觉得有些好笑。
“挺好挺好”,老石头怪不好意思的憨笑着。
如果不是在罗家作坊磨练了这么长时间,也跟不少人打着交道,他还真干不了这活儿。
“有什么感受吗?”罗小乔问他。
就连石头嫂子也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自家男人,从没想过,他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去当官。
“就是大人们的弯弯绕挺多的,俺听着浑身不舒坦。”
“哦?说说看?”罗小乔鼓励的看他。
老石头长舒一口气,总觉得在户部,整个人都是收着的,极度小心翼翼,回了家才是真正放了下来。
他简短的把这两日的经历描述了一遍,罗小乔连连点头。
第二天早上,罗小乔就找到了封博松。
“丫头,你什么意思?”
靖王走后,封博松很是清闲了几日。
这北地已经蒸蒸日上,没有战争的烦扰,百姓安居乐业,按说,这种局面,只要维持就可以了。
却没想到,罗小乔又开始搞事情。
之前说的铁路还没得出个所以然的结论呢,今日又拿出来一套考评方案。
他们大楚官员是有考评的,考评分为“磨戡”和“历纸”,由朝廷指定官署总核百僚之功过,以及查看政绩档案。
等级则沿用“二十七最”。所谓二十七最,就是把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宗教等各方面官吏的职责分为二十七类,作为对各种不同官吏职责的职务分类标准是“二十七最”。
但这种考评体系的缺点,就是官员普遍论资排辈晋升,导致他们大多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也就是说,这种考评体制,容易滋生“混日子”的官员。那位孙扬伯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代表。
现在罗小乔递上来的这一套,明显是要颠覆以往的考评体系。
娘子要翻天啊 320 曹老的挑衅
“丫头,你想干什么?”封博松有些不认同的看着面前的纸张。
“北地要用有用的人,谁能胜任谁上,那些尸位素餐的,趁早给别人腾位子”,罗小乔说的毫不客气。
从老石头那天闲聊的字里行间,她能听出来户部的基本情况。
官场整顿了之后,官员大体都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老家伙,站着位子不干实事的情况。
罗小乔从不觉得靠发挥底下人的自觉性,就能治理好一方土地。
相反的,她更倾向于用制度进行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
“外公,按说官场我不该多说什么话,但是您相必也听说了,就单单铁路这件事情,后面就滋生了多少小心思。”
“那么你觉得,就凭你给出这套考评体系,就能解决问题吗?”封博松皱着眉头问。
“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让有才干愿意干的人有更多机会。”罗小乔说。
“我北地现有的考评,你觉得问题很大?”
“起码,我认为,增加同僚之间互相打分,增加上峰对下属的打分,增加其他同僚对所属机构的打分,能更直观的对官员的进行考评。”
两人你来我往,说了小半个时辰。
“我说不过你!”封博松还是松口了,“就今年,先试试,如果出了任何岔子,必须马上恢复原状。”
“好啊?”
罗小乔笑眯眯的坐在椅子上,欣赏他桌上摆的一盆兰花。这老爷子,附庸文雅的这点儿小癖好,还真是一点儿没有变。
这套制度颁布下去以后,当真是引发了一场轰动,各处官员讨论的脸红脖子粗。
有高兴的,有担忧的,但不可否认的,确实办事儿的积极性上来了。
……
关于修铁路的事情,也并没有让罗小乔等太久。
袁京峰找到大量的匠人,并与工部合属商讨了好几日,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在封博松的见证下,各方签好了合约,正通银号承诺在八百万两的限额内,按需支付款项。
“王妃,剩下的事情怎么做?”
因着罗小乔女子身份,所以今日的议事,仍然选在了封博松的钟云居。
事情已定,厅内坐满了大小官员,以工部和户部居多。
“首先,要去实地丈量,制作精确的地形图出来,这个你们工部看,是谁去比较妥当?”
“王妃,我们北地不是有舆图吗?”祁元澄站出来问。
“那个不行,没有尺寸,只能大致参考一下。修铁路是个精细活儿,当地地形的起伏,以及方圆的走势,全都得绘制出来,方便统一安排规划。”罗小乔说。
“王妃,我去如何?”
天机阁今日也在,左木林早就坐不住了。
这个事情他早就听说了,那帮吃干饭的官员能起到什么作用?还不如靠他们自己。
“左先生,这么多年,北地舆图都是我们工部绘制和改进的,让薛洪先跟您一起去如何?”
“王妃,你怎么看?”左木林看向罗小乔。
罗小乔指着摊放在案桌上的巨大舆图,手指滑动出三条线:“这三路,你们自己分配,半年时间,绘出我要的东西,如何?”
“可以!”薛洪先点头表示同意。
北地的舆图三年一造,由各州、各府、各县分别绘制辖区舆图,随户籍资料一并上报。由他们工部画匠负责编绘全北地舆图,然后交给他保管。
“然后呢?什么时候开工?”祁元澄问。
“各部官员所负责的任务,都在各位手中的书册里面”,罗小乔说。
“修路用到的原料,比如水泥、钢筋、枕木等,由靖王府这边解决,修到哪段,就由当地府衙协调各方关系。如果遇到其他意外情况,还请各位大人鼎力相助”。
话说到这份上,来的人都全神贯注的看着手中的任务分派,以及简短的路线介绍。
工部曹老极善水利,北地混同江上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离不开他的手笔。
曹老眉头皱的死紧,紧盯着舆图上方的一条线。
“敢问王妃,这条兴燕线,就是您认为最有可行性的一条路线吗?”
“没错”,罗小乔点头。
“别的下官不敢说,但下官知晓,此路必须经过青龙河,王妃可知青龙河?”曹老抬头看她,毫不客气的问道。
“愿闻其详。”罗小乔很虚心。
曹老摸着胡子,不认同的说:“此河水流很急,河面较宽,夏天洪水爆发时河面更是宽达600多米。同时,河床泥沙很深,您是想要在这条河上修桥,您想过这个难度有多大吗?”
罗小乔点点头又摇摇头:“曹老,我并没有现场去看过,不敢夸海口,等舆图绘制的时候,我会跟着薛大人他们一并去看看,咱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您看如何?”
“王妃,不是下官非要弗您的面子。我们老祖宗就传下来一句话,宁修十条路,不建一座桥,您应该知道,修桥可比修路要难多了。”
“那曹老的意思呢?”罗小乔问他。
“我没什么意思,你说的铁路,上面跑动火车,想必极重,别说要在青龙河上修桥了,就是普通的石板桥,都不一定撑得住常年累月的重量。您总不能希望隔两年就重新修一遍桥吧?”
“曹老此言差矣”,罗小乔笑了,如果是说道拆迁,说道土方这些东西,她可能还真是不那么专业,但说到桥,这个时代的人,还真的不能挑衅她。
“哼……我倒要听听,王妃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是想告诉曹老,我要建的桥,不是石板桥,也不是木板桥?”
“你什么意思?”曹老的手停留在半空,似乎被什么定住了一样。
“我要建的桥,自然是钢筋混凝土建成。至于您所担心的强度问题,我想,这个我可以打包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带坏的。”
“怎么会?”
“王妃,什么是钢筋混凝土?”祁元澄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也是一脸不可思议。
这位王妃的所作所为,已经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
“这个,简单来说,就是将铁器拉成长条,夹杂在水泥和砂石中间,凝固成桥。”
“这……”
官员们面面相觑,这几样东西他们都见过,但真的行吗?
娘子要翻天啊 321 按部就班
北地毕竟是靖王的北地,罗小乔毕竟顶着靖王妃的名号,况且,还有封博松在后面撑腰。
不管官员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至少,修铁路这件事情,已经从战略层面定下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的操作。
罗小乔早就写好了书信,委托墨言寄出去,希望慕景逸看到的时候,不要觉得她把官员们折腾的太过就好。
一切准备工作都在往前推进,罗家村的私塾,已经培养出不少人才,罗小乔将他们提拔成组长,在作坊里面帮着管人。
其中表现极好的一部分,她会做进一步的安排,至少,这次总包工程里面,就有不少罗家作坊的大小组长。
“小乔,你回来了?”
一进门,就看到罗小妮抱着大胖小子走了出来。
“小祁这家伙,越来越重了”。
罗小乔从姐姐手中接过小孩子,在脸上蹭了几下,逗得他格格直乐,没长牙的嘴上全是口水,蹭了罗小乔一脸,她也一点没在意。
罗小妮看她没心没肺的样子,忍不住点了点她额头:“王爷什么时候回来?”
“来信儿说,还得一年半载吧”,罗小乔嘘了一声,心中感叹,创业着实不易啊。
“这么久?”罗小妮有些吃惊,“情况怎么样?有危险吗?”
罗小乔默然,她如果知道的话,就不会逼着自己做这么多事情了。
别人都以为她成竹在胸,只有她自己清楚,只是为了让自己忙碌起来罢了。因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
“别担心”,罗小妮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赶紧安慰她。
“没事儿,姐,我过来正好跟家里人说一声,过几日我就跟着去丈量铁路了,也得很长时间回不来,如果你们有事儿,就让明二去找封府帮忙。”
“明二不跟你去?”罗奶奶听到他们说话,也跟着出来了。
“我不放心,让他在家照应一下,明一跟我去。”
“你这孩子,有啥不放心的。”
“没吃饭吧?先别说了,先吃饭吧。”罗爷爷也过来张罗。
“二姐,我能跟着去吗?”罗牛牛蹭了过来,跟牛皮糖一样,跟着她走来走去。
“可以,我带你去见识见识”,罗小乔看着这个半大的少年,脸上已经开始有了英武之气,顿时十分欣慰。
“太好了!二姐!啥时候出发?”罗牛牛一反平常故作老成的样子,差点没一蹦三尺高。
“三日后吧,你收拾一下,到时候来靖王府找我,我们一起走。”
“好。”
“小乔,崔大爷一把手艺,你正用人之计,用用他咋样?”罗爷爷吧嗒着嘴,提了一下。
“他?”罗小乔眨眨眼,看着爷爷。
“爷爷说这话,也不是纯粹为了帮衬他,他早年跟着一个老师傅讨生活,手巧着呢。你看到咱家那石桌了吗?”
“看见了,挺好看的”,罗小乔站起来,绕着窗台一个半人高的石桌转了一圈。
是真的挺精致的,关键是,腿部还做成了弧形,装上了雕花。
“这是崔大爷的手艺,就算你爹当年在的时候,也不见得能顺着石头纹理,雕成这样,他人品咱也都了解,能帮上你忙。”罗奶奶也接着说。
“行,回头开工了我找他”。
罗小乔头一次听到爷爷奶奶这么推崇一个人,看来这个人,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不轻啊。
……
四姨娘不知道是真的喜欢,还是处于其他目的,来了几个月,仍然住在青山客栈中。
这一日,她带着丫鬟从路边走过,远远看到一个略显蹒跚的身影。
“小翠,你看,那是谁?怎么有些眼熟?”四姨娘问身边的丫鬟。
丫鬟定睛一看,掩住了嘴巴:“姨娘,这,这不是那钱家有名的匠人吗?”
“叫什么来着?”安姨娘蹙眉思索。
“姨娘忘了?去年不是想做点女人的生意吗?就去辽城跟钱家夫人聊了聊,那护舒宝,不就是出自这位匠人之手吗?”
小翠一边说,一边回忆:“奴婢隐约记得,别人是叫他什么崔夫子来着。”
“是他?!”四姨娘的眼睛瞬间亮了,“快,回兴城,找老爷。”
……
幽深的大院里,安怀亮站立在假山旁边,一半脸隐在影子中,衣襟随着风飘动了几下,又被紧紧拢了起来。
“什么事?”他的声音低沉,有种说不出的阴冷。
“大人”,四姨娘垂下那张精致描绘的面容,小声的回话,“在罗家村发现了崔夫子?”
安怀亮的眼睛都眯了一下,“崔夫子?钱家那个?”
“是”,四姨娘语言简短,没有丝毫啰嗦的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