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戍边铭东
偶尔见个没有被祸害的城池或者村堡,远远看到两千人开来,都是赶紧关闭大门,无论李征命人如何喊话,都始终不肯露头回应。
无论如何沟通或者大邑,沿途的城池是理也不理的。不过实力弱小的村堡,一看到官军被逼的急了,上面便随便从城头扔下十数袋粮食应付了事,至于其他的军民一家亲神马的,全都不存在的。
毕竟这次来援的官军委实给了泽州各地极大的震憾,原本还以为这些大败流寇的官军,会如同之前的潞州军一般,只打流寇,并不祸害当地百姓。
但是他们都错了,这伙官军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入城之后,他们干的一点也不比流寇差。
当街打人调戏民女已经不算什么事了,到处勒索富户,行商,甚至还有公然抢劫商铺,当街强推民女,已经完全不当王法是回事了。
尤其是大同的边军,他们入城后就没有闲过,除了吃霸王餐之往,最大的爱好便是收保护费。
而且这帮人还很公正无私,无论富穷,无论你身份地位,只要在他们活动的这个区域,无论谁都免不了。
当地缙绅哪里受过这种气,然而理论过后,大家就沉默了。没办法,他们刚刚才说了两句之乎者也,就被这帮子匪气十足的边军打落了好几颗牙,说话都有些漏风了。
让他们更失望的是,当他们群起而攻,不断上书县衙府衙要求严惩这帮匪兵,官府却并没如同以往一般,拿住犯兵严惩给他们一个说法,而是语气暧昧的让他们最近不要惹事生非。
这种回应已经表明了态度,在如今流寇大起之时,这些能打胜仗的丘八地位已经不一样了。起码在一连串大胜之下,任何对于他们的攻击,都不会有任何的效果。
惹不起,总还躲的起吧。
在官军收复的数座城池中,缙绅大户们都开始闭门谢客,如果有匪兵前来索要钱粮,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如数奉上。
好在这种日子并不长,短短三天后,这些丘八便撤出了各个城池,开始集结向南追击高闯而去。
地方缙绅们这才开门走动,街道酒肆茶馆慢慢热闹起来,当大家围在一起痛骂这些无法无天的贼兵之时,感觉自己这会儿才真的算一个人。
在这种心理下,对于大明官军的堤防,所有缙绅和大户们都已经上纲上线。
虽然这次来的是之前军纪良好的潞州营,但谁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再遭一遍老罪
李征当然不明白这些缙绅对自己态度转变,是因为自己的边军同行完全没有军纪的行为所造成的。
不过他对此是很无所谓的,对于他来说,每次去喊话,也只是抱着能吃别人就先吃别人的态度,至于对方给不给,他倒是很佛性。
潞州军此时行军速度并不快,完全是按照着一日行军二十里的标准执行,每天天色凉爽之时便拔营行军,然后午时便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下午休息体力。
这种军事行动,简直堪比郊游。
六月二十,潞州营这才抵达泽州府城。
在这里,李征倒是得到了一路都不曾化来的粮草。
尤其令李征意外的是,泽州知府这次对他的热情竟然远远超过了上次。
刚刚到达泽州城下,城门便是大开,迎面而来不是泽州知府余行则又是谁
一地知府竟然亲出城外迎接一个武夫,这在大明可是了不得的殊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发生之事。
但事情却真的发生了,事出反常即为妖。这种礼遇不仅没有让李征得意洋洋,相反心中却是升起巨大的警惕。
此时的余行则虽然在李征面前笑容可掬,但李征还是看的出来,这余行则这些日子又憔悴了许多,至于为什么,李征也模糊的能够猜到几分。
一行人好不容易行完了礼,余行则便牵着李征的手,同步向着城内行去。
李征感觉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受后世的观念影响,他对于两个男人拉拉扯扯是十分的不自在,但又知道这是这个时代极大的礼遇,虽然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但依旧强忍着甩手而去的yuwang。
……
京城之中,来自潞州与泽州的报捷文书已经到了。
这些日子来,陕西境内已经慢慢平静,但临近的山西都是风云激荡。
太原,汾州,泽州,潞州等府的告急文书,就如同雪花一般不断的飞入京城。流寇的每一次攻城掠地,都会让朝廷上下一日三惊。
汾州南部,几乎已经完全糜烂,数十万的流寇已经将汾州南部肆虐的千里无人烟。
临近的泽州府,更是声嘶力竭的求着援兵,泽州府本来就有本地乱民作乱。泽州府大半年时间都在镇压,眼看已经有了成效,却是被高闯一行流寇大亨虎视眈眈,泽州府剿匪的良好局面,几乎转眼之间便全部付之东流。
好在潞州府及时派出增援,将原本就要鼓荡泽州的流寇给打了下去。
这个带兵的将领李征,崇祯自然不会陌生。这个在他面前痛击建奴的猛将,果然是不负他的期望,只是凭着千人不到的官军,便剿灭了数万围城的泽州流寇。
要知道潞州府内也不安定,李征这次出击也是已经尽了全力。刚刚剿灭流寇,他便火速回潞州镇守驻地,只是紧随着他便是千余流寇骑兵到来。
韩店一战,以千人步兵对千余骑兵,竟然打的对方全军覆没,还阵斩两个叫的上名号的顽匪。
数月之内,连续作战,平潞州,救泽州,又力败追击的流寇骑兵,这哪一项不是赫赫战功
但还没等崇祯想好如何赏赐这个他极为喜欢的武将,却是惊闻警报,十数万高闯贼寇竟然杀入泽州,更是一路攻城掠地,兵锋直逼潞州府!
当数万流寇先锋杀至潞州南大门韩店时,潞州的告急文书也紧随着报捷文书一同到来。朝中内阁等看过奏折之后,都一致的认为潞州府已经不可保了。
但这个李征又一次给了他惊喜,靠着一千潞州营官兵,再加上已经糜烂的卫所军,还有征募来的数千民间青壮,便再一次创造了奇迹,死死顶住了数万流寇精锐的连番进攻,始终力保韩店无恙。
而且这一次官军边军也着实争气,万余官军再加上各地汇聚而来的地方守备,竟然连破王自用,王嘉胤等流寇大头目,斩首数万,逐敌千里!
当高闯也被官军逐出山西之后,实力十不存一之后,崇祯皇帝也总算松了口气。
如今摆在他面前最困难的问题,还是如何赏赐有功的官兵。原因很简单,国库里已经没钱了,连年都是连天大战,大明朝廷的财政缺口已经越来越大。
而且更糟糕的是,大明各地的灾荒不仅没有减轻,相反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几年,只为筹措各地军队的军饷,特别是抗击建奴第一线的辽东各军的粮饷,已经让这个少年天子有一种深深的疲惫。
但这天下的担子一日还在自己身上,他就一日不能不为此尽心竭力。只是各地乱民数量却是越来越多,崇祯心中是既恨又疑惑着的。
他加的赋税并不多,按照户部的计算,平摊在百姓头上之时,每人只是多了几厘银子而已。
但这些贼子为何却是为了这点小小赋税,就要群起揭杆,甚至不畏生死,非要起来反叛朝廷
他身为皇帝,这些年都已经开始节衣缩食,大幅消减宫中用度。甚至平常时日都不多沾荤腥了,只为了省下些银两,用于辽东前线。
这些百姓为何就不能多体恤一下国家多难,与自己一同共体难关
也难怪朝中一提起此事,全部都是统一的骂这些刁民,称他们完全是因为没有受过圣人教化,完全没有君臣纲常的卑贱草芥。
崇祯皇帝虽然有时会心中不解,但朝中上下都是众口一词,这种赋税不会对百姓造成多大困扰,只是某些刁民不察上意,凶顽异常,动辄便裹胁普通百姓入寇,这才令得地方上乌烟漳气。
一个人或许会蒙庇他,这么多人都这般说,不可能是所有人都在骗他吧!既然如此,那当然是那些刁民放着日子不过,非要脑子抽筋,非要跟大家过不去!
辽东那边传来的消息基本上就没有好过,甚至帝师孙承宗过去也毫无起色,被人暴力强拆了大小凌河。
如今的崇祯已经不是刚刚登基时那么懵懂了,他已经不太相信凭辽西将门能够短时间内剿灭建奴了。只要他们能够拖住建奴,让他们不要有事没事来北京郊游就算完成任务了。
这些不长进的武夫们,令崇祯心中十分的不快,因为如此,却也令李征这个一直给他惊喜的武夫,更加的让他印象良好。
再看着潞州方面的报捷文书,这份文书通篇都是依圣天子洪福,内阁诸大臣运筹唯幄一类云云,崇祯粗略的读了一遍便放于一边。
再次拿起泽州方面的报捷文书,看着上面竭力为李征请功,详细写明李征每一战的经过,还有李征如何身先士卒,如何令三军决死向数万流寇冲击的各种雄壮之姿。
尤其是阵斩满天星,与乱世王这两个凶名在外的流寇头目,委实令他解气。
令得没什么战仗经验,却是年少热血的崇祯看的分外血脉贲涨,这才是他想象之中猛将,这才是书中那英雄驰骋沙场的雄姿!
内阁虽然对于一个武夫看不上眼,但是对方功劳是实打实的,也犯不着和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过不去。
当看到内阁已经票拟同意李征为山西南路镇守参将一职后的奏折后,心情大好的崇祯直接在上面朱批一个‘否’!
然后崇祯微微一笑,直接拿起御笔写上一行朱红的批示。
祝各位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第一百一十七章 圣旨来了
众人将天使迎入军营,再告罪回去沐浴一番,这才摆起香案,屁股向天的听着天使念颂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高皇帝提兵驱腥澶,今已……朕听闻大同边军连在贼寇,心实振奋!宋统殷督师有方,运筹有功,加太子太傅,并加兵部尚书衔!特擢清河总兵曹文诏为大同镇总兵,加大都督府左都督衔,赏银一百两。虎大威为山西镇总兵,加大都督府右都督衔,赏银八十两!余下有功将士,各有封赏。今流贼犯豫,望各部官兵砥励奋进,提马入豫,彻底荡平贼寇,解朕之忧!钦此!”
一片吾皇万岁的浪潮中,宋统殷满面红光的接过圣旨,这不仅仅是皇帝对他能力的肯定,更是他将要入京甚至入阁的前奏啊!
至于宋统殷正面的曹文诏与虎大威两人,都是振奋莫名,虽然同为总兵,但一地总兵与一镇总兵之间,差距还是太大了。
他们二人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武将所能达到的巅峰,若是再进一步,或许就是史书留名的封爵了!
在二人感谢涕零下,传旨的太监不动声色的收下几人呈上的土产。他并没有离去,反而在人群中扫视一圈,尖着嗓子叫道,“潞州府游击李征可在若在此,也免了咱家再去潞州府一遭了!”
李征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点名,当下从人群中走到前面,行了一礼道,“末将在此。”
那太监明显对于李征更加的客气,笑盈盈的将李征扶了起来,赞赏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将李征扶起来后,他便从身后小太监手中再次取出一道黄绵,脸色也再次郑重起来,“潞州府游击将军李征接旨!”
李征拜倒于地,心情也有些激动,沉声道,“末将恭聆圣训,恭请圣躬安好!”
“圣躬安!”
太监应了一声,接着声音大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尝闻,疾风识劲草……特擢潞州游击将军李征,为山西镇南路镇守副将,加左都督府佥事衔,镇守泽、潞二州,驻地泽州,其他有功将校,各有封赏!钦此!”
李征心中格噔一声,赶紧谢恩。
当手接过圣旨后,再看着小太监抬过来的一个小箱子,里面放着的是他的官服以及印玺。李征兀自还有些不敢置信,他竟然连跳两级,直接升为了副将。
这个副将可是实打实的,是有自己的辖地的,而不是总兵正面一员统兵将领。
“恭喜李副将了。啧啧,这么年轻的副将,咱家可还真是少见啊!”
正在李征还有些恍惚之时,一道尖利的嗓声响起。
李征这才反应过来,看着传旨太监满脸堆着的笑,突然觉得这些太监也不像后世影视剧里那般的不堪嘛。
李征道了谢,却是尴尬的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带土产过来,身上的那点土产,拿出来也十分丢人啊。
不动声息的给亲兵廖鸣弘使了个眼色,对方却有些懵懂无知,李征摇摇头,这夯货也委实有些太木讷了一些,他有些怀念起已经下发到潞州营中担任队正的张俊才了,他压低声音,不爽的道,“回去取些土产过来!”
他的声音虽低,但传旨太监却是听见了,原本还因为李征迟迟不肯拿银子出来还有些生气的他,一听到李征这话,这才将心中恼怒按了下来,原来不是这家伙年轻不懂事,而是没有准备。
他笑嘻嘻的拍拍李征的肩膀,意有所指的说道,“无妨,也不急于一时。本监此次到来,除了带来了万岁爷的旨意,还要充任监军一职,咱们来日方长啊!”
众人这才醒悟过来,怪不得这厮后面还一个捧着锦盒的小太监,料想其内肯定是王牌旗箭之类的东西。
一想到这家伙可能以后就是督师之下第一人了,所有武将对于他都更加的敬畏起来了。
李征了然,大明军队一向有三权分立的态势,一是文官督师,二是太监监军,三是武将各统本部,负责打仗。
这里聚焦的官军数量已经近三万,大明朝廷怎么可能不派出一个监军原本一直空缺,李征还有些奇怪,眼下算是完全补齐了。
当夜,坦曲官军为这位新来的监军办了一场丰富的接风宴,菜色十足,正面的武将们也个个削尖了脑袋上前拍着马屁,至于礼物更是没有少说。
只是看那监军脸上笑意始终没有停过,就知道这些礼物品质肯定不会太差。
李征也递了一千两银子上去,虽然算不上数量最多,但一个刚刚升迁的副将能拿出来这么多,这诚意却是十足。
这一夜,李征终于知晓前来监军的大太监名字叫做陈大全。但他并不知道,这个陈大全后面一个样貌不起眼的太监,就是未来将与他纠缠数十年的谢文举。
是夜,宾主尽欢。
在喝到各人都有些醒眼朦胧之时,一道加急的军情也快速的传了过来。
不多时,一个身插红色小角号旗的骑兵快速的行进营中,马不停蹄的径直向着大帐而来。
“报!督师,紧急军情!”
“高闯部入豫汇合三十六部,流寇势力大增,已经有十数万!高闯先攻新安不克,突然攻陷孟津,三日前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济源城,如今前锋已经出现在河间城二十里外!怀庆府告急!”
猜你喜欢