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果然是赵王雍!』
蒙仲下意识屏着呼吸,静静观察眼前这位赵国的雄主。
据他目测,赵雍的岁数似乎要比宋王偃小个十几岁左右,大概在四十余岁左右,头发胡须还很乌黑,身子看上去也很健朗,尤其是那一对锐利的双目,着实气势逼人。
但整体来说,蒙仲感觉眼前这位赵主父与宋王偃有些相似,即感觉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
在赵雍与李史一番见礼后,赵雍便带着李史等人进入行宫。
期间,蒙虎忍不住小声询问蒙仲道:这位赵主父的身体看上去仍颇为硬朗,为何早早就将王位传给他儿子呢?
蒙仲摇摇头,还未来得及说话,就见走在前面的赵雍回头看了一眼,似乎是听到蒙虎的小声询问,吓得蒙虎赶紧低下头。
而此时,李史则连忙告罪道:下卒无礼,请赵主父见谅。
赵雍深深看了一眼蒙仲蒙虎蒙遂武婴等少年兵,又看了一眼李史,一笑置之。
蒙仲隐隐感觉,赵雍的这份笑容有些勉强,仿佛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片刻之后,赵雍将李史请到了正殿。
在彼此坐定后,李史示意蒙仲呈递国书,即宋王偃给赵雍的书信。
赵雍仔细看罢书信,微微点了点头,旋即恭贺道:恭贺贵国覆亡滕国,使国家又增强一分。
全凭赵主父照拂。李史拱手恭维道。
见此,赵雍笑了笑,只见他将宋王偃的竹简摆在面前的矮桌上,用手指点了点,朗笑着对李史说道:对我,尊使不必如此。我赵雍与宋偃,有着近三十年的交情。我时常对臣子言,中原诸国,反反复复,皆不可信,唯独宋国乃我赵国近三十年之邦交,不离不弃,分毫亦不曾违背盟约,乃诚信之国,而宋偃,亦诚信之君。
这番话,赵雍倒也是出自真心。
因为当今天下,诸国大多施行合纵连横之策,今日与一国签订盟约,明日为了与另外一个国家签订盟约,就极有可能会毁弃之前那份盟约,反反复复,叫人很难相信;更有甚者,像齐国的齐威王,明明与赵国签署了联手抗秦的盟约,但在赵国遭到秦国进攻时,齐国非但不救,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唯独宋国,与赵国建立邦交近三十年,从未改变。
仿佛这就是宋国的传统:当年宋国在决定拥护晋国为中原霸主后,就坚定不移地协助晋国对抗楚国,哪怕是被楚国攻入国家围住国都,宋国亦毫无求饶改变战略国策的意思。
当今诸侯皆重利,唯宋偃仍存诚信仁义。
赵雍感慨地说道。
听到赵雍竟用诚信仁义来称赞宋王偃,蒙仲眨了眨眼睛,简直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据他了解,宋王偃并不算是诚信仁义的人啊。
但话说回来,在有了落井下石的齐国作为对比后,蒙仲不得不承认,坚持与赵国建立近三十年稳固邦交的宋王偃,还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
在一番寒暄客套之后,李史询问赵雍道:赵主父,前来此行宫时,鄙人瞧见周边军营林立,又驻扎有无数精锐赵卒,莫非此行宫往北,即是贵国与中山的战场吗?
尊使不必多虑。
仿佛是猜到了李史心中的担忧,赵雍宽慰道:沙丘距离我赵国与中山的战场,尚有三百余里之远。说罢,他略带几分自傲的说道:如今的中山,还值得我亲自指挥作战么?
在经过赵雍的解释后,李史蒙仲等人这才得知,赵国与中山的战场在「沱水」河畔的「曲阳」「九门」一带。
九门是赵雍曾经遣赵将「李疵」窥视中山国的地方。
而曲阳,则是赵国几次攻伐中山国时汇集全国兵力的前线重城,它离沙丘,最起码有三四百里之远。
我之所以坐镇沙丘,只是为了防范齐国。
可能对宋国极为信任的关系,赵雍毫无隐瞒他坐镇沙丘行宫的目的,即是为了防范齐国。
毕竟沙丘往东,在越过「清河」后即是齐国的国土,倘若齐国这次胆敢出兵帮助中山国,则他赵雍便会立刻率军越过边界,攻入齐国国内,与宋王偃一同对齐国展开两面夹击。
而齐国,似乎也猜到了赵雍驻军于沙丘行宫的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帮助中山,以至于赵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地攻入了中山国境内,比预期的日期更快就杀到了中山国的国都「灵寿」城下。
毫不夸张地说,赵国攻灭中山国,这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了。
随后,李史找了个时机,向赵雍引荐了蒙仲蒙鹜二人。
他将蒙仲介绍给赵雍,只是为了完成惠盎的嘱托;至于将蒙鹜推荐给赵雍,则纯粹就是这位李大夫在景亳时收了蒙氏一族不少好处的关系。
不得不说,蒙仲的恩师庄子的面子实在是大,以至于当赵雍得知蒙仲竟是庄子的弟子后,当场欢喜地表示让蒙仲在他身边担任近卫,至于李史口中骁战勇猛的蒙鹜,赵雍亦授予了「舆司马」的军职。
蒙氏一族,终于在「迁居赵国」这件事上,迈出了第一步。
但蒙仲却忽然心生了一个疑惑:为何他与蒙鹜在什么功劳都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得到了「赵主父近卫」与「舆司马」的地位?
这两个身份,难道如此轻易就能获得么?
还是说,这其中还有什么缘由?
第77章:六月
摇身一变,蒙仲蒙鹜一行人成为了赵国的兵将,连带着武婴蒙虎蒙遂向缭等小伙伴,亦被编入了赵主父的近卫,仿佛这位赵主父信任宋人多过信任本土的赵人。
六月初六,已授予「舆司马」军职的蒙鹜,到沙丘行宫外的军营报到,开始了他作为一名赵国将领的经历,而蒙仲等人,则作为近卫跟随在赵主父身边。
包括蒙仲在内,一群小伙伴从未有过成为某位大人物贴身近卫的经历,感觉颇为新奇,但又不知作为近卫该负责哪些,或者掌握那些本领。
主父,身为近卫,不知该负责哪些事物呢?
蒙仲好奇地询问赵雍。
赵主父笑着说道:只需保护我即可。
但说实话,这个回答很是敷衍,因为赵雍身边原本就有保护他的近卫,那些可都是赵国的精锐之士,虽说蒙仲蒙虎武婴华虎等人自幼学武,但在那些赵国锐士面前,却也讨不到什么便宜,毕竟对方那可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卒。
明明有那样精锐的士卒,还需要他们保护吗?
犹豫了半响,蒙仲还是没有问出心中的疑问,因为他跟这位赵主父还不是很熟悉。
当日下午,赵主父亲自测试了蒙仲等人的武艺,他吩咐士卒准备了几根长短不一的细木棍,两端都用布包裹,蘸上小麦磨成的面粉,让蒙仲等人自己选择一种趁手的兵器与他较量,以此来测试诸人的武艺水平。
起初,包括蒙仲在内,诸子对此有所不安,毕竟他们的对手乃是这位赵主父,但在这位赵主父的宽慰下,诸人渐渐能放下心中的不安,将自己的本领逐渐展现出来。
经过赵主父的测试,在诸人当中,就数武婴蒙虎华虎三人最具天赋,用赵主父的话说,这三人力气大劲道沉,乃是习武的好胚子。
但他最看好的却还是蒙仲,因为蒙仲是唯一一个能在他身上留下白点的人,换而言之,倘若彼此都使用兵器的话,蒙仲已能够伤到他。
原因就在于蒙仲懂得思考,会用一些虚假的招数来欺骗他,不想其他诸人那样直来直去,每每都被赵主父轻松挡下。
你的武艺,是家族里教授的?
赵主父惊讶地询问蒙仲。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家族内教授的武艺,与阿虎阿遂他们一般无二,只是我瞧主父与他们较量的过程,知主父武艺精湛,直来直往的招数不能见效,遂想到了兵法所言的「虚虚实实」,侥幸见效。
你还读过兵书?赵主父更加惊讶了。
经过询问,赵主父这在得知,原来眼前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竟然读过《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司马兵法等兵家著作。
惊讶之余,赵主父忍不住感慨道:似你这般年纪,难得有翻阅这诸多兵法的。
在赵主父的赞许下,蒙仲的反应却很平静,他如实地说道:并非是同龄之人很少有像我这般观阅诸多兵法的,而是因为我的老师乃是庄夫子,他的收藏中有诸多的兵法
的确,在这个年代,以竹简载言的书籍,颇为稀罕贵重,它一般在垄断在贵族阶层手中,寻常的平民子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而蒙仲,也只是因为他的老师乃是庄周庄夫子,而庄周庄夫子收藏了天下诸多的书物,这才使蒙仲有机会接触这些。
在这件事上,就不得不称赞儒家的圣人孔子,因为正是这位孔圣人打破了此前「大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使小贵族以及平民子弟亦有机会接触知识与学问,否则,世人将更加愚昧。
相比较孔夫子那些所谓君子的空洞言论,这才是他为世俗带来的巨大改变,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天下。
见蒙仲受到称赞后毫无骄傲之色,赵主父点点头,由衷地称赞道:观你这名弟子的德行,我就能知晓你的老师庄子是一位怎样的圣贤。不愧是道家的圣贤。
此后,赵主父便跟蒙仲聊起了兵法的事。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赵主父跟宋王偃一样,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其原因就在于他当初刚刚继位的时候,赵国曾遭受非常艰难的危机,甚至于险些要被灭国。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初继位时,是跟你一样的年纪。那时,亡父肃侯(赵肃侯赵语)过世,魏国的魏惠王魏罃尚在世,他纠集了魏秦楚燕齐五国,五方各带一军兵马前来参加亡父的葬礼
蒙仲静静地听着,赵国的这段历史,他在向惠盎请教「赵宋之盟」时就已经了解过。
起因就在于赵主父的父亲赵肃侯赵语,当时魏国已经逐渐开始衰败,三晋时而联合,共同对抗秦楚齐,时而又内部厮杀,在这样紧张混乱的局势下,赵肃侯赵语改变了此前「魏赵韩」的三晋顺序,取代曾经的魏国,成为三晋的主导国,并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
其实在那时,赵国就已经冉冉崛起了。
然而在赵肃侯在位二十四年的时候,这位年近五旬的雄主便过世了,于是魏惠王魏罃得见机会,邀请齐楚秦燕四国,试图瓜分赵国——三晋中唯独韩国,由于赵肃侯生前让赵雍迎娶了韩女而妻,故而并未加入这次针对赵国的战争,想来还在观望阶段。
那时,赵雍作为新君才年仅十五岁,他在其先父重臣肥义与叔父「公子成」的帮助下,先是加固与韩国的盟约,再将刚刚驱逐剔成君没几年的宋君戴偃亦拉拢到赵国这边,又先后贿赂了越国攻伐楚国,贿赂娄烦攻伐燕国与中山国,形成了「赵韩宋三国」迎战「秦魏齐」的局面,终于化解了这次的亡国之危。
这让魏惠王魏罃意识到赵肃侯后继有人,终于放弃了瓜分赵国的意图,带着儿子魏嗣亲自来到赵国恭贺赵雍继位,至此,三晋之首从魏国过渡到赵国。
尽管这段历史蒙仲已经从惠盎那边听过一回,但从作为当事人的赵主父口中得知,却是另有一番滋味,毕竟对于当时赵国所面临的凶险,惠盎所了解的远远不如作为当事人的赵雍。
于是他由衷称赞道:赵主父确实无愧世人所称的‘雄主’评价。
赵主父闻言哈哈大笑。
六月初八,赵雍显在沙丘行宫住得烦闷,便有意带着蒙仲等人外出狩猎。
因此他事先询问蒙仲道:你等可参加过狩猎?
蒙仲点点头。
由于当世仍普遍采用「射礼」,并将射礼视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准,因此,射术可以说是每一名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本领,哪怕是平民,只要他想得到他人的重视,也必须掌握这项本领。
因此,射术对于蒙仲这些家族子弟来说,倒也不算什么。
然而赵主父却笑着摇头道:我赵国的狩猎,与你所知的狩猎不同。我赵国是以骑射狩猎。
骑射,顾名思义,即骑在战马上用弓箭狩猎,相比较站在平地上站在战车上射箭,这难度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首先你得会骑马。
由于蒙仲等人都不会骑马,于是当日赵雍便放弃了外出狩猎的打算,带着蒙仲等人来到行宫外的军营,教授蒙仲等人骑术。
反正狩猎也好,教授蒙仲等人骑术也罢,都是他用来打发时间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约是晌午前后,赵雍与蒙仲等人用过午饭,便来到了军中,吩咐军营内的士卒分出几匹战马来,让蒙仲等人尝试骑乘。
不得不说,经过驯养的战马,虽说其实已变得温顺,但由于它体格的关系,一般人看到多少还是有点畏惧的。
蒙仲与蒙虎还好,因为他们参加过宋国与滕国的战争,对于战马已有不少经验,但武婴蒙遂向缭华虎等人,却是首次近距离接触战马,显得有些惶恐不安。
蒙仲蒙虎,你二人对战马并不陌生,就先去试试吧。
赵雍笑着说道,同时命人搬来了一张矮桌,坐在草席上,看着诸子尝试骑乘战马。
说实话,蒙仲对战马确实不陌生,可他从未尝试骑在战马上,更别说他对面前那几匹战马的习性都不了解。
好在他看过的杂书中,也有一些关于驯养野马的记载,于是,他摒弃杂念,缓缓地一步一步走向他所挑中的那匹马,先是轻轻抚摸战马的头,待后者转过头来与他对视时,又在尽量表现出友善的情况下,伸出手让它舔了舔手心,然后再抚摸战马的马鬃,直到这匹战马舒服地打了几个响鼻后,这才踩着左边的单边脚蹬,翻身跃上了马背。
一次成功!
精彩!
赵主父在不远处抚掌称赞。
说实话,军营内的战马,都是经过人为驯养的,早已失去了大部分野性,但从蒙仲的举动中就能看出,这个少年懂得如何与战马亲近。
这不,明明是彼此陌生的人与马,但在蒙仲翻身上了马背后,那匹战马却显得颇为安静,只是踩踏着四蹄,毫无惊慌之色。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马儿惊慌又会怎样呢?
喏,看看蒙虎那边就知道了。
啊——
在一声略带惊慌的叫声中,蒙虎被他选择的那匹马甩下了马背,悲催地摔在泥地上,啃了一地的泥土。
顿时间,赵主父与周围的赵军士卒哄堂大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